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人的黄犬奔马是什么意思?
优质回答
北宋.穆修、张景二人准备上朝,“适有奔马践死一犬”《梦溪笔谈》,于是二人用散文句法记下此事,比较谁表达得更准确。穆修说:“马逸,有黄犬遇蹄而毙”,张景接着说:“有犬死奔马之下”。
如何读懂诗歌?
优质回答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意自现”。要想读懂诗歌,那就多读几遍,达到熟读成诵的程度。
第二,要懂得抓诗眼,就是关键词句。诗的结构一般是起承转合,内容大多是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托物寓意。抓住关键词句把作者的志、意、情弄明白了,这首诗的意思,大体上也就明白了。
第三,要想更准确深入的理解诗意,还需了解作者的生平、写作的背景,结合自己的观察积累和对社会的思考认识,综合分析诗文内容,才不至于理解偏颇。
寇准和包拯是一个朝代吗?
优质回答
1、寇凖(又作“准”),字平仲,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诗人。
生于宋太祖(赵匡胤)建隆二年(公元961年);卒于宋仁宗(赵祯)天圣元年(公元1023年)。
举进士。
历授右正言、枢密院直学士、参知政事等。
真宗即位,徙河阳,改同州,又徙凤翔府,入权知开封府。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以毕士安荐,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契丹南犯,力排众议,请帝亲征。真宗至澶州,和议成,师还。真宗病,密令杨亿上表,请太子监国。事泄,罢相,封莱国公。
为丁谓所排斥,贬道州司马,再贬雷州司户参军。
卒于贬所。
仁宗朝,追赠中书令,谥忠愍。
少通《春秋》三传,直言敢谏,面诋同列,无所顾避。
与白居易、张仁愿并称“渭南三贤”。
善诗能文,其七绝诗尤有韵味,有《寇忠愍诗集》三卷传世。
2、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东)人,北宋名臣。
生于宋真宗(赵恒)咸平二年(公元999年);卒于宋仁宗(赵祯)嘉祐七年(公元1062年)。
仁宗天圣五年进士。
累擢监察御史,建言练兵选将,充实边备。
奉使契丹还,历三司户部判官,知扬、庐、江宁、开封等州府,迁右司郎中。
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
断讼明敏正直,开正门,令讼者直到堂前,自陈曲直,杜绝吏奸。
京师有“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之语。
权御史中丞,迁三司使,拜枢密副使。
卒谥孝肃。
有《包孝肃奏议》。
3、寇准与包拯
(1)寇准与包拯均为北宋名臣。北宋自建隆元年(960)宋太祖赵匡胤代后周称帝,至钦宗靖康元年(1126)金兵攻入京师开封(今属河南),历九帝,凡一百六十七年。
(2)寇准比包拯年长38岁。
(3)自包拯宋真宗咸平二年(公元999年)出生,至寇准宋仁宗天圣元年(公元1023年)去世,他们还共同生活在同一个历史时期首尾25年。
(4)包拯20岁成年时,寇准已58岁。
都是北宋名臣。
宋代诗派主要有哪几派,各自特点风格?
优质回答
古代的唐诗宋词,是我国文化界的魁宝,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在宋朝时代,以各大诗派为主体,如同现在个人崇拜明星、艺人等!
当时宋代初期最有代表性的诗派
一,白体诗派
二,晚唐诗派
三,西昆体系诗派
还有中晚期不太出名的小诗派,但有个别诗人的作品,风格独具匠心,令人陶醉!
相对于唐朝而言,北宋其实是一个文人结社意识甚为强烈的国度,此时各种诗派、词派犹如雨后春笋一般诞生。仅就诗派而言有11个之多,具体为:宋初白体诗派、宋初晚唐诗派、西崑体诗派、北宋革新诗派、苏诗派、江西诗派、理学诗派、南宋爱国诗派、永嘉四灵诗派、江湖派、宋末遗民诗派。其中,除理学诗派在时间上介入北宋与南宋之外,属于北宋时期的诗派,主要为宋初白体诗派、宋初晚唐诗派、西崑体诗派、北宋革新诗派、苏诗派、江西诗派,共6个;而属于南宋时期的诗派,则有南宋爱国诗派、永嘉四灵诗派、江湖派、宋末遗民诗派,共4个。包括理学诗派在内的这11个诗派,上接晚唐五代,下与金、元关联,从而使得具有300年历史的宋代诗歌创作,一波接着一波,一浪高过一浪,蔚为壮观。而正是因为有了这些诗派的存在,宋代的诗歌才取得了可与唐诗一比高低的辉煌成就。
一、以诗歌史上的“诗派”为例,其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体派合一”,如为严羽《沦浪诗话·诗体》所列举的“建安体、黄初体、正始体、太康体、元嘉体、永明体、齐梁体”与“苏李体、曹刘体、陶体、谢体、徐庾体、沈宋体、陈拾遗体、王杨卢骆体、张曲江体、少陵体、太白体”等,即均被文学史目之为赵宋以前诗派的依据,于是也就有了建安诗派、正始诗派、太康诗派,以及太白诗派(“太白体”)、少陵诗派(“少陵体”)、韩孟诗派、元白诗派等名目。同时,历代的“诗派”又与当时的诗人群体或文人社团关系密切,如建安诗派之与建安七子,正始诗派之与竹林七贤等,即无不如此。
如上所述,北宋的诗派除去属于初创阶段的理学诗派不计,主要有宋初白体诗派、宋初晚唐诗派、西崑体诗派等6个,在不足170年(960—1127)的北宋诗歌史上,其诗派之多,仅此即可见其端倪。而且值得注意的是,北宋的这些诗派,均具有较强的文人结社性质,如江西诗派即为其代表。对此,吕本中在《江西诗社宗派图》中所言“自豫章以降,列陈师道、潘大临、谢逸、洪刍、铙节、僧祖可、徐俯、洪朋、林敏修、洪炎、汪革、李錞、韩驹、李彭、晁冲之、江端本、杨符、谢薖、夏傀(倪)、林敏功、潘大观、何觊、王直方、僧善权、高荷,合二十五人以为法嗣,谓其源流皆出豫章也”[3]云云,即略可证之。但需加指出的是,江西诗派的成员,并非为吕本中在《江西诗社宗派图》中所列举之25人,而是还有江端友、吴则礼、苏痒等数十人之多。至于方回在《瀛奎律髓》卷二十六评陈与义《清明》诗中所言之“一祖三宗”云云,则更是道出了江西诗派较为明确的结社意识。所以,从总的方面讲,江西诗派的结社性质之较为明显,乃不言而喻。这一事实表明,以江西诗派为代表的北宋诗派,较之唐代的格律诗派(又称“沈宋诗派”)、风雅诗派(又称“陈张诗派”)、山水田园诗派(又称“王孟诗派”)、边塞诗派(又称“高岑诗派”)等而言,显然是具有很大的区别的。即是说,存在于唐代的这些诗派中的所有诗人,在他们各自的人生之旅与各种类型的文学活动中,都不曾有过结社的意念与情愫,而宋代诗人则不然。虽然如此,但北宋各诗派之间也有着一个极为明显的共同点,即其皆因唐人唐诗而使然。即是说,北宋诸诗派的形成,乃为当时诗人们普遍宗唐的一种必然结果。
从接受史与影响史的双重角度进行审视,宋代诗人普遍宗唐(含变唐,下同)已为不争之事实。而正是因为这种具有普遍性的宗唐现象,才使得北宋的各种诗派应运而生。所以,存在于北宋诗歌史上的宋初白体诗派、宋初晚唐诗派、西崑体诗派、北宋革新诗派、苏诗派、江西诗派,以及具有“南北合一”特质的理学诗派,即无一不与唐人唐诗关系密切,无一不因宗唐而诞生。如宋初白体诗派之“白体”, 宋初晚唐诗派之“晚唐”,即已是将其与唐人唐诗的关系进行了较为清晰之揭示。所谓“白体”,指的是中唐白居易平易浅显的诗风。白居易的这一诗风,主要体现在他的闲适诗及晚年与刘禹锡的唱和诗方面,而宋初以徐铉、李昉、苏易简、王禹偁、张咏等为首的一批诗人,即兴起了致力于师学与效仿白居易这一诗风的创作热潮,《蔡宽夫诗话》中的“士大夫皆宗白乐天诗”者,所言即指此。由是,白体诗派即因此而形成。而所谓“晚唐”,是指在宋真宗(998—1022)期间,相继出现了一批以仿学晚唐贾岛、姚合诗歌风格为主的诗人,如魏野、林逋、潘阆、寇准与“九僧”等,即皆为其代表。这些诗人,即被称之为晚唐诗派,或曰“晚唐体”。对此,方回《送罗寿可诗序》已有载:“晚唐体则九僧最逼真,冠莱公(准)、鲁三交(交)、林和靖(逋)、魏仲先父子(魏野、魏闲父子)、潘逍遥(阆)、赵清献(抃)之父(应为其祖赵湘)凡数十家,深涵茂育,气极势盛。”据此可知,“晚唐体”在宋初也是一个成员众多的诗派。贾岛与姚合的诗歌,综而言之,主要表现出了两大特点,其一是讲究苦思苦吟,其二是诗风清淡幽静,而“晚唐体”诗人所倾心者,亦正在于此,这从潘阆《叙吟》、魏野《冬日抒事》、林逋《湖村晚兴》、寇准《春日登楼怀归》、文兆《送简长师之洛》、宇昭《赠魏野》等诗,即略可获知。与白体诗派、晚唐诗派相前后的西崑体诗派,则因仿学李商隐之诗风而名噪当时。严羽《沧浪诗话·诗体》云:“李商隐体,即‘西崑体’也。”又,刘攽《中山诗话》云:“祥符、天禧中,杨大年(亿)、钱文僖(惟演)、晏元献(殊)、刘子仪(筠)以文章立朝,为诗皆宗尚李义山(商隐),号‘西崑体’。”所言已甚为清楚。
北宋革新诗派的领袖人物,是当时的文坛盟主欧阳修。这一诗派包含着三个诗人群体,即以苏舜钦、苏舜元、穆修等人为代表的“东京诗人群”,以梅尧臣、欧阳修等人为代表的“西京诗人群”,以石延年、范讽、张方平等人为代表的“山东诗人群”。在欧阳修的不懈努力下,这三个诗人群最终相互认同,达成共识,并融合为一个以中唐韩愈等人为师学对象的大型诗歌流派,而被梁崑《宋诗派别论》称之为“昌黎派”。以“昌黎派”称谓这一诗派是否恰当确切,尚可作进一步之讨论,但这一诗派中的诗人大都与韩愈、孟郊、卢仝、张籍等“韩孟诗派”中的人物相关联者,则为事实。以欧阳修为例,其在《读蟠桃诗寄子美》一诗中就曾自比韩愈,梅尧臣《和永叔澄心堂纸答刘原甫》一诗则有“欧阳今与韩相似”云云,表明欧阳修之诗确与韩愈诗关系密切,而清人吕之振于《宋诗钞》中认为“其诗似昌黎”者,又可为之佐证。而还值注意的是,梅尧臣《和永叔澄心堂纸答刘原甫》一诗又有“石君苏君比卢籍,以我待郊嗟困摧”两句,将苏舜钦比作张籍,石延年比作卢仝,梅尧臣则自比孟郊。仅此,则北宋的“昌黎派”即已呼之欲出。
所谓苏诗派,即梁崑《宋诗派别论》中的“东坡派”。这一诗派虽然是以苏轼为其中心,但包括苏轼在内的所有成员如“苏门四学士”、“清江三孔”等,几乎都属于宗唐派,即其均不同程度的与唐人唐诗有着某种联系。如作为“东坡派”领袖与盟主的苏轼,尽管“在宋人中独为大宗”(朱庭珍《筱园诗话》卷一),但其却“兼擅李(白)、杜(甫)、韩(愈)、白(居易)之长”(李重华《贞一斋诗说》),并“大放阙词”于“始自昌黎”的“以文为诗”(赵翼《瓯北诗话》卷五),将“柳子厚诗文数册常置左右”而目之为“友”。凡此,均为苏轼尊宗唐人唐诗的具体表现。正因为苏诗博采众家之长,才使得“其境界皆开辟古今之所未有,天地万物,嬉笑怒骂,无不鼓舞于笔端”,而成为“韩愈后之一大变也”,并达到了“盛极矣”的至高境地。“苏门四学士”与“清江三孔”,指的是黄庭坚、秦观、张耒、晁补之、孔文仲、孔武仲、孔平仲7位诗人,前4人之宗唐,拙作《论北宋诗人与唐诗的关系》一文已进行了具体讨论,此不具述。后3人即“清江三孔”,为胞兄弟,有《清江三孔集》传世,《全宋诗》第15册、16册分别著录其诗,具体为:孔文仲1卷(郑八四二)、孔武仲7卷(卷八七九至卷八八五)、孔平仲9卷(卷九二三至卷九三一)。仅以“三孔诗”中的“孔平仲诗集”为例,其中的《李白祠堂》、《题老杜集》等诗,即充分表明了孔平仲对李白与杜甫的尊宗敬仰之情。而其著名的《寄孙元忠》,则是一组由38首“集杜句”所构成的大型连章体,不仅代表着北宋集杜诗的最高成就,而且于南宋文天祥的《集杜集》也不无影响。而“孔武仲诗集”中的《白公草堂》等诗,所反映的则是孔武仲对于白居易其人其诗的雅好。所有这些,均表明了孔氏兄弟与唐人唐诗的关系是甚为密切的。所以,从苏轼的“兼擅李、杜、韩、白之长”,到“苏门四学士”以唐人为师学对象,再到“清江三孔”对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人的景仰之情,则苏诗派的宗唐脉络与宗唐面目,即因此而得以较为清晰之呈现。
有人能分享一下《滁州西涧》的全诗赏析吗?
优质回答
问题:滁州西涧古诗解释?前言
韦应物的这首诗被收录入了《唐诗三百首》,是其山水诗的代表作。欣赏这首诗需要知道几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关于诗体,这是一首失粘的折腰体绝句。
其次,到底有没有西涧这个景观,其实一直存疑。
另外,这首诗是单纯写景呢?还是另有寄托讽喻?
一、折腰体绝句
南宋的严羽曾经在《沧浪诗话》中说过:
有绝句折腰者,有八句折腰者….
这是古诗中,最为著名的一首折腰体的七绝: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折腰,是指失粘,这首诗第二句,第2字为:有,仄声;第三句第2字,为:潮,平声。
这两个字平仄相反,这种情况叫做失粘,失粘的律诗被称为折腰体。
韦应物的这首是绝句折腰者,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是著名的八句折腰者。
二、 到底有没有西涧?
根据宋朝周弼编写的诗集《三体唐诗》记录,这首诗写于建中三年,即公元782年 。
作者韦应物(737~791年),字义博,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当时韦应物在滁州任职,时年45岁。
宋朝时,在滁州写出《醉翁亭记》的欧阳修说,在滁州城西没有一个西涧,而城北有一个水湾,但是水很浅,不能承载一只小舟,而且江水涨潮时也到不了这里。
于是后人分析,可能韦应物得了佳句便做成这首诗。实际上,并没有真实的景物。 王士禛《带经堂诗话》说到:
西涧在滁州城西……昔人或谓西涧潮所不至,指为今六合县之芳草涧,谓此涧亦以韦公诗而名,滁人争之。余谓诗人但论兴象,岂必以潮之至与不至为据?真痴人前不得说梦耳!
由唐到宋,时间这么久,地貌水流有所变化也是可以理解的。老街没有去过滁州,据说今天的滁州城西有一个西涧湖(原滁州城西水库)。
三、诗人有借物寓意的意思吗?
不过,也有很多人认为此诗借物寓意,有讽喻之功。例如前两句诗云: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南宋的谢叠山就认为:
“幽草”、“黄鹂”,此君子在野,小人在位。
第三四句诗云: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谢叠山认为:
“春潮带雨晚来急”,乃季世危难多,如日之已晚,不复光明也。
末句谓宽闲寂莫之滨,必有贤人如孤舟之横渡者,特君不能用耳。此诗人感时多故而作,又何必滁之果如是也。
春潮带雨晚来急,意思是, 安史之乱以后,唐朝走向了衰落,已有夕阳末路之感。
野渡无人舟自横。表示有贤人却不能为朝廷所用。
这首诗,是诗人有感于时势而作,不一定眼前真的有这个景物。例如柳宗元的《江雪》。
不过这个观点,也受到好多人的反驳,例如明朝桂天祥在《批点唐诗正声》中说:
谢公曲意取譬、何必乃尔!
沈德潜在《唐诗别裁》说的更不客气,这首诗哪里有什么寄托,这些人胡说八道,不能跟他们谈诗:
元人谓刺君子在下,小人在上,此辈难与言诗。
结束语
这首诗流传甚广,后人常有化用,例如寇准的《春日登楼怀归 》颔联,就把韦应物的最后一句,分成了两句作上下联:
高楼聊引望,杳杳一川平。远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荒村生断霭,深树语流莺。旧业遥清渭,沉思忽自惊。
明代唐之淳作《过清流关追和宋滁守林公石刻诗韵》:
乱后关山开王气,雨馀行李带春泥。鹁鸠啄椹蚕开簇,布谷催耕水没犁。
壁上好诗无客和,井边遗庙有乌啼。翻思野渡舟横处,只在滁州西涧西。
@老街味道
《滁州西涧》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一首写景七绝。作者任滁州剌史时,游览至滁州西涧,写下了这首诗情浓郁的小诗。此诗写的虽然是平常的景物,但经诗人的点染,却成了一幅意境幽深的有韵之画,还蕴含了诗人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与忧伤情怀,也就是作者对自己怀才不遇的不平。
作品原文
滁州西涧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白话译文
我喜爱生长在涧边的幽草,黄莺在幽深的树丛中啼鸣。
春潮夹带着暮雨流的湍急,惟有无人的小船横向江心。
韦应物
韦应物(737~791年),字义博,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唐朝时期大臣、藏书家,右丞相韦待价曾孙,宣州司法参军韦銮第三子。
出身京兆韦氏逍遥公房,以门荫入仕,起家右千牛备身,出任栎阳县令,迁比部郎中,加朝散大夫。外放治理滁州、江州刺史,检校左司郎中、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韦左司”、“韦江州”。
贞元八年,去世,时年五十五岁,葬于少陵原。个人作品六百余篇。 今传《韦江州集》10卷、《韦苏州诗集》2卷、《韦苏州集》10卷。散文仅存1篇,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人物评价
韦应物诗歌在唐代已有胜誉,白居易在《与元九书》评价其:“近岁韦苏州歌行才丽之外,颇近兴讽。”以王、孟、韦、柳并称。一生好书,其藏书之事迹,史不多载,今据其《燕居即事》一诗中称“燕居日已永,夏木纷成结。几阁积群书,时来北窗阅。”可见其藏书颇具规模,且攻读之勤。
哪些古诗让你一生难忘?
优质回答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这是在贤文上背下来的,小时侯读过的诗全忘记了,只有自己写的不容易忘记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作者刘长卿
竹枝词 作者刘禹锡
春夜喜雨 作者杜甫
古原草 作者白居易
早发白帝城 作者李白
登幽州台歌 作者陈子昂
回乡偶书 作者贺知章
忆江南 作者白居易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春日登楼怀归翻译及赏析.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