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日出郊翻译及赏析(二月二日出郊阅读答案)

二月二龙抬头有什么美丽诗词?

优质回答

古诗词写二月二,龙抬头的真不少,我知道几首,分享给大家吧:

《二月二》

唐·白居易

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时生。

轻衫细马春年少,十字津头一字行。

《二月二日》

唐·李商隐

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

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万里忆归元亮井,三年从事亚夫营。

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夜雨声。

《二月二日出郊》

宋·王庭珪

日头欲出未出时,雾失江城雨脚微。

天忽作晴山卷幔,云犹含态石披衣。

烟村南北黄鹂语,麦陇高低紫燕飞。

谁似田家知此乐,呼儿吹笛跨牛归?

《二月二日》

宋·晁说之

柳花多情不肯新,可怜失尽汉家春。

二年不识挑生菜,万国谁知有杀身。

群盗犹多南渡客,征鸿难问北归人。

始知前日一樽酒,上帝升平与尔亲。

《二月二日席上赋》宋·贺铸

仲宣何遽向荆州,谢惠连须更少留。

二日旧传挑菜节,一樽聊解负薪忧。

向人草树有佳色,带郭江山皆胜游。

载酒赋诗从此始,它年耆老话风流。

《二月二日即事》

宋·方岳

春潮昨夜没平滩,一雨催花色半含。

雁唤元宵归塞北,燕衔新社到江南。

无欢不必游花树,有病何须置药篮。

只把公忠答天地,从教儿女闹冠簪。

二月二原本是踏青郊游的季节,但因众所周知的疫情还需要待在家里!

可喜的是,各地的疫情态势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许多地方出现了零增长。

?今天是二月二,龙抬头,愿我们学习抬头:健康抬头、事业抬头

愿山河无恙,从头开始,万物复苏……

二月二

  (唐)白居易

  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时生。

  轻衫细马春年少,十字津头一字行

二月二日马上就来了,二月二日在农村有什么习俗?

优质回答

二月二日马上就来了,二月二日在农村有什么习俗?

今天是农历正月十九,离农历二月二还有好些日子,这么早就开始关心二月二龙抬头,说明二月二在咱们农村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了,农村二月二自古有剃头理发的习俗,也有吃猪头肉的习俗,这到底有啥意思呢?又有何寓意?咱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二月二龙抬头”,这些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农村二月二龙抬头的来历历来有两种说法:

1)星宿说

古人观天有28星宿,就是把天空中可以看的星星分成了28组,又根据东南西北四个方位星宿区分成了四宫,每个宫中的星宿绘出了四种神兽,也就是青龙、白虎、玄武、朱雀,东宫中的青龙,分为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角宿被认为是龙头,人们在能观看到角宿时,恰逢农历二月惊蛰前后,所以就有了二月二龙抬头的说法。有人可能会问,惊蛰前后为什么就不能是二月一或者其他时间?这可能和古人的习惯有关,例如二月二、三月三、九月九、六月六等等,都是双的,好记又吉利。

2)民间传说

不知何年,民间帝王得罪了天庭,为了惩罚,天庭颁布法令,三年内不可以给民间降雨,这龙王也是好心,不忍心民间干旱受饥荒,偷偷给降了雨,为此被天庭打落凡间,并以民间金豆开花才可以重返天庭。

老百姓知道这个事后,自然十分的感谢龙王,就满世界找“金豆开花”,后来到了农历的二月初二,人们翻出玉米粒出来翻晒准备播种,偶然的机会发现原来玉米加热就爆开了,这就是金豆开花,于是大家纷纷把炸开的玉米粒摆上了祭祀用的桌子上(一些地区为了更形象的表达出金豆,就把黄豆用糖来炒,就形成了炒糖豆的习俗),向上天祈福,希望给龙王一次重返天庭的机会。

天庭被民间的真诚所打动,释放了龙王,自这天起,就有了二月二,龙抬头的说法。

二月二龙抬头,最主要的目的是祈雨

从龙抬头的民间传说中不难看出,其中包含了干旱、玉米播种、人们通过祈福,使龙王摆脱了困境,自此天降大雨。民间自古有“春雨贵如油”的说法,整个二月二龙抬头的背景是人们到了春季播种的时候,却没有雨,对农作物极为不利,没有雨大家又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只能通过一些祭祀祈福活动,希望降下春雨,也就是说,人们过这个节日的目的,主要是祈雨。

二月二龙抬头,农村剃头的习俗

二月二龙抬头,其实是一个喜庆的日子,从传说来看,民间长期忍受干旱时,通过各种祈福活动换来了龙抬头,降下了雨露,所以是值得庆祝的。

而从季节的规律变化来看,自打农历二月初二龙抬头的同时,春天真正就来了,万物复苏,春耕拉开了帷幕,所以它是一个喜庆的“春耕节”“农事节”。

对于老百姓来说,一年之计在于春,龙抬头就是春的开始,象征着一切新事物的开始,而剃头,寓意着一年都有精神头,寓意着鸿运当头,福星高照,是非常吉利的。

为什么会有二月二剃头呢?个人分析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正月有不理发的说法,到了二月二,很多人头发就很长了。另外一个原因就是,二月二后,春耕就开始忙了,人们抓紧时间在这一天把头理清楚,也是为接下来的春耕做准备,因为这以后,冬闲就算真正的过去了。

农村除了有剃头的习俗,也有吃猪头的习俗,在咱们村,这猪头也叫“龙头”,吃了猪头肉,会带来一年的好运,表达了一种美好愿景。

总结:二月二龙抬头,即是对春回大地,春耕的形象描述,也表达了人们对于春耕的重视,新一年耕种的开始,人也要从头开始,理完发,埋头干,一年又是好收成。

二月二日马上就要来了,二月二在农村有什么习俗?

二月二指的是农历二月初二,对于花腰妹的家乡人来说,最大的习俗就是剃头和祭龙,尤其是祭龙,是我们当地春节之后最盛大的节日了。

花腰妹的家乡是典型的彝族、哈尼族、傣族等民族集聚地,其中以彝族最多,在彝族同胞眼里,龙属于一种图腾,非常受人敬畏,为此,自古就有“二月二剃龙头,讨得一年好兆头;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的俗语。

所以每年的农历二月初二这天,所有的男士要理发,表示一年开始之际为自己讨个好彩头。而几乎所有的彝族村寨则以村为单位,举行一年一度的祭龙活动,祭龙彝语为“咪嘎哈”。

因地域和民族支系不同,各地举行祭龙的日期也各不相同。按照我们当地彝族先辈留下来的老传统,我们彝族祭龙有“头龙”、“二龙”、“三龙”之分,每年农历一月份的属牛日为头龙,二月份的属牛日为二龙,以此类推。

同时,祭龙还分为“大祭”和“小祭”之分,小祭杀猪宰羊,大祭则必须宰牛。在彝族同胞眼里,祭龙节比过春节还要热闹,用老人的话说就是春节是各家各户自己过节,而祭龙是全村人一起过节,祭龙这天不但村里的人要齐全,而且外出打工、出嫁的人都要赶回来,全村人在一起过个团圆节。

对于祭龙节的来由,我曾采访过彝族长老,说法大致相同,一是祈求风调雨顺,水源长年不枯竭,五谷丰登;二是祈愿子孙发达,六畜兴旺、丰衣足食。

祭龙除了祭祀本地土著树种龙树、青树外,还会祭祀龙潭水或古井水,晦涩的民族语言、庄重肃穆的祭奠仪式和繁琐的祭拜程序,无不体现着当地各族人民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以及对水的渴望和期盼。

节日期间,家家户户出力出物,舞龙队、花鼓队、大娱乐队以及文艺队等全部出动,全村男女老少其上阵,穿上节日的盛装,敲锣打鼓、舞狮耍龙、载歌载舞,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欢度祭龙节,体现了各族儿女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我是花腰妹,欢迎关注我一起走进民族山区,感受不一样的民族风情!(图文原创)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二月二日出郊翻译及赏析.jpg”/>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