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所有关闭的门,让秋日的阳光引导我们(柳老师说门系列)
我关注门,用了很长一段时间,门是一个世界、门外是一个世界、门内是一个世界,门里门外都是人生、也都是教育。对门的感悟,在《教育是美的》一书中,我有专门的记载。当年学生曾有趣地称我为“九门提督”,我是守门人。
打开所有关闭的门,让秋日的阳光引导我们
柳老师说门1
这个门,是有故事的。当年蔡元培题写的“长达图书馆”几个字,还镌刻在门上的石碑上。王谢长达是这所振华女校的创办者,蔡先生就以她的名字为这所图书馆的馆名。谢长达是蔡先生的师母,老师是王颂蔚,王颂蔚曾在朝廷的军机处任章京。蔡元培参加了科举,蔡元培答好以后,他的卷子正巧是王先生看的。王先生很赏识蔡元培,蔡元培一生就称王先生为老师。王先生去世后,谢长达回苏州办了振华女校,蔡先生就一直以校董的身份师母支持,参与办学。因此,此门可以看作是爱之门,感恩之门。甚至,也可以看作是中华近现代女子教育的起始之门。
柳老师说门2这个门,通向何处?如园林的一般景致,也许来者想不到这是通向“方便”之门。十年前,东南亚某国一位教育官员我们学校参观,当他得悉这是“红学”、“曹学”遗址时,肃然起敬。走在校园,他去了一趟洗手间,出来幽默地对我说:“那地方会不会是当年曹雪芹的书房啊?”一句调侃的话,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启发了我们:要让校园每一个地方都散发着浓郁的文化与教育的气息,讲究细节,包括洗手间也不例外。从某种意义上讲,看一个地方的文明程度如何?就看它的厕所就可以了。校园追求园林的境界,就是“追求无论在哪一个点上,望出去都是一幅图画”的境界,就是追求教育的尽善尽美的境界,无论物质的,还是精神的,都应该是这样。
柳老师说门3
郑玄拜于马融门下。最近,我关注门,看书的时候也留意门。看《世说新语》与门的还真不少,有的是实在之门,有的是抽象之门,比如,莫言的山东高密同乡东汉的郑玄,他的拜师门的故事,还真有意思。郑玄拜于马融门下,三年没有见到马融,只是由得意师兄传授而已。马融曾论证浑天算法,结果不对,一帮弟子们也谁都解决不了。有人说郑玄能行,就叫了他来,结果郑玄一下子就解决了,大家既惊奇又佩服。郑玄学成归家,马融叹息道:从此“礼乐皆东”,意思是说,中原“礼乐”的中心地位,将随着郑玄的归家,而向东移动。马融忌恨郑玄,担心他独亨盛名,郑玄出门之后,就派人去追赶他。郑玄心里也明白,马融一定会来追赶。马上躲到桥底下,在水里垫上木板鞋,自己坐于其上。果然,马融依据法术,占卜到了郑玄踪迹,对身边人说:“郑玄已在土下、水上,依着木头,这不表明是死了吗?”于是,罢手不再追赶了,郑玄躲过了一劫。郑玄归家后,设馆授徒讲学,终成大儒,成为汉代经学的集大成者,而他的学术也被世称为“郑学”。
柳老师说门4
最美的季节到了,我们的园子也到了最美的时刻。前些日子我们都是从门外观察门内,从门外来观察世界与我们的内心。现在,我们应该换一个角度,从门内看门外,从门内去审视历史、现实与未来。此刻,我在门内,看到秋的精致了,看到银杏黄了,金黄的银杏叶铺满在地上,无限的优雅。走出去吧,打开所有关闭的门,让秋日的阳光引导我们。
柳老师说门5
门口安一个半亭,这个门就不一样了,就不是普通的门。园林之门,是有美学意义的。生活中,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多一点唯美的气息?美往往与善,与真联系在一起的。这个时代,功利的气息多了一点,讲究效益的动机多了一点,追求美的时候,往往也都会打上这样的烙印。
柳老师说门6
这是一个半闭半启之门,这个门的状态,会给我们什么感受?一半露着,一半藏着。是徘徊?是纠结?露出的一半,有风景。藏着的一半,无风景?此门,反映了人的日常的心理,即常常矛盾而又无法排解的心理。
柳老师说门7
路边,竖两块石头,特别是在路的两边竖两块石头,是美化这条路,还是提醒这是一个标志?让人走过这里,停下来流连,还是让人敬畏,快速通过?这两块石头,放在这里是不是可以看作是一扇门?假如可以看作另一种形式的门,那么,这石头本身也得到了升华,它已超越了其他石头,从此,就拥有了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两者的本质属性以及附加值。
柳老师说门8
古典的不起眼的小门,在东操场不经意之处,那是专为隔壁沧浪幼儿园小朋友设立的。我们的西花园也是小朋友的乐园。可是为了安全,小朋友入园以后就不能再出门了。到我们校园,也必须出门,再进门,可这又是安全规范所不允许的。怎么办?我们双方有了一个共同的意愿,破墙开门。从此,这个门,又成为校园一景。它不仅仅是风景,是理想,是融入了未来希望的真正的诗意之门。
柳老师说门9
凡事都要想明白,遇到了, 做还是不做? 对门也是这样, 进还是不进?一道门就是过一道坎,不要以为过了一道坎,就入了门,还早着呢。还会有二道门,三道门,门槛、关隘,还会横在我们面前。小到交友,中到做学问,大到人生,都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