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纸术到底是不是我国发明的?
优质回答
中国的造纸术是“四大发明”之一,其实在古埃及,有一种纸莎草制造的纸张,发明年代比中国还久远,但是在1000多前就已经失传了。
埃及人拉吉卜通过翻阅大量的历史典籍,在尼罗河沿途寻找线索,通过多年的艰辛摸索,终于发掘出了古埃及纸莎草的制作秘法。纸莎草是一种生长在浅水沼泽里面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古埃及人曾经大量使用它们,用来盖房子,造船,编织各种器物。纸莎草也可以制作成纸张,这种纸张韧性很好,经久耐用,不易受潮,不容易变黄变脆。更关键的是,不需要砍伐树木,保护自然环境,所以在重新发明出来之后,大受市场欢迎。拉吉卜由于重新发掘了纸莎草纸的制作技艺,被联合国予以表彰,该技术也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该产品目前已经打入国际市场,供不应求。
他自己又在一个岛上面建造了一群仿古埃及的建筑,有埃及的12座神像,神庙,庭院,鸽子窝,牛棚,还有专门制作纸莎草纸的工作坊。在岛的水道里面,他种植了大量的纸莎草,可以提供制作纸张的原材料。
拉吉卜安排了几百个埃及当地人,身穿古埃及的传统服饰,扮演了法老,祭司,士兵,法官,商贩,歌姬,牧民,渔夫,匠人等等角色,每天在这个仿古村落里面转悠。
由此,小岛每年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年均旅游收入达到上亿美金。来自全世界都游客非常喜爱这种体验,因为他们可以身临其境的接触到古埃及的历史面貌,而不是看电影资料。有很多的西方游客,他们都是慕名专程来参观古埃及纸莎草纸的制作流程。
纸的发明经历了哪四个时间段?
优质回答
1.东汉发明时期:在蔡伦改进造纸术之前,古代劳动人民已经有了用残茧漂絮取得的副产物用于书写,缺点就是产出少,比较昂贵,不能广泛使用。中国古代的造纸术起源同丝絮有着渊源关系。蔡伦改进造纸术以后,以树皮,破布,渔网等来源广泛的原材料经过挫、捣、炒、烘等工艺提取纤维物制造出来的纸张,表面不光洁,不利于书写,基本主要用于包装使用,到了西汉时期的改良,纸张的质量有了很大的进步,表面比较光洁,不再是较为粗糙,利于书写。才开始逐渐被用于书写。由于原材料的来源比较广泛,制造工艺的大范围推广,价格又便宜,纸张开始被广泛使用。
2.魏晋南北朝时期:在原有材料的基础上又加入桑皮、藤皮。原材料的来源比东、西汉时期更为广泛,就有了桑纸,藤纸。这个时期对于纸张的需求量不是很高,对造纸技术的改进没有比较的明显。
3.隋唐、五代时期:竹、檀皮、麦杆、稻杆等也都已作为造纸原料,先后被使用,从而使造纸业的原材料来源更为广泛。其中,竹作为原材料被使用则在唐朝时期,对造纸技术也达到了十分成熟的程度。在造纸过程中加矾、加胶、涂粉、洒金、染色等加工技术相继问世,为生产各种各样的工艺用纸奠定了技术基础。在唐朝时期,文学水平的极大兴荣和文化的广泛推广和交流,对纸张的需求也达到了高峰,这时候雕版印刷术的发明对纸张需求也激增。纸张也已成为人们文化生活和日常生活的必需品。
4.宋元明清时期:在唐朝时期原先用淀粉糊剂作为粘液剂,到了宋朝用植物粘液做粘液剂,使得纸浆更均匀,更光滑。这个时期纸品繁多,用途更为广泛,纸币也是在宋朝时期就开始发行使用。那时候叫“交子”。到了明清时期,纸的品种已出现多样化,而且纸张开始广泛适用于室内装饰了,壁纸,剪纸,花纸也相应的出现了,并且造纸术在这个时期非常繁荣兴盛。
从迄今为止的考古发现来看,造纸术的发明不晚于西汉初年。早在西汉,中国已发明用麻类植物纤维造纸。宋苏易简《纸谱》:“蜀人以麻,闽人以嫩竹,北人以桑皮,剡溪以藤,海人以苔,浙人以麦面稻秆,吴人以茧,楚人以楮为纸。”造纸,旧用人工制造,先取植物类纤维质之柔韧者,煮沸捣烂,和成粘液,匀制漉筐,使结薄膜,稍干,用重物压之即成。今日所用之纸,多为机制。从现存世千年以上的书画作品中,大部分是由桑皮纸作为书画纸用。
真的是蔡伦发明了造纸术吗?
优质回答
现在一般说是蔡伦改进了造纸术,而不是蔡伦发明了造纸术。为什么呢?
从考古发现来看,造纸术的发明应该不晚于西汉初年。1933年在新疆罗布淖尔古烽燧亭中出土的西汉古纸是目前我国发现的最早的纸,据推断它的年代应不晚于公元前49年。1973年在甘肃居延肩水金关发现了不晚于公元前52年的两块麻纸,暗黄色,质地较粗糙。1986年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西汉文帝时期(公元前179~前141年)的纸质地图残片,表明了当时的纸可供写绘之用……从这些考古发掘来看,西汉初年的造纸技术已基本成熟。
但是,我们也不能否认蔡伦在改进造纸术上的贡献。蔡伦在永平默念开始在宫廷做事。和帝时,任中常侍,参与宫廷谋议。后又担任主管制造御用器物的尚方令。永元九年(97年)他负责监制秘剑和各种器械,都能做到“精工坚密,为后世法”。
蔡伦善于研究,他总结了西汉以来的造纸经验,改进了造纸术,“用树肤、麻头及敝布、渔网”为原料,造出了更便于书写的纸。他把这种技术与元兴元年(105年)奏报朝廷,得到了皇帝的称赞,“自是莫不从用”,从此,他改进的纸便推广运用了,当时称之为“蔡侯纸”。因此,后世把他称为造纸术的发明人。
东汉太监蔡伦只是改进造纸术,其实要在西汉时期就有了纸,只不过那时候的纸粗糙,不适合书写,只适合包装用,蔡伦经过反复实验,用破渔网,麻头,树皮等做成纸浆,然后成型,这样做出来的纸表面相对来说光滑适合书写,蔡伦的知名度大增,遮盖了他帮助皇后陷害其他嫔妃的丑闻!以至于后世一提到四大发明,就把造纸术的发明人认为是蔡伦,后人也就形成了条件反射!
四大发明中“造纸术”的发明者是蔡伦,身世如何,最后为何自杀?
优质回答
其实纸上写上”文字”就跟原子强差不多,纸比文字更重要。这是答非所问?
我国古代有四大发明有火药,罗盘,印刷,造纸,发明人是谁?
优质回答
造 纸
早在东汉(公元25年~公元220年)的蔡伦发明“蔡侯纸”之前,中国已经出现了纸的雏形。中国甘肃省天水放马滩汉墓出土的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23年)早期的纸,是现已发现的最早的纸。此外,新疆罗布泊和西安灞桥等地都出土过西汉的古纸。但这些纸都比较粗糙,原料是麻或丝絮。
东汉时,公元105年,宦官蔡伦总结西汉以来的造纸技术并加以改进,开创了以树皮、破布、麻头、鱼网为原料,并以沤、捣、抄一套工艺技术,造出了达到书写实用水平的植物纤维纸,称为“蔡侯纸”。从此,纸逐步取代了竹木筒和帛,成为主要的书写材料。
造纸术到公元7世纪初期(隋末唐初)开始东传至朝鲜、日本;8世纪西传入撒马尔罕,就是后来的阿拉伯,接着又传入巴格达;10世纪到大马士革、开罗;11世纪传入摩洛哥;13世纪传入印度;14世纪到意大利,意大利很多城市都建了造纸厂,成为欧洲造纸术传播的重要基地,从那里再传到德国、英国;16世纪传入俄国、荷兰;17世纪传到英国;19世纪传入加拿大。造纸的发明与传播,使文字的载体成本得到了大幅度的下降,知识在平民中的普及得以实现,从而极大的推动了世界科技、经济的发展。
造纸术的发明,不仅是书籍制作材料上的伟大变革,而且在人类文明史上具有划时代的伟大意义。
火 药
火药的发明与中国古代发达的冶炼技术有密切的关系,在冶炼金属的过程中,人们不断总结经验,逐渐接触和熟悉了许多矿物的性能,积累了丰富的化学知识。从战国时代(公元前403年~公元前221年)起,就有人把冶金技术运用到炼制矿物药方面,梦想能炼出长生不老的药来,也有人想从矿物中炼出金银来。虽然没有炼出长生不老的丹药或金银,但是炼丹工匠们在炼丹的过程中发现硝石、硫磺与含碳物质在一起加热后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一次次爆炸中,人们逐渐认识到硝石、硫磺、木炭按一定比例配制,将会制成会爆炸的火药。
火药发明的具体年代已无从查考,但根据资料可以推断,火药发明的时间应在唐代(公元618年~公元907年)以前。由于这种火药的颜色是黑色的,所以叫做“黑火药”。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最早的火药武器是“飞火”,即火箭。宋、元时期(公元960年~公元1368年),军事上广泛应用火药,出现了许多火药武器,主要有火箭、火铳、突火枪、火炮等。明朝(公元1368年~公元1644年)时,出现了利用齿轮控制的触发性地雷与线香控制的定时水雷。
元朝(公元1279年~公元1368年)时,火药传到欧洲,引起了武器制造业和战略战术上的一系列重要的变化,对欧洲社会经济领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指南针
中国早在春秋和战国(公元前722年~公元前221年)时期,人们在寻找铁矿时就发现了磁铁,并知道了它们所具有的特殊性质。战国时期(公元前403年~公元前221年),人们开始利用磁铁制造指示方向的工具——司南。司南被制成勺状,使用时将它放置在一个光滑、水平的底盘中间,用手拨动它的柄,使其转动;当它停止时,勺柄就指向南方,勺口则指向北方。
北宋(公元960年~公元1127年)初期,人们发现了人工磁化法,用天然磁石磨擦钢针,制出磁针。这种经过磁化了的钢针就被正式叫做指南针了(由于磁针轴受地球磁极的影响,而且地磁轴与地球自转轴有个11度多的交角,磁针所指示的南北方向实际上是地球磁极的南北方向)。指南针的制做方法各种各样,有的把磁浮在水上,有的放在碗沿,有的放在指甲上,有的用线悬在空中。但较为精确的指南针,是把磁针装在刻有方位的罗盘上,所以,指南针又叫做罗盘针。宋朝(公元960年~公元1279年)以及后来的海船上,都装有指南针。12世纪末,指南针经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为后来欧洲航海家开辟新航路提供了重要条件。
印刷术
雕版印刷术——大约在公元3世纪的晋代(公元265年~公元420年),随着纸、墨的出现,印章也开始流行起来。公元4世纪东晋时期,石碑拓印得到了发展,它把印章和拓印结合起来,再把印章扩大成一个版面,蘸好墨,仿照拓印的方式,把纸铺到版上印刷,即为雕版印刷的雏形。大约在公元7世纪前期,世界上最早的雕版印刷术在唐朝(公元618年~公元907年)诞生了。雕版印刷需要先在纸上按所需规格书写文字,然后反贴在刨光的木板上,再根据文字刻出阳文反体字,这样雕版就做成了。接着在版上涂墨,铺纸,用棕刷刷印,然后将纸揭起,就成为印品。雕刻版面需要大量的人工和材料,但雕版完成后一经开印,就显示出效率高、印刷量大的优越性。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最早的雕版印刷实物是在敦煌发现的印刷于公元868年的唐代雕版印刷《金刚经》,印制工艺非常精美。
活字印刷术——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是印刷史上一次伟大的技术革命。雕版印刷虽然效率很高,而且印刷清晰,但是雕版印书必须一页一版,有了错字难以更正,如果刻一部大书,要花费很多时间和木材,不仅费用浩大,而且储存版片要占用很多地方,管理起来也有一定的困难。
北宋(公元960年~公元1279年)时期,天才工人毕升发明的泥活字雕版,标志着活字印刷术的诞生。它是世界上第一个发明活字印刷术的人,比德国人发明活字印刷术早约400年。毕升发明的泥活字印刷的方法是先用胶泥制成单字的阳文反文字模,用火烧硬,印刷时,按照稿件把单字挑选出来,排列在洒有“粘药”(松香、蜡)的字盘内,然后加热,“粘药”融化,并用木板把字压平,涂墨印刷,印完后再将字模拆出,等待下次排印时再次使用。活字印刷术比雕版印刷省料、省工、速度快、成本低,所以得到了迅速普及。人们后来在泥活字的基础上,做了很大的改进,相继出现了木活字、铅活字、锡活字、铜活字等。
东汉的蔡伦发明了纸到三国的时候已经有纸了,为什么有人说他们却很少用,甚至不用?
优质回答
诚邀!这里是行话历史,欢迎关注点赞!
归根结底——不划算
我们读三国的时候可能会有一个疑问,西汉你说那时候不用纸,可以理解,毕竟那时候造纸术刚刚发明不久,确实比较贵,但是东汉末期,蔡伦造纸术发明,乱七八糟的东西都可以造纸了,为什么我们看电视剧电影,比如三国演义,还都是使用的竹简。
如下图这一个经典镜头。
司马懿在拿着竹简看。
那么这是为什么呢?
1,经济原因
虽然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可以用一些杂物,比如破渔网什么之类的。但是这时候经济成本相对来说还是高,这只是大概开了一个降低成本的头,后续的工作还是非常多的。比起来随处就可以砍伐的竹子,纸的成本还是过高了。而且战争年代,竹简相对而言还要更加容易保存一些。
2,实用因素
虽然那会能造出来纸,但是那个纸和咱们现在所用的纸不知道差了有多远,可以说是非常的粗糙,一大片一大片的隆起,可以说现在最差的上厕所的厕纸也要比那个好太多。这种纸用来书写,用来传达公文,说实话,根本不能用。无论是经济还是实用,都不合适。
3,文化因素
东汉末年分三国,三国时期到处都在打仗,无论是农业,手工业,文化产业等都没有太大的发展,也没有他们生存发展的空间,文化产业发展不好,自然对纸,对这类文字工具的需求就不是很多,纸张也很难发挥出用处。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谁发明了造纸术谁改进了造纸术.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