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是几阿哥?生母是谁(乾隆皇帝是几阿哥)

如果大阿哥胤褆三阿哥胤祉活到乾隆继位以后,乾隆会释放他们吗?

优质回答

如果胤禔和胤祉活到清高宗乾隆帝即位之后,乾隆帝会释放他们吗?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件事的大背景。

乾隆帝特赦两位叔叔

雍正十三年,清世宗雍正帝驾崩。同年,密立皇太子弘曆正式继承皇位,次年改元乾隆。说实话,乾隆帝即位之初,日子过得并没有后来那么舒心。不仅有庄恪亲王胤禄、果毅亲王胤礼、鄂尔泰、张廷玉四个雍正帝留下的“辅政大臣”(彼时乾隆帝已经成年,为了降低影响,四人提议改称总理事务大臣)掣肘皇权,一众叔伯兄弟也蠢蠢欲动,尤以废太子、理密亲王胤礽的儿子弘晳(时为理亲王)为甚。

反观乾隆帝,因为原先只是密立皇太子,加之顾忌雍正帝的感受、不敢公然结党,即位之初的乾隆帝尚未形成自己的一套班底,很多方面还不得不继续倚重胤禄、胤礼和鄂尔泰、张廷玉。为了尽快培植自身势力、摆脱四个总理事务大臣的阴影,乾隆帝一方面大力提拔新人、如后来的讷亲等人;一方面又改弦更张、赦免了一大批被雍正帝处分的官员,以期能够为己所用,这其中就包括曾经被判“死缓”的岳钟琪。

在收买朝臣之心的同时,乾隆帝也没有忘了自家的那帮“黄带子”。为了防止雍正年间不得志的宗室倒向弘晳,乾隆帝还下令赦免了自己的两位叔叔——胤?和允禵(原名存在争议,比较主流的说法是胤祯)并恢复了三大爷胤祉的诚郡王爵位,谥“隐”,同时顺带着还赦免了一些宗室“黄带子”。这一系列操作看似是乾隆帝在施行“仁政”和顾及亲情,实则是乾隆帝下的一盘政治大棋,主要就是针对四个总理事务大臣和那位蠢蠢欲动的堂兄弘晳!为不久之后的全面收权和进一步打压弘晳作铺垫。当然,顺带着还可以捞取一个好名声,乾隆帝又何乐而不为呢?

更何况,经过雍正帝对胤禩和胤禟的清洗以及十多年的圈禁,加之年事渐长、曾经的野心和锐气也已经消磨殆尽,胤?和允禵势力全无、在朝堂之上的影响力已经微乎其微了,根本威胁不到彼时的乾隆帝,这也是乾隆帝敢于赦免两个叔叔的最重要原因所在。

既然乾隆帝赦免了两位还在世的、曾经参与所谓“九子夺嫡”的叔叔,那么如果胤禔和胤祉还活着,乾隆帝会不会也赦免他们呢?这二人虽然大体情形相近,但却要区别看待,根本不是一回事。

胤祉

诚隐郡王胤祉这个人在所谓“九子夺嫡”期间的表现并不算出格,也没有与雍正帝发生过什么正面冲突。他之所以被圈禁,主要是因为与清流文臣走得太近、与怡贤亲王胤祥的关系太差。

早年间,胤祉并没有公开表现出太多争储的欲望,唯一一次流露就是众所周知的那一次——举报胤禔以巫蛊之法魇镇胤礽,胤祉大多数的时间都用在了组织文人编书上。但是,这看似“淡定”的做法却暗藏着玄机和野心!中国古代的文人未来在哪里?无非先科场、后官场。那帮跟着胤祉编书的文人后来有不少人都通过科场进入了官场,加之搭上了诚亲王的“顺风车”,在官场上也是顺风顺水,其中不乏位列封疆者,翰詹科道的清流出身诚邸者更是不计其数。换言之,胤祉成了清王朝彼时事实上的“清流领袖”!清流自古就是一股强大的政治势力,这些人不干实事,却每每占据“道德制高点”,指手画脚、甚至干预朝政,明王朝的“东林党”实际上就是这样一种存在。而这,正是后来雍正帝要圈禁胤祉的一个重要原因所在!因为他背后的这帮清流太“可怕”了,随时可能对雍正帝推行的“雍正新政”产生负面影响……

再就是胤祉与胤祥的关系太恶劣了,已经恶劣到了无法调和的地步。早在胤祥还年幼时,其生母敏妃(敬敏皇贵妃)章佳氏去世时,胤祉竟不顾祖制和兄弟之情,在庶母的丧期内剃头,为此还遭到了清圣祖康熙帝的责罚。后来,胤祥去世,胤祉在丧礼之上居然毫无悲痛之情,甚至迟到、嬉笑。这是雍正帝下旨圈禁胤祉的直接原因,但这背后更多地还是胤祉与胤祥矛盾的总爆发。胤祥何许人也?雍正帝最铁杆的小弟、没有之一!得罪了胤祥等于就是得罪了雍正帝,胤祉还能有好?

经过雍正帝的清洗,乾隆初年胤祉在朝堂上的势力基本上也已经荡然无存了。如果胤祉还活着,他的情况与胤?和允禵其实差不多,都属于可以赦免之列。这一点从乾隆帝给胤祉恢复爵位、谥“隐”也能看得出,乾隆帝是准备彻底了解三大爷这桩案子的。何谓“盖棺定论”?谥号也。因此,如果胤祉活到了乾隆初年,他应该是可以和胤?等人一样被特赦的。

胤禔

胤禔的情况和胤祉有相同之处,在所谓“九子夺嫡”期间,他并没有和雍正帝发生过什么正面冲突。也可以理解,彼时的胤禔齿序比雍正帝靠前、母家背景比雍正帝深厚、爵位也比雍正帝高(胤禔是直郡王、雍正帝彼时是贝勒)。而且,二人中间还隔着时为皇太子的胤礽和时为诚郡王的胤祉,他真心犯不上和雍正帝过不去。胤禔的对手只有一个,那就是胤礽!勉强再算上一个胤祉。

更重要的是,早在康熙四十七年,胤禔便被康熙帝圈禁了。正所谓树倒猢狲散,到雍正元年时,胤禔已然是一只“死老虎”了。那么,雍正帝为何给废太子胤礽追封了理亲王,却始终没有赦免胤禔呢?原因其实很简单,胤禔的罪名是“以巫蛊之法魇镇、企图谋害皇储”,这是基本等同于“谋逆”的罪名,属于十恶不赦之列!而且,这个罪名是康熙帝定下的,不是雍正帝。

如果雍正帝赦免了胤禔,到底是康熙帝关他关错了,还是雍正帝赦免他赦错了?雍正帝即位之后,质疑之声就一直没有断绝过。为了强调自己的“合法性”,雍正帝必须无条件地拔高康熙帝,将自己的“合法性”寄托于康熙帝的“传位”之上。赦免胤禔,就是公开否定康熙帝,这样的事情雍正帝是绝对不会去干的。这还只是其次,胤禔犯的是“谋逆罪”,不只是单纯的政治斗争或者争储失败,不在任何特赦范围之内。如果雍正帝赦免了胤禔,等于是公开承认“谋害皇储”不是“谋逆”,后患无穷!因此,雍正帝就算赦免了胤禩和胤禟,也绝对不会赦免胤禔。

乾隆帝亦然,即位之后,乾隆帝为了强调自身的“合法性”“正统性”以对抗宗法地位远在自己之上的堂兄弘晳,一直在高调宣扬自己是祖父康熙帝“隔代钦定”的接班人。如果胤禔还活着,乾隆帝赦免了自己这位大爷,同样会面临否定祖父康熙帝的问题,得不偿失。因此,胤禔就算活到了乾隆年间,恐怕也能把牢底坐穿了……充其量就是生活待遇优厚些,可雍正帝也没有刻薄自己这位大哥呀!待遇优厚,还能优厚到哪里去?胤禔一直住在自己曾经的直王府,家眷都在,还生了那么多娃……只是没有自由而已,能给的雍正帝都给了,乾隆帝还能怎么优待?

综上所述,如果胤禔和胤祉都活到了乾隆年间,二人的命运还是会有所不同的。胤祉被特赦的可能性极大,只要他安分守己,继续当诚郡王、甚至再次晋封诚亲王都是有可能的。但是,胤禔不同,“魇镇皇储”是“谋逆”罪,属十恶不赦之列,而且他的罪名是康熙帝定下的,这其中还涉及到否定康熙帝的问题。即便胤禔活到了乾隆年间,恐怕也只能是把牢底坐穿了……

乾隆给自己儿子取名的时候,都会带有“永”字,但为何十五阿哥却没有?

优质回答

题目有误,十五阿哥原名爱新觉罗·永琰,明明是有永字的,只是后来改名颙琰。

古人取名字很讲究,一个辈分的男子肯定有一个字相同,不像现在随便乱取,皇帝作为天子,他的儿子取名更讲究,比如明太祖朱元璋给的儿子取名,都是一字单名,全部是木字旁,朱标、朱樉、朱棡、朱橚、朱桢、朱榑……搞出很多生僻字。

朱元璋还别出心裁,给自己后代取名定下了规则,从儿子辈的木开始,分别是木、火、土、金、水,比如朱元璋的儿子朱棣是木,朱棣的儿子朱高炽是火,朱高炽的儿子朱瞻基是土,朱瞻基的儿子朱祁镇是金,朱祁镇的儿子朱见深是水,也就是木、火、土、金、水。

这个顺序是循环往复的,比如朱见深的儿子朱佑樘是木(又回到了木),朱佑樘的儿子朱厚照是火(古代四点水为火字旁,比如朱棣的儿子朱高煦)……以此类推。

所以很多人说朱元璋是化学老师,因为他的子孙名字很多都是化学元素名称。

清朝的皇子取名不像老朱家那么呆板,但也很讲规矩。

乾隆皇帝全名爱新觉罗弘历,他的儿子都是永字辈,比如皇长子永璜、皇二子永琏、皇三子永璋、皇四子永珹、皇五子永琪……皇十五子(十五阿哥)永琰。

皇十五子(十五阿哥)全名爱新觉罗·永琰,后来继承皇位,就是嘉庆皇帝,他的名字也从“永琰”改作“颙琰”——这是乾隆帝的手笔。

在嘉庆之前,皇子继位是不改名的,只是从康熙帝开始讲究避讳,在出现皇帝名字时加以避讳,康熙帝名“玄烨”,那么在写“玄”字时,要缺末尾一笔。

到雍正帝胤禛时,他名字中的“胤”字,不仅要缺末笔避讳,还把自己兄弟名字中的“胤”字统一改作“允”字,所以康熙帝的儿子胤禔、胤礽、胤禵等人,在后来的史料上都变成了允禔、允礽、允禵,只有雍正帝一人叫胤禛。

嘉庆帝时,改名规则反了过来,不是改兄弟的字,而是改自己的字。

嘉庆帝继位时,乾隆帝还健在,他考虑到如果避讳永琰的“永”字很不方便,因为“永”是常用字,于是反其道而行之,把永琰的“永”字改成了同音的生僻字“颙”。

嘉庆帝遵循了这个规则,他的儿子是绵字辈,其中绵宁继位后改为旻宁,是为道光帝。

不过后来的皇帝没有再遵循,比如道光帝的儿子是奕字辈,奕詝继位后为咸丰帝,未改名。

为避讳改名,在其他朝代也很常见。

宋太宗赵匡胤登基后,把兄弟名字中的“匡”字改成了“光”字,赵匡义就改成了赵光义;赵光义继位后,不但让弟弟赵光美改成赵廷美,还给自己改名赵炅,后面的北宋皇帝大多也是继位改名,宋真宗更是一生拥有赵德昌、赵元休、赵元侃、赵恒四个名字。

皇子继位后改名,归根到底是为了避讳,为了显示皇帝的与众不同、皇权的至高无上,在很多朝代都是如此,这是一种常见现象,不足为怪。

亲爱的朋友们,你们还知道历史上那些避讳改名的趣事?欢迎留言补充。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清朝皇族近支宗室起名以字辈是从康熙的儿子开始,至溥仪时期,最终形成胤、弘、永、绵、奕、载、溥、毓、恒、启、焘、闿、增、祺、敬、志、开、瑞、锡、英、源、盛、正、兆、懋、祥二十六个字作为字辈。

雍正即位以后,作为皇帝,一般大臣和百姓就要避讳皇帝的名字,所以雍正即位之后,就将其兄弟“胤”改为“允”,除了老十三胤祥因为和老四关系太铁,所以老四雍正就没让他改。

到乾隆时期,没让自己的兄弟改字辈,但考虑后嗣子孙,其子“永”字辈、其孙“绵”字辈,都是常有字辈,避讳比较麻烦,所以乾隆将他爹雍正的方法反过来,只改将要继位的皇子也即未来皇帝的名字,其余皇子仍然按照原来字辈,遂于乾隆四十一年规定:

“朕以为与其改众人之名,以避一人之名,莫若改一人之名,使众无可避,较为妥善。将来继体承绪者,惟当以永作颙,以绵作旻,则系不经用之字,缺笔亦易。而永绵等字,均可毋庸改避。”(《清高宗实录》卷一千二十)

乾隆皇帝

即将“永”改为“颙”,以“绵”改为“旻”,因为颙、旻都是不太常用的字,避讳方便。所以后来继位的嘉庆皇帝改永琰为颙琰,道光绵宁改为旻宁。

乾隆皇帝为什么不把皇位给永琪?

优质回答

许多网友对永琪的记忆都来自琼瑶阿姨编剧的《还珠格格》,由苏有朋饰演的皇子永琪,知书达理温文尔雅,长相也十分潇洒,的确是继位的好人选。

爱新觉罗·永琪,历史上确有其人,他出生于1741年3月23日, 是乾隆皇帝的第五个儿子,母亲为愉贵妃珂里叶特氏。

《清史》记载他:幼聪慧学,少习马步射,武技颇精。博学多才,娴习满语、汉语、蒙古语,熟谙天文、地理、历算。

不仅如此,永琪还救过老爹乾隆的命:乾隆二十八年(1763)五月初五日,圆明园九州清晏殿火灾,永琪亲背乾隆逃出火中。

圆明园发生火灾,永琪逆流而上,把父亲从火中救出来了,要知道这并非作秀,乾隆关系最好的弟弟和亲王爱新觉罗·弘昼就撒丫子走人,不肯亲自去救哥哥,搞的乾隆时候大发雷霆,而永琪的做法在乾隆眼中,绝对是最美的逆行。

乾隆皇帝也十分中意这个儿子,乾隆五十八年在会见英国使者马戈尔尼的时候,乾隆自言到:

其时朕视皇五子于诸子中更觉贵重,且汉文、满语、蒙古语、马步、骑射及算法等事,并皆娴习,颇属意于彼,而示明言。

但不幸的,这位深受宠爱的亲王在25岁那年死掉了,据史书记载,王患附骨疮,不得溃。附骨疮就是今天医学所说的骨结核,是一种较为难治的疾病,理论上来说这种疾病并不遗传,但在爱新觉罗氏子孙中发病率较高,比如康熙十三子胤祥及其子弘暾即患有此病。

永琪的死对乾隆打击很大,他早年密储立为太子的皇二子永链(原配皇后富察氏多生)夭折,而长大成人的永琪也早早离去,可谓祸不单行,至于他最后立皇十五子永炎为接班人,实则是矮子地里拔高个,无可奈何的举措罢了。

我是历史达人日慕乡关,欢迎关注!

大清乾隆六十年,公元1795年,85岁的老皇帝乾隆兑现了其六十年前登基时的承诺,将皇位禅让给了皇十五子颙琰,自己退位称太上皇。颙琰就是历史上的嘉庆皇帝,这位貌不惊人,才不出众的皇帝是凭借什么从其父皇手中接过了大清帝国的皇位呢?而乾隆皇帝却为何没有将皇位传给他最著名的儿子五阿哥永琪呢?这实际上还要从永琪的情况和乾隆皇帝曲折的立储之路说起。

乾隆帝最出名的儿子:

永琪可以说是乾隆皇帝乃至有清一代最为著名的皇子了,作为乾隆皇帝的第五个儿子,尽管并非嫡出,但是永琪自从一出生就深受乾隆皇帝喜爱,并且永琪并没有因为其母愉妃不受宠而受到轻视。永琪自幼便能文能武,不仅精通骑射马术等满洲根本,还精通满、蒙、汉三种语言和文字,更为难得的是,作为封建王朝的皇子,永琪还精通天文、地理、历算等方面的知识,尤其精于天文算法。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非常难得的。相比这些,永琪作为儿子,对于父皇乾隆的孝心也是非常难得的,在一次圆明园九洲清晏着火后,其余皇子纷纷夺门而逃时,只有皇五子永琪镇定自若,并将慌乱中的乾隆皇帝背出火海。事后,乾隆皇帝非常感慨,这件事情给乾隆皇帝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直到乾隆晚年每每提起时仍十分感动。

乾隆三十年,皇五子永琪被乾隆皇帝封为和硕荣亲王,乾隆的众多儿子之中,第一位获封亲王的便是永琪,然而在获封为荣亲王之后近四个月,25岁的永琪便病逝了。乾隆皇帝对这位钟爱的皇子的早逝极为悲痛。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英国使者马戈尔尼谒见乾隆时,乾隆帝在谈到诸位皇子时提到“其时朕视皇五子于诸子中更觉贵重,颇属意于彼,而示明言,及复因病旋逝。”。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乾隆皇帝曾经非常看重皇五子永琪,但是还未来得及将皇位传给他他便去世了。乾隆皇帝在外国使节面前毫不讳言地指出自己曾经打算传位给永琪,这足以说明乾隆皇帝对于这位皇帝的重视程度,此时永琪已经逝世二十多年,乾隆皇帝提及此事也足以表现其对永琪的的喜爱和怀念。

三易储君的乾隆皇帝:

清朝从开国到乾隆时期,所有皇帝均为庶出皇子,包括乾隆皇帝在没,非嫡出皇子的身份也让乾隆皇帝非常遗憾,因此乾隆皇帝继位后,尤其是在富察皇后诞育了嫡长子永琏后,乾隆帝更是对其寄予厚望,乾隆帝称其“朕之嫡子,聪明贵重,气宇不凡”。永琏于乾隆元年被秘立为皇太子。永琏此名为其皇祖清世宗雍正帝所赐,隐示承宗器之意。然而永琏却却很命薄,乾隆三年时,才九岁便夭折了。乾隆皇帝非常伤感,亲谥其为“端慧皇太子”。乾隆帝的第二个嫡子为皇七子永琮,永琮在端慧皇太子永琏去世后八年的乾隆十一年是出生,自幼便聪慧异常的永琮也深得乾隆之心,乾隆流露出欲立其为皇太子的想法,但是永琮在两岁时便因出痘夭折了,再逢丧子之痛的乾隆将其随葬于端慧皇太子永琏的园寝之内。嘉庆四年,永琮被追封为哲亲王。皇十二子永璂生于乾隆十七年,生母为继后辉发那拉氏,他的出生让乾隆帝非常高兴,不仅写诗纪念,还让大臣与他“同喜”。这位原本很有可能日后继承乾隆大位的皇子却因为其母在乾隆三十年时“忤旨断发”而被牵连,乾隆四十一年时,永璂病逝,年仅二十五岁。

乾隆皇帝中意的皇子都先后先于其去世了,到了乾隆晚年退位前夕事,乾隆皇帝17个皇子中在世的仅有四五位,其余皇子或是幼年夭折,或是青年病逝。乾隆皇帝迫不得已,只能将资质平庸的皇十五子颙琰立为皇储。如果当时永琪尚在世,皇位是无论如何也轮不到嘉庆皇帝来坐的。英年早逝让永琪与皇位失之交臂。

原创:历史课课代表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乾隆是几阿哥生母是谁.jpg”/>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