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孩子喜欢阅读,但是语文阅读和作文的成绩一直不好,这是怎么回事?
优质回答:
你说的情况确实存在,我在教学中就发现很多这样的情况。有些学生很爱看文学书籍,甚至上课的时候都在看,但是语文考试成绩却不好;有些学生从不看课外书,只是专注于书本,但是语文成绩也不错。这是为什么呢?我想,原因有三:
一是看的内容。我发现,这些爱看书的学生看的书,多是校园情感爱情类的,或是武侠灵异穿越的,正规的文学名著没几个人看。他们看的书,多数质量不高,没有多少艺术性,看了也没多大收益。
我在班上看到这样的学生读这样的书,都会引导他们,少看这样的书,多看文学名著,多看课本上推荐的书,但他们说,那样的书他们不是没看,就是看不下去,能看完一本的都不多。所以,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希望他们看的,有看不下去,看得下去的,又没多大价值。这该怎么办呢?
二是看的方法。这些学生看这些书,没有计划,不讲方法,非常随意。
我在引导学生看书时,要求学生要用一些的方法:看看前言,看看后记,了解书的写作背景,写作特色,主题思想,等等,读完后理一理情节主线,人物形象,记一记精彩语句,片段,最好写一写读后感。通过这些方法,加深对该书的理解和记忆,这样读一本有一本的收获!
三是看书的目的。这些学生看这种书,多是为了消遣,从不去记忆、思考、研究。所以丢开书本,几乎什么也没有得到。
看书,有目的和无目的,效果差异很大。有目的的阅读,就会带上思想去思考、记忆、研究。就会收取对自己有用的,忽略无用的,就会有所选择,所以效果就会好,效率就会高。
除了上述原因外,掌握课本知识,考试技巧,是获得高分的关键。如果只是用上面的方法去阅读,而忽略课本知识,忽略考试技巧的训练,考试也不会得高分的。因为现在的语文考试,有很多答题套路,答题术语。不知道这些,读再多的书,也不会有很好的语文成绩的。
其他网友回答
这个问题特别具有普适性,感谢提问者提出来,因为最近2个月来,小谢已经接到近百名家长这么问过了,那么今天也借助提问者的问题,做个简单的阐述。
1、课外阅读≠考试阅读
阐述观点之前,小谢先来聊一下我的学生吧,我接触过的学生大多数很喜欢阅读,有的学生一天能阅读1-2本书,但是我发现一个现状,这些学生阅读时,从来不思考,从来不做笔记或摘抄,而是快速浏览,一目十行地看书,这应该属于课外阅读的普遍现象。
接下来说一下,为什么课外阅读≠考试阅读?
考试阅读是命题组以考纲考点作为出题方向,所以要求同学们掌握相对应的阅读知识点,例如:什么是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描写方法有哪些,各自又有什么作用;读完全文后,要联系生活来作答等等,
这就是考试阅读要出的题,因此语文的阅读要进行特定的训练,例如:知道问的属于什么题,是细节题还是作用或者是含义题等。
2、课外阅读≠会写作文
当然,我们知道,写作文属于输出的过程,而课外阅读属于输入的过程,因此似乎输入越多就一定会有输出,其实也不然,具体阅读的原因分析如上就是孩子一目十行快速浏览。
而考试中的作文,也是命题组根据考纲考点进行命题,要求学生准确审题,同时还要立意、选材和谋篇布局。
考试中的作文要求学生能够学会开头和结尾,能够把内容写得详细和具体,同时表达出自己的情感。
因此作文也是需要经过训练才能写好。
综上所述:孩子要大量阅读,但是要有思考的阅读,要动笔的阅读,不能一目十行,另外,考试的作文和阅读需要同学们好好掌握考纲考点要求的重要知识点。
您同意我的观点吗?我是小谢大语文,专注语文教学10年,关于语文的学习,欢迎您随时咨询或者私信我。
其他网友回答
阅读和语文成绩没有必然的联系:有的孩子喜欢阅读,但是语文考试中阅读理解和作文成绩不理想;有些孩子不喜欢阅读,但是语文考试中阅读理解和作文也不差。
语文学科的作文写作和阅读其实是一体的,很少存在阅读好作文差或者作文好阅读差的现象。
阅读理解考什么?
语文考试中的阅读考点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标题的含义及其作用;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或内容要点;
概括文章中心和作者情感;
理解重要词语在文中的重要作用;
赏析文中具有表现力的词句;
赏析文章的线索、表现手法、修辞手法、写作顺序;
结合文章内容抒发自己的感悟和人生体验。
作文考什么?
语文考试中的作文考点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命题(半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
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作文呢?看下面:
作文开头要简洁、优美:妙用题记、开门见山、设置悬念、环境描写等;
作文结尾要精当、简练:卒章显志、呼应开头、反问结尾、引用结尾、戛然而止;
作文语言要锤炼、优美:运用修辞手法、恰当引用;
作文结构安排要合理:排比段式、总结段式、小标题式。
如何将孩子的阅读与阅读理解和作文写作结合起来呢?
孩子喜欢阅读的情况分为两种,一种是深阅读,即全方位理解文章;一种是浅阅读,纯粹看热闹而已。
深阅读是一种比较好的读书方法,从语文学习的角度来说,就是孩子读了一篇文章之后,能够从各个方面深入透彻地理解和消化一篇文章甚至一本书的内容。
如何将孩子的阅读与阅读理解和作文写作结合起来呢?具体包括以下方面:
采用多种方法比如查图书、查电脑了解写作背景、作家作品等周边相关信息,每个作家都有自己的风格和所擅长的文体,从作家风格几乎可以确定文章的风格和内容;
理解文章的文章线索、中心大意、结构层次、写作手法、修辞手法等,从整体上把握一篇文章的整体概况;
划读文中中心句、情感句、过渡句、哲理句、修辞句、含蓄句、观点句、环境描写句、细节描写句等重要语句,划读的这些内容可都是命题点,一定要注意;
对文中描写精彩的词语、句子、片段、人物形象能进行旁批和点评,写出一点心得或者读后感;精彩语句和段落并抄写在摘抄本上,每天加强诵读和记忆,作文时,一两个写作两点可以提高的分数可不是一两分哦,说不定是5分哦!
理解文章作者的行文思路,开头是开门见山,直接进入主题;还是设置悬念,吸引读者;还是环境描写,渲染气氛;还是讲述故事,巧妙叙述;还是使用修辞,突出文采等。弄明白中间是如何过渡的,如何展开的。结尾是如何收束的,是首尾呼应,深化主题;还是抒发情怀,表达情感;还是议论总结,结尾点题;还是戛然而止,留下思考;还是提出希望,发出号召的。理解这行文思路,选择一两个你比较擅长的开头、结尾进行创作,不断变换内容加以练习,形成自己的风格,你的作文一定能提高哦!
读完一篇文章后,整理素材,看文章里的素材属于哪一类,如人物“文天祥”,我们可以归入“爱国”素材类,可以写一个关于他的小片段,100字左右即可,以备不时之需,还可以联想和他相似和相对的人物和事例,也可以总结、归类。
如果您的孩子能从以上这些方面对文章进行解剖并思考,那么恭喜你,您的孩子已经具备了阅读理解和作文写作的基本能力,已经明白如何阅读和如何写作了。
发现更大世界,分享语文知识,『知乎语文』致力于有态度有深度有温度的解答,希望能帮得到您。
其他网友回答
喜欢阅读,不一定就代表语文阅读和作文的成绩能够很好。
就像美食家不一定是好厨师,会欣赏美术作品不一定会画画一样。
阅读只是把文字转成内心的思维理解,而语文考试,特别是考阅读理解,无论是现代文还是古诗文,需要把内部语言转化为外部书面语言。作文同样是如此。
这期间有一些距离,需要加以克服,才能提高语文水平。
如果说阅读是知识输入的话,那么考试就是知识输出了。题主的问题,实质上涉及到了学生阅读理解力培养与写作能力培养两个方面:
一、继续培养孩子阅读的兴趣与习惯
学习语文,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与阅读习惯非常重要。这可以说是语文能够取得好成绩的基础与前提。
以前的高考卷面大概7000字,现在是9000字,将来可能增加到1万字,甚至更多,阅读的要求也远远高出平时教语文的那个水平。光看课内教材是根本不够的,孩子得从小就广泛阅读,为将来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温儒敏才会说要让孩子高考时看不完考试内容。而且,阅读量是逐步积累的,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有了阅读的兴趣与爱好,孩子喜欢上阅读了,就像你的现在这样,才能具备往更好发展的可能。
“改进语文教学的根本办法还是多读书。”让学生考得好,考出语文高分,既是语文教学目标,也应当和读书相辅相成。培养起读书的兴趣,有比较宽的读书面,喜欢读书,那语文素养也就会提升上去,成绩也不会差,甚至中考高考也更有可能取得优秀成绩。
有了习惯,就要注意引导阅读方式方法,以及读什么书。
1.要读教材内容及教材原著。语文教材中的很多文章,都节选自一些名著,如果学了教材中的内容,可能只是其中的一段,或某个章节,某个篇幅,这时候,就需要找原著全文来看,会进一步加深对原著及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进一步拓宽知识阅读面。
如读了拳打镇关西,就把《水浒》原文找来看看,可能感觉就会不一样,很多疑惑也会迎刃而解。
2.要多阅读经典。从小学开始,要熟练运用孩子记忆力强的特点,背诵的“童子功”能引导孩子走向阅读的海阔天空,让他们在书中与知识对话,与历史对话,与高尚的伟人名人进行思想交流,与古人的智慧撞击,从而打下厚实的文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基础,语文想不好都难呐。九年义务教育,孩子如果能背诵200首古今诗词,50首白话诗歌,50篇精美的古诗文或散文(每篇三五百字),10-20篇精美的现代白话文,再加三五百条古今中外格言警句,那么,他的语文功底肯定会是不错的。
记忆的黄金时间是在孩子16岁之前,这时候让他记诵大量的语言精华,这个孩子就奠定了坚实的语文基础。
3.多阅读各类文章,无论是散文、小说、诗词还是杂文等体裁。就像吃要求五谷杂粮一样,阅读也需要杂一点更好。每个孩子感兴趣的书籍类型不同,这也没有关系。但是,要引导他选择几本优秀的文学作品做精读,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三毛读《水浒传》也读了数十遍。
提高语文成绩并不是一件很快可以达到目的的事情,除了平时有意识的积累外,这些无意识的阅读其实更重要。
二、培养孩子养成写写日记的习惯
很多人不重视让孩子写日记,有些家长虽然会要求孩子写,但不知道怎么指导孩子通过写日记提高语文水平。
事实上,我这所以特别强调要求写日记,是因为之前我们强调的如果“阅读是知识输入的话,那么考试就是知识输出”,而写日记,实质就是在锻炼知识输出的过程了。
在阅读的时候,写写记记,无论是摘抄好词好句,还是随后写点心得体会,作点批注,都是慢慢培养孩子在把阅读的内容,转化成自己内部语言加以输出。
培养孩子写日记的习惯要一步一步来,循序渐进,不求一下子高大上。开始的时候可以写短些,每天一两句话,有想法多写,没想法少一点也行,每天三、五行,慢慢增加。内容也不限制,什么都可以写,无论是自己想象的、现实的,或者是国内国外的,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大到国家大事,小到鸡毛蒜皮等等,有想法,有感受,有兴趣,那就写上一两句话。
当然,坚持是最重要的品质,不能出现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现象,哪怕只有一两句也要写上,写得荒诞一点,不合常规也行,但只要坚持了写,有了这个良好习惯的养成,语文水平想不提高都难。
有些父母,会重视在阅读过程中与孩子的对话,其实那也是另一种“输出”,是口头语言的输出,也能对提升孩子阅读理解力有帮助。
三、要重视学以致用训练,教给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语文阅读也好,写作也好,说到底是语文素养的综合表现,学习语文要做到“八方联系,鱼翔潜底”,要学会善于联想,善于推理,善于总结提高。
所以有句古话说“死读书不如不读书”。书是死的,人是活的,阅读要读活。
一次我教朋友孩子背诵《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孩子熟记以后,我让他总结最末一句:“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是什么意境,同时要求他想想古诗中有没有类似意境的。孩子想起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最后一句:“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认为这两句话有异曲同工之效,都有悠然惆怅的感觉。
这种阅读就是发散性学习。另外我们还要善于学会总结规律,尤其是能把阅读中的内容运用到语文解题中去。如掌握一些语文术语和积累一些做题方法,类似记叙,议论,抒情,描写,说明等,还有的修辞方法比喻,夸张,拟人,排比等,掌握这些方法了,阅读时也会特别留意。读得多了,记得多了,写作文时就会随口而出,文思泉涌了。
在平时孩子阅读和写作训练时,可以要求孩子灵活的运用阅读材料中的方法,而不是在写作的时候,一味的凭着感觉,机械运用那些写作套路。同样的道理,解答阅读理解也是这样的,掌握了材料方法,任何素材要表现什么内容,都是大同小异的。
其他网友回答
孩子喜欢阅读,这是非常可喜的事,家长一定要努力地支持着,同时,也要关注着孩子所读的书本的选择。
但为什么考试不行了呢?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先说阅读题,答案都是唯一标准的,没有一千个答案,但是我们的阅读都是带着个人理解色彩的,感受不一定相同,因此,没有踩到标准答案,因此,就不能得分了。
即使是理解相近了,但是答题的规范又没有他所需要的结构化的书面语言,因此,这里被扣点,那里被减点。当然,还有错别字的问题……所以,阅读题的考试得分并没有与爱好阅读有着直接的关系。
作文也是如此,也许孩子认为自己的这篇习作是完全可以的,但是因不同的老师评断,差别也是有的,有时甚至还是很大的,因此我们老师在批阅习作时,都是由两位老师评分,如果两位老师的评分差别很大的就要再由第三个人进行评分。这样的情况也是时有发生的,并且也有好多作文的评分差距还相当大。
例如,有的老师认为习作开头就是干脆利索,就能得到好评;有的老师认为习作开头就得来点环境的渲染、背景的交待;有的老师喜欢结尾是号召式的;有的老师喜欢结尾来点虚化的描写,营造一种意犹未尽的氛围……
因此,习作要得高分,还得口味相投,今天投得这位老师的口味,可是明天就不一定行了。
但是,孩子会随着自身阅读的增量,他对文本的理解,思想领悟也会越来越趋向标准化,趋向价值的统一,习作也会如此。但是,一定要有足够的阅读量支撑!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孩子喜欢阅读但是语文阅读和作文的成绩一直不好这是怎么回事.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