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被消费的公共空间中寻找诗意与浪漫

夕阳将至,马赛旧港,MuCEM博物馆的一角
2018年8月
今年八月,我在法国马赛的MuCEM(欧洲及地中海文明博物馆:Musée des Civilisations de l’Europe et de la Méditerranée)观看了一次有关地中海港口城市空间演变的展览。该展览为我们展示了地中海沿线港口城市,比如伊斯坦布尔、里斯本,威尼斯,马赛等城市,在历史变化和全球化的过程中,城市空间的嬗变。其中,就以我非常喜欢的法国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1952年在马赛城郊设计建设的马赛公寓为例,展示了城市人口激增与城市空间之间的矛盾,以及建筑师如何在社会公关空间和私人住宅的个体空间中寻求平衡的。
MuCEM网站截图:
http://www.mucem.org/en
马塞公寓作为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最具野性主义设计风格的代表作,早已是现代主义设计风格中的建筑经典,这所原来可容纳1600名马塞工人居住的公寓楼,如今已是许多法国中产阶级向往的居所。时移事往,当时作为安置工人的公寓在如今成为了一种象征主义的诗意空间,并且日渐模糊了个人空间与城市空间之间的界限。现在马赛公寓已经变成了马赛著名的景点之一,成为无数游客和怀揣着建筑师梦想的人前去观瞻的空间。回想当年,这幢公寓,仿佛一只诺亚方舟,一方面马塞公寓拥有绝对的个人私密性,家庭的每个成员都拥有像修道士那样的小私室;另一方面它与周围的山光水色保持直接的接触,公共空间的功能也被夸大了。

当我在MuCEM再次看到马赛公寓的建筑蓝图,不得不感叹,作为建筑大师、城市规划家和作家,也是现代建筑运动的激进分子和主将,机器美学的重要奠基人的柯布西耶,用它的设计把一个永恒话题抛给了我们。这一话题在不同时代都纠结人心,引人思考,城市空间或者说公共空间它的功能性,以及其包含的文化内容,本身就与一座城市或者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我觉得马赛公寓笨重的建筑外观,似乎是有点过时了,但它从最初的城市空间之功能性入手去解决个体生存与社会发展的矛盾,是成功的,而如今它的观赏价值大于实用价值,它是诗意的,类似于乌托邦的文化与审美价值,反而成为了这座建筑最吸引人心的地方!
建筑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马赛公寓,
一个类似于独立小城的城市空间 该图片来自网络
本周我参加了由成都远洋太古里主办的《人与文:公共空间的多元精神》对谈活动。如今,城市空间与建筑空间扮演的角色更为多元,综合了文化、艺术与商业、娱乐的价值,使得本次研讨活动闪现出更多让人欣慰和释怀的观点。在整个对谈活动中,我对于嘉宾之一:知名建筑设计师郝琳博士的一席谈话深有共鸣。他说,在纽约,对于一群黑人小孩来讲,城市公共空间可能就是曼哈顿的一个篮球场;而对于前往巴黎的游客来讲,有可能就是卢浮宫或者其他收藏了无数珍奇艺术品的博物馆们;那么对于成都人来讲,太古里显然就是一个耳熟能详的公共空间。城市公共空间的定义和一座城市本身的文化,经济发展,社会的多元和进步密不可分。
由成都远洋太古里主办的
《人与文:公共空间的多元精神》对谈活动现场
图片由成都远洋太古里提供
2016年9月,美国Island Press出版了亚历山大·加尔文(Alexander Garwin)的著作:What Makes a Great City(《什么因素造就伟大的城市?》)在本书中,加尔文探讨了使得城市伟大的一个重要因素。他发现,造就伟大城市的秘密,在于公共空间(包括街道、广场、公园等)的管理。书中引用埃德蒙·培根(Edmund Bacon)和简·雅各布斯(Jane Jacobs)两位城市规划学者的城市建设理念。同两位学者一样,Alexander Garwin也坚持认为,好的公共空间应该向所有人开放,能使所有人产生获得感,能够吸引和维持市场需求,提供一个成功城市化的框架,并有助于培育和支撑一个文明社会。在这一点上,成都远洋太古里呼应了Alexander Garwin所倡导的城市公共空间理念。在《人与文:公共空间的多元精神》对谈活动中,成都远洋太古里总经理伍玉珊分享道:“成都既现代又传统,成都远洋太古里创造新旧交融、快耍慢活的商业空间之外,更致力于推动文化艺术的交流与发展”,为我们打造了一个多元,包含功能性、商业性、教育性和精神性的公共空间。
GUCCI 成都大慈寺远洋太古里旗舰店重装开幕,
呈现创作总监Alessandro Michele
全新店铺设计理念
图片由GUCCI品牌方提供
尤尔根·哈贝马斯(Jürgen Habermas)曾分析了18世纪资产阶级社会中出现的俱乐部、咖啡馆、沙龙、杂志和报纸,认为它们均为公众讨论公共问题、自由交往提供了一个公共领域(公共空间)。在当下,哈贝马斯关于公关领域的理论的启示是:俱乐部与咖啡馆,或者商场的公共空间属性是公众参与和个体实现的场所。既然如此,公共空间的功能性与审美教育性同样重要,因为大众的参与和消费(物质与精神的消费)共同完成了一个公共空间的塑造。瓦尔特·本雅明(Walter Benjamin)所颂扬的城市漫游者,得以实现漫游和文艺滋养的基础正是现代社会所塑造的城市空间。从居室、拱廊到林荫大道,本雅明描述的巴黎的公共城市空间正是都市漫游者自我救赎的空间,他们在此空间中经历现代都市文化意象的变迁。此种“现代性”如果放到当下的城市与公共空间去考察也具有对等的意义。

以装修一新的成都远洋太古里GUCCI旗舰店为例,它在满足普罗大众的消费功能性之外营造出了复古华丽,童话般的超现实主义空间,走入这座虚拟的“冬日花园”,戏拟的欧陆景观与最时尚的单品陈列眼前,让人联想到罗兰·巴特(Roland Barthes)在《流行体系》这本语言符号学著作中所论述的时装的修辞学意义。毫无疑问,被消费的城市空间已然成为了一个可以塞进很多语言学所认为的内涵和外延的“盒子”。
我曾在位于成都太古里的博舍酒店刚开业之际,和博舍的开业团队交流,从参与这家精彩的风尚酒店设计的英国设计师事务所MAKE Architects了解到,在塑造现代设计的内部时髦景观的时候,博舍之于现代设计酒店的意义在于:在塑造一个崭新的公共空间的同时,又不丢失传统意义的城市文化基石,只有扎根于一种文化肌理的公共建筑空间才能保持永久的魅力。这又回到了《人与文:公共空间的多元精神》对谈活动结尾的时候,来自成都本地的著名艺术家杨冕的结语:关于成都,保留本土文化,以更为开放的姿态拥抱多元的文明——恳切如初。也许基于这样的理念,我们所享受的城市空间才可以超越心理与地理的藩篱,既兼具功能性的价值,又不失精神性的诉求。正如成都远洋太古里,从建筑格局上,它是一个开放布局,它成为了一个有古意又现代自持的公共博物馆,是鲜活与触手可及的。
而在私人空间与建筑空间的二维关系中,去深入探讨两者融合的可能性似乎是我们在当下一个棘手的问题。处于社交媒体时代的我们,大家生活和交际的公共空间还涉及到网上虚拟的空间,一个virtue space,更为难以定义,它在消解了个体的隐私性的同时又放大了个性,这真是一种互为矛盾的悖论?“去同一性”的社交网络空间让现实中的公共空间变得更为珍贵和备受呵护。而作为公共空间的酒店,在营造私密个体享乐空间的时候,似乎就更加责任重大。在我看来,好的酒店,必须在营造这份私密的空间的时候,彰显出一种创造性与多元性的胆识!
近日,成都博舍酒店与《安邸AD》杂志合作,邀请巴蜀文化养育出的艺术家王川、水墨画家林曦,用艺术、设计与当地文化碰撞、试验,作为curator,为我们打造了博舍AD套房,演绎一份川西的闲适与诗意。我在两间博舍AD套房中徜徉,清雅的家具,带有动物图案,人物漫画的窗户贴纸,给人一种活在当下的人间烟火气息。
博舍AD套房照片由《安邸AD》杂志提供
回到我们探讨的公共空间的话题,在一间叫做“成都盒子”的博舍AD套房中,鹅卵石形靠垫与窗上、墙上的“盒子”贴纸相呼应,打造“天方地圆”的视觉氛围。艺术家此番初心,在我看来,是用传统的“盒子”几何形态构筑起来的关于空间的原初形态,又在酒店的公共与私密空间里形成一个“二次框定”,以形而上的想象性的盒子空间格局去强调了真实的酒店空间,从而放大这一房间空间的功能性和被凝视和关注的可能,也激发我们去思考,一个公共空间在塑造私密性与怡情感怀的精神性上所具备的效力,再次引发了我在这篇文章中和大家聊到的城市与建筑空间的话题!
“成都盒子”的博舍AD套房中,被“二次框定”的空间
博舍AD套房照片由《安邸AD》杂志提供
据悉,两间博舍AD套房只会pop up到9月22日,想尝试的朋友要抓紧了!

The Murray大楼的环保设计依然受用
图片由The Murray酒店提供
如果要说到建筑塑造的城市空间为我们带来的功能性与审美性结合的典范,今年我住过的酒店中要数香港的The Murray, Hong Kong, a Niccolo Hotel最让我印象深刻!酒店前身是中环著名的原美利大厦,英国建筑师Ron Phillips当年特别为这座政府大楼打造了一个既环保又看起具有未来感的外貌。
图片由The Murray酒店提供
内嵌三角空间窗户设计其实是根据自然光线的移动来布局,这样可以最大限度采集自然光照,避免使用过多的电能。当我住进The Murray,我在窗边也能切身感受到光线的流动。早晨窗边微热,是东方日出后的光能聚合所致,此刻在酒店房间的书桌工作,拥有充足的光线,而落日时分,书桌的区域又不会太热了,光线已经转移到建筑另外一边,整个房间回归静谧。
成都尼依格罗酒店携手The Murray
推出的The Murray灵感下午茶
如果无法立刻飞抵香港感受The Murray的建筑空间感,可以于近日到10月31日,在成都尼依格罗酒店以下午茶的形式体验The Murray建筑空间的精妙!成都尼依格罗酒店携手The Murray全新推出的The Murray灵感下午茶,从原美利大厦的建筑与设计中汲取灵感,为经典的下午茶注入令人眼前一亮的新鲜感。成都尼依格罗酒店几乎是把世界知名食物造型师Mariana Velasquez为The Murray打造的下午茶搬到了成都!
Mariana Velasquez:美食的时髦建筑师
图片来自Mariana Velasquez网站
Mariana Velasquez曾与《The New York Times》《Vogue》《Food & Wine》等多家世界知名杂志合作。正因她在业内的出色造诣而被米歇尔·奥巴马选中,为在白宫的果菜园American Grown担任造型。
The Murray灵感下午茶
图片由成都尼依格罗酒店提供
稍微举例:手中的方形松饼,其灵感来自于The Murray酒店大厦外墙标志性的方形嵌入式窗户,传统的圆形松饼以创新的方式呈现。黑色的竹炭曲奇,其灵感来自大堂艺术品「An Aggregation」,这仿佛就是建筑空间为我们呈现的一个甜蜜聚点。还有可口的桂花曲奇,它的灵感来自The Murray酒店的The Arches长廊的拱门造型——这是我最热爱的The Murray空间,桂花香味代表酒店门前的节果决明古树。

无独有偶,长廊一旁的古树与The Murray这栋历经香港风霜的建筑共生长,且和谐唯美,恰好回应了我们在文章开头就谈到的话题:一个真正优美的城市公共空间,它必然可以给人灵感,带有自然风味,且是把更多的个体和历史记忆都收纳其中的空间!The Murray正是这样具有标识性的建筑,其内外空间的审美性与功能性都经得住时光的考量!
因此,公共空间的美就这样轻而易举延伸到了衣食住行的每一个方面,且是这样的水到渠成,又润物细无声的!
The End
Thanks for reading
撰文:张朴
本推文图片除去署名外,
均由张朴拍摄
严禁未经同意的转载和盗用,
一经发现,将追究法律责任
? 来点福利 ?
送出以下礼物,转发推文,
给我留言,随意分享观点:
你认知的公共空间 & 建筑设计,
让我们一起来对话!
根据留言质量高低送出礼物啦!
1. 无印良品超声波香薰机
2. GUCCI纪念笔记本
3. 泡沫游侠精酿啤酒馆啤酒券四张(上图)
泡沫游侠精酿啤酒馆地址:
成都远洋太古里F2(吴系隔壁,靠近匡威店)
4. 元气寿司抱枕和
成都悠方购物中心店300元现金礼券
留言截止日期:
2018年9月19日 11:00 AM
新浪微博:@Blonde小朴时态
微信平台ID:张朴好时光
Instagram:ethan_zhangpucd
张朴,作家,挪威奥斯陆大学媒体学硕士,曾在BBC实习工作。出版文集《孤独要趁好时光:我的欧洲私旅行》《香港的前后时光》(内地与港台版)《仿佛,一场告别》。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