唐海珍随笔:父母应作儿女好读书的榜样

作者简介
唐海珍,女,湖南邵阳县人,湖南省散文学会会员。文章散见于《生命时报》《中国审计报》《中国人口报》《湖南科技报》《中国妇女报》《解放日报》《新民晚报》《读者报》《广西日报》《海南日报》《辽宁青年》《椰城》《文史春秋》等近百家报刊。
父母应作儿女好读书的榜样
唐海珍
现在许多家长自己不爱读书,却逼迫自己的孩子多读书,因而往往事与愿违。若要孩子多读书,好读书,家长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要成为孩子好读书的榜样。
苏东坡十岁时,已经能写出出奇的诗句,这与他的母亲程氏的言传身教息息相关。苏东坡小时候,他母亲不但教他读《孟子》《论语》《汉书》《后汉书》等经史,而且自己也好读书,通古今。他的弟弟苏辙在《坟院记》中说程氏“生而志节不群,好读书,通古今,知其治乱得失之故”。在《东坡先生墓志铭》中说:“公生十年,而先君宦学四方,太夫人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在苏家,其弟苏辙从小与其同受母亲的教育,与其一起成长一起读书。他们的父亲苏洵也是满腹经纶,学富五车,是从书香中浸润出来的。读林语堂的《苏东坡传》,在第三章《童年与青年》记载苏东坡的家庭“各种图书插列满架”,“这个家庭的气氛,正适于富有文学天才的青年的发育”。母亲好读书,通古今,父亲学富五车,家中“各种图书插列满架”,这样一个书香弥漫的家庭,培养出苏轼和苏辙这样两颗文学巨星,乃是情理之中的事。
遗子万金不如教子一经。黄庭坚有诗曰:“藏书万卷可教子,遗金满籝常作灾。”古人很早就认识到家族血脉的传承,不是财富的传承,也不是官职的传承,而是文化的传承。祖宗留下的房子,再坚固也是会倒的,留下的财富再多也是会用尽的,只有书香,才可以润泽久远,世代绵延。
前不久读《当代文萃》,一篇《家风与家庭环境》的文章让我觉得:父母是家风和家庭环境的营造者。
文章大意如下:
五代十国著名宫廷画家黄筌、黄居寀俩父子,擅绘珍禽瑞鸟、奇花异石,画风工整富丽。黄氏父子在宫殿描绘的禽鸟花卉壁画,由于栩栩如生,当猎鹰被人带入宫殿时,竟不断攻击壁画中的禽鸟。黄氏父子为画出逼真的禽鸟,“其家多养鹰鹘,观其神俊以模写之,故得其妙”。然而,也正如此“多养鹰鹘”,后世子孙受家庭氛围的影响,竟弃画,而好养鹰鹘。又因“多养鹰鹘”,鹰鹘以鼠为食,须要买鼠或捕鼠以饲之,遂后世子孙又以捕鼠为业。北宋史学家范镇在《东斋记事》中记下了这件事,说:“人家置博弈之具者,子孙无不为博弈。藏书者,子孙无不读书。置习岂可以不慎哉!”黄氏家族职业更替一事,仍可警世:置习(家庭环境)不可不慎,家风或因之而成。家庭环境对子女志趣性格的养成影响甚大,为人父母者不可不知。
文中黄氏父子本是习画之人,若家中四壁挂满禽鸟花卉之图画,岂不是为子孙营造了充满诗情画意的家庭环境?却为画出逼真的禽鸟,黄氏家族职业更替,“多养鹰鹘”“捕鼠为业”,污染了那种充满诗情画意的家庭环境,家风日下,遂后世子孙泯然于众人矣。
“藏书者,子孙无不读书。”显然道出了,父母藏书读书,其子女必然受到熏陶和效仿。我身边就有这样的例子。
我有个年轻的同事,与我一样是语文教师,也好读书,所以家里藏书也多。她的儿子,课余主要由她自己照顾,她常常边带儿子边为儿子读书讲故事。这样,她儿子从小就把书当成了朋友,只要她一看书,儿子也就要找书看,翻来翻去当玩具玩。等她儿子学会识字后,她常常就有针对性地买些儿童书籍给儿子看。年复一年,她儿子就爱上了阅读。到她儿子读初中时,她读什么世界名著,她儿子也就跟着读起来。听她说在她儿子读初一时,她读路遥的《平凡世界》,她儿子就在那个暑假的一个多月里,利用完成功课之后的空隙时间把这部鸿篇巨作也读了一遍。
“阅读使人聪慧”。听说,她儿子参加了几次作文比赛,每次都是第一名。她儿子各门功课都优秀,很多教师鼓励说,只要坚持努力下去,北大清华都在召唤着他。
所以天下父母若要子女“好读书”,得自己首先“好读书”。“家有诗书气自华”。受书香气濡染的家庭,为儿女营造了良好的家庭读书环境,他们能不好读书吗?
(此文最后修改定稿日期:2018年7月18日)
长按下方二维码即可关注唐海珍文字作坊
推荐阅读:
孩子,别玩 手机了!
幸福藏匿在生活的细节里
留守学生:假如我不曾见过太阳
家的变迁
从露天电影到网络电视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