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法随记(十七):用心感受

同事感冒几天了,症状是鼻塞、咽痛且吞咽时有异物感。在其手部阳明经阳溪穴、太阳经阳谷穴及少阴经少府穴附近按揉,很快,同事反馈说鼻子通了,异物感开始减轻。前后两三分钟,同事原来的不适症状基本缓解。同事很惊讶,我也这样按揉,效果不明显啊?是不是按错了?同事示意的是任脉列缺穴附近。我说,没错啊,这里也可以按揉。咽喉部不适,考虑其循行经络,从正中开始往两侧是任脉、阳明经,体内循行经络还可考虑少阴经、厥阴经、太阴经。鼻部不适,考虑其循行经络是督脉、阳明经。在列缺穴附近按揉,对治咽喉部不适是取任脉同气,对治鼻部不适是与督脉前后倒换,且任脉还是“阴脉之海”。黄帝内针通过调和阴阳改变患处环境,从任脉入手是一个很好的选择。那为什么同事自己按揉效果上不来呢?
我提醒同事,按压“穴位”的同时,要多注意感受患处变化。同事说,我也感受了啊,还是变化不大,到底该怎样感受呢?同事还没学过黄帝内针,只是看我以前帮着按过有效,然后依样画葫芦操作。看起来简单易学的四总则,若要真正用好用活,还是要弄明白其内在原理,这份功夫不能少。到底该怎样感受?感受不是人为的思虑或臆想,而是简单、纯粹、如实地体会患处变化,“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黄帝内针》书上讲导引时说,“导从心入,所以必须透过感来实现。”“透过感来实现身心的贯通,身心能贯通,自然就形与神俱了。”“感的过程也就是阴阳相引的过程,” “因为透过感引出了中。”用指按揉是外在表现,用心感受是内在体会,两者都是执两用中。明了原理和法则,黄帝内针的简易才容易落地见效。
有一次,大家在一起体验黄帝内针指法,其中有位中年女性,双手肘部、腕部酸痛。从症状表现来看,肘部、腕部不适涉及的循行经络主要是阳明经、太阴经。双手肘部不适,为方便可在腕部按揉。肘部、腕部均有症状,可以上病下治,在其膝盖附近求同气。患者又说,左边膝盖前面一圈平时也有不适,尤其是上下楼梯症状比较严重,有七八年时间了。左膝患处,从其比划情况来看,主要涉及经络也是阳明经、太阴经。上病下治、左病右治,下手处可在其右膝内外膝眼附近。我嘱咐患者尽量保持放松,先让其感受双手肘部与腕部,很快,患者确认手部不适逐步减轻、基本消除。然后,还是按揉其右膝内外膝眼附近,但是感受的部位,让她移至左膝患处。她说,左膝平地上还行,走楼梯才痛。按揉一会后,即嘱其去外面楼梯走走。她走了走回来说,症状较平时减轻了不少,但是还有不适现象。继续在其右膝内外膝眼附近按揉,同时提醒她,注意感受和比较患处在按揉前后的变化。这样按揉一会后,然后轻抹了几下她整个右膝盖,让她再去走楼梯试试。结果,她走了一半就跑回来说,这次症状全不见了。她说,在按揉的时候,尤其是最后那几下“轻抹”,她明显感觉左边膝盖一下子好像通了。到楼梯一走,不适症状果然消失。
这个患者的症状部位差不多涉及五个地方,有新“症”,有老“伤”,但所涉循行经络基本相同,在右膝内外膝眼一处按揉,几处不适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若是碰到相对复杂的情况怎么办呢?还是回到四总则。比如,症状同时涉及上中下三焦的,可以阴阳倒换到“一焦”(上焦、中焦或下焦);涉及多条经络的,可以通过阴阳倒换归集到某条或某几条经络上来。张三针笔记三生万物 针行其道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