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都城为什么把杭州叫做临安呢?(南宋都城为什么把杭州叫做临安?)

网友提问:

南宋都城为什么把杭州叫做临安?

优质回答:

很高兴能够为你回答这个问题,我是历史领域创作者汉关驼铃。

临安,故名诗意是临时安置的意思,是宋高宗赵构于建炎三年将杭州升格为临安府,绍兴二年将临安城定为南宋行都。为什么将杭州改为临安呢?这得从北宋灭亡说起。

北宋灭亡

公元960年,后周殿前指挥使赵匡胤通过“陈桥兵变”登基成了皇帝,推翻了后周建立了宋朝,结束了唐朝灭亡以来五十多年的分裂局面,初步统一了汉人传统生活区域。后又用“杯酒释兵权”夺取了大将们手中的兵权,建立了“强干弱枝”的中央集权制,开始了“文人治国”的传统,由此开始形成“重文轻武、积贫积弱”国家面貌。

到1120年,宋朝经过160年的发展,已经到了积贫积弱十分严重的状况,虽然表面经济繁荣,但朝廷内部腐朽透顶,第九位皇帝宋徽宗赵佶,整天沉浸于诗画奇石中,将朝政丢于蔡京等四奸贼,把国家弄的乌烟障气,民不聊生,地方上方腊、宋江等农民起义四起。

1125年10月,东北女真人建立的金国乘灭辽之威,由完颜宗望(金兀术)、完颜宗翰带兵分东西两路南侵宋朝,12月攻破燕山府(即幽州,灭辽后金国送给宋朝)。这时宋徽宗吓破了胆,瘦金体虽然写的如刀锋,人却是个窝囊废,荒忙将皇传给儿子赵桓,自已跑到了江苏镇江。

赵桓即位后想起个安乐的好年号,于是改元靖康,被后人称为宋钦宗,可谁知道宋钦宗赵桓更窝囊。1126年1月完颜宗望兵临开封城下,第一次包围开封城,但再李纲的组织坚强抵御下,完颜宗望攻城没有成功。但是宋钦宗极力求和,梦想再来个“檀渊之盟”,答应完颜宗望割让太原、中山、河间三镇,并将康王赵构、太宰张邦昌送到金国当人质,后因金人怀凝赵构不象亲王,改换肃王赵枢,赵构得以回来。

后来种师道(水浒传中陕西的大种相公)率10万西路军(抗击西夏的精锐部队)抵达开封救缓,金兵看攻城无望,同时宗颜宗翰的西路军在太原受阻,无奈撤走。在这种大好形势下,种师道、李刚建议尾随金兵,借金兵北渡黄河之际给予半渡而击之,并可在各地勤王兵马陆继到位的情况下,在河北展开攻声给予重创。可谁知宗钦宗、李邦彦等一邦投降派极力阻挠,并遣散各地勤王部队,撤了李纲、种师道的职,将李纲贬到江西,结果种师道活活给气死。

到8月,金兵再次东西两路南侵,这一次完颜宗翰的西路军进展顺利,破太原、下洛阳、过郑州,和宗颜宗望的东路军几乎同时于12月到达开封,而且这一次金兵分出一部分部队西出潼关,将宋朝西路军锁在了陕西,而且各地勤王兵马受投降派在前期的危胁而不敢前来,金兵两路兵马十五六万,宋军开封城只有七八万,这一次与第一次形势大不一样,而且宋钦宗还迷信郭京的六甲神兵能挡住金兵,结果可想而知。

金兵在破城之际却围成不攻,向宋廷提出让宋徽宗(金兵第一次撤后又从镇江跑回来)到金兵大营议和,宋徽宗不敢去,无奈宋钦宗去了,到了金兵大营受到极度冷遇,被逼写下降表府首称臣后被放回。

宋钦宗回来后金兵向宋廷勒索金一千万锭、银二千万锭、帛一千万匹,骡马一万匹,少女一千五百人。宋钦宗和一帮投降派大肆搜刮开封城,尽量满足金人,搞得百姓家破人亡。无奈数量巨大,搜尽开封城也凑不齐金兵要求的数额,金兵又要宋钦宗入金营,这一次可没有上一次幸运了,一去便被金兵扣下,金兵再次勒索,只到把宋廷把开封都搜刮干净,又逼迫宋徽宗君臣入金营。

1127年元月金兵开始破城,将开封洗劫一空,册封张邦昌为帝,建立“大傀儡政权,四个月后带着宋廷两位皇帝、大臣、宦官、宫女,和大量金银财宝,古董字画,美女工匠约10万人撤离(我真怀疑战前为啥没人跑,看来宋廷“议和”梦毒害很深),“靖康耻”就此产生。

南宋建立

由于金国要求赵构二次金国为人质,赵构行至河北相州(安阳),在知府宗泽的劝说留下,因此成了漏网之鱼,后自封为“天下兵马大元帅”,树起“收复失地、迎回二圣、报仇雪恨”的旗号,开始召兵买马准备抗金,岳飞就是这时参军的。

开始迫于压力,赵构起用李纲、宗泽抗金,但在应天(商丘)登基后便踌躇不前,不肯移驾开封,后来重用奸臣汪伯彦、黄潜善(赵家父子一个德行),赶走李纲,放弃抗金,开封留守宗泽也在“过河”的呼声中死去。

在赵构灭了张邦昌的“大楚”政权后,完颜宗望(金兀术)于建炎三年(1129)又起兵南下,准备抓到赵构,赵构空有一身勇武却立马跑到扬州,开封副留守杜充决开黄河以挡金兵(自此黄河南流江苏一直到清未才又决堤改道山东),金兵绕过黄河追至扬州,赵构吓得连夜逃跑(被吓得丧失了生育能力)到镇江,过长江到杭州,在此将杭州改为临安府。期间因不抵抗造成士兵哗变,发生了“苗刘兵变”吓死了赵构唯一的儿子,后来在韩世忠的救驾下复辟。

赵构逃到江南后,完颜宗望开始“搜山捡海”也要抓到赵构,金兵追到江南,赵构逃到宁波后坐船下海漂泊于舟山群岛一带,最后又到温州一带,在海上漂了四个多月。金兵在抓不到赵构后北撤,在过长江时被韩世忠困于“黄天荡”四十多天,后因奸细出卖才得以挖通长江撤回北方。

金兵撤走后赵构从绍兴登陆,并将年号改为“绍兴”,后回临安府,将临安定为南宋的行在(行在所,天子所在的地方)。赵构抗金不积极,剿灭农民起义倒十分积极,刚一回来便派岳飞到江西湖北剿灭钟相、杨幺起义。

绍兴二年(1132年),局势稳定后赵构将临安定为都城,自此开始了杭州做为南宋一百五十年首都的历史。虽然是首都,但赵构将皇宫建在杭州湾的边上,准备随时作下海逃跑。

南宋初期,经过岳飞、韩世忠、吴阶等抗金将领的努力抵抗下,为南宋争得了稳定和局面,有了于金国议和的资本后,赵构便在秦桧的操纵下以“杀岳飞”为条件同金国议和成功,绍兴十年签下和议,史称“绍兴和议”,南宋小朝廷便在临安开始了醉生梦死的日子。

临安作为南宋的首都一百五十年间极其繁华,其繁华程度堪比北宋时的首都开封,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南宋晚期时人口达一百二十万。无奈,南宋灭亡时重蹈北宋首都开封覆辙,蒙古军攻入临安城后洗劫一空,临安城也破败成一堆废墟,繁华一去便不复还。

南宋诗人林升作过一首《题临安邸》,形容南宋朝廷的醉生梦死、不思北伐的状况: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修?暖风熏得游人醉,只把杭州作汴州。

好了,这就是杭州变临安城的由来,我的回答大家是否满意?欢迎讨论。

其他网友回答

杭州,是南宋建炎三年,也就是1129年时被南宋朝廷升格为“临安府”,乃是“行在”,也就是陪都的意思,为啥是陪都,因为首都汴梁已经被金国占领了。

1138年,南宋朝廷正式定都临安,下辖临安、钱塘、余杭等九个县,成了南宋的正式首都。

关于“临安”名字的由来,众说纷纭,好几种说法。但其实在明离子看来,这些说法并不是非此即彼,很可能都经过了南宋朝廷的综合考量定下了的名字。

首先,“临安”一词在杭州改称前就已经有了,不过特指的是临安县,临安县在晋朝的太康年间就已有建制,所以这个名字并非南宋首创。

临安县在唐末时出了一位著名的人物:钱镠。此人在唐朝末年乱世中,建立了吴越国,成为第一代吴越王,护佑了乱世中的一方平安,中原城头变幻大王旗的时候,各政权都承认吴越国。

在北宋建立以后,吴越王正式归降中原,老钱家不简单,维护了国家一统,还让吴越百姓免遭涂炭,所以在北宋拟制《百家姓》的时候,“钱”姓紧随国姓“赵”之后,也是为了感念钱氏的贡献。

多说一句,吴越钱氏至今都深深影响着华夏民族,钱学森、钱伟长、钱三强、钱其琛…科学与政界的钱氏名人,多是来自吴越钱氏。

所以,很多人认为,杭州被南宋朝廷改为“临安”,实际上是受“临安县”的影响,赵氏既然被金人撵到了老钱家的地盘上猥琐发育,就要给些面子的。

明离子认为这个说法很靠得住,但其他的说法也并不是说没有道理。

那就是南宋将国度迁到了南方,为了表明还有克服中原的想法,取了“临时安置”的意思,告诉老百姓,我们还会回去的,这里只是临时的国都而已。

还有一个说法就是“君临即安”的意思,是劝皇帝用的,意思是您老人家逃窜到杭州就安全了,不用再跑了。

反正各种说法都有那么些道理,咱们想到的,也可能是南宋朝天都考虑过,所以才最终将杭州的名字改成了“临安”。

其他网友回答

南宋建都临安始于一场让宋高宗赵构心惊肉跳的斩首行动。

南宋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距离靖康之难过去了三年,赵构的小朝廷现在还停留在长江以北的扬州,他们在争论一个问题:皇帝到底是留在北方,还是继续向南下避祸。当金国人灭亡了北宋之后,自感无力管辖这么大的领土,在扶持了张邦昌的伪楚政权之后,开始向北方撤军。当时金国人实际只控制了河北以及山西,其余北方地区都在宋军手里,其中就有北宋的东京汴梁以及西京洛阳。

宋高宗将扬州作为他的落脚点是看中了扬州交通的便利,向北可以进入淮河地区,向南则可以快速渡过长江天堑。在赵构的心里,汴梁与洛阳都能去,太不保险了,所以当初他拒绝了宗泽让他留在东京的建议,在扬州待着就挺好的。但是金国人是不想让赵构这么安生的过日子的,金人再次挥军南下,分别从陕西、山西和河北向南进攻。赵构朝廷开始考虑向南搬家了,但是由于此时宋金两军还在淮河以北激战,所以赵构朝廷也不是那么着急。

正月二十七,一支五千人的金军骑兵部队由完颜宗弼(金兀术)率领从山东东平出发,三十日攻破淮河上的渡口临(现安徽省泗县境内)。渡过淮河之后的金军未做停留,继续南下。战报传至赵构手中,虽然大臣们对战况的真实性提出了极大的质疑,但搬家的节奏适当地加快了。

二月初一,赵构乘着御舟在运河上转悠了一趟,当时的扬州已经人心惶惶,皇帝乘舟是不是要跑啊!整个城市随即炸了锅!赵构为了安抚人心,表示自己不会离开扬州,但是却安排人将国库中的宝物搬上了船。快速推进的金军在三日赶到了扬州城下,此时的赵构表现出了惊人的行动能力,他穿好甲胄,抛下自己的臣下子民,向扬州城南逃去。在穿城而出之时,人们认出了皇帝,“官家跑了!”城内大乱,军民无力也无心守城,大量的物资被金军截获,近五万民众死于这场混乱。

赵构此时啥也顾不上,只是闷着头一路南窜,连六朝古都的南京城他都觉得不够安全,一直跑到了杭州才停住了脚步,北方那被异族蹂躏的国土和人民已经不在他的思考范围了······

到达临安之后,金军的作战臂长无法到达此地,宋金之间的战争演变成了长期的对峙状态,同时南宋朝廷彻底失去了对北方的控制权,北方彻底沦为金国领土。

其他网友回答

南宋的首都还真不是临安(杭州),其实不管南宋还是北宋法定首都都是东京。 临安只是南宋的行在、行都,也就是临时首都,地位比陪都建康(南京)高一些。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准确而言,“临安是南宋王朝的首都”这个说法并不准确。

南宋初立,群臣皆议以建康为都以显匡复中原之图,但宋高宗赵构愿意偏安一隅无意北伐,定行在于临安(今杭州)

但迫于舆论,赵构仍定建康为行都,后改为留都。表示自己的国家还有一个预备都城存在,表达收复故土的决心。

赵构并没有将临安正式的定为南宋的都城,临安的行政级别仅仅是“行在”——就是圣驾所在的地方,皇帝在哪里,哪里就称为行在。也就是说临安仅仅是朝廷临时办公的地方,正在的都城只有一个,那就是汴京,也就是东京开封府。

对,南宋从来没有正式承认临安的首都地位,只是把它当作“行在”,即天子所在的地方。

那么,南宋朝廷为何不承认临安是首都?为何要作为行在呢?

没错,南宋实际都城确实是临安,也就是今天的杭州。但是,它却不是南宋官宣的都城,南宋始终向世人宣布自己的都城还是以前的东京汴梁,而汴梁,绝大部分时间在金人或者蒙古人手里。

这种事真叫人“拍案叫绝”,就像掩耳盗铃的那个人一样,除了他自己,全世界都知道他在干什么。

南宋为什么要做这样奇葩的事情呢?

就为了欺世盗名,每一位南宋统治者或者统治阶级都在用这种方式向世人表明自己的志向是要收复故都的,但从宋高宗赵构起,直到南宋灭亡,没有看到哪一位南宋帝王离开过临安,就更别说光复中原了。当然,除了被蒙古军撵得鸡飞狗跳的那几位亡国皇帝。

临安临安,它虽然不是赵构首创的名字,但赵构能把它从一个临安县升级为临安府,可见其中的意味深远。

我们可以理解为临时安置,也可以理解为来临即安,但不管怎么理解,它都只是一个临时的避难场所,可是这个避难场所,却成了南宋永恒的安乐窝。

就像南宋诗人林升感叹的那样: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临安,看来真是个好地方,一个养人的地方,一个来了就不想走的地方。直到蒙古人攻入江南留给后人的也只有崖山二十万军民随皇帝跳海赴死无比悲壮的一幕。

其他网友回答

临安其实只是当时宋皇朝的临时安身之处。朝廷为了表明自己不忘北伐,恢复北方故土,而改杭州为临安府,以做激励自身之用。

临安其实是当时的陪都,南宋真正的都城是在汴梁。南宋刚刚建立的时候也确实在东京汴梁呆过一段时间,不过没多久,后金女真人就再次南下把宋高宗赵构给撵出了汴梁。宋高宗一路南逃,最后甚至觉得临安也不安全了,于是坐船出海避风头。

这么怕死的皇帝大概也是没谁了吧!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南宋都城为什么把杭州叫做临安.jpg”/>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