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推荐汉魏六朝文学作品赏析?
优质回答
汉魏六朝,应是曹魏,晋朝,加上南朝的宋,齐,梁,陈,共六朝。我以为还应加上北朝,所以应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作品赏析更好。
一,曹魏时期的文学作品
东汉末年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经过多年混战,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其中曹魏力量最强,在政治文化上贡献最大。它不仅代表中小地主的利益,而且在文学上也体现了这一阶层的兴趣。曹操和他的儿子曹丕,曹植都是诗歌的作者和提倡者,周围聚集了当时许多著名的文人,他们向乐府民歌学习,创作了许多优秀诗篇,打破了两汉以来辞赋独盛的局面,使诗歌成为文学创作上的主要形式,并由此形成了这一时期独具特色的“建安文学。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是曹氏父子,即曹操,曹丕,曹植。
曹操最有名的作品是《蒿里行》其中“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反映了战乱时期的社会现实,表达了作者对人民的同情。《短歌行》,表现了曹操怀念朋友,求贤若渴的愿望,同时叹息时光流逝,早日完成统一大业。
曹丕,曹植兄弟二人,曹丕稍逊曹植。曹丕的诗歌比较出色的是描写爱情和离愁别恨之作,其中《燕歌行》最有名。
在建安作家中,历来受人推崇的是曹植,他的代表作品《白马篇》和《洛神赋》,这篇赋以神话中关于宓妃的故事为基础,通过作者幻想,塑造出洛神这个形象。
建安文学除了曹氏父子外,最著名的当属“建安七子”即孔融,王粲,刘桢,陈琳,阮瑀,徐幹,应?。七子中成就最高的是王粲,代表作品是《七哀诗》描写关中遭受战祸的惨状。还有《登楼赋》,被视为魏晋之赋首。其次是陈琳的《饮马长城窟行》,借秦代筑长城的故事,揭露苛重的徭役给人民带来的苦难。
二,两晋时期的文学作品
两晋时期崇尚老庄,高谈玄理,不管世务和行为放诞,一些知识分子逃避现实,已经不如建安作家那样富有现实性,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家嵇康,阮籍,左思,陶渊明。
嵇康和阮籍的思想基本上是一致的,而在文学上的成就很不同,嵇康擅长的是散文,最著名的是《与山巨源绝交书》,这是他对自己人格的最好写真。阮籍的主要作品是诗歌,代表作品是八十二首《咏怀诗》。
左思的作品主要是《咏史诗》八篇最重要。这八首诗题目叫咏史,却并非专咏古人古事,而是借古人古事书写自己的抱负和批评当时的社会。
两晋时期最伟大的作家当属陶渊明,历来论诗的人都把他看作“田园诗人”或“隐逸诗人”。他的代表作品组诗《饮酒》,《归田园居》五首,散文《桃花源记》。陶渊明对后世的诗歌创作有着巨大的影响。
三,南北朝时期的文学作品
南朝时期的主要作家有谢灵运,鲍照,谢朓,江淹。谢灵运的作品主要是山水诗,有名的诗句“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鲍照的主要作品体现在乐府诗方面,尤其是他的七言乐府,为后来的七言歌行奠定了基础。代表作品《行路难》;谢朓开创了“永明体”作品以描写山水风景最出色。江淹是梁陈时代优秀的作家,他的诗歌不多,最著名的作品是《恨赋》,《别赋》,这两篇抒情短赋都有浓厚的感伤情调。
北朝时期最有名的应是北方乐府民歌,最有名的作品是《木兰辞》,《敕勒歌》。北方的文学家并不多,庾信是其中代表,庾信本是南朝人,因出使西魏到了长安,后因故无法回国,便留在西魏,他的主要作品是《哀江南赋》,《寄王琳》等。
四,魏晋南北朝小说
古代人说的小说,与我们今天的小说含义不尽相同,一般认为小说来自民间的口头传说。这一时期小说创作盛行,产生了许多作品,大致分为志怪和轶事两类。
志怪小说的代表作品是《搜神记》,其中《干将莫邪》,《李寄斩蛇》最为读者熟悉。轶事小说是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刘义庆是刘宋王朝的宗室。《世说新语》主要记述汉末至东晋文人名士的言行风貌。他以士族阶层和清谈家的观点,加以臧否抑扬。这部轶事小说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附:作品赏析
《神龟寿》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颐之福,可得永年。
这首诗表现了曹操的雄心壮志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归田园居》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这首诗写出了劳动的感受,表现了作者热爱村居生活,并对劳动有了感情。
《寄王琳》庾信
玉关道路远,金陵信使疏。独下千行泪,开君万里书。
此诗作于梁末混乱之际,当时南北不通音信,身在北方的庾信,用“独下千行泪”五字以夸张的笔调,写出了诗人思念家乡父老的心情。
《敕勒歌》北方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这首诗是北齐斛律金用鲜卑语所唱的歌曲,后来翻译成汉语,诗歌描写了草原风光。
以上就是这一时期主要作家及代表作品。
能否举例分析魏晋诗歌和南朝诗歌的不同及原因?
优质回答
在文学史上,魏晋南北朝多是连起来称呼的,因为这两个时期其实在文学的表现上有相似性,都属于诗文过渡时期。
以诗歌来说,其实中国传统意义上的诗歌主要以“近体诗”为主,但无论是从内容还是形式上,其发轫与成熟都在魏晋南北朝,到了唐代才能达到鼎盛。
但是,如果仔细分辨的话,魏晋和南北朝的诗歌还是有一些差距的,这表现在诗歌的功用以及背后的成因上。
魏晋诗歌是“士子”的风骨,也是走投无路的哀咏
魏晋时期有一个特色,不管是上层社会的贵族还是出自寒门的士人,仿佛心中都有着极大的苦郁不得抒发,这是时代所造成的。
就像《文心雕龙·时序》中所说:
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也。
对于上层社会中,有志于建功立业的文人来说,他们的诗歌多是对于时代的哀叹。
比如曹操就是其中最为典型的那一个。
他在《蒿里行》中如此写道: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曹操的早期是一个能臣形象,期待着能靖平宇内,为国尽忠,所以对于当时的乱世有着非常深沉的悲伤,尤其是其中“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一句,用白描手法写战争给普通百姓所带来的痛苦,是历来写战乱最为形象的一句之一。
从这首诗歌当中也能感受到,曹操那种有心无力的感慨,世事多艰,任重道远。
而在另一首诗歌《短歌行》中,即使有着“横槊赋诗”的豪情,但其中也不乏忧虑感叹的句子: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这首诗歌虽然表露着其愿与天下英豪一同开创盛世的决心,但一半以上的篇幅都在表露自己的忧虑。
这是那个时代有志于建功立业的士人所共有的特色,曹植、曹丕等等自然如此,建安七子也莫不如是。
对于下层社会中,有志于建功立业的文人来说,他们的作品里更多了一份对于社会公平的抨击。
这样的文人就更多了,比如左思,就是那个“洛阳纸贵”的主人公。
左思出身贫寒,当过一段时间的贵族,对于上下两层社会的经历有着非常直观的感受。所以他一连串的“咏史”诗就多了对于社会不公的感叹。
比如其《咏史诗》: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这首诗所提及的现象在三国时代还并不明显,因为乱世之中都需要人才,不问出身,只问能力,社会上的阶层分化还不明显。但是到了大一统的晋朝之后,“九品中正制”逐渐完善,生活在下层社会的士人上行空间就逐渐饱和了。
于是就出现了“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的情况,官职的大小往往不论能力,而在出身。
所以,魏晋时期,大一统之后的文人,除了对于社会症结的忧虑之外,还有对于社会不公的感慨。
但是,无论是战乱还是一统,无论是贵族还是寒士,他们的诗歌中都有着对于理想的诉求,与实际紧密结合的诗歌在“诗言志”的传统和独特的文学风格下,就形成了“魏晋风骨”。
这是一个时代的文风,是这一时期大多数文学作品所拥有的共性。
南朝诗歌是上层文人的狂欢,也是底层民众的悲歌
魏晋时期的文风被称为“魏晋风骨”,而南朝诗歌绝大多数的作品都是以“绮糜浮艳”为主,这在主流文人和民间诗歌中都成为了潮流。
南朝时期虽然战乱频仍,但已经不像三国时代那样风起云涌了,上层社会中对于生活的享受有着非常执着的追求。
在物质生活得到满足的时候,精神上的富足就要与之匹配。
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如果一个文人的志向是建功立业,就像建安时期一样,即使是像“三曹”一般生活富足,其作品也同样有着质朴、慷慨的风格。但是,如果一群文人开始贪图享乐,附庸风雅,那么其作品中所表露出来的也多是绮糜的风气。
这在任何一个朝代中都是如此。
南朝值得称赞的作品多是一些上层社会的文人,所以浓艳富丽、雕琢精巧的“齐梁宫体”和格式规整、声韵铿锵的“永明体”是这一时期的主流文学。
它们所描绘的往往都是宫廷事物,甚至包括一些艳情成分。
值得注意的是,古典文学当中的“艳情”并不代表着“色情”,而是文人对于绮丽事物的一种审美欣赏,无论是从意趣还是从措辞上,都是十分高雅的。
比如陈后主的《玉树后庭花》:
丽宇芳林对高阁,新妆艳质本倾城。映户凝娇乍不进,出帷含态笑相迎。妖姬脸似花含露,玉树流光照后庭。花开花落不长久,落红满地归寂中。
其用辞极为华丽,描摹极为细致,意趣也并不庸俗,但其风格绮糜,被称为“亡国之音”。
而因为南朝上层社会对这种诗风的推崇,导致在民间诞生的民歌同样也聚焦在男女情爱之上。
比如著名的《西洲曲》,就是写女子思念良人的情感变化,写得非常婉转动人,其结句“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更是被后世称颂。
但因为此时的社会依然处于氏族门阀的控制之下,底层文人依旧找不到进身之路,所以有一小部分的文人的作品中会流露出与上一个时代相近的“风骨”之气。
比如鲍照,也就是经常见于后世文学中的“鲍参军”。
其《拟行路难》中,借用乐府旧题,诗风和魏晋极为相似: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其内里蕴藏的悲愤之气和无奈之情,让人感慨万千。
所以刘熙载《艺概》中如此评价:
明远长句,慷慨任气,磊落使才,在当时不可无一,不能无二。
陶渊明也是类似的诗人,东晋末南朝初的时代背景,将对于时事的失望寓之于作品之中,其愤懑不平之气自然极多。
值得一提的是晚年的庾信,因为早期在南朝以宫体诗歌著名,后来羁留北朝,受北地刚健文风影响,其诗歌作品出现了极大的变化,有了更为开拓的意境,南北融合之下,形成了唐朝诗风的先声。
综合来看,古典文学里经常并列的“魏晋南北朝”,其实“魏晋”时期的诗歌作品是要远胜“南北朝”的,但其中也有着非常明显的继承关系,魏晋的风骨虽然在南北朝时期消沉,但也不是全然没有声响,而南朝对于“艳体”诗歌的开创,对于唐代诗风有着深远影响。
魏晋和南北朝的诗风分化,其实是由时代环境所决定的,不仅仅包括战乱的社会现实,更是因为文人精神方面的困境有着些微的差异。
未来在黑夜隐匿,于此静待晓光。我是待晓儿,专注于文化的科普与解读,欢迎关注与交流。
北朝诗歌粗犷豪迈,如“天苍苍 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南朝诗歌温婉细腻,如“微风摇紫叶,轻露拂朱房。 中池所以绿,待我泛红光”
北朝大部分是由北方游牧民族建立的政权,游牧民族长期和恶劣的环境斗争,彪悍粗犷。做的诗词自然充满了豪迈的气概。南朝生活条件相对好一些,因此更有闲情逸志伤花惜月了,写的诗词温婉秀丽。
直到现代,南方人和北方人性格也是不一样的。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阮籍的诗歌代表作是咏怀82首.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