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历6月初6是仙家什么日子上供吗(阴历6月初6是仙家什么日子出生的农历)

农历六月初六具体是什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吗?

优质回答

农历六月初六是中国传统节日之天贶(kuàng)节和翻经节。

天贶节中的贶意思同赐相同,天贶与“开天门”有关联,它是起源于宋真宗赵恒,据悉某年的黄历六月六,赵恒声称上天赐予他天书,遂定此日为天贶节,在当时认为天贶节是上天要赐福予人间的时日,所以在这一天民众多会准备果物等祭物前往寺庙祈福朝拜并诵经,以消灾免难。

翻经节是佛教的一个节日,传说唐代高僧玄奘到西天取经回来时,不慎将所有经书丢落到海中,捞起来晒干了后才保存下来,而从此以后这一天就成了吉利的日子,六六大顺日。

其实在六月初六这一天,不管天贶节还是翻经节,其寓意都是代表吉祥和顺利,所以是一个好日子。

今天正好是农历的六月初六,现代人对这个节没有什么印象,但是在古老的民俗说法中,六月六是个重大的节日,之所以有这种看法,主要是古人比较看重“重节”,在每个月份中,与月份重合的日子,都是具有特殊意义的日子,比如人们常熟知的“二月二”“三月三”“五月五”等等。

六月六在不同的地区和民族代表着不同的节日,在古书的记载中,称六为阴,而九为阳,所以九月九日被人称为是“重阳节”,而六月六则想对应成了“重阴节”,加上古人对六这个数字特别喜爱,所以这一天在各个民族都是一个重大的节日。

流传比较久远的说法是南方的民间百姓把“六月六”称为洗晒节,因为到了六月六的时候,正好是处于大暑和中伏的日子,所以天气非常闷热,如果这段时间雨水比较多,物品就容易发生霉变和生虫子,所以在这一天,从皇宫到地方的百姓,都有洗浴和晾晒衣物的习俗,这就是俗语老话中说的“六月六,家家晒红绿”,这里的红绿就代表了家家户户各种各样的衣服。

六月六还有一种节日说法是“姑姑节”,相传古代有一个功劳特别大的官员,在做官的时候,逐渐骄横贪婪起来,引起民间百姓的不满,他的女婿为了铲除这个贪官,所以要挑选时机来为民除害,后贪官的女儿及时回家提醒了父亲,这个贪官也悔恨不已,向天下百姓主动认错,所以女儿救父于危难,尽了大孝,所以每年的农历六月六日,这个大官都会将女婿、女儿接回家,全家团聚,这个习俗流传到了民间,就成了妇女回娘家的节日,所以称为“姑姑节”,渐渐演变成了在六月六这一天,所以的出嫁的姑娘,都要回娘家尝新,娘家也会申请款待,一家人团圆。

其实,人们之所以这么重视“六月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这个时间节点,正是一年的中间部分,并且很多早熟的农作物已经成熟了,所以人们为了庆贺这个“半年”的特殊日子,总会吃些好吃的来犒劳自己,并且要吃的有名堂,所以就把六月六这个日子安插了各种各样的节日。一方面是犒劳一下自己上半年的辛勤劳动,另一方面也是期盼能在下半年有一个丰收年。

农历六月初六具体是什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吗?这一天你们那里有什么特殊的风俗?欢迎交流,更多农村精彩,欢迎关注。

你知道每年“六月六”是什么一个来历吗?该干什么呢?

优质回答

六月六,这个民间俗节。它包含物侯,时令与农情的自然变化。提示人们如何劳作和如何过一个好夏天和好秋天。它也包含着一种提醒和警示作用。

这一题目,记得去年此时已有回复,今再作简论。

今日六月七,昨日六月六。六月六,大暑节气。天气高热,知了始鸣。此时,在中北方是一年中最热,也是大风大雨一年中的最猛最高潮时期。所以此时节,在我国几千年过往的历史上,都是高旱,发水的高发期。而人们就处在抗旱和抗洪防洪的节骨眼时段。

在古代的这个大暑之季里,人们为了秋的丰收和水的安逸,人们就有对物事和上天有一种期盼和美好平安的祈愿,所以人们就在大暑之节中的六月六日中推崇了一个民间节日,叫蚂蚁节。这个节日从古至今一直在中原大地上传承和祈祷着。其节日的特点旨在防止洪水的暴发,以求得人畜平安和秋的归仓。

过这个蚂蚁节在六月六日的早上开始,一天的时间。早上家家户户烙焦馍,用芝麻和面,烙成薄薄的圆单馍,炕的焦焦的,吃着焦香可口。

吃焦馍的用意即是这一天吃焦馍的,凡掉地上的大小馍块(渣),不能再捡起吃了,应把它留给蚂蚁吃。平常吃馍掉渣可捡,而六月六是不能捡的。其意是对蚂蚁的尊敬和敬畏,虽非神而当神敬畏。意思是让蚂蚁吃饱了香焦馍,它们就不会再去河堤上,湖坝上打洞了。它们不打洞了,就能防止水患的发生。这是中原古代先民们的一种美好愿望,也是一种祈祷方式。因此,六月六便成了中原的一个蚂蚁节。

六月六,处在大暑之中,大暑节或前或后就在六月六日的前后几天。

而六月六,在中原还有一个俗语,叫六月六,挂锄钩。

中原之地,地处平原,处于古代农耕文明的中心,农耕上下五千年。

挂锄钩之意,是说古人,或者说过去,中原大地上的先民,与五月收麦,忙种安秋,夏至后开始用锄头锛麦茬。或是用一个铲子安上一个长木把把麦茬铲下来搂成堆,再弄回家烧锅。而后,便开始锄草。从夏至到大暑的一月时间里,草锄三遍。到六月六这天以后就不再锄了。一是草基本锄净,二是庄稼棵已深,也没法再下锄了。是以到了六月六日这一天,古人便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挂锄日仪式而流传下来。

何为挂锄钩呢?因为古代民间房屋都是草房,浅而低,墙为泥土垛成。房上有木梁,梁两头安有斜撑举兽。在梁与举兽的交叉外,可供挂锄。因为过去人穷,房不多,也无棚子,杂物和农具没地方放。所以这个锄在不用时,就把它挂到了梁头上了。

应该是晒衣服,小时候这天都把能晒的都晒出来。

也应该是梅雨期家里潮湿,梅雨过后不晒都会发霉吧。

在农村通常很看重六月初六这个节日,这是为什么?你知道这个节叫什么节吗?

优质回答

这个我知道,农历六月六是“姑姑节”。

我是山东人,老家烟台农村也非常看重6月6这个节日,俺这农村的规矩是:“农历6月初6,侄子侄女要给姑姑割一刀肉”。

记得刚结婚时,我嫁到农村婆婆家,公公有个妹妹也嫁在本村下洼子。到了农月初六这一天,婆婆一大早就嘱咐我去赶大集,说今天六月初六,俺儿不在家,由你替代,你去焦家赶个集,割刀肉给恁姑姑送去吧。不能失了咱这的规矩,叫人家笑话。以前恁老婆婆在的时候,这一天都得叫上你姑姑回来伺候吃饭的。现在没老家了,咱送刀肉过去表示一下就好了。

“6月6,请姑姑”在过去农村老家,为了表示自己闺女不是“嫁出去的闺女,泼出去的水”,让闺女在婆家得到应有的尊重和礼遇,不让婆婆家看轻,很多爹妈一到农历六月六就把嫁出去的闺女叫回家好酒好肉招待一番,吃完饭再买些礼品送回去。以表示自己的闺女是宝贝,虽然嫁了人,娘家人也没忘了她。婆婆家也会不敢太欺负她。

在南方,六月六是还是寺院的“翻经节”。

这个可能大多数人不知道。但是有个传说大家都知道吧?

传说唐三藏去西天取经在回来的路上,得罪了送他渡江的大乌龟,乌龟不满,故意摇晃使唐僧和经书落水。捞起来嗮干了才保存下来。夏季南方湿润多雨,藏经阁一般都是木质结构,摆放的书籍卷本容易发霉招虫子,在南方的一些古老的寺院每逢农历六月初六就全体出动,打扫卫生,晾嗮经书宝典,尤其一些著名的古老的寺院至今还保留着这个风俗习惯。

小姨婆年轻时看上了一个地质队的小伙,嫁到了江苏,她说在扬州农村,农历“六月初六,家家户户嗮红绿“。

江南梅雨季节,黄梅天,衣服特爱潮湿发霉。尤其南方养蚕多,人们的衣服不少都是有真丝,桑蚕丝材质。这种纯蛋白的衣物特别娇贵,受潮易发霉。一定要翻嗮一番才能穿的。农村农历六月六,你们那里还有什么风俗习惯呢?也和我们这里一样吗?

说来也真是奇怪,五月初五是端午节,七月初七是七夕节,唯独这六月初六没有一个正儿八经的名字。虽然说六月初六没有什么名字,但是民间还是在每年的六月初六这一天过节。关于这个问题,我也曾经问过老爹,为什么月五月初五和七月初七都有名字,六月初六就没有名字?六月初六算是一个什么节日,老爹说应该算是“晒衣节”吧。其实也算不上什么节日,只是过去那时候,农民的日子都过得比较贫穷,为了改善一下生活,就找一个理由改善一下生活。

其实过去所谓的改善生活,也就是全家老少做一顿包子吃,就算是改善生活了。我们这里的六月六的习俗是包包子吃,而且还有个说法,六月初六,要吃闺女一刀肉。就是说在六月初六这一天,出嫁的闺女要给父母割一刀肉。这一刀肉可大可小,但不管多少只能是一刀。不能因为卖肉的割多了,再割下一块,也不能因为卖肉的割少了再加上一块。

至于为什么就是一刀,不允许再加再减,这个讲究我理解的意思是,过去农村实在是太贫穷了,只是为了赚取闺女更多一点的孝心,没有什么太深的奥秘。不过我倒认为晒衣节是有道理的,因为每年六月六的这个时间,正好是仲夏,也是太阳光最强烈的时节。阴历的六月初六,也就是阳历的七月,是晒陈麦最好的时间。我记得小时候每年六月初六前后,为了不使家里剩下的陈麦生虫子,家里大人都会趁着哪天日头最好的时候,把往年剩下的陈麦子拿出来摊晒。摊晒以后的陈麦,一年当中不会再生虫子。

阳历7月份也就是伏季,虽然说伏季光照特别强烈,但是伏季雨水也较多,家里的衣服都会长毛,所以要趁着哪天天气好,选择一个日头毒烈的中午,把柜子里的衣服统统拿到院子里晾晒一下,尤其是冬天的棉衣。现在我们穿的羽绒服可以随时换洗干净,过去农民们冬天的衣服都是棉花絮的,不可能经常换洗,所以等到夏天梅雨的季节,冬天的衣服有可能就长毛了,必须拿出去在强光下晾晒。而六月初六前后,正好是晒衣服最合适的时间段。所以说六月初六是晒衣节,还是有道理的。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阴历6月初6是仙家什么日子上供吗​

也许你还想知道长江流域防洪规划的知识介绍。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