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袁照:徜徉于童年 ——我读诺贝尔诗人梅特林克

徜徉于童年
梅特林克是怎样一个人?读了他的剧本《青鸟》和诗作《假如有一天他回来了》、《歌》、《老的歌谣(其三)》、《谣曲》等,给我最直接的感受是什么?打动了我哪一根心弦?——那种久违了的“童年”的气息,几乎又弥散在我的周身了。这种气息,不可捉摸,又不可思议。如林中的清泉,泉水清澈见地,可水上又会飘动凌乱的落叶。鸟声啾啾,如顽童呀呀稚语,似天籁,分明又如吐出的妄言胡语。
《青鸟》说的是两个小孩子寻找青鸟的故事。剧中,所有的生灵都是有灵魂的。如,面包、糖、火、水和猫、狗等等,都是有灵魂的。在他们的陪伴下,两个孩子,先后到了记忆之乡,到了夜宫、森林、墓地,到了幸福乐园、未来王国等地方,寻找青鸟。他们找到了青鸟,又复失了青鸟。青鸟,在这儿是一种象征,它不光象征着人类的幸福、美好与美满,还象征着自然与世界的某种奥秘。剧中所展开的情节,人物的对话、对白与独白,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对宇宙(混沌与清晰)、对世界(有形与无形),对人生(生与死)等的情感与态度。
在《青鸟》中,人是孤独的,他是这个世界所有生灵的对立面。猫说,“眼下我们所有在这里的,动物呀、东西呀、分子呀,都有灵魂,这是人还不晓得的。因此我们保留着一点独立性。如果人找到了青鸟,就会知道一切,看到一切,我们就会完全受人的支配了……这是我的老朋友夜刚告诉我的,夜同时也是生命秘密的守护者……因此,这是同我们的利益攸关的:要不惜一切,哪怕是危及两个孩子的生命,也要阻止人找到青鸟”;森林中的橡树也说,“是呀,我知道你在寻找青鸟,就是说,寻找一切事物和幸福的感觉,好让人类使我们的奴隶地位变得更加难熬”;光同样也这样说,“人在这世界上是单独对付一切的”。最后,孩子们回家了,却发现,原来自己养的那只斑鸠,就是“青鸟”,“我们走了那么远的路,鸟儿就在这儿”。正当两个小孩欣喜地你推我拉之时,小鸟却趁机挣脱,——“鸟儿飞走了”。
《青鸟》集神奇、梦幻、象征于一体,读懂了它,也就读懂了梅特林克。梅特林克有一首诗叫《假如有一天他回来了》:
“假如有一天他回来了
我该对他怎么讲呢?
——就说我一直在等他
为了他我大病一场……
假如他认不出我了
一个劲儿地盘问我呢?
——你就象姐姐一样跟他说话
他可能心里很难过…… 
假如他问起你在哪里
我又该怎样回答呢?
——把我的金戒指拿给他
不必再作什么回答…
 假如他一定要知道
为什么屋子里没有人?
——指给他看:
那熄灭的灯
还有那敞开的门…… 
假如他还要问,问起你
临终时刻的表情
——跟他说我面带笑容
因为我怕他伤心……”
一般读者都会以为这是一首爱情诗。把“他”理解为“我”的爱人,如此理解不能说对,不过,为何不可以理解为另一只“青鸟”呢,——类似于《青鸟》中的“青鸟”,幸福与奥秘的象征。
又比如《歌》,——在这首诗中,三位姐妹想以金冠去换死,写了三个场景,——森林、大海、孤岛上的城市,——三姐妹去寻找死亡之地,——她们把死亡看得如此的美好,不仅仅是“过去”的追求,还是“现在”的追求,更是“未来”的追求。蕴含是不是明白?——“青鸟”是找不到的,一旦找到了,即是死亡。《老的歌谣(其三)》中的“我”,找了三十年,还是没有找到:
“妹妹们,它在哪儿藏住了?”
明明找不到,还要寻找:
“你们是十六岁,妹妹们,
该去尽朝远处跑,
拿起我这棍儿,妹妹们,
也去和我一样找”
如此地执著与痴迷,世上真是少有。《谣曲》更是凄婉地让人哀伤,被杀的三个小姑娘,呈现了三颗心,“第一颗心里盛满了幸福”、“第二颗心里装满了甜蜜的和善”、“第三颗心里充满了痛苦和悔疚”,这三颗心所呈现的象征性,不也是一目了然的吗?无需赘言。
梅特林克诗中的“他”、“它”,确指什么?不看着为具体是在的“物”与“事”,或许更接近诗的本意。所有等待、期待的可见与不可见之物,我们都可以看作是那个“青鸟”。梅特林克的诗,使我们对自身、对生命、对死亡、对这个已知与未知世界的认识,会有一个重新的考量,——比如,对“夜”所守护的神秘的世界,我们真的需要去揭开它的全部面纱吗?“夜”在儿童眼中是神秘的,美妙的,也是不可知的,守护它不是很神圣吗?梅氏在他的作品中,总是站在儿童的立场,——即以童年的视野,去理解与展露世界。这种理解与理解的方式,是美好的,也许是人类的最佳选择。以“猫”为代表的生灵,早就预料,人一旦掌握了自然的奥秘,自然的一切将变得煎熬般地难以忍受。一百多年前梅氏的忧虑,如今,竟被他言中。在此背景下,我们阅读梅氏的诗,会格外亲切,格外有感触。
2011年,梅特林克以童话的形式显示出深邃灵感,又以一种神妙的手法打动读者的感情,并激发他们的想象,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百年过去了,他至今仍在他的作品中,一只眼睛看科学世界,一只眼睛看神秘事物,并把他的所见所知,告知人们,他说,“时间是永恒的零么?空间是无限的零么?(散文《生者与死者)”,何等深邃的哲理?梅特林克没有远去,他与他的作品,——一直徜徉于“童年”,怪诞却可思议,梦幻却是现实。多可贵的启发啊:我们自以为成长了、成熟了,——我们却丧失了许许多多的东西,人是这样,时代是这样,社会也是这样。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