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鳌江小筑】第45期 | 鳌江潮韵:陈宏章 荔园禅声

「鳌江潮韵」
陈宏章荔园禅声
作者简介
陈宏章,惠来县鳌江镇龙舟村人,惠来诗社副社长,深圳市诗词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
荔园禅声
荔园禅声某日午后,余往禅院,小师父言其师于荔枝园中闭关修行,随引荐大师。
寺后小山,荔树茂密,至半山腰,一黑狗猛冲而下,汪汪而吠,小师父轻咤两声,狗黙。紧随后。
见一竹篱,内有一小屋,屋檐下一小床,床前一小书桌,上放经书,小香炉。竹篱只留下两个小洞口,下面一个给黑狗出入,上面一个递饭送水。
小师父轻唤:师父有施主找您。
大师起,步履跄踉,打开篱笆之小窗口,只见大师长发披肩,胡子飘散,身穿百纳衣。大师清心寡欲,每日只吃午饭一餐,早晚只喝清水,须忍耐三年之寂寞、孤独、饥饿。
大师双手合十:阿弥陀佛,请问施主有何事情?随拿出椅子,倶坐。
五年前吾曾来寺院,那时大师还没闭关,但无缘得见大师,后来来时,大师已闭关修炼了,时隔三年,今天得见,仍是有缘,只是打扰大师清修了。大师这样清修,很是辛苦。
贫僧只是偷懒,不管俗务。善哉,一切皆由缘。起于缘,止于缘。
吾常向往佛门禅地,梵音经声,听得清静,消得烦恼。不知他日能否与佛有缘,遁入空门,潜心清修也。
施主尘缘末尽,也无须遁入空门,佛由心生,修行不在于庙堂。
尘世缤纷,那得清静,唯幽深禅院,才能远离红尘,躲去纷扰。
人于入世,须立于世间,何惧红尘?佛门也须融入世间。
佛者,吾以哲学禅理也,而吾非信佛,俱信念也,总以批判之心看之。
然,佛学也是哲学,佛俱一念。施主常读经书否?
非常读,兴之所至,读也,皆一知半解,不懂其义,难懂其理,悟性迟钝,故常抱凝惑之心,反驳其道也。
施主所读何经?
《心经》解义、《金刚经》《六祖坛经》《楞严经》《地藏菩萨本愿经》等,或《佛教入门》之类。
佛经深奥,如《心经》,其文虽短,其义却深,世人难以理解,只在于一个“悟”字,故空非空。《金刚经》则说前生今世,出世入世。《金刚经》为贫僧闭关之主修。
佛经所云,冥界有铁墙十丈,十八层地狱。当今科技发达,天上地下,并未所见,故惑之。
大千世界,为多维空间,三维、四维、五维、六维……冥界存属何维,不得而知,不可而知,不知而知,心存地狱,则地狱有之,畏之,戒之,避之,免之。不入地狱,即往极乐,皆由世人选择。
人果真有前生后世乎?
六道轮回,前生后世,出世入世,前因后果,皆循环也。
当今之世,佛相旺盛,然大德者寥,念珠也成时尚,善者能有几人?世上充满物欲、色欲,人性浮躁、冷漠、丑陋,佛门圣地,也有铜味,有名气之高僧,也难四大皆空,旺盛之背后,却是佛法之糟蹋,不知我佛悲耶?喜耶?
佛祖不悲也不喜,此相,天道之然,纵观历史,发展之阵痛。三宝虽在,三宝者,佛、法、僧,世人未解佛理禅义,当今之相,实则社会之问题,佛法弘扬未及也。至于佛物普遍,善义未举,有三也。一则世人缺乏安全感,唯寄托于佛祖神灵之保佑;二则世人缺乏信仰,精神层面较为空虚,也即迷妄,而佛法修行则是正觉正净,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追求宇宙人生真相;三则文化氛围较为宽松,佛法得以弘扬之故。
文豪作家,其佛学造诣不在高僧之下,如李傲之《法源寺》、陈忠实之《白鹿原》,书中禅理深奥。
然,其应深研佛经,悟性更比常人高。
吾时常心魔浮现,善与恶并在,佛与魔同存,故吾也半人半鬼,半佛半魔,半圣半凡也。
人其实乃矛盾之结合体,善与恶乃一念之间,佛与魔也一念之间。修行也即抑魔、抑恶、抑嗔、抑念。施主只须每日看住自己之心即可。佛曰: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一叶一如来,一砂一极乐,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静。这一切皆为一种心境。心若无物则可以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参透这些,一花一草便是整个世界,而整个世界也便空如花草,施主之心自然看住也。
吾心已动,看住难矣。
师微笑。
暮色已晚,吾与师别。
作者 | 陈宏章

刊头|林锡彬题画| 陈宏章审稿|惠 风编辑| 晨 月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