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浅浅莫名其妙地火起来了。热度碾压了郑爽,甩掉了张碧晨、华晨宇,从诗歌圈一路外延,横扫抖音、头条、微博、公众号,竟然闹成了全民参与的新闻娱乐事件。估计,这是很多诗歌写作者都想不到的。
浅浅出版诗集《第一百个夜晚》是在2018年,时隔两年后突然火爆网络,很多人归咎于阴谋论,觉得是别有用心的人利用民意,攻击文坛名家,以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
流传于网上的照片实际上是2018年的新闻
事情本来很简单,就是一个写作者的实力和名气匹配不匹配的问题,但一涉及到意识形态,就有人上纲上线,就变得复杂了。
首先,作家靠文字证明自己,贾平凹有足够厚重的著作,他在文坛的地位是无论何人都捍动不了的。其次,这个世界并非永远都是非黑即白,有你无我,它有很多地方是灰色的,是黑白相融的交际地带,我们抵制不公,但也应该抵制无限的上纲上线。
我还是把贾浅浅的走红看作非常时期的偶然事件。
首先,这把火是《文学自由谈》的主笔唐小林烧起来的。
唐小林一直在关注新诗的发展,几乎诗坛的大佬他都批评了一遍。就好像有人说贾浅浅是79年生人,参加青春诗会时41岁(青春诗会上限为41岁),文坛的饭碗本身就是曲水流觞,怎么轮也该轮到她了。以这种论资排辈的逻辑,按唐小林一贯的批评风格,怎么轮也轮到批评贾浅浅了。大家的影响大,文学批评肯定要盯紧大家,这几年唐小林一直在批评贾平凹,现在调转“枪口”,转到子承父业、糟点较多的贾浅浅身上也是自然而然,——毕竟,批评要找薄弱的地方下手。我觉得唐小林的文章虽然一直发扬“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精神,但批评算是有理有据,没有无理取闹的恶意。
其实,对贾浅浅的批评一直都有,只是在民间诗歌圈小范围内质疑。因为,贾平凹的威望在那摆着,大家敬其父,自然也会尊其女,只要不过分就过去了。毕竟读书人的事,算事吗?更何况以贾浅浅这种发展势头,将来定然是诗歌圈的掌舵人物,谁敢得罪?因此众多诗歌写作者虽然不满,但也仅限于腹诽。
谁料唐小林一番考证,凭借他几年下来对贾平凹、贾浅浅父女的关注,一把火烧起来,在各路势力的推波助澜下,竟然越烧越旺,从诗歌圈波及到新闻圈,再到全体大众,这是除余秀华外再无有的诗歌现象。只不过对余秀华的吹捧是官方加持,而对贾浅浅的嘲笑完全靠民间力量。
贾浅浅的作品也许算不上优秀,但她绝对不是最不堪的那个“文二代”,贾平凹也从没有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刻意对女儿进行培养,这样看,贾浅浅多少有些无辜。但无意中却有必然,官员的儿子去做官,明星的儿子还是明星,作家的儿子理所当然去写诗,这里面存在着底层人士无法捍动的社会痼疾。如果没有唐小林挑这个头,谁又敢去挑破文学圈的脏污呢?
贾浅浅的火有说不清道不明的原因,但更可能是意外,和胡锡进说都发钱等于不发钱引众怒一样,归根结底是因为底层百姓对贫富差距扩大、阶层固化的不满。如果说有人利用,利用的也是这点民意。
从诗歌本身的写作特征来说,家庭条件优越的人往往沦为无病呻吟、小情小调,是写不出好诗的,起码他的作品在情感上是与人民大众疏离的。
贾浅浅是贾平凹的女儿,作为人子来说,这是幸运的;但作为写作者来说,无疑是不幸的。披着名人父亲的光环,也只能承受父亲名气带来的压力。
贾平凹实在太出众了,因此贾浅浅从出生以来,众多文青就对她的文学天赋寄予厚望,希望她能继承父亲的才华,为陕西文坛添砖加瓦。从开始写作以来,不管是有心还是无意,不少名家主动为其站台,我觉得可以理解。领导的娃,名人的娃,哪个不是这样被捧着罩着的。即便平头百姓,不论家庭条件好坏,娃不都疼得像宝贝蛋似的。但被捧得太多,太过,就会让娃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错误的认识。贾浅浅,实际上是父亲朋友圈的牺牲品。
娃们需要放养,作家需要野生。就好像当年野生的莫言、贾平凹释放出蓬勃的创作生命力一样。这是教训,也是经验。
有些人为贾浅浅分辩,说作者有写差诗的权利。他忽视了一个基本的事实,就是普通人如果这样写,会不会得到众星捧月般的追捧,会不会顺利发表、出版,参加青春诗会。不能把实验与探索当作圈子文化的借口,更不应以先锋为名义挑战大众的审美能力。否则说,你可以探索、可以试验,可以把探索、试验的作品结集成书、出版、发表,但你不能突破大众基本的心理防线。
话说,十几年前,所谓梨花体、乌青体也是以先锋为噱头愚弄读者以自嗨的,结果呢?当代诗歌正是从那时开始深陷泥潭之中的。
但我还是对诗歌的发展抱有无限期望。
一,诗歌的真理会越辩越明。你的作品好不好,民众最有发言权,现代诗歌的标准虽不明晰,但它有个基本的判断准则。不要欺负群众不懂诗,实际上什么是好诗,什么是差诗,大家心里都有一条线。
二,读者对差诗会有一种自发的抵制。贾浅浅之所以被取笑,主要还是文学功底不够,作品质量不过关。一本诗集中,即兴的、随意的作品太多(很多错别字都没修正),这对作家们提了个醒,要端正态度,要敬畏文字,试图愚弄读者,最终只会害了自己。
三,人们对诗歌和诗意追求永远都在。不要哀叹诗歌没有读者,任何时候,人们的心灵都需要慰藉,人们读诗的意愿随时都可以被点燃。人们之所以还愿意讨论诗歌,愿意为一个文二代的一些屎尿文字花费精力,是因为人们内心深处还有对诗歌的需求。人们期待好诗,时代呼唤好诗。自媒体之所以纷纷炮轰贾浅浅,是因为自媒体有敏锐捕捉人们需求的触觉。当人们彻底不愿意谈论诗歌,当人们对文艺家族“世袭罔替”无动于衷时,诗歌才真的死掉了。
四,诗人需要有为信仰“视死如归”的精神。在这个诗歌被无限边缘化的年代,诗人成了用生命捍卫理想的一批人。既然喜欢诗歌,就要无怨无悔,就要奋不顾身,就要有点担当,就要对自己的文字负责。我视探险王王相军为一个真正的诗人,因为,他是愿意为自己的梦想舍掉一切的人,他是理想高于一切的人。而诗歌写作者,正需要向这样的人学习。
也许世界很乱,但一个真正爱诗的人,不应有任何借口。披尽黄沙始见金,诚如马知遥教授所说,坏诗是会自动被淘汰的,好诗一直在诞生的路上。为此,写作者当自强。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