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这本书普通人能看得懂吗?
优质回答
作为普通人,真心看不懂。
幸好,很多圣贤怕我们普通人看不懂。
所以,唐宋元明清,民国与现代,每个时代都有注解伤寒论的医书。
历朝历代无数医家为《伤寒杂病论》做的注解,不仅是给医生看的,也是给我们普通人做了注解,还有医案辅助我们去理解。尤其是现代,互联网发达,更是方便我们普通人随时学习。
王叔和,成无己…………张锡纯,岳美中,刘渡舟,胡希恕,蒲辅周,李翰卿,倪海厦,郝万山,娄绍昆,黄煌,鲍艳举……
挑选一位你喜欢的老师,带领你学习伤寒论,一定会帮助我们普通人打开伤寒论的大门。
《伤寒论》是中医必读之书,著者是汉代张仲景。张仲景被称为” 医圣”,想想看,他的书能是一般的书吗?对于一个初学医的人来说,我认为很难看懂。
《伤寒论》这本书,历代医家哪位注解得最好,最全面呢?
优质回答
我看过三个版本的,最早看的刘渡舟,后来看的胡希恕,最后看的倪海厦,觉得刘老讲的比较传统,也就是历朝历代比较传统的注解;胡老则是参杂了一些自己的理解在里面,虽然有些理解前后似乎不太一致(胡老自己也说他对伤寒论的观点每个阶段理解有差异),而让我觉得讲的最透彻的我认为是倪海厦的,倪海厦讲的伤寒论讲的最透,症状,组方都会追溯到脏腑经脉,所以让人看了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伤寒论》是东汉医学家张仲景所著,原著为《伤寒杂病》,全书共十六卷,内容包括伤寒和杂病两部分,约成书于东汉末年(公元200~210年)。
《伤寒论》问世于一千七百余年之前,自金代成无已开始注解起,历代名贤又名又各加发挥,在这慢长的岁月中,它经过了千锤百炼,始终被奉为“金科玉律”,仲景也被称为“医中之圣”,这当然不是偶然的事。因此,可以肯定地说,要学习中医学,《伤寒论》的学习是必不可少的。
现在通行的《伤寒论》有两种版本,一是宋版本,一是成注本。宋版本国内已无原刻本,只有明代赵开美的复刻本,也称赵刻本;成注本是金·成无己注解的。至于原书的杂病部分后经整理为《金匮要略》。该书金代医学家成无己《注解伤寒论》,是根据成氏自己结合自己临证心得撰写而成,本着《内经》之旨,进行注释。其所采用的“以经释论、以论证经”的研究方法,堪为后世以经释论的典范。全书保持了仲景《伤寒论》之原貌,又通俗易懂,清晰明了。是学习中医重要的读本。
现在解释《伤寒论》分两派,一派是刘渡舟郝万山,另一派是胡希恕冯世纶,哪派对呀?请指教?
优质回答
感觉倪海厦讲解也是另一派。稍微高明点。原因有,一,本身随名师学艺,集医卜命相山与一身,对医理更是透彻。二,实践行医丰富,难得可贵的是对西医了解甚多,取舍比较更透彻。三,自己发愿无常传授天纪,地纪,人纪,弘扬传统国学。
可以明确的讲,各派都可以治病,皆有道理,但都未能探索到医圣仲景的六经实质!
从中医实践来看,伤寒论的技术核心是“方证体系”,有合适的症集合体,就用对应的方就行。所以历代医家,只要是熟读背诵《伤寒论》原文,再看些注解,经过一段实践后,就可以使用经方治病,并且效果还不错!
严格来讲,伤寒大家用的都是“方证一体”诊疗思路,区别在于大家如何理解这个思路,并且把它转化为系统性、明确性的理论体系,使其更好传承及全面服务于诊疗。
郝万山为代表的医家,在“方证一体”方面继续有所追求及研究;刘渡舟先生则从脏腑经络的角度解读“方证一体”;胡希恕侧重于整体模块式理解“方证一体”;也有人从五运六气角度看“方证体系”。
到目前为止,伤寒诊疗经验积累很多,但无论哪个伤寒大家,都未能在“方证一体”的解读方面有突破性进展。我个人认为,伤寒“方证一体”的解读,应该以刘渡舟先生的“脏腑经络”为根基,以“方证一体”明晰化为填充,以模块为研究方向,納三大主流为一体,深度解读《伤寒论》,这也是我一直在研究的“六经三十六方”仲景“穿凿会通”理论体系!
伤寒研究,未来的路很难走,但是只要继承前人精髓,有所创新,必定能够有所突破,绽放中医之光芒!
将《伤寒论》和《金匮要略》的原文朗读500遍会是怎样的感觉?
优质回答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刚开始读的时候,就是先片面的读,慢慢的对一些句与句之间的联系,就有一个印象了。从句与句之间的联系,然后就有一些要义出现了。接着再读,就有整体的一些印象,其实医学大家写书的时候都是有前后关联的,有一些段落,前后关联很重要,并且又承上启下的作用。而现在大部分都在分散的解读和解析理,这样其实并不好。
读的多了以后,有可能这一些都就全部能背下来了,从中就能看出辨别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的办法,运用方剂治疗的疗法。
所以说,如果能把经典念诵500遍,像诵经一样,这对自己的辩病能力具有非常大的促进。
中医的傷寒論及金匱要略,不是讀五百遍就能神明自通,能医百病,學中医學理,這两本書一定要讀,不是讀多少遍,是先求自己理解,再求深研,自己先修科項,如脾肺或心腎,肝胆,各臟腑自有関連,除研究各湯方案例,重要讀泡制及草本等書,切脈得明師指点,這最重要,跟師學藝是中國医學不二之選,切脈書本是教不了,視頻也學不會,追本求源,才是習医行徑,因無捷徑。
《伤寒论》第32条何解?
优质回答
如何理解《伤寒论》32条经文,首先则明仲景"合病",从何而合,方可解开"太阳与阳明合病者"为何"必自下利"。
《伤寒论》第153条怎么解释?
优质回答
《伤寒论》原文153条:太阳病,医发汗,遂发热恶寒,因复下之,心下痞,表里俱虚,阴阳气并竭,无阳则阴独。复加烧针,因胸烦,面色青黄,肤瞤者,难治。今色微黄,手足温者,易愈。都是误诊误治导致的坏病。应正确理解,引以为戒。意思是:患太阳病,医者用发汗法治疗,仍旧发热恶寒,因而又使用攻下之法,邪气入里结成痞证,表里之气均因误下受损,表里俱虚,邪气入里则表证散而里证存,故言无阳而阴独。又使用烧针的方法治疗心下痞,邪气因热而盛,热扰心神故胸中烦闷;面露青黄色,主肝脾不调,肌肉跳动,主脾气大虚,所以难治。如果面色微微发黄,手足温暖,是脾胃阳气未衰,治疗相对容易。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伤寒论原文398条.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