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学家,教授,翻译家叶扬出身诗书世家。叶家是桐城派;张,姚,方,马,左,吳,叶,七大家`之一。他的祖父叶玉麟,是桐城派最后一位大家马通伯(其昶)先生的大弟子,钱基博的《中国文学史》里面讲桐城派,就讲到了马通伯和叶玉麟。外祖父郑孝胥是晚清诗坛“同光体”领袖,书法大家。父亲叶葱奇,精研唐诗,著有《李商隐诗集注疏》、《李贺诗集注疏》。母亲郑文渊系大家闰秀,雅壇英才。到了叶扬先生这一辈,家风得继,长兄叶治(笔名主万)从事英、美文学翻译、译著等。叶扬先生获哈佛文学博士后,就业美国加洲大学教授,其它兄弟姊妹也都从事文化科技教育领域的工作。叶扬先生说:叶家具有桐城派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桐城家学的传统,他的大哥及兄弟姊妹小时候都没有在外面上过学,都是由父母自己授课。这也是桐城旧时传统诗书人家教育子女的方式。叶扬从小在上海长大,小时候就知道家里祖藉是桐城,因为户口本上籍贯项写着“安徽桐城”。在他的小学阶段完全秉承桐城派的教学传统,由其父葱奇先生亲自授课。叶扬先生在他的著作里曾提到:叶家在家里时,习惯叫姚永扑为姚二先生,姚永楷为姚三先生。马通伯是姚永扑的大姐夫。父亲叶葱奇小时候也得过姚二先生的指教,他是在南京出生的,离家乡桐城比较近,祖父叶玉麟在清代南京治下的江宁县任县太爷。叶扬自小受其父母桐城派家学熏陶,对桐城家学,教育方法深有体会,他说:桐城派学者认为《唐诗三百首》《古文观止》这些村学陋籍是不能用的,这也许就体现出壁垒森严的“桐城家法”来。在他的启蒙阶段,父亲教他读的第一本书就是《三字经》,父亲的目的就是让他知道古代先贤。父亲就像讲故事一样,让幼年叶扬知道古代先贤是怎么读书、学习的。等到他认得一些字的时候,就开始讲姚惜抱先生的《古文辞类纂》。后来就让他读《四书》,从《论语》开始,读的时候,父亲让他用红笔去圈点,然后要求他会背,背书的方法也很特别,在课文上放上十根小纸条,每读完一遍,就抽出一根小纸条,这样读到七,八遍下来,聪明的小叶扬就能一字不漏的背下来了。《论语》《孟子》学过之后,再读《大学》和《中庸》。据叶扬后来回忆,《论语》其中有一章是讲孔子的日常生活,说的是孔子怎么走路,怎么吃东西,对于当时只有八、九岁的小叶扬来说,倒觉得很好玩!关于《孟子》,叶扬回忆:我的印象特别深,我小时候就是把他认作是一个山东好汉,大丈夫!学完《孟子》后,父亲又给了一部外面很少见到的书,书名叫《读史论畧》,是从《纲鉴》里面抽出的精华部分。学完这些,然后就读《左传》和《礼记》。除此,父亲还从《古文词类纂》里抽选出一百篇短文,如韩昌黎(愈)的《马说》为第一篇,柳宗元的《永洲八记》等,亲自教授。有了优良的家学基础,叶扬上初中时,他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就非常出类拔萃。比喻柳宗元在《袁家渴记》中写大风:每风自四山而下,振动大木,掩苒众草,纷红骇绿。后来他在上海图书馆讲学的时候,讲《牡丹亭》说到字的搭配,如:姹紫嫣红中的“姹”与“紫”、“嫣”与“红”,这几个字怎么搭配到一起时?他就深有体会,其实前人早就有此用法,举的就是“粉红骇绿”这个例子。除了柳宗元,没有人这样搭配过。这些都源自少小时读书的最好收获。关于诗词,父亲当时教的很少,桐城的老规矩是以古文为主,《四书》是纲领,在他读了《左传》、《礼记》之后,父亲才让他去学诗,诗並没有放在首位。父亲连《诗经》都没有教过,而是让他自己去看。《风雅颂》的“颂”不必看,“风”可以看,“雅”只是选几首看看。父亲给他选的汉乐府时说,乐府诗有个好处,就是故事多!诗文也很特别。比方:罗敷长得好看,但是,诗词内一句也不写她怎么好看!都是从路人的形态来显出她的好看。叶扬回忆说,父亲的讲学,跟他上中学后受到的语文教育很不一样!中学的语文教育都是讲“中心思想”围绕思想性。而他的父亲总是从艺术性入手,讲《孟子》的章法,讲文章里面的波澜。关于诗词,叶家也有其独特的教法,基本上都是让孩子们自己看。叶扬谈到:家里有一部外祖父教其女郑文渊的诗集,都是由外祖父亲选,先选他自己的七律,其中有很多重九诗,郑孝胥先生每逢重阳节必作诗。被时人称作“郑重九”。据他的父亲葱奇先生讲:为什么外祖父教女儿学诗,先从他自己的诗入手呢?因为外祖父的生活经历他的女儿很熟悉,从身边人的作品入手更容易掌握,循序渐进,后学杜甫和陆放翁的七律。再读王摩洁(维),李太白,杜少陵,苏东坡的七言古诗。葱奇先生以前曾批评《唐诗三百首》说“秋兴”八首是一个整体,《诸将五首》、《咏怀古迹五首》都是全部收录的。《唐诗三百首》将诗作割裂开来,对于初学者掌握诗词的意境是有很大欠缺的。在上中学以前,叶扬在家里学的诗词很多,母亲郑文渊诗词也是一流的好!有一次他们全家一起去中山公园玩,回家后父亲就让他写了一篇《兆丰园游记》写得非常好!又有一次去上海南翔郊游,回来又让他写了一篇《南翔远足记》,叶扬的少年时代父亲葱奇先生都是按照桐城家学的传统,来给子女传承桐城家学的规矩。他们家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说的是叶扬的母亲在陪孩子睡觉时的摇篮曲,都是吟的古诗词,她自己也曾作过摇篮曲,所有这些莫不漫透着桐城派、桐城家学深厚的文化底蕴。叶扬在中国古文学和古诗词中,能取得很深的造诣,驰名中外文坛,无疑是得益于桐城派家学的熏陶。在叶扬先生的影响下,不懂中国古典文学的外国读者,对中国的古文,古诗词也很感兴趣。他的外国好友UC乚A中文名叫石听泉,翻译了郦道元的《水经注》,苏东坡的前后《赤壁赋》;耶鲁大学的史景丘教授为张岱作英文传记;明、清文学作品在西方也是很受欢迎,,被外国朋友欣赏和接受。行文至此,不能不敬佩叶氏家族中的佼佼者,他们的声名蜚声海内外。有着深厚底蕴的桐城派文化,必将在中华文明中占有重要的学术地位;桐城派家学严谨的治学态度,我们后人必须发场光大。让岁月的河流静静流淌,让崇文重教的家风愈演愈烈。
? 精华推荐 ?
桐城南阳叶氏进士述略
汤沟札记
【枞川风雅】东边日出西边雨
灵泉寺的钟声
火烧崇福寺
浅谈桐城派的家学传承
相关文章
- 浅谈中学数学解题能力的培养 中学数学解题的100个技巧 pdf
- 你认为创新对公司的重要性是什么(浅谈创新对企业的重要性)
- 浅谈岳飞死后,金兀术祭拜岳飞(金兀术为啥悼念岳飞)
- 浅谈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兴趣的培养(小学数学兴趣怎么培养)
- 校园足球和中国足球的发展(浅谈中国校园足球发展存在的问题)
- 如何理解做人做事(浅谈做人做事)
- 浅谈电影《音乐之声》 电影《音乐之声》怎么样?
- 如何构建高效课堂 浅谈教师如何打造高效课堂?
- 家访工作总结简短 浅谈教师如何做好家访工作?
- 桐城派三祖(鲁谼方氏:桐城的优秀儿女)
- 舍生取义的名言(浅谈舍生取义)
- 双氧水稳定剂(浅谈染厂的管理(二))
- 周日专栏(167) | 崔加荣:浅谈小说的宏观思考和细节描写
- 桐城派书论研究
- 十个经验小法则,让你养龟更轻松!
- 探放水设计(【模板】一套很详细的矿井探放水设计模板,希望对您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