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5年级老师让背诵《大学》整本书,应不应该?
优质回答
夫童子功扎实与否每每影响其人生发展之进程。其功愈实,其学愈易。背诵国学经典诚是培养语言童子功最佳途径之一。儿童诵经,贵在语感之得,礼仪之成。语言是思维的媒介,语言能力愈高,思维能力愈强。由此可见,儿童背诵《大学》等经典著作,有益无害。
只要小孩喜欢学习就好。也要给他一点空间,在户外活动对身体也非常好。
朱熹为何要人先读《大学》?
优质回答
《大学》内有自然,科学,哲学,等等,包罗万千,到了一定年纪更能悟出其涵意。我今后要教会孙子先背其内容,待今后慢慢来领悟,消化。
《大学》是儒家修行纲领,是蓝图,是路线图。
《中庸》是方法论,阐释原理。
巜论语》和巜孟子》分别是春秋应用题和战国应用题解答。
怎样读《大学》?
优质回答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为什么被列为经典?是因为孔子问“道”于老子,得“道”之精髓。孔氏之学,有显隐之学,隐学寓于显学之中,因其深奥,当时知道的人并不多,故他的弟子以听不到夫子关于性及天道的言论而深以为憾。因为修道需要很高的悟性,孔子仅将“道”传于曾参,在传曾参之前,孔子其实是想将毕生所学之“道”传于颜回的,孔子夸颜回善于思考,能举一反三。故颜回夭亡时,孔子叹曰“天亡我也”!孔子是担心所学之“道”无继承人。其实曾参的悟性也很高,孔子说:“吾道一以贯之。”曾参出,门人问何意?曾参答曰“忠恕耳”(中正其心,如如其心),这是深得“道”之要旨的。曾参将隐学之“道”传于子思,子思又将其传于孟子。所以“四书”是精华经典。(并非本人杜撰,张三丰语)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是什么意思呢?
何谓大学?至上之学,穷理尽性至命之学也。
前一“明”是阐明、阐发之意。“明德”是如何掌握“道”的规律和方法,从而体悟有得或学之有得的。
“亲”即抱,抱什么?抱一也。老子有“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
“民”:真炁也。
止:达到之意。
至善:和合为善,至善便是和合的最高境界。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和合万物,然水可见,道不可见,故曰水几近于道。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至上之学,蕴含着精深的道理,在于阐明如何掌握“道”的规律和方法从而有所收获,“道”贵“抱一不离”、“归元真柔”,以达到和合万物的至上境界。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理学、心学的核心思想分别是什么?
优质回答
很钦佩题主,看来您喜欢并对儒家的原典著作有所研究。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是儒家最经典的作品,被称为“四书”,这个说法是在南宋的大哲学家、大理学家朱熹的手中完成的。他从《礼记》中把《大学》和《中庸》抽出来,把他们与孔子的著作《论语》和孟子的著作《孟子》,合起来称为“四书”。他们是儒家传道、授业的基本教材。
之所以这样摆布,主要是因为,朱熹和朱熹之前的哲学家二程认为,这里面有严格的逻辑关系。首先,儒家的入门著作是《大学》。而《大学》不是现在意义上的“大学”,大是成人的意思,就是人要长大成人,你要修炼的学问。所以朱熹他们认为,大学是儒家的入门书籍。因为《大学》是孔子讲授”初学入德之门”的要籍,经曾子整理成文。
《中庸》是”孔门传授心法”之书,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笔之子书,以授孟子”的。这两部书与《论语》,《孟子》一起表达了儒学的基本思想体系,是研治儒学最重要的文献。正是根据这样的观点,朱熹把《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这四部书编在一起。因为它们分别出于早期儒家的四位代表性人物孔子、孟子、曾参、子思,所以称为 “四子书”,为”四书”。
下面,好玩的国学就围绕题主的问题,做一个简要的回答。
《大学》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对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的形成,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大学是儒家的价值观。《大学》提出的“三纲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修己是治人的前提,修己的目的是为了治国平天下,说明治国平天下和个人道德修养的一致性。这也集中体现了儒家的现实主义的理性主义的和集体主义的思想。它与道家和佛家的追求自由逍遥精神自足与超越的彼岸世界完全不同,奠定了中华民族的脚踏实地和奉献为价值核心的价值哲学。
《中庸》则是儒家做人做事的方法论。据说是曾子的作品。《中庸》对孟子的思想影响很大。孔子在《论语》中讲,过犹不及,其实这就是《中庸》所要表达的思想。这是儒家教人做人做事的方法论。中庸的核心理念是诚,将“诚”看作是世界的本体。在做人上面,中庸主张处理事情不偏不倚,认为过犹不及。在儒家的道德实践上,《中庸》提出了“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学习过程和认知方法,对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形成了深远的影响。
《论语》应该是孔子讲课时候的记录,由他的弟子们记录下来的作品。这当然反映了孔子的思想。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创始人,也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与他的代表作品论语,对中国文化对世界都产生了重要影响。论语中蕴含了丰富的思想。首先是仁者爱人的思想。其次是礼的思想,这个礼,其实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秩序。孔子提出来名正言顺,提出了各安其位,其实就是秩序的意思,后来的荀子就着重发展了孔子的礼的思想,并发展出礼法兼治的思想。第三,孔子的论语中有大量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思想,是儒家做人做事的指南针和教科书。比如他的忠恕之道等。第四,论语中还有大量的治国理政、孝道、教育、文艺、美学等思想。
孟子是孔子思想的继承者和集大成者。在孟子一书中,着重探讨了人性善的问题。孟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系统地论证了人性善的哲学家。孟子特别强调义,强调舍生取义,强调大丈夫的理想人格。这些其实都是建立在义的哲学的基础上的。孟子还在孔子的仁者爱人的思想基础上,提出了推恩于老百姓的仁政与王道思想。同时还提出反求诸己、浩然之气等一系列思想。孟子大大推进了孔子的思想。他的思想对后来的宋明理学心学,特别是心学产生了重要影响,我们甚至可以说,后世的禅宗,以及南宋的陆九渊和明朝的王阳明的心学思想,就是从孟子的性善论和良知学说发展而来。
而理学和心学,是在宋明时代出现的,后儒家学说。我们知道,儒家学说分为先秦儒家和先秦以后的儒家学说。先秦儒家以孔孟和荀子的儒家思想为主,更多的是一种治国的观念和人伦的观念,而宋明理学则是将先秦儒家思想哲学化,它是建立在吸收了儒家、道家和佛家思想上的,并以对抗道家特别是佛家思想基础上的儒家学说,是新的儒家学说。而理学和心学又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儒家派别。理学以二程和朱熹为代表人物,而心学则以南宋的陆九渊和明朝的王阳明为主,他们之间的区别就是到底理存在什么地方的问题。理学的中心观念是”理”,把”理”说成是产生世界万物的精神的东西。心学则与之完全相反,认为心即理,陆九渊以为”心即理”,万事万物皆由心而生发。”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来曰宙,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而王阳明则认为心外无物,一切道德实践都是以致良知和知行合一为核心。
儒家思想的核心在于悟道!而《大学》《中庸》……讲的是让我们的行为与道相合。所以孔子有“朝闻道夕死可矣”的感叹!
《大学》载“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怎样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
优质回答
一.概念
1.道:宗旨,纲领。2.明:第一个‘明’,动词,彰明,显发。3.德:德行。4.亲:更新。5.止:有达成和维持之意。6.至善:最完善圆满的境界。
二.回答
这段话的意思是:《大学》的宗旨是:发扬天固有的光明正大的德行,使人民受到感化,成为新民,以求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意思是: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学习和应用于生活,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原文: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译文:
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学习和应用于生活,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详;思虑 周详才能够有所收获。 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末,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
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
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革除不好的思想;认识最真的本心。
出处:《礼记·大学》——先秦至西汉·七十子后学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什么意思
我来答
爱做作业的学生
LV.2 2019-10-25聊聊
意思是: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学习和应用于生活,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原文: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译文:
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学习和应用于生活,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详;思虑 周详才能够有所收获。 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末,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
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
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革除不好的思想;认识最真的本心。
出处:《礼记·大学》——先秦至西汉·七十子后学
扩展资料
所谓三纲,是指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它既是《大学》的 纲领旨趣,也是儒学“垂世立教”的目标所在。所谓八目,是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它既是为达到“三纲”而设计的条目工夫,也是儒学为我们所展示的人生进修阶梯。
纵览四书五经,我们发现,儒家的全部学说实际上都是循着 这三纲八目而展开的。所以,抓住这三纲八目你就等于抓住了 一把打开儒学大门的钥匙。循着这进修阶梯一步一个脚印,你就 会登堂入室,领略懦学经典的奥义。
就这里的阶梯本身而言,实际上包括“内修”和“外治”两 大方面:前面四级“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是“内修”;后面 三纲“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外治”。
而其中间的“修身”一 环,则是连结“内修”和“外治”两方面的枢纽,它与前面的 “内修”项目连在一起,是“独善其身”;它与后面的“外治”项 目连在一起,是“兼善天下”。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和《周易》有那些好的注解本?
优质回答
《中庸》注释我正在连载,包括译文、注释和解读。之后会把《大学》注释发布上来。不妨一试。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大学》全文多少字.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