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于直面屎一样的初稿,才有花一样的杰作

海明威有一句名言:The first draft of anything is shit.意思是任何东西的初稿都是屎。大名鼎鼎的《老人与海》是他经过多次修改才有的杰作。可是我们的写作教学往往忽略了过程指导。教师给的范文是怎么写出来的学生并不知道。不过很多教师自己也不写作,给学生看的范文根本不是教师自己写的,教师也说不清作者在创作过程中经历了怎样的修改。
如果教师指导不当,学生就可能产生误解,以为别人一下笔就能写出流畅的好文章,因为学生并没有看到屎一样的初稿。其实写作是很复杂的活动,是定主题、选材料、安排结构、考虑技巧、调整语言等一系列操作的结合,属于思维的高级活动。倚马可待的写作只属于少数天才,例如李白、王勃之类。更多的是“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普通人。
好文章多半是改出来的,教写作和学写作不可不关注过程。教钢琴教画画也好,教数学教物理也罢,想必会把过程指导作为重点。但在教写作这件事上却出现了很多不合理的现象。教写作的老师可能没有经常写作,甚至根本不写作也不会写作(这是特别不合理的,你见过钢琴老师不会弹钢琴画画老师不会画画吗),往往也没有关注学生写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不清楚学生写作过程的困境,很难给出有效指导。
我从不相信听了几节课或者几期课就能学好写作这回事。就拿做菜来说,如果不动手不反思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无人指点过程,光听几节或几期烹饪课就能成为大厨吗?何况写作比做菜复杂多了。最好的办法是语文老师自己热爱阅读和写作,和学生一起读一起写一起讨论一起修改,尽管这样做时间成本很高。
这个寒假,我将要开一期线上读写课程,欢迎有兴趣的孩子(小学4-6年级)和我一起阅读写作。一个读写小组不超过10人。时间是1月18日-2月21日,一共五周。在这五周里,我们要完成好几个任务。
首先,每天要阅读两个小时以上,到指定的APP发语音或文字或手写笔记来打卡,我会给每次打卡点评,读写小组成员也可以相互点评。我过去做的五期线上读写课程一直都有阅读打卡任务,我看到孩子们通过这样一个仪式感养成了阅读的好习惯,觉得非常开心。
第二是每天写一句思考式阅读笔记。为什么要有这个任务呢?因为我知道很多孩子的阅读只是走马观花,缺少自己的思考。我觉得没有思考的阅读不是真正的阅读。那就从一个简单易行的行动开始吧,每天写一句(至少一句,多多益善)思考式阅读笔记,在阅读打卡时一起提交。究竟怎样写才是思考式阅读笔记呢?报名的孩子不用担心,我会和你们一起写,自然会给大家清楚的示例。著名的21天定律指出21天的正确重复练习是养成一个好习惯的一种方法。我希望用35天来帮助孩子们养成一个新的好习惯。
第三个任务是写一篇文章,每周会有一节微课作为写作指导,五周时间只写一篇,我和读写小组成员一起写。每个人出一个题,一起投票选定一个,大家一起写,一起讨论和修改,要反复修改。大家也可以给我写的提修改意见。除了平时的自由讨论外,每周有一次一小时的讨论课。具体操作报课后会详细告知。总之,最后每个人都要看到一篇自己觉得十分满意的文章,同时也会更深地认识到写作过程的种种问题和解决方法。我期待和孩子们一起勇敢地直视屎一样的初稿,然后一起努力,最后收获花的一样的杰作。
有意报名者可加我的微信zhanghaiqiong3020。
前文:一场事先张扬的死亡——《100天后会死的鳄鱼君》
本期荐书:《必然》本书阐述12种必然的科技力量,预测未来30年的互联网趋势。作者是美国的凯文·凯利,周峰、董里、金阳译。
想要浏览更多我推荐的书可点击阅读原文
阅读原文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