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草 : ?圣托里尼 ——欧行漫记2014 | 宁古塔作家网

圣托里尼
——欧行漫记2014
作者 / 凡 草
游轮继续向南,然后转头向东。一进入爱琴海(Aegean Sea),我便注意观察海面。按照很多游记的描述,这片海洋通彻碧蓝,颜色极为奇特。遗憾的是,比较起以前走过的地方,我一点没感觉出来。稍有科学知识的人都知道,海水的颜色来自于对阳光的选择性吸收。太阳射出的光线是一整套连续的光谱,只是人眼的分辨能力有限,只能看见红橙黄绿青蓝紫,即所谓的可见光。那些从红到黄、低能量的光线很容易被海水吸收,而能量高的青蓝紫色的光则被散射出来。人类的眼睛对蓝色更敏感,所以看见的就是蔚蓝的海洋。不同的海水颜色可能出于海洋不同的地质情况,深处偏蓝浅处偏绿。而大江大河入海口带入的杂质则会污染海水,也可能带来异色。如果海洋里有浮游生物,比如红海里生长的红色海藻,自然也会改变海水的颜色。爱琴海没有特殊的海洋地质,也没有能够引起水质变化的浮游生物,和我见过的多处洋面相比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想来这些不同的描述只是出于游人不同的眼光而产生的主观效果了。出门旅游,很难定义哪处的风景最漂亮。‘情人眼里出西施’,景色异同其实随观景人的眼光和心情而变。心情好的时候,狂风暴雨也让人情绪高涨,白雪阴云也会带来缠绵浪漫。可是,受到挫折的时候,就连青山绿水明媚阳光都会让人烦燥不安。
爱琴海深处的圣托里尼(Santorini)是一个举世闻名的旅游胜地。这里原本是一个圆形的小岛,公元前1600多年的一场大地震改变了它的形状,大部分岛屿凹陷,中间只留下一个火山口,周围一圈残存的陆地由悬崖峭壁拱卫。岛上原有的文明大都被火山摧毁,在上世纪60年代末的发掘中,历史学家发现了旧城Thera遗迹。根据这个城市的供水系统和建筑结构,有人认为这里很可能就是古代传奇里丢失的城市——亚特兰蒂斯。火山爆发带来的复杂地质结构使建筑海港成为一项艰巨的任务。大型海轮只能在海上锚停,再由小轮渡把人员和物资驳运上船。游轮到达圣托里尼的时间是下午1点半。抬头看去,万丈悬崖上坐落着一串城市,最近点是圣托里尼的首府菲拉(Fira),最西边是旅游热点伊亚(Oia)。
我们乘坐摆渡船来到位于Fira山下的海边,那里是老码头(Skala)。抬头看去,首先进入眼帘的是红色火山石上的一座黄色城堡,屹立在陡峭的悬崖上俯视大海,监控来往的船只,护卫着身后的家园。
首府菲亚在悬崖上拔地而起,大都是以白色为主调的建筑。从照片上看,左边有一串迤逦而下的白色铁塔,那就是缆车道。它们右边一段段之字形的阶梯就是登山步道。海边有摆渡船和一些小船的码头和上下山的缆车站。还有一种特殊的交通工具,驴,可以供游客乘坐。现在看照片很清楚,可是,我们刚刚坐渡轮来到时,完全摸不清头脑。顿时,宽不过咫尺的海滩上挤满了人,都是这条船的游客,排成一条长龙。排队干什么?进海关过边防吗?大家都在查问,却都是提问的,没有答疑的。我有心想跑到前边打探一下,又担心被人误解为加塞插队,只好随着人流不紧不慢地缓缓向前。突然,路边出现了几个小店并有人举着广告牌,用还算流利的英文招揽游人,乘小轮、大巴游玩三个城市,还可以看到火山口,每人€25。如果在游轮上购买类似的旅游票,每人则需要$59,这个价钱应该可以吧。最吸引人的是,只要买了票,立刻就可以登上旁边的小轮出发。“马上就走吗?”我问。“马上(immediately)!”小姑娘斩钉截铁地回答!看着长长的队伍,我心动了,毕竟我们只在这里停留一个下午,总不能把时间都花在排队上吧。旁边也有人询问。小姑娘说:“如果你们6个人一起,我还可以给你们优惠。”我们一商量,恰好六个人,就一起去购票。小姑娘这时却面露难色,拿起电话咕噜了一阵,然后毫不惭愧地说:“我刚才说的不算数,那边的人不同意!”这么快就变脸了!有人摇着头离开。可是,我看看那条缓缓移动的长龙,还是耸耸肩买票上船。小姑娘说话果然不算数,小船并没有启动,不知过了多少个“马上”,船上从我们几个人到渐次满员才终于出发了。很快到了新码头(Athinios)(见上边的地图)。这里是很多轮船的停靠处,也是个新建的城市。可是,我们根本没有停下来观景,更无人做景点介绍,只是随着人流下小船上大巴。好在一船人都塞进了大巴,人一满员就出发了。狭窄的道路在悬崖上盘旋,对面来车时就好像要顶头碰撞。看着大巴艰难地在悬崖上一点点调头转身,让路躲避,我一阵阵提心吊胆也顾不上观赏风景。突然有人喊了起来,大家都跟着转头,圆圆的火山口出现在远方。匆匆一闪而过,想起先前小姑娘手里的广告牌,我才恍然大悟,原来这就是所谓的三景点之一。上到崖顶,道路才开阔平缓了。大巴一直向西,穿过首府菲拉再开到小岛的西北角,著名的旅游热点伊亚(Oia)。
伊亚高踞在悬崖之上,距离海面有150米之高,有鹰巢之称。据说这是圣托里尼人最早的居住地。据统计,1890年,此地居民曾达到2500之众。小镇虽说占地20平方公里,市中心却只有几公里的面积。弹丸之地,众人居住,道路之狭窄,房屋之拥挤,可想而知。1956年7月9日,一场里氏7.8级的大地震给这个小镇带来了很大变化。直至1977年,仅有306名居民留下。可是,这里独特的景色给小镇带来了新生,高踞在悬崖上的房屋俯视着大海,潮起涛落一览无余。震后重建的家园以蓝白二色为主,就像希腊国旗一样,纯洁清新;偶然落出几点粉红、深红或嫩黄,娇艳醒目。街道虽然狭窄却干净整洁,市容美观典雅,成为碧蓝大海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随着旅游业的崛起,小镇的人口在2001年激增到3376。而每天慕名前来的游客却大大高于此数。市中心人满为患,本地人几乎全都从事旅游业。伊亚成了一座名副其实的旅游城。
既然是旅游城自然就具有旅游城市的一切特征。街道虽然狭窄,却有各种各样的店铺,吃的用的,还有旅游纪念品。虽然看不懂店名,却可以从门前、房顶上的装饰去猜测。旅馆的门口,大多装饰着各种花草盆栽(上图左下右上)。门边放着酒瓶,应该是酒吧;再加上一只铁锚,或许是渔家的标志?那家门口最有艺术性,几个人正在爬梯子,形态各异–原来是做雕塑的(上图中上)。可是,也有些标志看不明白。那个在房顶上俯瞰大海的轮子(上图左上角)吸引了很多人拍照。大家好奇地猜测,它是一架纺车还做陶瓷用的转盘车,放这里代表着什么意思?作为旅游城的特色之一,大街上还有卖艺的人。这个人一身雪白一动不动,和白色的墙壁浑然一体,猛一下还真注意不到。这样的行为艺术倒也奇特,虽然不需要什么劳动,可是大热天捂得严严实实,一直站立不动,倒也需要些毅力。这种做法值得鼓励,我往他身边的盒子里丢了块硬币。可能是‘叮当’一响的提醒,他居然微微地举起花来点头道谢。
转过来才注意到,艺人身处的小巷居然是一个大教堂所在地,而且是一个可以当作伊亚镇地标的教堂。几乎所有描写伊亚游记的里都可以看到这个深蓝色的穹顶矗立在镶嵌着深红色门窗的白墙之上。色彩鲜明,干净利落。
然而,市中心的另一个大教堂(Church of Panagia Platsani)更是游人必到的名胜。根据门上的图标来看,这是一座东正教堂,供奉圣母玛丽亚。墙壁同样使用此地的特色颜料,蓝白二色,和蓝天白云大海相应成辉,大门和窗框饰以深红,纯净中不失庄重。这本来是个历史悠久的地方,可是,门前的标志上却镶嵌着2007的字样,有些奇怪。追踪寻源才知道,这个教堂确实有一段神奇的故事。有个渔民打鱼时,在茫茫大海中看见一道烛光。船划到近处才看清是一座圣母像沉浮闪烁。可是,他无论怎么设法都打捞不起来,只好回村通知牧师。牧师带着人和他一同前往,举着火把举办了祈祷仪式,这才请出了圣母像。他们怀着敬意把圣母像带回村子,安放在一个小教堂里。可是,第二天圣母像不翼而飞。牧师带人寻找多时,居然在悬崖上的城堡里发现了!可是,他们把圣母像移回教堂之后,她又自行飞回了城堡。如此多次,牧师他们才明白,圣母需要在能够看见大海的地方施展能力,保佑过往的渔民和海员。于是,一座新的圣母教堂应运而生,建在村子的最高处,让圣母可以高瞻远瞩,遍洒恩泽。可是,1956年的地震破坏了教堂,新教堂才在这个地方重新建立起来,比以前更高更稳固。2007年只是伊亚社区再次整修这座教堂的时间。
看起来这个小镇宗教色彩很浓厚,一眼就能看到很多教堂,虽然都散落在建筑群里,不以真面目示人,可是教堂特有的钟楼却探出十字架的尖顶,显示身份。这些钟楼大多数蓝白相间,偶然有些不同的色彩。它们的造型也有不同之处,却不明白是否有不同的教义。小镇的街道沿着陡峭的海岸层层盘旋,站在不同的位置,钟楼的尖顶有时高高在上,有时和行人同样高度,有时却落在行人脚下。从不同的角度看过去,配以不同的背景,别有风趣。
大街旁边有个小小的公园,一座教堂的尖顶正巧成了花园的雕饰。一个新娘正风情万般地拍摄婚纱照,也在别人的相机里留下了一段风景。海风把几棵青松雕琢成盆景般的造型,成为公园的特色园林。几条长椅给游人提供了休息之地;一架秋千,一座转椅给孩子们带来了无穷的乐趣。在这个寸土寸金的小岛上,居然还有这么一片公益园地,不能不让人为这个社区点赞。路边的房子有个阳台,一对年轻夫妻在上面陈设台几制备饮料,见我们过来就友好地招呼。听口音不是当地人,果然,他们是来自英国的游客。我们闲聊了几句,从中得知,他们在网上看到这房子出租的信息,就通过电子通讯预订了住处。5天€500,不但比旅馆便宜,还附带厨房等设备。我笑着问,你们怎么把行李搬上来的?在这样崎岖盘旋的小路上扛行李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年轻人笑着说,可不是嘛,确实是个挑战,好在我们事先做了准备,只带了小小的背囊。我们不由得一起惊叹,当地居民搬家或者买家具会是个什么样的情况。他们一边和我们聊天,一边忙碌。阳台上完全没有遮拦,看着下边一望无际的大海,我不禁替他们担忧起来,这要是不小心一失足掉下去怎么得了?可是,我向前几步一转弯顿时哑然失笑,真是杞人忧天!那个阳台原来是下边一层房子的房顶,即使掉下来也不过落入邻居的院子,况且这里的房子都比较矮,绝无生命之忧。毕竟这是个小岛,所有的建筑稠密矮小,如蜂巢一般拥挤。有些旅馆看起来和一般民居没有区别,既没有招摇的大门和明显的标志,也没有宽大的活动空间。站在高处一眼就可以看见很多家的阳台、泳池和院子,以及在室外日光浴的男男女女。这对于喜欢在户外活动的居民来说,基本没什么隐私可言。房间里面倒是严严实实,有些房子根本就是窑洞,沿山开挖,有门无窗,想暴露也无处可露。不过,不管什么建筑,庭院和房顶上的空间都最大限度地利用起来,用各种花草点缀,处处呈现着蓬勃生机。这大概就是此地的建筑风格吧。
仔细留意一下,在整体的建筑群中,偶然会看到几栋年久失修的房屋。比如这张照片里的窑洞,看得出它面积不小,以前也是纯净的白墙,有花草点缀的院落,还有一个古朴的雕塑立在房顶。现在却被野草侵占,仅存断壁颓墙和破旧的门洞。在土地紧俏的热点,这么大一片房基地居然如此荒废?不但是经济上的损失,还破坏了社区形象,名副其实的大煞风景。一看即知,这栋房子已经被遗弃很久了。很明显这里的社区没有强制修理,更没有硬性拆迁。这些废墟自由的存在,由此看来,代表着另外一种风范。
走累了,我们找了个小店坐下来,点了些希腊的特色小吃,从高处俯瞰大海和碧波里荡漾着的游艇,享受着半刻清闲。店小二个子瘦高,给我们送餐时都不必转弯抹角地爬楼梯穿走廊,而是直接从楼梯上探起身子,伸手穿过栏杆就放到了我们的桌子上。他还站在楼梯上,隔着栏杆给我输入WIFI的密码,留下很有趣的一幕。值得一提的是,这里所有的食品店都提供免费WIFI和洗手间。我借机查阅电子邮件,可还是不知道我订的火车票是否有了结果,便去信问讯,可是,直到离开时也没见回音。
伊亚镇的另一个著名景观,是在悬崖上看日落。小镇坐落在小岛的西北,正好面对逝去的夕阳。从高高的崖顶观看红日冉冉而下,应该是一种很美的视界。可是,那天的日落在晚上9点左右,游轮不等人,我们只能抱憾离开。旅游车的停靠点和公共汽车站就隔着一个停车场。这边几十个人等车,那边几百人排队。我们本以为花了钱就可以免于等待,心中窃喜。可是,旅游车却迟迟不到,差不多过了预定时间半个多小时以后我们才得以上车离开。而公交车那边虽然人多,车次也多,所以,说不清到底哪边更快。在车上看过去,海岛北边都是平缓的海滩。一路上只见到为数不多的葡萄园和菜园,偶然见到一栋房屋还残破不堪。我不禁爆出一个疑团,为什么这边很少有人居住,因为北边阳光不够,风景不美?看来居民们都愿意追逐美景,向南的悬崖边地势险要造价高昂,方能突显出土豪本色。
旅游车的最后一站是首都菲拉,此城和伊亚相似,也高踞于悬崖之上,不过规模大些,街道宽些,楼层高些,建筑的色彩多样些,旅馆酒店气派些,商业气息也更浓一些。商品里有些类似于古希腊女神似的着装,街上也有游客穿着那些飘逸的白色长裙,毕竟这个海岛气温高湿度大,穿这种衣裳既清凉又防晒。可是,在货架上取下一件翻看产地,果然不出所料。大大小小的商铺开门迎客,有的把货架直接摆在街道上,各色货物大都是“Made in China”,还有一间挂着大红灯笼的中国餐馆。既然没有地方特色,就让我失去了兴趣。
旅游车的任务就是把我们送到菲拉,并无导游的责任,说白了就是比公交车人数少一些,价钱贵很多的交通工具,与景点和游览完全没有关系。从这里回码头就是我们自己的事情了,可以坐缆车、可以骑驴也可以步行。缆车线高挂着一排6辆车,上下往返,车站门口一条长龙缓缓推进。
探头看下去,一条山路盘旋在悬崖上,一级级阶梯,有些险要的地段旁边还有护墙,很有一番气势。与其在这里排队,还不如去看看那里的景致,顺便过过骑驴的瘾,便一路询问着走了下去。很快就不用问路了,并非是由于此地只剩下一条上下的通道,而是那股强烈的气味,躲都躲不开。果然,很快就看到了驴群,一排排摇头摆尾堵住小路,似乎在帮老板招揽生意。两个年青人正在问价,€6/人,倒是不贵。可是,我却叶公好龙了,因为那个气味很难忍受。况且,走到这里,已经差不多走了一半路,要是上山还值得捏着鼻子省点力气,下山就犯不着了吧。看来很多人和我们想法一致,一拨拨鱼贯而下。结果等我们都快到海边了,才看见那俩孩子骑着驴下来,估计是驴老板不愿意只带着两个人出行,一直等不到其他客人才动身吧。太阳已经偏西,很少有游客这个时候上山了。到了收工的时候,一群群的驴子从山下回家。它们早已熟悉了道路,此时背上没有重载,一个个兴高采烈,呼啦啦直奔而上。一群十几头驴子只有一个人跟在后边管理,看着他骑在驴上那扬扬得意的样子,仿佛是指挥千军万马的将军。
此时的海边人声寂寥,渡船已经停在码头上,几个船员百无聊赖地等候。我看看时间还早着呢,大多数人都还在岛上未归。这怪我计算有误,没想到下山这么容易,从离开缆车站到海边,只用了三四十分钟,而且还一路观景照相。如果只是赶路,直冲而下,大概都用不了二十分钟吧。现在我们完全不用排队就登上了渡轮。当然,渡轮也不会放空船来回,还是等到又来了些人才开动。
看看空荡荡的码头,我才明白其实用不着买那个所谓的旅游票。我们都以为要履行进关手续,老老实实的排队等侯。其实,哪有海关啊,只是因为坐缆车或者骑驴才排起了长队。排在后边的人不明所以,盲目跟从。缆车主人和驴老板自然不会放弃赚钱的机会也不会说明。明明登山步道是免费的,可它不会张口做广告。其实步行登山并不用排队,只要花几十分钟就可以到达菲拉。从菲拉到伊亚有公交车,班次很多,也有出租车,交通很方便。这个所谓的旅游车,虽然花钱还不算太多,一路上并没有景点,从老码头到新码头再转去伊亚纯属浪费时间。而且车船都不是“马上出发”,也浪费了等候的时间。另外还有一点不足之处,本以为圣托里尼的旧城发掘以后,应该有博物馆的展出,很期待看一看古城亚特兰蒂斯,却完全没有半点音讯。
站在甲板上看着小岛渐渐远去,晚霞却翩然而至,落日在飞舞的云霞里向游人依依惜别。这不期而遇的惊喜终于补足了那点些微的遗憾,又是一天圆满度过。文:凡草 2015年5月初稿 2021年 1月修改摄影:凡草,Jonathan Tang
作者简介
朱蓬蓬博士,笔名凡草,出生于江淮之间,经历了那场史无前例的红色大风暴,当过知青和工农兵学员。1978年成为中国科学院文革后的首届研究生,1980年赴美,1985年获博士学位,并定居美国。曾在大学任教,也曾在私营企业做部门主管。发表过一些科研论文。现在退休颐养天年,闲暇之际着笔抒情,着重于介绍美国的生活、习俗和观念并将之与中国的传统作些比较。曾经在报刊和网站以实体和电子形式发表过逾百万字的作品,出版过个人散文集《夹缝里的乡愁》(吉林出版集团,2011年)和长篇小说《钻石劫》(绿野出版社,2017年)并主编过一部海外知青文集《天涯忆旧时》(海外版:中国科发集团,2008年;中国版:九洲出版社,2013年)在海内外出版发行;出版过电子版的科幻小说《雾星来的丑孩子》(2015年在豆瓣网上架发行)和电子版的爱情小说《箫声恬淡》(2017年在豆瓣网上架发行)。
往期作品欣赏
凡草文集

欢迎关注《宁古塔作家网》
顾 问:田永元耕 夫 高万红 许 君
主编团队成员 :朱文光于百成李延民高万红 金美丽 金波总编 :金 波
摄影师 :张立宏
《宁古塔作家》和《宁古塔作家网》是国内线上有广泛影响的文学平台,长期征稿,推荐优秀作家、诗人!是文联和作家协会的重要网络平台。
1、投稿信箱Jinbo1974@163.com(金波总编)或发在金波的微信里。
总编金波微信号:b13945316144作品+简介+照片+微信号,请在邮件或文稿主题处注明“独家授权宁古塔作家网开通原创”(不同意者,请勿投稿)。谢绝抄袭、一稿多投、违法及侵害他人权益内容,文责自负,与本平台无关。发表20篇以上的作者,可申请制作个人微刊文集。
2、编辑部有文稿编排、版面设计权利,不负责校阅修改文稿。以上文字为本文作者原创授权刊发。插图来自网络,版权为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我们。
稿费打赏20元以上,(不包括20元)开始给作者发放稿费.赞赏费用的百分之四十作为作者稿费。百分之六十作为平台运转和发展。一周结算一次赞赏,故作品在平台发布后两周发放稿费,后续稿费由于无法统计,所以不发放。
主编金波在这里期待您的佳作!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