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 助力乡村振兴,文化大有可为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发展乡村文化、提升乡村文明是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内容。助力乡村振兴,文化大有可为。
两会上,文化文艺助力乡村振兴话题受到高度关注。小艺为您收集了部分代表委员的观点,一起来看看吧~
乡村振兴要发挥文化引领作用马慧娟全国人大代表、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红寺堡区红寺堡镇玉池村农民作家应推动乡村文化建设助力乡村振兴,以文化引领乡村民众,使其生活更加积极向上。
目前乡村发展最大的桎梏是缺乏人才。“‘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医疗’让大家都能享受到优质的资源,缩小了城乡差距,也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乡村对人才的吸引力。
乡村旅游应达到全域旅游的规模,才能更加有看点。“‘千村一貌’是没有吸引力的。各个乡村应发挥各自的特色优势产业,并将其结合到一块,以形成优质旅游资源。
让非遗更好助力乡村振兴乔进双梅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乐山市马边彝族自治县花间刺绣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脱贫攻坚结束了,下一步就是乡村振兴。伴随着直播带货的兴起,当地绣娘们开始采用直播带货的方式销售刺绣产品,部分绣娘更是开了自己的工作室,当上了网红。希望彝绣可以在改进设计、改进色彩搭配的基础上,更多地产出工艺品,在传承优秀民族文化的同时,带动更多妇女就业,用非遗助力乡村振兴,将脱贫攻坚成果顺利转化为乡村振兴动力金不换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今年是十分重要的一年,如何将脱贫攻坚来之不易的成果顺利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动力?要让文化助力乡村振兴。现在政府对农村的投入不断加大,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全面,但是乡村缺乏人气和文化气息。我到农村去,有的老乡说年过得鸦雀无声,没有朝气,想看个戏也看不上。建议政府加大支持力度,鼓励获奖曲目下到基层,让老百姓看到艺术家的精彩表演,不要辜负老百姓对我们的期望。要让大戏进景区,充分利用好乡村戏曲队伍,大力发展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河南戏曲,满足大家精神方面的需求。
描绘乡村振兴新气象范迪安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优秀的文艺作品具有培根铸魂、凝聚精神力量的重要作用。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中,还有很多感人事迹值得用文艺作品表现。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讴歌时代精神,讲好中国故事。
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给文艺工作者开辟了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以美术界为例,可以通过研究如何保护好乡村的历史风貌、传统手工艺等手段,助力乡村文明建设。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更加脚踏实地,去描绘乡村振兴的新气象、新作为,为乡村振兴作出积极贡献。
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文化产业潘鲁生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乡村是中华传统文化孕育的母体和富集地,发挥好乡村文化的资源优势和创造性禀赋,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文化产业,有助于将乡村手工艺等具有生产性质和市场潜质的文化内容作为生态的、和谐的、幸福的发展范式,实现文化传承、产业发展和文化富民的多元作用,从而为乡村可持续发展提供内生动力,并切实提升村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建议多措并举加强人才培养,具体在乡村手工艺产业方面,可在有条件地区建立“农村手工艺研发培训基地”,搭建“产学研”协作平台,集合创意研发、培训和交流三项职能,促进高校师生、企业设计师和手艺农户等开展交流协作,提升传统手工艺产业内涵。要加强手艺人培训,鼓励公益机构、慈善机构办学助教,开展职业培训,培养农村传统技艺人才,并举办主题展览,帮助产品直销;有关手艺技法传承、与当代生活结合的展览等可纳入公益纪录片、公益宣传等视野,全面动员吸收社会力量来发展乡村特色手工艺,提升乡村产业的文化附加值,实现文化致富。
涵养引领乡村的文化风尚吴文科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乡村振兴的内涵极为丰富。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文化振兴的内涵同样十分丰富。其中,提振乡村的传统演艺活力,包括大力扶持和重点激励传统戏曲、曲艺、音乐、舞蹈、杂技等表演艺术的人才培育和创作表演,作用尤其重大。而在因地制宜的原则下,按照共建共享的目标追求,对这些演艺活动特别是乡村的传统演艺班社及其骨干人员,通过创作扶持、演出补贴、人才培养、宣传奖励等方式,进行大力扶持、切实激励和引导,不仅可以有效传扬乡土优秀传统文化并极大丰富乡村的文化生活,而且可以培育孵化乡村的文化能人并涵养引领乡村的文化风尚。建议有关方面指导各地定期遴选一批基础牢、资质好的乡村传统戏曲、曲艺、音乐、舞蹈、杂技等的演艺班社,予以重点资助和特别支持,并从青年人才的培养与孵化、传统经典节目的恢复与上演、新编优秀节目的创演与推介、名家名作的宣传与奖励等方面入手,全方位进行扶持和激励。向下挖掘 向上提升向内发力茸芭莘那全国政协委员、普米族青年歌唱家乡村振兴是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全面振兴。我国的人口较少民族有着极为悠久和丰富的文化传统,在中华文化百花园中绽放着独特的光芒。对人口较少民族地区来说,文化振兴显得尤其紧迫、尤其重要。
建议“向下挖掘”,充分深入挖掘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和习俗,推进民族地区文化传承与创新;“向上提升”,积极发展民族文化产业;“向内发力”,营造更好的文化发展环境,实施民族地区文化建设工程和专业人才培养计划。
END来源:中国文艺网
长期接受投稿,投稿邮箱:
dlswl2312406@163.com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