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诗歌创作的瓶颈与解决的办法
文/大 漠
一、浅谈诗歌的结构衔接
我们在诗歌创作中,经常会遇到结构上的断裂,即两句之间不相关联,导致诗歌在衔接上前言不搭后语,常常为此而纠结。那么怎样才能摆脱这一困惑,走出这一瓶颈呢?
建议大家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看相邻的上下句的连带关系。一联中的两句,上下句关系上,最好是用上句引出下句;两联中,上联的尾句和下联的首句,要在相关联的话题上,这样就不突兀了,就会顺畅了,读起来也就柔和了。
上句引出下句的方式很多,我们不妨从唐宋名家名句中,看看上下句的连带关系,体会一下古诗词是怎样做到衔接自然流畅的。
下面请看例句: (1)锄禾(古风)李绅 唐代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一问一答,设问句。
(2)江上渔者 范仲淹 北宋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主语+谓语。两个半句式,合起来是一句。
(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主语+谓语。两个半句式,合起来是一句。
(4)暮江吟白居易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主语+谓语。两个半句式,合起来是一句。
(5)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不带关联词语的因果关系。前果后因。
(6)秋浦歌 李白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谓语+宾语,两个半句式,合起来是一个无主句,不必出现主语。
(7)乌衣巷 刘禹锡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主语+谓语。两个半句式,合起来是一句。
(8)清明 杜牧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一问一答,设问句。 (9)江南春 杜牧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主语+谓语。两个半句式,合起来是一句。
(10)贺知章 咏柳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一问一答,设问句。
以上例句,诗人通过运用问答式、半句式等不同的造句手法,使上下句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十分和谐,简直是天衣无缝了。很值得我们借鉴。
2、上下句的关系上,最好使之存在必要的逻辑关系,七言的诗可以借助关联词语,五言诗可以不出现关联词语,但是务必要在意念上使之存在逻辑关系。如:因果、条件、假设等等。这样,就会从逻辑上引领读者,产生兴趣和共鸣,自然而然地就接受你写的东东,何止方便可行,简直是事半功倍了。 下面,我们还是让我们以唐宋名家名句为例,理解上下句的逻辑关系:
(1)小 池 杨万里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条件关系 。
(2)题西林壁 苏轼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因果关系,前果后因。
(3)梅 花 王安石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因果关系,前果后因。
(4)出塞 王昌龄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因果关系,目的因果,前果后因。
(5)《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假设关系,虚写,含蓄。
(6)登飞来峰 王安石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因果关系,前果后因。 (7)观书有感朱熹南宋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因果关系,前果后因。 (8)《鹊桥仙》秦观 宋代词人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假设关系,虚写,含蓄。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假设关系,虚写,含蓄。 (9)己亥杂诗 龚自珍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因果关系,前果后因。
以上各句,借助关联词语或者是部分关联词语,使上下句衔接紧凑,珠联璧合。值得我们适时效仿。
3、从起承转合的章法上,强化各句之间的联系,使全诗结构密不可分,浑然一体。再结合前面说的两点,甚至能使诗歌结构衔接上达到极致了。
下面简要说说起承转合各自的方法及作用
起,有平起、陡起之分,还有景起、情起之别,还有兴起等等。这里重点谈谈平起。
平起,一般用平实的语言交代时间地点背景环境等,当然,有别于记叙文的交代了,应该是用诗家语交代环境背景。陡起,开篇就抒发豪情,垫下抒情的基调,然后下文写景,一般多见于上情下景的诗歌。
应注意的是,上情下景,起句一般都是先“收”。然后再“放”。要注意收放结合,强烈抒情一般是放,然后下文必须是收,写眼前所见之景。做到有收有放。至于什么时候收,什么时候放,要依据需要,顺其自然,没有固定的约束。
起句的作用:在先景后情诗歌中,一般都是交代背景,当然有别记叙文的交代,常常是形象、含蓄、凝练的语言道出背景。为下文继续描写铺垫。
承句,顾名思义,就是承接上句,干什么呢?继续写景——拓展首句,润色首句,完成景语。要注意的是:第二句必须是接着首句向前写,走直线。避免意思上重复。
前两句,景语写好了,就会收到引人入胜的效果。激发人的情感,使人产生某种感觉、感想。——也可以说就是作者的某种灵感吧。
应注意的是,先景后情诗的前两句,一定要写收到的信息,也就是你看到的东东。千万不要过早地融情,就是过早地抒情,否则就会打乱层次了。当然,景中含情是可以的,情景交融不是更好吗?俗话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但是,我这里强调的是,不能第二句就直接抒情,否则下文还怎么抒情啊?就没法写了。有收有放嘛,不能一味地拔高啊。
转句,才是拔高抒情呢。见景抒情,要从这里开始。那么,怎么抒情?抒发什么情感?
要通过联想抒情。联想什么?联想相关的事物,或者同类事物,甚至是普遍存在的现象,道出其普遍意义不是更好吗?
情感上的联想越远越好,越高越好,越久越好,越长越好……这样意境就开阔了,自然就拔高了。但是,必须是围绕上文的景致联想,也就是围绕中心,不能离题、跑题。
抒发什么情感?简言之,写什么景,抒什么情。喜怒哀乐什么都可以,情景一致就可以了。
还应注意的是,转句的目的是引出结句,即引出合句,合句也叫结语。
结句写什么呢?收束全诗,扣回首句,留白。怎么写呢?用景语留白。
什么是留白留白是诗歌和绘画的专业术语。画画时,丹青能手常常是留下空白,让人想象出各种各样的联想画面,产生更美的意境,收到更好的效果。诗歌的结语也是如此,结语不要写得太满、太实了,要留有余地,让读者去想象、联想,自然就会引人深思,耐人回味了——这就是所谓的余音绕梁。言尽意不穷。
一般说来,景语留白最佳。当然也不是绝对的。
所以说,起承转合,各尽其职,结构自然就衔接紧凑了。
二、谈谈“题不入诗”、虚写与实写、炼字炼句
这几个问题,也是我们在诗歌创作中经常会遇到,且又比较棘手的问题,下面就和大家交流一下个人的看法,以供大家参考。
1、关于“题不入诗”。
题不入诗为好。意在减少重复,节省文字,“惜墨如金”。在有限的空间里,再现更丰富的信息,使其更丰富多彩。
当然,目前对“题不入诗”说法不一,有的给予否定,认为唐诗中题目入诗时常见到,的确如此。但是,我还是倾向于题不入诗的,因为现在的诗群也大都赞同题不入诗。
2、虚写与实写
什么是实写?什么事虚写?
实写就是直接描述事实,正面表现人物,它可以给增添现实感和逼真感。
虚写则是通过感受,想象,对比,映衬等手法间接渲染,侧面暗示,它的作用是可以给读者留下充分的想象空间,使文章更具含蓄之美。
实写和虚写常常组合使用,相互补充,效果更佳,人们称之为“虚实相间”。 如: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似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全词以虚写为主、实写为辅,用虚写的梦境来表现作者抗敌复国的雄心壮志,用实写的现实来表现作者报国无门的悲愤和无奈之情。这种虚实并写的手法使作者虚写与实写的两种思想感情之间构成一种对比和反衬,从而使这两种思想感情都得到了更加强烈和充分的表现。与分别单独描写作者的两种思想感情的相比较,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作者在这首词中所采用的虚实并写(以虚为主)、正反相衬的表现手法是十分巧妙、十分有力的,也是很有特色的
诗词里的虚可以分以下四类:
A、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这就叫以虚象显实境。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仙境就是一个虚象。
B、已逝之景之境。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实却不在眼前。例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所云:“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C、设想的未来之境。这类虚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故写愁,将倍增其愁;写乐将倍增其乐。例如李商隐《夜雨寄北》中所云“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D、从对方的角度写为虚 。这种写法与前一种似同实异。相同之处在于都是对对方进行设想,不同之处在于后一种设想是从对方的角度出发的,所以有人称之为对写法。 例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 。
诗歌中的“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黑暗现实;《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上阙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写赤壁险峻的形势。
虚实相生是指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与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从而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
3、炼字炼句
简言之,就是推敲词语。”炼句”是修辞问题,同时也常常是语法问题。诗人们最讲究炼句,把一个句子炼好了,全诗为之生色不少。炼句,常常也就是炼字。就一般地说,诗句中最重要的一个字就是谓语的中心词(称为”谓词”)。把这个中心词炼好了,这是所谓一字千金,诗句就变为生动的、形象的了。著名的”推敲”的故事正是说明这个道理的。例如:
诗僧齐己写了一首《早梅》,有句云:“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将“数”改为“一”,因为题为“早梅”,如果开了数枝,说明花已开久,不能算是“早梅”了,齐己佩服不已,尊称郑谷为“一字师”。 王驾写《晴景》一诗:“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蜂蝶飞来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王安石改“飞来”为“纷纷”,因为只有蜂忙蝶乱的侧写妙笔才能令人真实地感受出晚春雨后特有的景致。 动词的提炼是古诗炼字的主要内容。
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
王安石闲职在金陵居住。初春一天晚上,王安石因事又来到瓜州,在岸边散步游玩。心潮澎湃、心情非常舒畅、兴致极高、情趣盎然,不觉口出一章:“京口瓜州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到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偶得佳句,王安石非常高兴。但句子比较平淡,诗味不浓,缺少画龙点睛之感。尤其是第三句那个“到”字,看了怎么也觉得不合适,于是他又想了“过”字,“春风又过江南岸”,也觉不妥,后来绞尽脑汗,搜肠刮肚,冥思苦想,一连用了“临”、“度”、“来”、“吹”、“遍”等十几个字,都觉得不好,一时江郎才尽,一连三天寝食难安,茶饭不思。忽一日,家丁来报,“家乡来人,并送来两坛好酒”。王安石一见两坛酒,问道:“这是什么酒”?李员外道:“是家乡特产四季香”。
王安石听后,遂命人打开酒盖,只觉一股异香扑鼻、香气诱人;不觉舌根翻动,口水上溢,忍不住喝了一口,顿觉一股醇香入口,香气四溢,沁人心脾,顿时精神焕发,心旷神怡,满脸红光,又一连喝了几口,几天来的愁思苦结一扫而光。忽然王安石眼前一亮,想到:四季香香气扑鼻,酒力一口涌全身,春风又到江南岸,万物复苏,江南不就绿了吗,对,春风又“绿”江南岸。就这样王安石酒后诗兴大发,用一个“绿”字,把江南的生气勃勃,春意盎然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的大好景色“活”画了出来,一时传遍大江南北,成为千古佳作。
宋代张先“云破月来花弄影”的“弄”字。一个“弄”字把诗人欣赏月下花枝在轻风中舞动的美写出来了。 且看,张先《天仙子》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
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
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这是一首送春词:暮春时节,词人来到小园中闲步,希望借此排遣积郁在心中的愁闷。夜幕逐渐笼罩了大地,月亮也钻进了云堆,只有鸳鸯双双对对地在池边交颈而眠,词人的心情越来越郁闷。就在词人准备回屋时,忽然起风了,刹那间云开月出,花儿在春风的吹拂下,在月光中婆娑弄影,词人的心境豁然开朗了。“云破月来花弄影”这句词抓住了大自然一瞬间的现象,给作者孤寂的情怀注入了暂时的欣慰,让读者也从中分享到了无限的美感,全词为之生辉。
宋祁“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尽人皆知。一个“闹”字把诗人心头感到蓬勃的春意写出来了。
古人作诗填词非常注重炼字。“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吟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诗赋以一字见工拙”的典故,都道出了古人对炼字的重视。很值得我们学习。
三、诗歌的意象不可过多,写景不可过满
景语太满了,很难出彩的。
应该是起承两联写景,写收到的信息——映入眼帘的东东。
转合两联应该侧重融情,就是联想拔高,议论抒情,把内心的感受写出来,也是读者最想分享的东东。即应该发出信息——要把内心的感慨写出来,这样才能感动读者。
否则写景过多,意象多了,会使读者感到眼花缭乱,应接不暇,令读者产生疲惫之感,故难以引起共鸣。
四、远离老干体
什么是老干体?
又名”政协体”和”人大体”,是当代诗词创作中风格独特、影响深远的一种诗词体式。”老干体”是个新词汇,顾名思义,这类诗词如同政协、人大的退休和没退休的老干部的做人和讲话风格一样观点陈腐、套话连篇、毫无生气,但其创作队伍却不限于这些老干部,许多年轻的诗词爱好者也擅长而钟情此类。
据考证,当代”老干体”的鼻祖乃是名派正宗、享誉全球的大诗人郭沫若先生。
其基本特点,一是在内容上多以反映当代国家大事为主,且对国家、政党和领袖毫无保留地加以推崇,歌功颂德的倾向很明显,甚至直接为国家、政党和人民代言;二是多具有浓烈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缺乏民主意识和对普通下层人民的深切关怀,人民往往成为被解救、被怜悯的对象,并总是想象人民得到解救、怜悯后应该如何感恩戴德;三是对诗词格律不太讲究,语言也多直白,甚至直接以口号、流行语入诗,因而艺术性普遍不高。
如郭沫若的《宇宙充盈歌颂声》就是一首规格诗,典型的老干体,可以说是老干体的先驱。诗曰:
国庆年年益光辉,今年又有新景象。
人民英雄纪念碑,屹立天安门广场。
广场浩荡人如海,丰碑巍峨天变矮。
人间出现双太阳,天上地下增光彩。
老干体,貌似老干部说话大道理一套套,而实际内容一点都没有的疑似格律诗词,即规格诗词。规格诗词就是外表看,字数、结构很像格律诗词,而平仄不对、押韵错误,就是平仄、押韵对了,但内容也空洞无物,有规格没格律。
所以,我们要切记远离老干体。 应该讲究语言含蓄,过于直白,就像喊口号了,就不是诗家语了。
大漠 于2017、11、24。
作者简介
大漠,本名:吕刚,原吉林人,高级教师。早年毕业于吉林省教育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一直从事语文教学工作。对诗歌情有独钟,是中国诗词研究会会员,在《中国诗词·月刊》发表诗歌20余首。曾在“小渔村”等诗词网校担任诗、词、曲、赋主讲和评阅,现已创作诗词1000余首。
投稿说明
⊙同题由千古诗词聚贤庄微信群内不定期收录
⊙个人专辑投稿邮箱:532065617@qq.com
⊙个人专辑投稿限5–10首。要求原创首发,投稿时附上200字以内的个人简介和本人照片一张。30天内未接录用通知可另投他处,在此期间请勿做他投。拒绝抄袭,文责自负。
⊙投稿作者敬请关注本平台公众号,并在稿件刊发后及时转发专辑链接到朋友圈以及所在的微信群,以提高文章阅读量。
⊙发表个人专辑的作者,当期所得赞赏金额的60%作为作者的稿费归作者所有,40%作为平台运作和今后办刊物所用,赞赏低于10元者不予发放,稿费于刊发后的第10–15天内发放(未按说明发朋友圈则不予发放)。
千古诗词聚贤庄管理团队
顾 问:竹溪浣墨、李东亚、拈花一笑、流云飞鹤、茗香书屋、梦 痕、四明山里人、黄 劲、大 漠
总 监: 九条命
庄 主: 理 野
总 管: 归 燕
编 委:析城山、六角水、马大囧、陈玉如
群管部主管:贾小熠(一群)
鸽 子(二群)
群管理:肩上蝶、若 曦、虚 竹、朱朋龙、遇上你是我的缘、空谷幽兰、庆 伟
往期回顾千古诗词聚贤庄·讲座(34)|| 梦痕:作诗百法(七)
千古诗词聚贤庄·讲座(35) || 理野:思路的来源
千古诗词聚贤庄·讲座(36)|| 梦痕:作诗百法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