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细叶谁裁出的诗意是什么?
优质回答
阳春时节,杨柳飘絮。正是诗人咏柳好时节。
这句“不知细叶谁裁出”出自贺知章的《柳枝词.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柳枝词》是当时民歌的一种曲调。开元年间的著名诗人、书法家贺知章,运用了《柳枝词》这种形式,吟诵了初春的柳树,写了诗人对时光赞美的喜悦心情。
碧玉,是碧绿色的玉石。柳树叶子是翠绿的,所以比作碧绿。第一句概括了柳树全貌,用的是诗词中常用的倒装句法。如果译成现代的语言,就是“一株碧玉装扮成的高树”。
诗的第二句,从柳树转向柳叶,都全貌转向细节:只见柳枝纷垂,犹如千万条绿色丝线织成的绦带。这些比喻,还是从实处着想着笔,并没有显出什么特别精彩的地方。
妙就妙在第三、四两句的一问一答上:凭空想来,出其不意;问的奇怪,答得有理。使人读了以后觉得意趣盎然。
诗人对柳树是越看越爱,也就越看越细。他看到柳树翠绿玲珑,不禁惊奇地由看而想,由想而问:这样细巧的叶子,是谁有这么精巧的手艺裁剪出来的呢?
从植物学的普通常识来说,春天来了树木都要发芽,这难道还需要问吗?当然,古代的人科学知识不如现代人,但对这个简单的道理还是懂得的。其实,这种设问手法属于浪漫主义风格,在文学作品的构思上是许可的
诗人先是提了问,紧接着便回答是“二月春风似剪刀”。哦,原来把这些细巧的柳叶剪裁出来的,是二月“春风”这把“剪刀”。那么又是谁拿起这把剪刀的呢?古代称为“造物者”;现在叫做“大自然”。
诗人在诗中没有明说,因为诗人不是为了解答问题,其目的是为了赞美柳树,赞美大自然。
上句一个“裁”字,下句就相应地用了“剪刀”,在修辞的逻辑上是非常严谨的。我们不妨品悟一下诗人运用比喻的手法,是多么令人折服。
春风一吹,柳树发芽,柳叶是可以进行观察的,而春风促使树木发芽而产生的力量,却是很难具像,也不好琢磨的。于是诗人使用了“剪刀”这个非常普通的用具,一下就能使人们产生具体形象的联想。不得不佩服诗人用词的精炼和高超。
这首小诗虽然描写的是柳树,却以清新的词句表达了一种健康的感情。
古典诗词经过了千年的传承,现代人对古诗词可能了新的观念和文化元素。在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中,则把贺知章的《咏柳》中的关健词:柳树、柳枝、柳叶剪刀、春风赋于了人和人际关系,及至话语权的因素。仔细品味一下,不但觉得有趣,而且在某种程度上还十分的贴切。
其实这就是文学自身所涵盖的功能所在。优秀的文学作品,在不同的年代,不同的读者中,会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有句话比喻的很好形象:“一千个观众就会产生一千个哈姆雷特” ,是很有道理的。
这句诗是用拟人化的手法,写出了春风的造化和柳叶的美妙。诗句出自贺知章的《咏柳》。
原文: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也许你还想知道哈姆雷特简介的知识介绍。
为什么古诗是二月春风似剪刀,而不是二月春风似菜刀?
优质回答
如果把“二月春风似剪刀”中的“剪刀”改为“菜刀”,哪意境就差了,大煞风景了。
想一想,春天到了,百花争艳,千姿百态,美不胜收。诗人联想到了,这是二月春风修剪的结果呀,因为剪刀在人间,在能工巧将手中,是可以剪出各种各样的美的花样来的,把春风拟人化比喻成人间的能工巧将手中的剪刀,是即形象又贴切,而且还很美。诗句的妙处就在这里。
如果改成菜刀,菜刀是干什么的呀,是剁菜剁肉的呀,这不把春天的美丽花朵给剁了吗,这诗塑迼的意境还美吗。
所以说将诗句“二月春风似剪刀”,改成“二月春风似菜刀”是不行的。
问题:为什么古诗是二月春风似剪刀,而不是二月春风似菜刀?
…….
前言
这个问题乍一听有点无厘头,再想一想还真是的不错的问题,问什么不用才到呢?首先配合”裁“这个字,当然不能用菜刀。另外,作诗下字要准和雅,无论是实词还是虚词,下的准逼真,用的雅脱俗,诗中选取的意象也直接影响整首诗的雅俗之别。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一、前后照应
前两句用赋比描述柳的婀娜美丽,第三句似乎是无中生有提出疑问,第四句回答收尾,看似无理,却有诗家语的情致。
第三句用的裁剪的裁,一问一答,第四句自然配合的是剪刀。没听说用菜刀来裁剪的。
碧玉妆成一树高,一个妆字,加上万条垂下绿丝绦,让人联想到婀娜多姿的女子,剪刀这个意象背后也是女子,前后呼应。用剪刀的美女,但用菜刀的是厨子,不由得让人想到范厨师,诗歌美感荡然无存。不是瞧不起范厨师,是在这里不合适,前后不协调。
二、意象的选择 字词的选择
作诗无论是写镜还是造境,都需要选择合适的意象,进行有机的组合。如同一个企业的人事经理,选择合适的人才安排在合适的位置。
部门里都是985和211 毕业生的公司,和身边都是高中毕业生的公司是不一样的。前言里说过,选字要准、要雅。宋《邵氏闻见后录》记载了刘禹锡作诗不肯用”糕“的故事:
“刘梦得作诗欲用糕字,以五经中无之,辍不复为。
五经是指的《诗经》《尚书》《易经》《礼记》和《春秋》, 因为这个“糕”字经书中没有,只是存在于百姓的口语之中,用这种俗字入诗,进士出身的刘禹锡是不肯为的。这有点像今天有洁癖的人,容不下家里有一丝的污垢,不擦拭掉睡不好觉。
菜刀与剪刀相比,未免过俗,古人即使用菜刀入诗的话,也应该会用其他比较雅的字眼。我还真没有见到古人的诗里面有菜刀这个词。
三、唐诗里似乎没有见过菜刀
上面说过我没有见过唐诗里有菜刀这个词,唐诗里用到类似菜刀的有杜甫《丽人行》:
紫驼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盘行素鳞。犀箸厌饫久未下,鸾刀缕切空纷纶。黄门飞鞚不动尘,御厨络绎送八珍。
杜甫用的词比较文雅,厨子手中的菜刀被称之为“鸾刀(一作銮刀)”,“鸾刀”(一作銮刀)是指刀环有铃的刀,古代祭祀时割牲用。这个词语五经里有,《诗·小雅·信南山》:“执其鸾刀,以启其毛,取其血膋。” 《礼记》:”割刀之用,鸾刀之贵,反本修古,不忘其初也。”
用词文雅是诗人练字的基本要求,民国的大师王国维在自己的《菩萨蛮》中也是用鸾刀代替菜刀:
玉盘寸断葱芽嫩,鸾刀细割羊肩进。不敢厌腥臊,缘君亲手调。红炉頳素面,醉把貂裘缓。归路有余狂,天街宵踏霜。结语
虽然诗中的鸾刀说的都是割肉,但是一桌菜肴自然少不了蔬菜,但是诗人讲究出处,菜刀不登大雅之堂,所以诗人用鸾刀代替菜刀。
今天我们作诗的时候,写眼前景当前事,如果有古意,用词就一定要斟酌,菜刀、汽车、领导干部这一类词都要找古人用过的词来代替,虽然未必出于五经,但是古代诗人没有用过的词语还是不用的好。
@老街味道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三月春风似剪刀的全诗.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