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职和借调有什么区别,挂职期满后能否留在挂职单位?
优质回答
2006年,我正在借调到县里某部门工作,县里突然就通知我,让我去市里挂职。和我一起去市里挂职锻炼的,总共有12个人,我们当时都是优秀青年干部,都是领导干部后备人选。
当时我也不知道什么是挂职,和我被借调有什么区别。问了一个老同志,他拍拍我的肩膀,对我说:“恭喜!你运气来了,兄弟。我们常说:上下挂平级借。挂职一般是县里往乡镇、乡镇往村里挂,这种情况是准备提拔人了,但提拔对象没有基层工作经历,到下面挂个职渡渡金的,回去了好提拔,这叫做‘下挂职’。上挂职是镇里往县里派、县里往市里派的挂职,目的是让干部熟悉上面单位的高水平领导和管理水平,提高能力和素质,回来后也是要提拔的。而借调呢?一般是平级单位,或者是高半级的单位因工作需要而借用,是去做工的,没有培养你成为领导的目的。所以,你现在是去市里挂职,恭喜你了!”
我也不知道是真是假,懵懵懂懂就去挂职了。
当时,我只是一般干部。我去挂职的单位,和原单位是同一个系统,我挂的是市里那个单位的一个科室的副科长,相当于副科级干部。在那里,我确实学到了很多,特别是他们都把我当作领导看待,开会让我坐在领导席上,平时他们的一般工作人员还要我指示工作一番,我真的有一种领导的感觉;吃饭安排我在领导那一桌,还是相当过瘾的。
但是,挂职一年后,回来了。
我们一起去挂职的12个人,只有一个人留在了市里。他是财政部门的,去市重点项目办挂职,主要管重点项目资金。一年后,他负责的项目还是半拉子工程,还没有完工,又没有人顶替他。组织上就再留他在那里一年,连我们召开的挂职收队会他都没有参加。
第二年,他就调到市项目办去了,而且是以副科级领导的身份调去的,不知他什么时候就得正科了。后来问他,他说,他不在县里的原单位,但是县里知道他要调走了,为了给他有一个好的前程,就抓紧提拔他,让他带着一个副科到上面。县里也是有目的的,今后还需要通过他申请市里的项目。
我回来一年后,都没有得提拔,心里着急,就去找我在市里挂职的单位,让他们的领导跟我们县里的领导说一下,毕竟我在那里挂职的时候,工作非常辛苦,也很努力,也是非常出色,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后来,市里那个单位的领导来我们县视察工作。人家毕竟是正处级领导来,县里的大领导也出来陪同。我也不知道他们到底说了什么,过了几天,我就被提拔了。
我们一起去市里挂职的12名青年后备干部,除了有1人留在了市里,11个人全部回来。回来后,有7个人被提拔为副科级领导干部,包括我在内;有3个原地踏步,一直到2015年,才享受副科级待遇,前几年工作满15年,才获得主任科员的待遇,现在才享受二级主任科员的待遇。有1个人,在挂职的时候犯了男女错误,直接就被市里退回来。回来后没脸回原单位上班,直接辞职走上社会,现在也不知所踪了。
这里,回答一下题主,借调和挂职的区别:
挂职期满后能否留在挂职单位?能肯定是能,就看3个因素:
一是你是否真的有能力。可以说,能力是决定你是否能留在挂职单位的一个重要的因素。
二是那个单位是否有空缺的位置。就像当年和我们一起挂职的那个人一样。谁都想留在市里,但是只有那个单位真的缺人了,离不开你了,你就有机会留在挂职单位了。
三是留你的单位有绝对的权力,这样他们才可以留你。
我是犁子,职场精英培训师。大家对此有什么看法,请在评论区留言。
虽然都是干部交流锻炼的方式,但其作用并不相同,锻炼目的也不相同,我详细说一下:
先来说说挂职:
挂职是一种干部交流锻炼方式,侧重年轻的干部,岁数太大或者没有职务职级的一般不适用于挂职。挂职可上挂也可下挂,基层单位上挂到上级管理部门;机关单位干部可以下挂到基层单位。上挂一般担任副职干部,下挂一般担任基层单位的主要领导。挂职后干部薪酬、待遇、福利均在原单位,原单位的提拔、选推挂职干部也均在范围内。挂职一般是两年,若有特殊情况需由上级领导班子批复,可提前或者稍晚调回。
干部挂职其实是种锻炼,让没有过基层工作经历的机关干部,充分了解基层管理和具体工作,担任基层单位主要负责人可以提升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而基层干部往往对政策把握欠缺,处理问题往往只顾眼前,不着眼长远,挂职到机关掌握新的政策和标准,对其未来发展极有好处。
再来说说借调:
借调可以算是一种交流锻炼方式,主要借调的都是年轻干部(一般无职级、职务),一般都是从基层借调到机关,从事机关部门的具体工作。借调和挂职的管理方式相同,均由借出单位管理,借调一般需要履行借调手续,一年一次,并没有确切的频率标准,也就是借多久都行,但一般不会这样做,毕竟借调的干部都是年轻优秀干部,长期借调影响个人成长。借调后借调部门一般会给予一份工作鉴定,一般在同等条件下,优先使用有借调经验的干部。
其实,借调是针对年轻干部(无职级)的一种锻炼,一方面完成上级工作任务,另一方面锻炼干部的思维和工作能力,为基层使用干部和机关遴选干部打下基础。
总之,上述两种方式均为交流锻炼方式,但其目的和效果并不相同,员工一般说借调;干部一般用挂职,请分开把握!
组织上安排我去邻省一个县挂职班子副职两个月,不知需要注意些什么?
优质回答
县级班子至少一个副处级干部,去之前准备什么自己没有点数吗?再说,没有正式任命前随意暴露组织人事安排有违反纪律之嫌,看来以后要多读书,少上网[抠鼻]
多看多听多学,少表态。二个月挂职时间太短了,只能看到表象,学些皮毛,实质性的和深层次的都要靠自己研究分析。可换位思考一下:这件事如是我来做,那按我的思路和方法去做产生的效果和别人的有啥区别,效果和效益谁更好,处理事情的结果又是谁更胜一筹等等,在挂职期间自己要不断学习和总结。
二个月时间很短,必须有争分夺秒时不我待的精神状态,用心用脑把身子沉下去,融入一线去体会观察,绝不能有来镀镀金和积累资金本的想法。
挂职与任职的区别是什么?
优质回答
白话点可以理解为,一个是“真的”,另一个是“假的”,我展开一个一个说:
先来说说挂职:
挂职是干部交流的一种方式,也是锻炼干部的一种常见方法,挂职可以上挂、也可以下挂,挂职关键在一个“挂”字上,挂的是一个职务,而并非是真正的担任这个职务,比如某省厅机关的主任科员,可以下挂到某市局担任副局长。
很多人把挂职,简单理解为“镀金”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国有企事业单位相对固化,很多人都是在一个工作环境干一辈子,也仅对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熟悉。这就导致很多干部只对专业领域了解,对其他工作不熟悉、甚至陌生。一个、两个这样的干部可能无所谓,但长此以往,就会导致干部的综合素质弱化,很难面对复杂的问题。机关如此,基层也是如此,机关干部虽然能够对宏观政策有所把握,但缺乏一线的工作环境和处理应对复杂问题的能力;而基层干部虽然能够解决眼前的问题,但对长远着眼不够,导致很多具体措施管得了当前,管不了长远,更缺乏一个宏观的视野和展现的平台。而挂职完全可以解决上述问题。
从程序上来说,挂职不同于选拔任用,仅通过本单位班子会议研究即可,当然很多单位是通过选推的形式来确定挂职人选的。
从编制管理上来说,挂职干部虽然到基层或上级机关工作,但编制依旧是在原单位,薪酬、福利、待遇都是由原单位管理。
从职级上来说,挂职干部仅仅是到一个相对更高的或者同级别的位置任职,职级并没有提升。从未来的发展角度来说,挂职将只能挂同职级岗位,不会再挂高一级岗位了。
从目的上来说,挂职是一种锻炼年轻干部的方式,其适用对象也多为年轻干部。
再来说说任职:
任职是选拔干部最后的一道程序,可以理解为正式任命某干部为某某职务。这是经推荐、考察和各种流程后,正式提拔或者调任一名干部的用词。
从程序上来说,国有企事业单位的干部,任职必须严格按照“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来进行,不能有一丝一毫的偏差。
从编制管理上来说,正式任职的干部,其薪酬、福利、待遇和管理均受本级班子管理。
从职级上来说,任职是实实在在的任命某项职务,享受某个职级。
从目的上来说,任职是一种配备干部的手段,也是正常选用干部的一种方式。
挂职与任职,完全是两个不同干部管理的概念。挂职,属于培养措施。任职,属于干部管理程序。比如,某央企,任职是领导人员管理部门管理,挂职是培训管理部门管理。地方上一般都是组织部门管理,有可能分属两个科室管理。主要区别有三点:
第一,目的不同。挂职是培养锻炼干部的措施,任职是干部、人大、工会等组织的法定程序。比如,小张是央企总部的主管(相当于科级),被人事部门当作培养对象,下挂,并且是高挂,到某贫困县挂职副县长(副处级)。小张在央企内还是科级干部,到贫困县挂职副县长,属于高挂,并不享受职级待遇,只是为了开展工作方便。小张挂职回来,表现不错,央企人事部门经过考察,任命其为部门副主任(实职、副处)。
第二,时间不同。挂职一般为一年、两年,任职一般是三年、五年为一个任期。挂职结束了,职位就取消了,回到原单位上班。任职期满后,继续聘任。体制内,一般就是终身制,只要不犯错误,中间不会解聘你的职务。挂职,不同,挂职期满,自动结束职位。
第三,责任不同。挂职,就是锻炼培养,并不真实地履行岗位职责,更多的是学习,或者辅助做好一点工作,当然也有挂职具体专项工作的,但也是以培养锻炼为目的。任职,是组织任命,让你负责岗位工作的,你要履行岗位职责,承担责任,行使规定内的职权,并为决策负责。挂职的目的,最终还是为了任职,任实职,才能真正行使职权。
挂职有什么好处?
优质回答
部挂职是指选派公务员到下级机关、上级机关、其他地区机关以及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担任相应职务进行锻炼的交流方式。大力推进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建设工作,选派机关干部到基层挂职锻炼就是加强和改进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选拔优秀年轻专业型干部人才到市州挂职锻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是有利于提高专业型干部的综合素质。专业性干部大多长期工作于专业性较强的单位部门,在专业知识上具有独特优势。然而在人际关系处理,综合协调、直接解决复杂问题等方面能力存在很大不足,特别是对基层状况和基层群众缺少了解。基层工作量大面广,复杂多变,“越是艰苦的地方越能锻炼人”,基层就好比“大熔炉”,机关干部在基层才能更好地百炼其身,提升自己的能力素质。到基层挂职锻炼是年轻干部了解基层情况、丰富工作方法、提高工作能力、丰富群众感情、走向成长成熟的重要途径。
二是有利于促进所挂地区和单位的经济社会发展。“科学技术就是第一生产力”,当前制约基层经济社会发展最大的阻力就是专业性人才不足,在行业领域内没有形成独特优势。挂职锻炼干部工作也是培养教育年轻干部的有效途径之一,是丰富干部人才培养渠道,大力推进人才强省、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
挂职干部留在挂职单位的机会大不大?
优质回答
体制内干部,尤其是年轻干部交流锻炼,分为“上挂”和“下派”。机构改革前,各级地方党委组织部门均有专门的“上挂下派”工作办公室。一般而言,上挂,是下级部门、低职务干部选派到上级部门或平级部门挂职“深造”;下派,是上级部门或高职务干部选派到下级部门或基层急难险重工作一线挂职“练兵”。
上挂干部留在挂职单位的机会微乎其微,比较罕见。这是因为,一是干部管理权限不同。如某个县的发改局副局长到省发改委挂职。该副局长为县管干部,人事关系由县委组织部管理;而省发改委中县级和科级干部人事关系由单位人事处管理。县委组织部和省发改委人事处不相隶属。二是挂职大都流于形式,虚大于实。三是跨区域调动干部难度非常大,除非上挂干部有相当深厚的政治资源或超级卓越的业绩让上挂单位领导青睐。
下派干部留在挂职单位的可能性较小,不多见。这是因为,一是下派干部基本都是母单位的中层干部或核心骨干,是单位重用或提拔对象。他们下基层大多是为了镀金,捞取一定的政治资本。二是下派干部的政治资源大都在原单位,如没有肯定的发展前景,他们不会舍弃在母单位当前的有利局面。三是干部管理权限不同。如,市直单位科级干部到市辖县县直部门挂职,他们的人事由单位管理,而县直部门科级干部由县委组织部管理。
因此,当上挂下派干部所在单位和挂职单位处于同一行政区域时,如某个县行政区域内,县委办某个科员到群团部门挂职,县直部门股级干部到县辖乡镇党委、政府挂职,留在挂职单位的可能性较大,而留下的形式有提拔、调动,偶有借调。
体制内干部,尤其是年轻干部交流锻炼,分为“上挂”和“下派”。机构改革前,各级地方党委组织部门均有专门的“上挂下派”工作办公室。一般而言,上挂,是下级部门、低职务干部选派到上级部门或平级部门挂职“深造”;下派,是上级部门或高职务干部选派到下级部门或基层急难险重工作一线挂职“练兵”。
挂职干部和正式任职干部有哪些区别?
优质回答
挂职与任职,完全是两个不同干部管理的概念。挂职,属于培养措施。任职,属于干部管理程序。比如,某央企,任职是领导人员管理部门管理,挂职是培训管理部门管理。地方上一般都是组织部门管理,有可能分属两个科室管理。主要区别有三点:
第一,目的不同。挂职是培养锻炼干部的措施,任职是干部、人大、工会等组织的法定程序。比如,小张是央企总部的主管(相当于科级),被人事部门当作培养对象,下挂,并且是高挂,到某贫困县挂职副县长(副处级)。小张在央企内还是科级干部,到贫困县挂职副县长,属于高挂,并不享受职级待遇,只是为了开展工作方便。小张挂职回来,表现不错,央企人事部门经过考察,任命其为部门副主任(实职、副处)。
第二,时间不同。挂职一般为一年、两年,任职一般是三年、五年为一个任期。挂职结束了,职位就取消了,回到原单位上班。任职期满后,继续聘任。体制内,一般就是终身制,只要不犯错误,中间不会解聘你的职务。挂职,不同,挂职期满,自动结束职位。
第三,责任不同。挂职,就是锻炼培养,并不真实地履行岗位职责,更多的是学习,或者辅助做好一点工作,当然也有挂职具体专项工作的,但也是以培养锻炼为目的。任职,是组织任命,让你负责岗位工作的,你要履行岗位职责,承担责任,行使规定内的职权,并为决策负责。挂职的目的,最终还是为了任职,任实职,才能真正行使职权。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个人挂职锻炼总结.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