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事业单位编制的分类有哪些?
优质回答:
关于事业单位的编制,分三个层次来解释。
第一,按身份待遇来区分
事业编分参公性质和纯事业性质两种类型。前者使用事业编制,但不执行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而是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享受与公务员同等的工资和晋升待遇,在身份待遇上与公务员没太大的本质区别,这种性质的事业编主要集中在从事行政执法工作的事业单位中。后者也统一使用事业编制,但执行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按照事业标准核发待遇,晋升级别、职称或技能等级。除了参公单位外,其他事业单位的事业编都属于这种类型。
第二,按财政供养性质来区分
事业编分全额拨款、差额拨款和自收自支三种类型。全额拨款事业编顾名思义就是由财政全额负担工资待遇的事业编制,这类编制主要集中在公益一类事业机构,比如中小学、疾控中心、防疫站、救助站、图书馆、博物馆等。差额拨款事业编即由财政定额拨款负担员工部分工资待遇,其余由单位经营或收费收益补足的事业编,这类编制主要集中在公益二类事业机构,比如高校、医院、报社、电视台等。自收自支事业编即全部由单位自己负担员工待遇的事业编,这类事业编主要集中在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比如机关事业单位下属的宾馆、招待所、出版社等。
事业单位目前正在进行分类改革,计划今年底基本完成。全额拨款和差额拨款性质的事业编由于集中在公益一类和二类事业单位中,承担着社会公共和公益服务大量职能,除了少数会出现撤并整合外,其余的基本会保持现状,不会受到大的冲击,最多换个单位换个岗位干革命而已。而自收自支性质的编制由于生产经营事业单位的整体改企,基本上会被剥离事业编制,改为合同制聘用人员,工资待遇直接与单位效益挂钩,不再保留事业属性。这是变动比较大的一个群体。当然,并不是所有自收自支性质的事业编都会改企,自收自支性质编制除了在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有,还有不少在公益二类事业单位,这部分人员如果单位不改制,不被划分到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中,基本上不会被单独拿出来改企,一般会采用自然减员的方式过渡,随人员调离或退休核销编制,直接退出历史舞台。
换言之,随着行政执法类和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的改革,不久的将来,事业单位或许将只保留一种编制,即事业编制,而财政供养方式则仅保留全额拨款和差额拨款两种,不再保留自收自支性质的编制。
第三,在事业单位发展关键看岗位不在编制
不考虑财政供养方式和参公性质人员,事业单位其实只有一种编制,即事业编。不管管理岗、专技岗和工勤岗哪种岗位,都统一使用编制,按照岗位性质来管理。管理岗执行职员制管理,比照行政机关晋升级别;专技岗实行职称评聘制,根据职称的评选和岗位的空缺情况晋升;工勤岗实行技能等级晋升制,按照一到五个等级晋升待遇。三种岗位符合条件可以通过竞聘等方式相互转岗。相对而言,管理岗晋升难,但权力大,属于管理人员;专技岗晋升容易,但有岗无权,属于被管理对象;工勤岗受制于工人身份,各方面都比较吃亏,在事业单位是属于最苦逼的一个群体。因此,选择一个好点的岗位,换言之在选择哪一种发展路线,在事业单位非常重要。
其他网友回答
我国的单位大体存在这么几种编制形式:行政编制、事业编制、企业编制。拥有行政编制的人其实就是公务员,企业编制也只是在国企才有,一般的企业无所谓编制,都是合同制,而事业编制就是事业单位人员拥有的编制。
事业单位是拥有社会服务性质的单位,比如医院、学校、某某执法支队、某某服务中心等等。事业单位的编制,按照不同的方式有不同的分类。
按照经费来源,事业编制可分为财政全额拨款、财政差额拨款和自筹自支三种形式。财政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经费都由财政拨款保障,单位人员工资稳定;财政差额拨款的事业单位经费部分由财政拨款补充,其余部分由其自身经营所得;而自筹自支事业单位,全部有由自身经营所得,自负盈亏,和企业性质差不多,所以在此次事业单位改革当中,自筹自支事业单位,一般都会改成企业,撤销其事业编制,小部分人员可能会分流到其他公益1、2类事业单位中去。
按照管理形式,事业单位编制也可以分为参公事业编制和普通事业编制。参公事业编制其实就是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编制,基本上与行政编制差不多,工资的发放结构也与公务员相同,任职、晋升行式也与公务员相同,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也适用。而普通的事业编制则不同,不适用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工资结构也与公务员不相同。
按照岗位设置,事业单位编制也分为管理岗,专业技术岗和工勤岗。管理岗设置1~10级,分别对应公务员正部级至办事员级。专业技术岗位分为13个等级,包括高级岗位、中级岗位和初级岗位。高级岗位分7个等级,即一至七级。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正高级的岗位包括一至四级,副高级的岗位包括五至七级;中级岗位分3个等级,即八至十级;初级岗位分3个等级,即十一至十三级,其中十三级是员级岗位。事业单位工勤岗位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级、普通工六个等级,分别对应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中级工、初级工和普通工。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其他网友回答
事业单位编制分类有哪些呢?
事业单位分类介绍
事业单位编制分为参公事业单位、公益一类、公益二类事业单位以及自收自支类事业单位。
参公事业单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待遇跟公务员几乎一致。很多省份参公事业单位编制人员跟公务员单位可以无障碍流动,有些省份参公事业编制跟公务员不能直接流动。
其他事业单位编制内人员实行岗位管理,主要包括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
下面具体谈谈各类事业单位的详细情况
一、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原来叫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单位的各种经费均由财政负担,主要承担一些公共管理服务工作,占事业单位的大部分。比如老干部活动中心、档案馆等事业单位。
二、公益二类事业单位。公益二类事业单位原来叫差额拨款事业单位,这类单位具有一定的收费项目,财政根据单位运营情况进行差额拨款。这类单位往往因为垄断的存在,很多单位效益较好,员工福利待遇较好,比如一些地方的动物园、交易中心、公证处等。
三、自收自支类事业单位。这类事业单位财政一般不负责拨款,主要靠自己的经营进行运转。比如设计院、招待所等。有些自收自支单位效益比较好,员工待遇普遍较高,有些效益不好的,待遇就很差,两极分化情况比较严重。
事业单位的发展趋势
今年国家在9个省份开展事业单位改革试点,目标就是压减事业编制,要求各局直属事业单位必须压缩1/3编制和机构。比如说原来住建局有三个直属事业单位,压缩后最多只能保留2个。在事业单位改革过程中的超编人员采用自然缩减。再者就是加快经营类事业单位改企步伐。
压减编制对于事业单位人员来说并非好事,意味着下一步事业单位人员晋升难度将更大,毕竟压减后就会有超编现象,职数又很固定,所以必然导致晋升空间变小,类似于国税、地税合并造成很多干部积压。
如果从各类事业单位的发展来看,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应该说是最稳定的,部分承担管理职能的公益一类单位下步变成参公的可能性较大,部分公益二类事业单位可能也会参照改企或者取消人员事业编制属性,比如院校和医院。具体改革情况如何,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我是轻轻松松谈体制,致力于解答体制内各种疑惑。
如果大家遇到体制内的相关疑问,欢迎关注留言,我一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谢谢支持。@轻轻松松谈体制
其他网友回答
事业单位一般是带走一定的公益性质,国家设置的机构,不属于政府机构,主要有以下分类:
第一,全额拨款事业编制
也称全供事业单位,主要有图书馆、文化馆、公办学校、党校、疾控中心、公园等。这一类是全额预算管理,其所需的事业经费全部由国家预算拨款。这些单位的性质与公务员相差不了多少,工作与公务员也没什么差别,很好的缓解了公务员编制紧张、工作量大等问题。此类单位的经费得到充分保证的同时,国家也可以进行全面的管理和监督。
第二,差额拨款事业单位
按照差额比例,财政承担部分,例如医院。差额拨款单位的人员工资构成中固定和非固定部分比例为6:4,单位也根据经费自主程度,实行符合自身特点的管理办法,促使其向经费自收自支过渡。
第三,自收自支事业编制
与企业职工类似,没有财政拨款,退休拿到也是与企业职工一样的养老保险金,一些地方对此类事业单位的管理也是放松的。
第四,非参公/参公事业编制
根据事业单位是否参公分类,参公事业单位里的公务员,通过公务员考试进去的,享受公务员同等待遇,这种存在地方差异性,但趋势是参公等于公务员,一般党群团、政府直属及部分公益一类属于参公。参公对应的就是非参公,公益二类及部分公益一类。
第五,管理、技术及工勤事业编制
根据岗位性质来分类,这些也没有严格区别,符合条件是可以转岗的。
以上分类也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交叉,紧供您参考!
其他网友回答
你好,事业单位传统的区分方法是按照经费来源来区分,可分为全额拨款、差额拨款、自收自支。
不过在事业单位改革后,现在事业单位只分为公益一类和公益二类。
而根据领域来划分,事业单位又可以划分为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社会福利、体育、交通、城市公用、农林牧渔水、中介服务、勘察设计、地震测防、海洋、环境保护、检验检测、知识产权、机关后勤、其他这十八类事业单位。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事业单位编制的分类有哪些.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