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亮:泉眼河水重欢笑 | 宁古塔作家网

泉眼河水重欢笑
作者 / 苏亮(牡丹江市博物馆和烈士纪念馆管理处)
在长白山北麓的穆棱县,有一个百十户人家的村庄,它三面靠山,一面傍水。这水就叫泉眼河,这村就叫泉眼河村。十四年来,泉眼河村的人民一直坚持着对日寇的英勇斗争。早在抗战初期,泉眼河村和周围一带的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自动武装起来,救国自救”的号召下,就曾组织过一支救国军。可是,这支队伍的上层领导人物,受了国民党的欺骗宣传,不肯彻底接受共产党的领导,不久就在日寇进攻下土崩瓦解。党在此领导的绥宁游击队却迅速地成长起来,组织了广大抗日人民,收拢了多支救国军的残部,在不断斗争中最后发展成为抗日联军第五军。有了党的领导,泉眼河村人民的抗日活动更加积极了。以后,泉眼河村虽然被日寇强修为“人圈”,可是人民和抗日联军的关系就像泉眼河的流水一样,永远是切不断的。随着斗争的日益尖锐,东北抗日游击战争进入一个极端艰难的时期,抗日联军最后决定组成多支小部队展开活动。这样,三师副官长王亚东同志带着老杨、小王和冯淑艳四个人,在一个黑夜里秘密来到了泉眼河村。他们根据党的指示,深入发动群众,组织多种形式的斗争,并且经常和游击队取得联系,伺机给敌人以打击。敌人想尽办法企图将他们一网打尽,却是一次又一次的落空了。有一次,冯淑艳不幸被敌人抓去了,全村群众联合保她是“良民”,敌人无可奈何,只好将她放出来了。山不遮人人遮人,她们在群众的掩护下,几年来,一直坚持着斗争,为迎接抗日战争的胜利而准备着力量。黑夜过去天破晓,苏联红军出兵了!在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人们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地谈论着十多年来轻易不敢聚谈的国事。突然传来嗡嗡的飞机马达声,转眼间空中出现了许多颗照明弹,把大地照耀得如同白昼,接着便是一阵阵轰隆的爆炸。王亚东同志一面喊着“是苏联红军的飞机!小日本完蛋了!”一面带头冲出门去。老杨和小王挽着手,眼里噙着兴奋的泪花,仰望着闪光的夜空,喃喃地说:“这一天终于来了!来了!”随后也跑了出去。冯淑艳自己只感到心头热辣辣的,眼睛湿漉漉的。想大喊一声,就是不知道喊什么好。不一会,全村的男女老幼都跑出来了,大家不约而同地欢跳起来。在连续不断的爆炸声中,火光冲天,日寇的战略公路被炸毁了,桥梁被炸断了,仓库被炸着了,附近的鬼子喊爹叫娘,乱成了一团。听着敌人那声嘶力竭的嚎叫,望着那熊熊大火,冯淑艳想起了很多往事。想起了过去趴冰卧雪,忍饥挨饿,转战在老山密林中的情景;想起了围着篝火,低声歌唱的夜晚;想起了五军妇女团的姊妹;想起了牺牲的首长和无数的战友。为了逐日寇,复东北,赢得这最后的胜利,多少的英雄热血洒在白山黑水之间,牡丹江里滚动着冷云等八位姊妹的热血,完达山上,乌苏里江畔埋葬着李文林师长、吕海山连长等千百个弟兄的英骸。就在这泉眼河畔,五军曾在柴世荣军长、王克仁主任率部奋勇冲击,贡献了他年轻的生命。英雄师长李文林在一次阻击战中,身负五处重伤,躺在血泊里,还高喊着“打倒日本强盗”的口号,紧握枪杆不断向敌人射击,杀死了数名鬼子,他也流尽了最后一滴血。模范女战士陈玉华,当子弹穿过她的胸脯后,生命垂危,最后她吞食了无线电密码,将电台砸碎扔到深雪里,使敌人一无所获。机枪手毕长荣、赵新玉屡建战功,英勇战死于疆场。女英雄李志雄、郭英顺、刘英等祖国的优秀儿女,在艰苦的环境中,将热血洒在了养育他们的土地上。刘英同志身负重伤被俘,在敌人的刑场上,威武不屈,昂首就义,我们胜利了,但这胜利是来得多么不容易啊!“苏联红军打过来了,乡亲们,干哪!打炮台去!”王亚东同志站在一块大石头上高声喊起来。冯淑艳收起纷乱的思绪,揩干了不知什么时候流下来的眼泪,向人群走去,也随声喊着:“打炮台去!”王亚东同志的呼喊,像一道总攻击令。人们立即呼喊着:“打炮台去!”“报仇去!”纷纷跑回自己的家,拿出镰刀、大镐、钉耙、扁担、乌铳、铡刀,转眼间又重聚于街头。愤激的群众在王亚东同志的率领下,像奔腾的怒涛,向敌人碉堡冲去。敌人被围在伪警察署和碉堡里,他们吓懵了,有的躲在水缸里,有的钻进了灶火坑,还有的藏在厕所里。结果一个个都被揪了出来,往日的威风一点也没有了,个个磕头如捣蒜。一位老大爷揪住了伪警察署长的耳朵,向他要枪。原来他见势不妙,把枪藏起来了。谁知群众当场就把枪翻了出来。他乘人们争相拿枪的机会,便一步窜了出去。但外面是风雨不透的人墙,闯到东,东边喊打,窜到西,西边喊杀,最后只好乖乖的跪在地下,叩首求饶:“留我一条命吧!留我一条命吧!”这个罪大恶极的汉奸,人们早就恨不得生吞活剥了他。他和日寇在一起,无恶不作,只要他看谁不顺眼,随便给你加上一个“罪名”,拉出去就枪毙,杀人就像捻蚂蚁一样。村里的人,几乎都被他送进过监狱或拷打过。农民冯广义被他告发是共产党,脖子上被日军砍了一刀,落了一道深深的伤疤,头上被狼狗啃下去的头皮至今也没长好。对于这样一个血债累累的凶手,群众能饶吗?拳头、木棒、扁担,雨点般落到他的头上。这一夜,村里的几个碉堡全部被解决了。第二天,从村外来了三个日本兵。他们以为这里还是“皇军”的天下哩!正大摇大摆地走着,躲在暗处的王亚东等同志,猛一下冲上来,抱住一个矮个鬼子,伸手夺下他的枪。这个鬼子还想挣扎,老杨、小王和几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一拥而上,把矮个鬼子踏了个仰面朝天。另外两个鬼子见势不好,连翻带滚,顺着壕沟跑进了村西北角的炮台里。他们哪里知道炮台早已更换了主人!在炮台里外的夹攻下,不出几分钟,鬼子还没来得及弄清是怎么回事,便死在乱棒之下了。这时,抗日联军在各地撒下的火种,都熊熊燃烧起来了。不久,游击队与赶来的苏联红军会师了,泉眼河村沸腾了!全村的男女老幼都唱啊,跳啊,沉浸在胜利的欢乐之中!为了彻底肃清日伪残余武装,游击队对流窜到老山密林中的敌人展开了围剿。不久,这支二百多人的队伍被编为牡丹江军区独立第三团骑兵连,投入了伟大的人民解放战争。泉眼河啊泉眼河!那永不竭尽的河水,在阳光照耀下,闪着金光,它痛快淋漓地冲刷着日本法西斯留下的一切渣滓和污秽,使这片遭受过屈辱的大地变得更加洁净,更加美丽!
作者简介:
苏亮,1999.9-2003.7牡丹江师范学院政法系历史专业学习获得历史学学士学位
2003.9-2006.6云南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专门史专业学习获得历史学硕士学位2009.9-2012.7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专门史专业学习获得历史学博士学位《浅析清初多尔衮铲除豪格集团的斗争》,《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1月第1期。《阿敏、莽古尔泰事件与皇太极改造八旗》,《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血战牡丹江——日本军国主义的“滑铁卢》,《安徽文学》,2008年9月下半月版。《杨松纪念馆布展方案浅议》,《经营管理者》,2008年9月版。《清代马政述略》,《安徽文学》,2010年3月下半月版。《清(后金)政权关外统治时期军制述略》,《安徽文学》,2010年6月下半月版。《康熙帝御门听政简论》,《安徽文学》,2011年5月下半月版。《清代太仆寺述略》,《文学界》,2011年第11期。《牡丹江地区古代遗迹述略》,《文学界》,2011年第12期。《东夏国——金代女真的最后一抹余晖》,《文学界》,2012年第2期。《牡丹江的革命骄子——记富振声同志》,《世纪桥》,2012年9月下半月刊。参与牡丹江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项目课题,撰有《渤海国与日本交往浅析》,发表于《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3年第4期。《革命烈士黄玉清夫妇》一文收入牡丹江市党史办主编《牡丹江党史人物传》一书。《渤海国畜牧业浅议》,《黑龙江史志》2015年4月下半月刊。《陈翰章与东北抗联精神》一文获牡丹江市委宣传部、牡丹江市委党史办、牡丹江市文联主办的“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征文比赛”三等奖,并作为黑龙江省党史办主办的“深化东北抗联历史文化研究,弘扬东北抗联精神”学术研讨会参会文章,会后收入相关文集。
往期作品欣赏
苏亮:牡丹江的革命骄子——富振声、“当代赵云”——陈龙同志(参赛149号)
苏亮:陈翰章烈士与东北抗联精神
苏亮:丹江喋血鏖战急
苏亮:血战牡丹江——日本军国主义的“滑铁卢”

欢迎关注《宁古塔作家网》
顾 问:田永元耕 夫 高万红
主编团队成员 :朱文光于百成李延民高万红 金美丽 金波总编 :金 波
摄影师 :金美丽
《宁古塔作家》和《宁古塔作家网》是国内线上有广泛影响的文学平台,长期征稿,推荐优秀作家、诗人!是文联和作家协会的重要网络平台。
1、投稿信箱Jinbo1974@163.com(金波总编)或发在金波的微信里。
总编金波微信号:b13945316144作品+简介+照片+微信号,请在邮件或文稿主题处注明“独家授权宁古塔作家网开通原创”(不同意者,请勿投稿)。谢绝抄袭、一稿多投、违法及侵害他人权益内容,文责自负,与本平台无关。发表20篇以上的作者,可申请制作个人微刊文集。
2、编辑部有文稿编排、版面设计权利,不负责校阅修改文稿。以上文字为本文作者原创授权刊发。插图来自网络,版权为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我们。
稿费打赏20元以上,(不包括20元)开始给作者发放稿费.赞赏费用的百分之四十作为作者稿费。百分之六十作为平台运转和发展。一周结算一次赞赏,故作品在平台发布后两周发放稿费,后续稿费由于无法统计,所以不发放。
主编金波在这里期待您的佳作!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