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无人
袁炳刚
八
在父亲那个家住了几年,分田到户了。那时,人们的积极性空前高涨,自己种地比生产队种打粮多得多,不用饿肚子了。
在爷爷家,熬煎的是住不下,无处娶媳妇;在父亲家,住是住下了,却熬煎没粮吃。生产队那时,每年每人只能分一百多斤口粮,每人一天一斤都不到,这三百六十五天难过啊!好在那时每年二三月青黄不接时,政府还拨付一定数量的返销粮,虽都是秋粮,但能填饱肚子。
为了不挨饿,家里仅有的一亩多自留地,父亲一年二料,冬种麦子,夏种糜子,季季回茬,不敢懈怠。夏季下暴雨,父亲不是急着往家里跑着避雨,而是掮着铁锨,急着往地里跑着给糜子改水。秋作物,只要有水,就会丰收。家乡是旱塬,经年缺水呀!
九
说酒壮怂人胆,不如说钱壮怂人胆。建这个家时,他一点不熬煎,自己能弄下的材料自己弄,自己弄不下的全部掏钱买。那时,他已买了小四轮拖拉机,除砖瓦是自己拉的外,其余材料全部是用钱买下的,许多都是送货到门。十月打墙,四月盖房,盖房那阵,土工匠工全包,他只管拉水。也不用给工人做饭,只需给匠工找个地方,他们自带被褥碗筷和炊事员。
从打地基到新宅建起,差不多一月多时间,匠工按主人要求,扫地出门了。他搬家那天,放了许多炮,待了十几席客,洋里洋气,只差乐队助兴了。有钱了,真好!
新房崭新白净,父亲养的那头耕牛没有搬过来,还喂养在门神沟的窑洞里。
十
苹果产业开始下滑了,每斤只卖几分钱,不少村民开始挖产量低下腐烂多的苹果树了。人挖树太费力,大家叫拖拉机用钢丝绳往倒拉。见需求量大,他马上买了台四轮挖树挣钱。
人富裕了大方,那阵钱好挣,他几乎每次出车都挣三五百元,没撂过空。有时晚上加个班,也捞他个百二八十的。
葡萄产业不知咋的,倏地红火了,大家又一次齐刷刷栽葡萄了,挖苹果树的人更多了,需求量更大了,他把小四轮换成了18型,后来又换成了如今这横卧的黄金25型。根据需求,他又给车配备了旋耕机等门口现在闲置的配套设施。说实话,这些机械帮他供两个娃上高中上大学的费用。
他的妻子很要强,把自己的果园葡萄园作务得颇好,闲了还帮人打针挣点零钱。好处是娃住在县城上学,由他姥姥经管,腾出他两口在家劳作挣钱,倒忙而不乱。辛苦是辛苦,可庄稼汉谁算出力流汗这笔账!力出去了,撑不住了,歇一歇、缓一缓,又来了。力气对庄稼汉来说,攒不下也用不完……
三年前,葡萄倏然降价了,一柴油三轮拉到批发市场,人家只给八十元。那天,他心疼卖不下出,拉到县城,送给了朋友,朋友给他了两条烟,几身别人不穿的油田工作服。这些物值,远远大于八十元。
他是个办法比较多的人,开始另谋出路了。他有货车驾照,开始在农闲时帮人开货车拉菜了。工资按趟计算。
村上不少人开始弃田打工了,种地弄不好总是赔钱,打工好歹吃了喝了能落几个,比种地强。年轻人出去了,年长点的只要条件允许也走出去了。人挪一步活,树挪一步死。村上几乎走了三分之二的人,许多土地庄宅都撂荒闲置了,他的妻子也到西安市当保姆了……
十一
拔了一阵儿草,他身上热了,肚子也有点饿,该吃点东西了。转到灶房,冰锅冷灶。揭开锅盖,尺八锅底由于水没擦拭干净,时间长了发生了氧化,中间那坨已生锈,成了褐红色。锅台案板脏兮兮的,做饭得半天洗。唉!他叹了口气,还是烫碗方便面吧。这个灶房正月初八过后,到今没有人做过饭了。这屋里得住人,不住人便瘆得慌,他一边自语自言,一边寻热水器。
热水器很脏,他拿到龙头上去洗,心里有点凄凉。这家和人有点像鞋和楦头。以前,家里有人,像楦头在里边撑着 ,家还有模有样;现在没有人这个楦头了,家变得些许的荒凉。在一个家里,女人更是楦头中的上品,离了女人,这家更不像个家了。儿女一回家,第一句话就问,我妈呢?
不知为什么,过去妻子在家时,他每跑一趟回来,千方百计回家一次,这不是他贪图男欢女爱那种房事,年龄大了,这方面的需求寡淡了。但他还是想回家,看看还有什么紧点的农活,更重要的是有一种归属感。人,只有躺在自家炕上,才睡得酣畅淋漓。睡到旅舍,老感到那是别人的歇处,做梦都不美。他又想到母鸡带小鸡,小鸡一遇天冷,总是钻进母亲温暖的翅膀下,而很少找自己的父亲,甚至有时不知道自己的父亲。他过去一直用老式手机,自从跑车后才换成智能的。他过日子特别节俭,绝对不会浪费一角一分。换智能手机是为了和妻子和儿女网上视频,有时在孟定装车需要等菜,在旅舍要住二三天。休息过后,他有点怅然,自然而然想到了家,想到了家人,于是他开始分头和家人视频聊天了。有时家人很忙,他话没说完,对方就挂断了。无奈的他开始刷朋友圈,那天他看到这么一个视频:老母鸡母亲带着一群儿女在草丛中教儿女觅食,啄起一食物,又甩给儿女。可旁边的公鸡父亲只顾自个儿觅食,全然不管那些儿女。视频的题目叫:父亲和母亲的区别。他看过之后思考起,他这个当父亲的为儿女一生又做得怎样呢?和别的父亲比起来,他确实很努力,也很卖力,体重下降了十几斤,干瘦干瘦的。他有时闲了,很想儿女,可儿女一见母亲不在,便马上去找他的姥姥姥爷了。这也难怪,上高中那几年,他两个一直是姥姥看管的。给儿女挣的钱确实不少,他觉得他这个父亲很出色,甚至还有点小骄傲。可儿女们和他之间,不比妻子那么亲密,似乎一点距离。他有时真想抱抱他们,可他们早没有这意思了。也许这是儿女大了,羞涩了,也许长期的不见面拉大了父与子女之间的距离。但他敢肯定:他不是那个“公鸡”父亲。
他的思绪很乱,从第一个家想到第二个,又反复看着这第三个。第一个家,人们熬煎没处睡住,第二个又熬煎没啥吃,现在有吃有住了,又熬煎家里没有人,少了楦头……
十二
他知道妻子是正月初八从家里走的,去城里伺候那个退休的老教授。他走的早,正月初三。他如今干的这活,节假日是最忙的。节假日人闲了,专门坐在家里吃好的,喝好的,菜用量大,得跑勤一点。节假日,他比平时忙好多,一旦开上车,连续得跑四五个小时,老板换他,最多只开一个小时便又喊醒他。平时一个礼拜跑一趟孟定,节期日则变成两个礼拜三趟,甚至还有一个礼拜二趟。因为忙,他大年三十除夕夜西安卸完菜才回到家,但初三早又走了。儿女妻子都回来了,他积攒的瞌睡也回来了,到了家,他除了吃饭,便是睡觉,好像瞌睡还没睡完,又得走了。他很想和儿女好好谈谈,和妻子也好好聊聊,可精力不行,气得妻子夜深人静时骂:“在你娘胎里没睡够”。他哼了一声,翻了个身又睡了。也许她有那个意思了,可被他的瞌睡挤兑了。初三刚缓过神来,他有那个意思和精力了,老板一个电话,他悻悻走出了家。记得妻子狠狠瞪了他几眼,牙咬着,不知是爱还是恨。家一点儿不像家,反倒是一个驿站 ,走在路上他时常这样想。
他说不清他差这个家些什么,亦或家差他些什么;他也不明白他差妻子儿女些什么,亦或妻子儿女差他些什么,只是觉得家和人之间差些什么……
五一节到了,他知道一家人过节都要回来,无所谓补什么课,只觉得要回家和妻子儿女坐一坐。好长时间大家没有在一起好好坐一坐了。哪怕彼此不说些什么,只是坐坐,他仅仅希望感受到家的那种温馨。可惜,这最简单的需求成了一种奢望。
由于长期给乡亲用拖拉机收割耕播,那时他的家很有人气。特别是雨天,大家闲了,都喜欢到他家来逛逛,问问他几时车有空,给他们犁耧一些小块偏远的地,挖腐烂苹果树。有时吃饭时,妻子给他家人做的饭,全部被大伙吃完了,这些人你赶也不走。彩钢棚下,多半有一麻将桌,打牌的、看热闹的围得水泄不通。家里人多了,人气就旺了。可如今没人了,只剩下冷淡气了。
妻子儿女都约定五一假期回家。为了对春节的缺憾有一弥补,他提前加班多跑了一趟,和老板约定好五一休三天假。可今天回家了,妻子来电话说老教授身体有点微恙,她不能回来了,并让他把儿子和女子照顾好,想办法给两个娃做点好吃的。什么好吃的,锅案都脏兮兮的,难吃的都做不出来,还谈什么好吃的!笑话。
十三
水开了,床头有他上次回来买的方便面,刚泡好,两个娃回家了。女儿如今大学毕业已上班挣钱了,给她弟弟买了几件衣服,两人大包小包的。“我妈呢?”和过去一样,两个娃几乎同时问。“你妈刚打电话,回不来了。你两吃方便面行不行,不行了我给咱另做。”他笑着问,有些不好意思的尴尬。“我刚回来,不知道你两这么快,一个人凑合一下。家里人多了,咱不凑合,不行了咱父子们去镇上食堂吃。”“不了,在县车站等弟弟来了时,我俩吃了。这不,还剩一些,你吃。”女儿解开了食品袋,摊在床头。他打开了闷了一会儿的纸盒,甩掉了烟蒂,乐呵呵笑了。
十四
本想吃完泡面和儿女好好坐下说会儿话,近乎一年了,还没正经八百和儿女好好坐在一起说过话呢,女儿的工作情况咋样,儿子挂科的那门不知考过了没有,星期天去没去母亲打工的地方……可还没等他吃完,两个娃已经收拾好行装,背着双肩包对他说:“我妈没在家,我们去姥姥家了。你一个在家里不方便了也来。你又不会做饭。”他有点愕然了,一下不知说什么好。女子儿子走了,刚有了点人气的家又冷了下来。他又一次点燃了一支烟抽了起来。这次,他一连抽了好几根,直到嘴都发麻了。他的思绪漫无边际,想得很多,一直沉浸在思索中。一阵冷风拂过,他打了一个颤,又忘记了他刚才想了些什么。
十五
二天后,孩子回来向他道别了,回来给他带了几个菜油包子,女儿回来埋怨他没有去姥姥家,他本来想说,好出门不如歹在家,金窝银窝都不如自己的穷窝,但一想到女儿给他说自己要好好努力,想短时间内给自个儿在西安市奋斗买一套房,安一个家,便把这话咽进了肚子。儿子将来工作了,不知愿意不愿意再回这个家,肯定不愿意了,咱也不是撂了父亲门神沟边那个家了吗!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社会变化家变化,城里的家肯定比农村的家好,住着肯定舒坦。有福不享,阎王爷也会降罪。两个孩子走了,他久久的伫立在门口……
两个孩子假没休完走了,他的假也没休完跑去跑车了,妻子没有休假,仍坚持挣钱。他们一家人都很努力,都努力为另一个家奠基。
作者简介
作者:袁炳纲,生于一九五五年,陕西省礼泉县昭陵镇坡北村人。一九七二年参加教育工作,执教于坡北初小。一九九六年调入原建陵教育组,二零一五年退休。小学高级教师,从小热爱文学,先后在《陕西日报》,《咸阳日报》,《秦都文艺》刊物,《西部网络文学》等平台上发表过作品。
秦川文化
持续关注,更多精彩资讯
注:本文图片
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主动联系我们。
往期精彩链接
《秦川文化》招募签约作家
【秦川文化】长空陨巨星,青史说大师/王文波
【秦川文化】家教/张永麟
【秦川文化】袁炳刚/家里无人(上)
【秦川文化】郭爱莲/美丽的蝴蝶泉
【秦川文化】王清亮/平安扣
【秦川文化】武永乐/如梦令二十一阕
【秦川文化】牛老汉闹腾养老院/王继平
【秦川文化】三哥——文/签约作家 袁余良
【秦川文化】用诗点亮世界(外四首)——文/签约诗人 张正阳
秦川文化∣一个有个性的公众号《秦川文化》投稿须知
投稿邮箱:1906716164@qq.com
496879272@qq.com
注意:小说散文5000字以内
自由诗50行以内必须原创首发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特邀顾问:周明
顾问:任法融 叶广芩 朱文杰 吴克敬 陈长吟
何丹萌 孙见喜 张长怀 李彬 史飞翔
文学策划:刘慧
书画策划:萧虎章
主编:舒优良
副主编:王天周 赵巨 惠智勇
执行主编:赵巨 宋一凡杨园园
编委:张正阳 李亚红 王冬雨 颜世玉 董刘洋
微信号:lh15991690133
无论是风里,还是在雨里,我都在这里守候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