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著名词人周邦彦与李师师是否相恋过?
优质回答
周邦彦在历史上应该是存在的,但李师师在历史上是否有其人这就不好说了。逻辑文史姨是了解李师师这个人在《水浒传》、《李师师外传》、《东京梦华录》这三本小说或地方志中了,所以我们还是愿意相信李师师只是个文学形象罢了。
那么,想让一个历史人物和一个虚构人物擦出火花,这就很考研编故事者的水平了~在有关李师师故事的不同版本中,李师师这个妓女身份算是坐实了,但有一个版本颇为惊艳,李师师居然是以女诗人而终的,并且也与周邦彦、 晁冲之等人有过交集。
话说赵佶这个小伙子本来志在游山玩水,却糊里糊涂的当上了皇帝,上位之后的他把万事交给六贼处理,自己依然寄情于山水。在遇到李师师后二人一见钟情,李师师被封为瀛国夫人。李师师虽为青楼女子,但心系国家,一心想着要助君振国,使大宋强盛,但无奈君王不思进取,又迷上了仙术想飞升成仙,奸臣们肆意横行搞的各地纷纷揭竿而起,李师师无奈题词一首讥讽徽宗,赵佶一怒之下将其贬为庶人。
回归民间的李师师没有重操旧业,而是决心学习薛涛,于是在周邦彦、 晁冲之等人处学习诗词,文笔功夫日渐长进。在早期李师师没进宫且还深受赵佶迷恋时,据说周邦彦那时就来找李师师了,有一次正好赵佶也过来了,李师师让周邦彦藏在床上,于是周邦彦就在床下听了一晚上床上的动静…当然,这个故事也只是传说…而李师师本是青楼女子,唱功和舞技都颇为了得,她曾吟唱过周邦彦的诗词更是惹得老周心花怒放,周邦彦为李师师提词多少以示态度,李师师或许也知道他的心意,但李师师考虑到自己复杂的经历,一直没有答应周邦彦的追求。
所以即使实在民间故事中,周邦彦也没有和李师师走到一起。
在这个版本中,高衙内看上了李师师,李师师不从,高俅也不愿接纳李师师但是儿子喜欢啊,只能用非法手段强取了,于是高俅就说你要是不当我的儿媳妇我就把你昔日的老妈妈和好姐妹都杀了,李师师倒是不慌不忙,说你要想让我进你高家的们也不难,你父子二人赋诗能胜过我就行。要知道高俅在发迹之前也是吹拉弹唱吟诗作赋的好手,自然觉得压力不大。
李师师先以镜为题,高俅赋诗一首:
随后李师师做出“反击”:
高俅可不是高衙内那样的无赖,况且他也不愿让一个皇帝宠幸过的女子进高家,这不是自找麻烦吗,况且李师师的诗确实比他好,于是他认输。
高衙内不服,决定也来秀一把,李师师又指镜子,让高衙内看着镜子为自己赋首诗。吊儿郎当的高衙内颜值也还可以,但谁想到李师师的镜子是哈哈镜,镜中的他变成了矮胖子,高衙内顿时满脸通红,不知道该说什么。李师师微微一笑,说就让奴家为您写首诗吧,于是李师师说道:
不愧出身“天下圆”,大腹便便面团团。圆腹负公公负腹, 青钱如君君如钱。
高衙内也是明白人,于是羞愧的走了,自此之后李师师诗名大震,又博得了不少文人雅士的追求。
后来李师师从汴京离开,自制“薛涛笺”,以卖诗文为生,从此没有人知道她后来的故事了。
文/逻辑文史游
一般而言李师师的结局都是殉国…
周邦彦,字美成。是”秦淮八艳”之一李师师的情郎,他也是宋词家,很是精通音律的乐师。属于婉约派词人。他通过李师师帮助及李与宋徽宗赵佶的”相好”,也混得”一官半职”来当当。有一次,周与李,正”火热”,宋徽宗来找李师师,周来不及”闪躲”,躲到床底下去,皇帝与李”热乎”,周也填了一首好词。
《水浒传》中,李师师到底是什么人?
优质回答
李师师在《水浒传》中并不是一个主要人物,有关她的描写还不足两回。然而,她却是一个引起争议、影响人们对《水浒传》评价的重要人物。那她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李师师真人其事
李师师实有其人,对于她的基本情况,正史没有明确记载。不过,宋代的野史笔记勾勒出了她的一个大致轮廓。据与李师师同时的张邦基在《墨庄漫录》中记载:“政和间,汴都平康之盛,而李师师、崔念月二妓名著一时。”政和是宋徽宗的年号,在皇帝穷奢极欲的带动下,都城汴京一派“繁华”景象,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有精彩描写:“举目则青楼画阁,绣户珠帘。雕车竞驻于天街,宝马争驰于御路。金翠耀目,罗绮飘香。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笑于茶坊酒肆”。
李师师在这样的环境里,在数以千计的妓女中,能够“名著一时”,必有惊动人的地方。据记载,当时的著名文人晁补之、秦观、周邦彦等,都与李师师有过交往,有的感情还颇深。在文人笔记中,李师师不是那种只知追欢卖笑的轻薄女子,而是有自己独立人格的风尘女杰。《汴都平康记》说她:“慷慨飞扬,有丈夫气,以侠名倾一时,号飞将军。每客退,焚香啜茗,萧然自如,人靡得而窥之”。《墨庄漫录》说她“门第尤峻”。如果这些记载还不够具体的话,那么,张端义《贵耳集》所传她在周邦彦揭了宋徽宗隐私而被贬谪之际,竟然不怕触怒徽宗而去为周邦彦送行,便形象地展示了她的执著的情感和倔强的秉性,可见她不是一般风尘女子,她的性格中确有闪光的东西。即使《贵耳集》传言不实,至少也可以由此推论,李师师究竟是以什么样的形象活跃在南宋人的口碑中,它能够帮助我们认识历史上真实的李师师。
李师师故事中最吸引人的,当然要数她与宋徽宗的关系。关于宋徽宗私幸李师师家事,历史并没有明确记载。不过,她与宋徽宗有过不一般的交往却是肯定无疑的。据《宋史徽宗纪》记载:宣和元年(1119年)十二月“丙午,帝多微行,乘小轿子,数内臣导从。置行幸局,局中以帝出日谓之有排当,次日未还,则传旨称疮痍,不坐朝”。虽然我们不能从这段记载中断定徽宗一定到过李师师处,但是,徽宗的儿子钦宗曾于靖康元年(1126年)下过圣旨称:“应有官无官诸色人,曾经赐金带,各据前项所赐条数,自陈纳官,如敢隐蔽,许人告犯,重行断遣。”徐梦莘的《三朝北盟会编》中指出:“赵元奴、李师师、王仲端曾经祗候倡优之家……曾经赐金带者,并行陈纳。”这就说明,李师师确曾接受过宋徽宗赐的金带,而宋徽宗不可能通过正常渠道赐给李师师金带,那么他私幸李师师家的可能性就最大。南宋时期许多笔记都记载过徽宗私幸李师师事,如郭彖《睽车志》、张端义《贵耳集》、周密《浩然斋雅谈》等。朱熹的老师刘子翚在《屏山集·汴京纪事》诗中也说:“辇毂繁华事可伤,师师垂老过湖湘。缕衣檀板无颜色,一曲当时动帝王。”可见南宋人都相信徽宗幸李师师事,并对此事给以特别关注。《大宋宣和遗事》也用不少的篇幅描写了徽宗与李师师之间的故事。
李师师的结局如何
李师师的结局究竟如何,说法并不一致。根据《三朝北盟会编》 的故事记载,她在靖康元年(1126年)金人第一次围攻汴京后被朝廷籍没了财产。刘子翚说她“垂老过湖湘”,大概流落到了南方。《墨庄漫录》也说“李生(指师师)流落于浙中,士大夫犹邀之以听其歌,然憔悴无复向来之态矣”。《大宋和遗事》说她“流落湖湘间,为商人所得”。
据《宋史》记载,北宋末年,金人在俘虏徽宗、钦宗这两个皇帝以后,将皇家的器物、文籍、库藏,全部洗劫一空,还带走了大批工匠、伎艺、倡优。在众多的被掳人员中,不一定没有明义识耻、以身殉国之人。
在《李师师外传》中,把她描写成了具有民族大义和气节的贞烈女子。李师师本来有“丈夫气”,又和徽宗有特殊关系;徽宗虽然是亡国之君,其被掳也令人同情;当时的朝廷大臣多苟且偷生,有的甚至屈膝降金。人们把对金人的仇恨和恐惧,对徽宗的不满和同情,对朝廷大臣的轻蔑与唾弃,对现实的伤感与无奈,通过李师师大骂汉奸张邦昌和最后吞金而死全部表达出来。李师师留给后人的,并不仅仅是一个低贱卑微者的形象,而且是一个具有正义感和民族气节的巾帼英烈。
《水浒传》中的李师师
《水浒传》作者在有关传说的基础上,重新塑造了李师师的形象。作者既没有像《大宋宣和遗事》那样重点描写她和宋徽宗的关系,也没有像《李师师外传》那样突出她的民族气节,而是把李师师放在忠奸斗争的漩涡中,塑造出一个深明大义的善良女子形象,体现了作者的社会思想和政治态度。
梁山泊英雄大聚义之后,宋江一心指望招安,朝廷之上一度出现了招安派和征剿派的矛盾和斗争,结果以主张招安的御史大夫崔靖被拿送大理寺问罪宣告了招安派的失败。由于蔡京、高俅、童贯等人的阻挠,宋江争取招安的努力有落空的危险。在作者看来,招安与反招安的矛盾斗争,是忠义与奸邪的矛盾斗争,其中有大是大非。宋江决定通过李师师的途径,来做宋徽宗的工作,这样,李师师一下子被推到政治斗争的风口浪尖上来。不管李师师如何动作,都会表明她的政治态度。当燕青见到李师师,讲明宋江所以要见她的意思:“只是久闻娘子遭际今上,以此亲自特来告诉衷曲,指望将替天行道,保国安民之心,上达天听,早得招安,免致生灵受苦……如今被奸臣当道,谗佞专权,闭塞贤路,下情不能上达,因此上来寻这条门路。”听了燕青的表白,李师师既不怀疑,也无反感,而是表现出信任、礼节和热情。她直言不讳地说:“你这一班义士,久闻大名。只是奈缘中间无有好人,与汝们众位作成,因此上屈沉水泊。”后来在帮助燕青取得徽宗赦书,并将梁山泊实情面奏徽宗的实际行动中,也表现出了她的机智和勇敢。
《水浒传》把李师师放在国家政治斗争中去描写,与高俅、蔡京、童贯进行对比,突出了这一形象的政治意蕴。童贯、高俅征剿梁山泊大败而归,尽管梁山好汉们手下留情,希望他们能够在皇帝面前美言几句,以促成朝廷招安,但他们并不以朝廷大局为重,却从个人利益出发而隐瞒实情。正如李师师所说:“他这等破耗钱粮,损折兵将,如何敢奏。”李师师以一风尘女子,却能够烛隐洞微,明辨是非,扶助正义,担起这副本来与她无关的担子,为朝廷招安梁山好汉立下功劳,这也是对李师师的充分肯定。
在《水浒传》作者笔下,李师师有着清醒的政治头脑,作者通过她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一是梁山好汉是一班忠臣义士, 却屈居于水泊;二是朝廷被奸臣闭塞贤路,坏了国家大事;三是皇帝圣明,只是受了蒙蔽。这样认识是对此前所发生的一切事件的总结,它虽然出自李师师之口,却反映出《水浒传》作者对水浒故事的基本看法和作品设置矛盾斗争、安排人物情节的良苦用心。
李师师受到徽宗宠幸,“风雷声价,播传寰宇”。对于“皇帝不时间来,因此上公子王孙、富室子弟,谁敢来她家讨茶吃”的现状,李师师并不满意。因此,当宋江一行出现在她家里的时候,她不仅热情接待,还主动邀请:“来日驾幸上清宫,必然不来,却请诸位到此,少叙三杯。”显然,宋徽宗的宠幸并没有使她得到慰藉,如果她真的与宋徽宗情真意切,她完全可以狐假虎威,把一切来客拒之门外。然而,她没有那样做。这就暴露了她内心的矛盾和痛苦。她显然并不愿意做一个人的玩偶,哪怕这个人是当今皇上,她要追求自己的感情生活,希望有人来抚慰她受伤的心灵。当燕青出现在她的面前,她的内心深处难免不被触动,燕青锦身绣体,年轻美貌,能吹会唱,诸般乐器皆精,且又是一个义士,真正的男子汉,李师师“有心看上他”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她要寻找精神的慰藉。当然,她对燕青的“嘲惹”撩拨,正是她作为妓女的性情的自然流露。然而,李师师绝不是“烂泥污”,她在寻找精神慰藉的同时,能够尊重对方的感情,这是十分难得的。当燕青巧妙地拒绝了她的 “嘲惹”后,她却默默地接受了燕青和她的结拜,正是这种善良的禀性,使她能够憎恨奸臣,同情义士,帮助梁山好汉争取招安。同样,也正是这种善良的禀性,使她忍受着生活的重压,接受着她并不愿意接受的,放弃了她努力追求的。
生活中的李师师和政治上的李师师是一个形象的两个方面。没有政治上的成功描写,这个形象就没有光彩,也发挥不了在作品结构中的作用;没有生活中的细致刻画,这个形象就没有血肉,就会成为概念化的人物,难以显示作品的艺术成就。
为梁山英雄受招安牵线搭桥的 李师师
在《水浒》中,为梁山英雄受招安牵线搭桥的,是宋代高级妓女李师师。人们读书至此,心中就有异样的感觉,因为一百零八好汉何等英雄,而招安也是何等重大的事情,怎么妓院成了途径,妓女成了中介?这与人们正常思维之间相差甚大,显得极不合理极不协调极其奇怪,疑作者故弄玄虚渲染色彩。
其实,只要看到皇帝屡次到李师师家来,也就能明白,这正是作者“春秋大笔”,象征一切的言路都已经堵塞,下面的真实情况无法到达皇帝的耳中,蔡京高俅把持了朝政,而皇帝本人也沉缅寻欢作乐之中,宋江愿受招安这样的“义胆忠肝”,对于朝廷来说,寂没无闻。所以,宋江走李师师这条路,恰恰是捷径、用的是奇计,也完全在高俅等人意料之外。
过程是这样:英雄排座次后,重阳节上,宋江作《满江红》词一首,由乐和歌唱,引起了内部一阵争吵,武松说招安“冷了弟兄们的心”,李逵说“招安,招安,招甚鸟安”,并且一脚把桌子踢起,跌得粉碎。鲁智深说满朝奸邪,招安不济事,不如散伙。这样弄得很不愉快。
宋江安排进京元宵看灯,燕青先行混熟李家,引宋江与李师师见了面,宋江说“山僻之客,孤陋寡闻,得睹花容,生平幸甚”,正在吃茶,奶子来报“官家来到后面”(也就是皇上来了)。李师师就跟他们约在明日再见面,因为明日皇帝到上清宫去,必然不到这里来。
到第二天,正是正月十五元宵节,还是燕青先行,以黄金百两打通李妈妈,得见李师师,坐下吃酒,宋江兴至挥毫作词一首,说是“天南地北,问乾坤何处,可容狂客?借得山东烟水寨,来买凤城春色”,还有什么“六六雁行连八九,只等金鸡消息。义胆包天,忠肝盖地,四海无人识”等等,李师师不解其意,宋江正想细说,又是奶子来报,“官家从地道中来自后门”,于是二次中断。他们躲不及,只得藏在黑处,不想李逵在外间闹了起来,于是大家趁乱而逃。
这次中断之后,梁山好汉打败了前来征讨的童贯、高俅,并且放高俅带着梁山愿受招安的信息回去。因为估计到高俅其人不会真正为梁山说话,于是仍旧想到了李师师,派燕青第三次进京。这回燕青向李师师说清了来意,而且把高俅如何兵败梁山答应招安,也说给李师师听。李师师说“他这等破耗钱粮,损兵折将,如何敢奏!这话我尽知了。且饮数杯……”。李师师“水性”,爱慕燕青,但燕青只与她结为姐弟。于是趁着皇帝到来,燕青先为自己求了特赦书,然后把一切真相和梁山心愿向皇帝说明。这样,促使了皇帝下决心招安梁山。接下去也就是“全伙受招安”了。
《水浒》中的李师师,没有离开这样的生活原型或文学资料,一是她色艺双绝令人倾倒,二是她与徽宗为情人,三是她有正义感并且敢作敢为。她对燕青说的“这话我尽知了”,就显得侠气不凡,说明着她听了燕青的述说,立即也就有了自己的立场,在高俅与梁山之间,她同情和支持梁山,结合北宋正闹着边患,国家人民这时需要梁山好汉这样的英雄人材 ,也就可见她是有民族意识的人。
如何写李师师,《水浒》作者参考了历史尊重了历史并且仍然扣住了主题,没有抓住她是妓女大做别的文章 ,至于爱慕多才多艺的俊男人燕青,最后则仅与燕青结为姐弟而已,虽是小说家言,仍归于礼义。
可以说,在《水浒》中,李师师却是一个“好妓女”。 读不到人们一般想象的对妓女的那种低俗的描写,相反的是,篇中充满对其高雅脱俗性情举止的渲染与赞美,而徽宗与她的关系,也写得很干净,充溢精神的气息,李师师最后助饷的捐资,其实都是徽宗历次所赐,小说写得极详,好像是实录一般。当徽宗禅位做了“道君教主”,退处“太乙宫”,李师师也就弃家为女冠了,大有为爱情至上的意思。当时作小说的,是底层文人,能这样去写徽宗与李师师,是比较尊重生活原型而出以公心,未忍胡编乱造。
若我们说,为了达到招安目的,竟挖空心思、走御用妓女这条捷径,宋江真是太无耻太不光彩了,其目的之低下与手段之低下一致。这种批判是很容易的。但作者当年的态度要更深沉一些,而不是这样浮躁。他面对着历史上悲剧的事实,既客观写出了宋江主招安,也客观地写出了李逵鲁智深这些人的反对招安,这就已经很不简单了。
水浒里李师师到底起了什么作用?
优质回答
《水浒传》里的李师师在招安中起到了穿针引线的关键媒介作用。她是天子“心爱的女人”若没有她在宋徽宗身边吹枕头风进言,什么鸟安也招不成。
那么李师师一个歌姬何来如此大的本领。连皇帝老儿也听她的。首先李师师长的特别美。晏几道曾作《生查子》词赞她的色容:“远山眉黛长,细柳腰肢袅。妆罢立春风,一笑千金少。归去凤城时,说与青楼道:遍看颖川花,不似师师好。”而且李师师特别有气质。宋徽宗曾经与皇后嫔妃闲聊时说起李师师时,对谈及宠爱她的原因打了一个比喻:假如从你们嫔妃当中挑出一百人,把钗环首饰卸下来,换上素装,让她同样打扮混在一起,人们一眼就能认出她与你们的不同,她的那种气韵风采,不是仅仅从面貌和身段上的美去体会的。”
其次李师师多才多艺,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无一不精。特别是歌喉琴艺在东京少有匹敌。最擅长“小唱”,所唱多为“长短句”,即今之宋词。宋徽宗每次听到她柔绵婉转的弹唱,都会如痴如醉宛若梦中,并不自觉的拍板附和。在诗词方面造诣也颇深,和秦观,周邦彦,晏几道都有诗词酬唱之作。再次,李师师还豪爽仗义慷慨有快名,号称“飞将军”。周邦彦落难被贬,她慕其才华,竭力营救,使他又重新回到朝廷。为燕青在皇帝面前求得一纸“赦书”。对拯救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也出力不少。宋、金河北打仗。她把所有的积蓄全部捐献给前线。后被金军所掠,为不受辱吞金而死。
《水浒传》宋江一心向为国出力,想尽办法和路子,想面见宋徽宗以表忠心。无奈徽宗身边小人环绕,哪里有机会?不是李师师出门周旋,宋江怎么会和宋徽宗矾楼想见?招安大计也永远实现不了。李师师虽身已污,但其品德出污泥而不染。真乃女中豪杰也。
酒的作用,茶的功效。
李师师为什么会喜欢燕青?
优质回答
1、自古美女爱俊男。
2、燕小乙,俊男一枚。
3、不但俊男,还八面玲珑,能说会道,多才多艺,一身花绣(时尚文身),深得美女青睐,是当时标准的时尚青年。李师师一见就五迷三道,姐弟相称。如不看赵佶位高权重,担心项上美颅不保,就凭其一张老脸,赠一顶绿帽是少不了的。
4、妓女爱钞,自古亦然。除小乙哥美男计外,大把的金银珠宝也是少不了的。结果自是一路无阻。
有分教:
梁山燕青英雄汉,风流倜傥文武全。
俘得师师芳心乱,成就宋江得招安。
燕青对李师师的美男计
美人计的美人,不一定是美女,有时是美男,是帅哥,是倜傥潇洒的男子。历史上也不乏使用美男计的故事,《水浒传》虽然讲的是江湖好汉的故事,似乎很难与美女、美男的计策联系起来,而实际上,水泊梁山的英雄中,也有帅哥、美男,山寨中也乏使“美男计”的高手。《水浒传》有三条“美男计”,用计用得很精彩,计策的实施颇有意味,它们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梁山发展的路线,导致了梁山不一样的结局。
这里说说浪子燕青与名妓李师师。《水浒传》中的燕青,可能是作者最喜欢的人物之一,从身份看,燕青只是卢俊义的一个家奴,而且至第61回才现身,真可谓是姗姗来迟,但在后60回,作者对燕青可是用着笔十分认真,浓墨重彩,描绘得非常出色。燕青的出场词《沁园春》把一个普通的家奴写得非同寻常:“唇若涂朱,睛如点漆,面似堆琼。有出人英武,凌云志气,资禀聪明。仪表天然磊落,梁山上端的夸能。益州古调,唱出绕梁声,果然是艺苑专精,风月丛中第一名。听鼓板喧云,笙声嘹亮,畅叙幽情。棍棒参差,揎拳飞脚,四百军州到处惊。人都羡英雄领袖,浪子燕青。”这俨然是一幅帅哥的标准画像:仪表磊落,英俊潇洒,武功高强,多才多艺,“有出人英武,凌云志气,资禀聪明”,简直是帅呆了!
燕青这位“小乙哥”,不仅帅,还有他的绝活:他的相扑无人能比,连力大无比的李逵,都得甘拜下风,被他训服;他的短箭川弩,百步穿杨,箭到物落,在梁山也只有小李广花荣能与之比拟;他百艺皆通,“吹的、弹的、唱的、舞的、拆白字道、顶真续麻,无有不能,无有不会。”
有人说,燕青是“重情重义却不鲁莽任性,武艺高强却不张扬外露”,实际上还得加上“英武潇洒而又聪明理智,颇具风骚却非婉约懦弱”,确实是一个很有立体感的活生生人物。
“小乙哥”与梁山的很多鲁莽的好汉不同,他善于动脑,有智慧,能想出一些计策,又能临场决断,是出色的外交人才。他忠诚仁义,对卢俊义一直是忠心耿耿,对主人自始至终是赤胆忠心。他人缘特别好,能与李逵、宋江、柴进、戴宗等相处非常好,一个家奴出身,很晚才进梁山,又没帮没派的人,在派系林立、矛盾重重的梁山群体中,能如此炉火纯青地处理好人事关系,其水平之高,在梁山可能难找出右者。
至于说燕青的“艺苑专精,风月丛中第一名”,更是不用说了,从风月高手李师师对他的欣赏中就可看出。燕青一个仆人身份的好汉,能挤进天罡星,排名第36这个不寻常的数字,自有它的道理。
在后期梁山的大事“招安”问题上,燕青可谓是屡建奇功。宋江第一次操办“招安”事宜,因用人不当,以失败告终,第二次,他重用了燕青,在整个事件操作中,可以看出,燕青有察言观色的明慧,有八面玲珑的机巧,有见风使舵的急智,有当机立断的果敢,更有操控大局的魄力,这些方面综合起来,梁山好汉没人可与之相比,可是说,无燕青则梁山的招安大计难以实现。比如,由朱武等建议,宋江、吴用等议定,准备走宿太尉的路线去实施招安大计。燕青面见天颜后,和戴宗去见太尉,但太尉“是今上心爱的近侍官员,早晚与天子寸步不离,归早归晚,难以指定”。对此,燕青当机立断,在街上跪下挡驾,用一封旧友书信和金珠宝物,将宿太尉搞定,招安的准备工作,被燕青做得滴水不漏。当然,最精彩的当然是燕青在李师师那儿主演的“美男计”。
梁山的“招安”大计,光从宿太尉那里走怕还是难于实现,经过一定的调研,燕青发现“枕头上关节最快。小弟可长可短,见机而作”,当时,宋徽宗与李师师的桃色新闻,梁山人已早有所闻,燕青根据实际情况,建议走李师师的红灯区门路。
在东京,燕青就用自己伶俐的口才和出色的办事能力,先后两次帮宋江搭上了徽宗皇帝的宠姬李师师,引宋江进高级妓院与李师师对坐饮酒。他自己更是以琴箫之和迷住李师师,这位帅哥与李美人的音乐和声,“端的是声清韵美,字正腔真”。在如此风雅的大美男面前,深谙风月的李师师再也按捺不住了,她三番五次要求窥视燕青的一身好绣,此情此境,燕青也只好把衣服脱了,李师师看罢,“尖尖玉手,便摸他身上”,燕青慌忙穿了衣裳,“李师师再与燕青把盏,又把言语来调他”,燕青恐怕这位动情的大美人再动手动脚,到时就难以回避了。他心生一计,与李师师结拜为姊弟,“拜住那妇人一点邪心”。对此,作者不得不赞叹:“若是第二个,在酒色之中的,也把大事坏了。因此,燕青心如铁石,端的是好男子!”
要知道,燕青当时可是要办大事的,通过这李美人,目的是要见昏庸的徽宗皇帝,如果施“美人计”连自己也“计”进去了,岂不误了大事。假如“小乙哥”在李师师那风韵十足的美女面前,把持不住,陷进去了,而恰好被李师师的情人、皇帝老儿看见了,“招安“的事不是彻底地砸锅了?可见,燕青的坐怀不乱,恰如其分,恰是其时。果然,后来刚结拜的姐姐把弟弟推介给皇上,凭十分感人一唱一哭打动了徽宗,并借机将宋江欲受招安的意思和盘托出,同时巧妙地使徽宗了解童贯、高俅等人兵败梁山的实情,从而促使徽宗下定决心招安梁山好汉。不仅如此,燕青还借机从皇帝那儿为自己求取了一封特赦文书,真是聪明至极。
其实,在这出精彩的“美男计”大戏中,扮演女主角的李师师也是很不简单:她的美貌、风韵、情调、才识,也是令人赞许的,特别是她能凭长相、才学、技艺、人品去喜欢燕青,这是很有见识的,要知道燕青只是家奴出身,李师师放下坐拥天下的皇帝不爱,却深情地爱着潇洒的“小乙哥”,这比时下一些美女,奋不顾身地往豪门里跳,要聪慧得多!
诗曰:“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君子慕色,趋之亦属自然。燕青与李师师琴瑟和谐、脉脉情深,共同体验相互默契的一段情,这也是可喜可赞的。可贵的在于,浪子燕青能于“美男计”中,分寸得当,把持得恰到好处,并达到了理想的效果。家奴出身的好汉有了皇帝的美丽情人当拜把姐姐,又得到皇帝给的极为珍贵的特赦文书;风月名妓有了风流倜傥的帅哥作情感寄托的拜把弟弟,也不枉她一往情深;宋江有了他日夜渴盼的被“招安”的“辉煌前程”,也算是心想事成;徽宗帝通过“地道情缘”,不费吹毛之力,消灭了一个与朝廷作对的强有力的“强盗组织”,朝廷多了一队如狼似虎的鹰犬。这可谓是皆大欢喜!
当然,燕青可能不知道,或者可能知道了也无可奈何,他正帮着宋江和梁山走向一条不归的路,只有他自己的结局还算好点,功成身退,独自离去,这不知是否与特赦文书有关?也不知能否能像电视剧所设想的,携手李师师,远走高飞?我们均不得而知。
潘金莲说「你若有心,吃我这半盏儿残酒」后,武松如何让潘金莲知难而退而又不至于闹僵?
优质回答
说实话这酒武松究竟有没有喝?看过香港大导演李瀚祥拍的《潘金莲》,这个版本推翻了以往的故事情节,嫂嫂这酒武松还是喝了,潘金莲是什么人?久经风月的情场老手,她想得到武松肯定施展浑身招数,因为潘金莲在酒里加了催情药。
武松原以为凭自己的定力不会上嫂子的道,没想几杯酒下肚渐渐意乱情迷,这时的潘金莲肯定不会放过机会,结果武松还是酿成了大错,事后武松追悔莫及只能捲起铺盖走人,于是借口衙门有事向哥哥仓促道别。
水浒传中武松与嫂子潘金莲这一段最脍炙人口,现代有很多人也为潘金莲打抱不平,以潘金莲的花容月貌嫁于武大郎根本就是阴差阳错,武松的出现让潘金莲看到了一线希望,但是伦理道德更像一条无法逾越的界线,潘金莲一肚子无法平复的怨气不出事才怪。
潘大美女到了这一步,那就是赤果果的调戏了,武松要是喝了那就是默许了,两人基本可以洗洗睡了。
目前武松这个怒气值基本快爆棚了,怎么让潘金莲知难而退呢。
1.靠酒量!
嫂嫂喝酒用这个小杯怎么过瘾,上海碗!
三碗把潘金莲放倒。
2.把药拍出来,嫂子我今天刚吃了头孢,大夫不让喝酒。
3.我一会要骑马去趟衙门,骑马不喝酒,喝酒不骑马,最近交警严查酒骑。
4.嫂子,刚刚和同事去吃烧烤了,喝到嗓子眼了,不信我扣扣给你看。
5.嫂子,话说饺子就酒,越喝越有,要不你去整点。
6.嫂子,借着酒跟您掏掏心窝子,我看上了衙门看大门的刘大爷,老嫂比母,小叔子是儿,您得帮我们做个主啊。
中国古代有哪些著名的美女?
优质回答
古越西施最好看,闭月羞花是貂蝉。沉鱼落雁王昭君,贵妃醉酒明皇晕。[呲牙][呲牙][呲牙]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从古至今,莫不如是。关于中国古代十大美女,有两个版本,一种说是西施、王昭君、貂蝉、杨贵妃、冯小怜、苏妲己、赵飞燕、郑旦、褒姒、甄宓。另一种说法则是妲己、西施、赵姬、冯小怜、貂蝉、赵飞燕、萧皇后、杨玉环、王昭君、李师师。简单介绍一下这些美女吧。
西施: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首
西施,名夷光,春秋末期出生于越国诸暨苎萝村,苎萝有东西二村,其居西村,故名西施。西施天生丽质,婀娜迷人,浣纱时鱼见其美而忘记了游水,渐沉于水底,故誉其有“沉鱼”之美。因其被誉为为古今美人第一,因而西施一词便成为了美女的代称。
时值越国称臣于吴国,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图谋复国。因吴王好色,逐用范蠡之计,遍访国中美色,得西施,饰以罗榖,教以容步,习于土城,临于都巷。三年之后,与郑旦一起被越王送给了吴王夫差,成为吴王最宠爱的女子。吴王得西施,日渐荒废朝政,亲佞臣而远贤良,终落得个众叛亲离、国破身亡的下场。
吴国被灭后,越王勾践班师回朝,携西施以归。越王因西施乃亡国尤物,负以大石沉于江中。《墨子》曰:“吴起之裂,其功也;西施之沈,其美也。”自古至今,以女色亡国者,世皆罪于女,惟西子例外,无人将其比之妹喜、妲己、褒姒之流,是西子之幸,或三女之不幸?
王昭君:四大美女之一
王昭君,名嫱,字昭君,乳名皓月,西汉甘露二年(前52年)生于南郡秭归(今湖北兴山县),与貂蝉、西施、杨玉环并称中国古代四大美女,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落雁。
建昭元年(前38年),以民间女子的身份被选入掖庭,因未贿赂宫廷画师毛延寿,故画像并不美丽,未被选入汉元帝后宫。竟宁元年(前33年)正月,南匈奴韩邪单于来朝,自请为婿,皇帝以五位女子赐之。呼韩邪临辞,皇帝召五女以示之,见昭君有风华绝代之容,倾国倾城之貌,顿觉后悔,然恐失信,还是将其交给了呼韩邪,单于非常高兴,上书表示愿意永保塞上边境。
王昭君抵达匈奴后,被称为宁胡阏(yān)氏(zhī),与呼韩邪单于共同生活三年,生子伊屠智伢师,后为匈奴右日逐王。呼韩邪去世之后,王昭君向朝廷上书求归,汉成帝命其“从胡俗”,昭君逐按“父死,妻其后母”的风俗,嫁给呼韩邪长子复株累单于雕陶莫皋。两人共同生活十一年,育有二女;长女名须卜居次,次女名当于居次。鸿嘉元年(前20年),复株累单于去世,且糜胥继任为搜谐若鞮单于。两年不到,王昭君病逝,年仅33岁。
昭君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告别了故土,登程北去。她在坐骑之上,拨动琴弦,奏起悲壮的离别之曲。南飞的大雁听到这悦耳的琴声,看到骑在马上的这个绝世倾城的美丽女子,忘记摆动翅膀,跌落地下。从此,昭君就得来“落雁”的代称。
貂蝉:四大美女之一
貂蝉本为虚构人物,在关汉卿的剧本中名为任红昌,是东汉末年司徒王允的歌女,国色天香,有倾国倾城之貌。
时值东汉王朝被董卓所操纵,王允逐设连环计,暗中将貂蝉许给吕布,明里却将貂蝉献给了董卓。董卓为拉拢吕布,将其收为义子,貂蝉周璇于父子二人之间,送吕布于秋波,报董卓于妩媚,将二人迷得神魂颠倒。
吕布自董卓收貂蝉入府之后便心怀不满,王允于是提议吕布铲除董卓,于是便有了“吕布刺董卓”。而貂蝉便也就此跟随了吕布,“下邳城曹操鏖兵,白门楼吕布殒命”中,吕布被曹操军队围困,貂婵不愿丈夫单独突围,矢言要与他“生则同居,死则同穴,至死不分离”。吕布深受感动,放弃陈宫妙计,每日只与貂蝉作乐,置前线的战事于不顾。最后被擒杀,貂蝉则下落不明。
相传貂蝉在后花园拜月时,忽然轻风吹来,一块浮云将那皎洁的明月遮住。这时正好王允瞧见。王允为宣扬他的女儿长得如何漂亮,逢人就说,我的女儿和月亮比美,月亮比不过,赶紧躲在云彩后面,因此,貂蝉也就被人们称为“闭月”了。
杨贵妃:四大美女之一
杨玉环,号太真,于开元七年(719念)生于官宦之家,高祖父杨汪乃是隋朝上国柱、吏部尚书,其父杨玄琰曾任数周司户,叔父杨玄璬曾任河南府土曹。杨玉环姿质丰艳,善歌舞,通音律,她的音乐才华在历代后妃中鲜见,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开元二十二年(734年),寿王李瑁因对杨玉环一见倾心,逐被纳为寿王妃。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唐玄宗因宠妃武惠妃去世而郁郁寡欢,后宫竟然无一无可意者,有人进言杨玉环“姿质天挺,宜充掖廷”,于是唐玄宗将杨氏召入后宫之中,受令出家后被册封为贵妃。
杨玉环入宫之后深得唐玄宗宠幸,唐玄宗对其简直有求必应,其父兄均因此得以权倾天下。后安史之乱爆发,唐玄宗于天宝十五年(756年)带杨贵妃等人逃离长安,队伍行至马嵬坡,六均不肯前行,说是因为杨国忠(贵妃之堂兄)通于胡人,而致有安禄山之反,玄宗为息军心,乃杀杨国忠。六军又不肯前行,谓杨国忠为贵妃堂兄,堂兄有罪,堂妹亦难免,贵妃亦被缢死于路祠。
传说有一次,杨玉环和宫女们一起到宫苑赏花,无意中碰着了含羞草,草的叶子立即卷了起来。宫女们都说这是杨玉环的美貌,使得花草自惭形秽,羞得抬不起头来。从此以后,“羞花”也就成了杨贵妃的雅称。
冯小怜:千金一视、玉体横陈
冯小怜,原是北齐后主高玮皇后穆邪利的侍女,穆邪利失宠之后将其献给高玮,逐被封为淑妃。冯小怜聪明伶俐,善弹琵琶,精于歌舞,深得高纬宠幸,与高纬坐时同席,出则同乘。
北齐武平七年(公元576年)十一月,高纬为冯小怜不顾晋州危急,陪她继续打猎;又为冯小怜造桥观战,对其宠爱至甚。后立冯小怜为左皇后。次年,北齐灭亡,冯小怜与高纬被周军押解到长安。北周建德六年(577年),高纬被杀,冯小怜被北周武帝宇文邕赐给代王宇文达,很受宇文达宠爱。宇文达妃李氏,与冯小怜争宠,冯小怜中伤李氏,几乎将李氏害死。
隋开皇元年(581年),隋文帝代周建隋,冯小怜再度成为俘虏,被隋文帝赐给李氏的哥哥李询。李询的母亲知道冯小怜曾迫害过自己的女儿,乘机进行打击报复,令其自杀而死。
据说冯小怜的玉体曲线玲珑,在冬天寒冷的季节里,软如一团棉花,暖似一团烈火;在夏天溽暑炙人的时候,则坚如玉琢,凉若冰块,是一个天生的尤物。高纬认为像冯小怜这样可爱的人,只有他一个人来独享她的美艳风情,未免暴殄天物,于是就让冯小怜裸体躺在朝堂的一张案几上,并时不时作出各种动作,以千金一视,让大臣们排着队都来一览秀色。“玉体横陈”的典故即来源于此
苏妲己:一代妖姬
妲己,己姓,字妲,有苏氏部落之女,世称“苏妲己”。《左传》有载,公元前1047年,商纣王发兵攻打有苏部落,有苏部落不敌,献出牛羊、马匹及美女妲己请降。
在从古至今的传说当中,妲己被塑造成了一个蛇蝎美人,是造成商朝灭亡的罪魁祸首。纣王为讨好妲己,不但派人搜集天下奇珍异宝、珍奇异兽,与其每日饮酒作乐,不问政事,甚至为了其虐杀朝中臣民,最终闹得人心尽失,灭国被杀。
赵飞燕:掌上之舞
赵飞燕,赵氏,号飞燕,于汉元帝初元四年(前45年)出生,本巴郡苍溪谯里人,其父母因侍同里入朝为侍中的谯隆移家于入京城,仅称其为长安宫人,出身平民之家,家境贫穷,选入宫中为家人子(即宫女),后在阳阿公主处学舞,因其舞姿轻盈如燕飞凤舞而得名“飞燕”。
鸿嘉三年(前18年),汉成帝外出来到阳阿公主府,赵飞燕勾人魂魄的眼神、清丽动人的歌喉、婀娜曼妙的舞姿,一下子就倾倒了成帝。逐被带入宫,赵飞燕使个欲擒故纵之计,一连拒绝成帝三夜召幸,激起成帝征服之心,夜夜临幸,再也离不开她。先被封为婕妤,后被封为皇后。
绥和二年(前7年)汉成帝去世,太子刘欣即位为帝,即汉哀帝,尽管有太常丞谯玄等人的死谏,赵飞燕仍被尊为皇太后。元寿二年(前1年)汉哀帝崩逝,赵飞燕随即被贬为孝成皇后。一个多月后被贬为庶人,下诏令其看守陵园,当日赵飞燕自杀身亡,死后陪葬延陵。
赵飞燕自创“掌上舞”,因舞蹈体态轻盈,仿佛可以置于掌中,故得名。此舞后成了赵飞燕的一个独有标志,亦可比喻女子舞姿轻盈。
郑旦:堪与西施比美
郑旦,春秋末期越国美人。出生于越国苎萝村(今浙江省诸暨市苎萝村),居浣纱溪东,美艳绝伦。郑旦好剑,性格刚烈,原本也是倾国之色,奈何与西施生于同一时代,因而默默无闻,不为人知。
作为迷惑吴王夫差的工具,郑旦与西施几乎同时被越王勾践选中,教以礼仪,习以歌舞,献吴王为妃,离间其君臣关系。公元前473年,越国军队攻占了吴国都城姑苏,灭掉了吴国。或许正是因为风头被西施完全盖过,对于其下落始终成迷,吴国被灭后便不知所踪。
褒姒:烽火戏诸侯
褒姒,姒姓,褒国(今陕西省汉中市中部、留坝县以南地区)人。褒国礼制“妇人称国及姓”,褒姒因是褒国人,姒姓,故称褒姒。
周幽王三年(前779年),周幽王攻打褒国,褒国兵败后献出美女褒姒请降,周幽王得褒姒后对其万分宠爱,次年为周幽王生下儿子伯服。周幽王八年(前774年),周幽王废黜王后申后和太子宜臼,立褒姒为王侯,伯服为太子。
周幽王十一年(前771年),申后父亲申侯因周幽王废黜女儿和外孙之事而恼怒,联合鄫国、西夷犬戎大举进攻西周都城镐京(今陕西省西安市),击败西周精锐宗周六师,在骊山下杀死周幽王,西周灭亡。而褒姒则被犬戎掳走,就此下落不明。
甄宓:江南大小乔、河北甄宓俏
名字不详,相传为甄宓,史称甄夫人,于光和五年(183年)出生,中山无极(今河北省无极县)人,汉太保甄邯的后代。
甄氏三岁丧父,建安中期嫁给袁绍次子袁熙为其,建安四年(199年)袁熙出任幽州刺史,甄氏留在冀州侍奉袁绍的妻子刘氏。建安九年(204年),曹操率军攻下邺城,甄氏因姿貌绝伦,被曹丕所纳,甚得宠爱,生下儿子曹叡和女儿东乡公主。
延康元年(220年),曹丕继位魏王,六月率军南征,甄氏被留在邺城。黄初元年(220年),曹丕称帝,山阳公刘协进献二女为曹丕妃嫔,后宫中文德郭皇后,李贵人和阴贵人都得到宠幸,甄氏愈发失意,流露出一些怨恨的话语,曹丕大怒,黄初二年(221)六月,遣使赐死甄氏,葬于邺城。
曹植为了纪念她,写了千古留芳的《洛神赋》,认为甄宓就是水中洛神,以曹子建的智慧能如此赞赏,可见其美艳程度。
赵姬:秦始皇生母
姓名不详,秦始皇生母,秦庄襄王夫人,赵国邯郸人。秦昭王时期,秦国因在阏与之战、几之战中被赵国击败,于是被迫将太子安国君的儿子异人(即子楚)送入赵国为质。
精明无比的吕不韦认为异人奇货可居,于是与其交好,后来异人在吕不韦家见到赵姬,向其讨要后纳为妻妾。一年后,赵姬为异人生下一子,取名为政,即秦始皇嬴政。在吕不韦入秦游说之下,异人得以归国,并取得安国君的宠信,而嬴政和赵姬则被留在了赵国。
秦昭王五十六年(前251年),秦昭襄王去世,安国君即位,异人被立为王太子。秦赵关系缓和,九岁的嬴政这才得以回国。安国君即位三天便去世,之后子楚即位,是为秦庄襄王,嬴政被立为继承人。庄襄王在位仅三年便去世,十三岁的长子嬴政继位,赵姬被封为王太后,吕不韦为相国,因秦王政尚未成年,因而委政于太后和大臣。
赵姬成为王太后,先是与吕不韦旧情复燃,后又与嫪毐生下两子,嫪毐之后愈加骄纵,趁嬴政到雍城举行冠礼之际,窃用秦王御玺和太后玺,调县卒、官卫士卒官骑攻击蕲年宫。嬴政命相国昌平君、昌文君领咸阳士卒平息叛乱,叛军数百人被杀死,嫪毐的军队大败,与死党仓皇逃亡。之后赵姬被赶出咸阳,迁住城外的贡阳宫,吕不韦也被顺势贬居蜀中。
萧皇后:隋炀帝愍皇后萧氏
箫氏,于567年出生于兰陵箫氏,父西梁孝明帝萧岿,母张皇后。由于江南风俗认为二月出生的子女实为不吉,因此由萧岿的六弟东平王萧岌收养。萧岌夫妇收养萧氏不满一年,便双双去世。萧氏遂转由舅父张轲收养。张轲虽然为安平王萧岩僚属。
开皇二年(582年)隋文帝夫妇为次子晋王选妃于梁国,因为梁国诸公主的占卜结果皆不吉,于是从张轲府中迎回萧氏,占卜为吉,策为晋王妃。开皇四年(584年)正月,晋王妃生下长子杨昭,即后来的元德太子,之后又生下次子杨暕和南阳公主。
萧皇后因为隋炀帝夺嫡立下汗马功劳,在隋炀帝继位之后,萧后虽然已经年过四十,但仍备受宠爱和敬重。炀帝之后多有失德,萧后婉谏无果。江都之变炀帝遇害后,五十多岁的萧后带着幼孙和皇室诸女,先后流落于叛军宇文化及、窦建德处,后义成公主迎其至东突厥,流亡突厥的隋百姓奉炀帝孙杨政道为主,萧后与其居定襄。
唐贞观四年李靖灭东突厥,萧后等归长安,居长安城兴道里。萧后于唐贞观二十一年去世,唐太宗以皇后礼将其与炀帝合葬扬州,谥曰愍。
李师师:一代名妓
李师师约出生年月成迷,其天生一副美声唱法的好嗓子,加上老鸨的耐心调教,悉心指点,不满15岁的小孩,就已经是“人风流、歌婉转”,在首都各教坊中独领风骚,高树艳帜。
根据各种资料来看,和李师师有过交往的历史名人中有北宋著名词人张先、晏几道、秦观、周邦彦以及宋徽宗赵佶等人。李师师最擅长的是“小唱”,所唱多“长短句”,即今之宋词。李师师是汴京名妓,是文人雅士、公子王孙竞相争夺的对象,在仕子官宦中颇有声名,她与宋徽宗的故事也传为佳话,连宋徽宗也闻其名而想一亲芳泽。高俅、王黼自然怂恿宋徽宗,并信誓旦旦地保证不会走漏消息。
北宋末年宋徽宗被掳,李师师的下落也成为了千古之谜。有人说她捐出家资助宋军抗金,自己在慈云观出家做了道士;有人说她被金军掠走,她蓬头垢面,不肯盥洗更衣去见金人,乘人不备,吞金簪自杀;也有人说她随便嫁了个商人为妾,后来在钱塘江淹死了。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宋朝李师师简介.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