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诗人黄庭坚有什么样的治诗理论?
优质回答
谢邀,读了师友回答,结合自己读史体会作粗浅赏析。
黄庭坚,苏门四学士(黄庭坚,秦观,晁朴之,张耒)之一。“江西诗派”的代表人物。“江西诗派是北宋古文运动的主要成果之一。
黄庭坚(公元1045一1105年’)字鲁直,分宁(江西修水’)人。自号山谷道人,又自号涪翁。
黄庭坚的诗歌创作,是想挑战唐诗宋词开创自己的一条创作道路。其最突出的特点有以下几点。
一,夺胎换骨法。
黄庭坚说“诗意无穷,而人才有限,以有限之人才,追无穷之意,虽渊明,少陵不得工也。不易其意而造其语,谓之换骨法。窥之其意而形容之,谓之夺胎法。”简言之,夺胎法即点窜古人诗句,借用前人诗意,改为自已的作品。换骨法,即意同语异,用前人的诗意,而以自己的语言出之。王安石有诗云“衹向贫家促机杼,几家能有一钩丝“。黄庭坚改换五字为“莫作秋虫促机杼,贫家能有几钩丝”,这就是换骨法。
二,字字有来处。
黄庭坚说“自作语最难,老杜作诗,退之作文,无一字无来处,盖后人读书少,故谓韩杜自作此语耳,古之能为文章者,真能陶冶万物,虽取古人之陈言人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字字有来处,就是要求搬弄典故,使用古语。他的《戏呈孔毅父》诗说“管城子无食肉相,孔方兄有绝交书”在短短的两句诗中连用两个典故。
三,拗律。
杜甫的七律已有拗律,韩愈也曾借拗句推陈出新,胜过旁人。拗律是交换平仄,使诗的音调反常。拗句是句法的组织改变,使文气反常,但,韩愈,杜甫都是偶一为之,而黄庭坚则把两种方法大量运用于诗歌创作中,成为其特格,后来又有单拗(将句中平仄二字对换)。吴体(每句中的第五字以平声谐转)等名目在诗坛广泛传播。
四,去陈反俗。好奇尚硬。
去陈反俗是黄庭坚作诗的最高信条。好奇尚硬是他作诗的法与格。他说”宁律不谐,而不使句弱,用字不工,不使语俗“。别人常用的字眼或鄙俗的调子,他一概洗除净尽。专搜求拗律,拗句,险韵,怪典。
黄庭坚有诗歌创作的大量作品,又有一套相对完整的理论和具体的作诗技巧指南,因而,在他周围逐渐形成了一个诗歌团体,后人称之为“江西诗派”。
黄庭坚(1045一|105),字鲁直,自号山谷老人,又号涪翁,分宁(今江西修水)人。他在”答洪驹父”书中说:”青琐祭文,语意甚工,但用字时有未安处,自作语最难,老杜作诗,退之作文,无一字无来处。盖后人读书少,故谓韩,杜自作此词耳。古之能为文章者,真能陶冶万物,虽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注:青琐,指”青琐高议”的作者刘斧。.他提倡多读书,提倡学韓,杜。在技巧上,他提倡”无一字无来处”,提倡”点铁成金”和”脱胎换骨”,提倡创制拗律等。这是舍本逐末,违反内容决定形式的规律。杜甫固然是”读书破万卷”的有渊博知识的大诗人 但他的诗歌伟大 ,照耀千古,是由于它们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实现了深刻的现实主义精神,决不是由于他在作品里”搜猎奇书,穿穴异闻”。他确实具有高度艺术技巧,遣词造句都十分谨严,提倡”语不惊人死不休”的作风。但他作品的长处,决不在”无一字无来处”。韩愈的诗文中有价值的作品,也因为它们反映了现实生活。在文字技巧上,韩愈曾经提倡”唯陈言之务去”,反对陈词滥调。何时倡导过”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黄庭坚不但不能从前人的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教训中吸取有益的教训,反而加以曲解,成了错误的诗歌理论。他的这一错误的诗歌方向,居然在宋代形成一个诗歌流派一江西诗派。
黄庭坚的《清明》,为什么有人说是最特别的清明诗?
优质回答
王安石实行新法后,朝廷中分成了两派,一派是支持变法的“新派”,另一派是反对新法的“旧派”,也称为“元祐党人”,大文豪苏轼虽然并不想归为任何一派,但因为反对王安石的一些变法条款,所以也被打上了“旧派”的标签。当新派掌握政权时,元祐党人们,必然会受到贬谪和迫害,苏轼因此而遭受打击,黄庭坚与苏轼交好,竟也因此受到牵连。
这一年清明,黄庭坚看到春季景色,想到朝廷政治以及自己的遭遇,不禁触景生情,写下了一首非常特别的《清明》诗,便是下面这首。诗中,黄庭坚以对比的手法,抒发了人生无常的感慨,虽然是清明之作,实则是人生百味。
清明
宋·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首句便开门见山的点题,“佳节清明桃李笑”,正是清明佳节,桃李花开,看起来不过是老生常谈,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是,诗人紧接着又写了一句,“野田荒冢只生愁”,这样鲜明的对比,一下子便让读者感觉到不同,这一开头便显得与众不同。
清明时节,万物舒展,本应该是“笑”的,可是清明总使人联想起祭祀上坟,满目所见,似乎只有累累白骨、处处荒冢,这样一来,无疑又是“愁”的,但诗人的愁,其实还有别的意思,这要读下文才能了解。
颔联并没有紧接野田荒冢的“愁”来写,而是转而描写清明时节的景象,“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春雷响动,冬眠的蛇虫鼠蚁都被雷声惊醒,它们在春天开始出来活动,天地之间,开始有了勃勃的生机,一场春雨之后,草木迅速生长,郊原之上,处处都是萌发的嫩芽。诗人先写动物,后写植物,突出了清明这一时节的特点。
接着颈联以两个典故,开始渐渐转向自己所要突出的感情,“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从前,有个人专门到坟地里乞讨别人祭祀剩下的贡品以饱食终日,且炫耀于自己的妻妾;而另一方面,介子推立志归隐,宁愿被烧死,也不愿违背自己的内心去妥协。两个典故,其实是两种人生态度,虽然诗人没有褒贬的话语,但是暗含着对介子推的肯定与赞扬。
但诗人的内心究竟如何?他不置可否,只是在尾联总结出了所有人生的最终归宿,“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所有贤的愚的、忠的奸的,又有谁能够清楚地辨识?即便是能辨识出来,最终也逃不过“荒冢一堆淹没了”,这两句,充满了通达的感悟,但如果与前面的句子相联系,便能够感受到,这里面浸透着诗人的愤懑!这是诗人悟透生死后的心灰意冷,也是不满现实的愤懑之语,更是坚守人格的庄严宣誓。
黄庭坚的这首清明诗,的确十分特别,诗人在一片生机勃勃中,看到了死亡的味道,虽然有些消极之感,但其悲凉的情绪、通达的态度,却又吸引着我们去思考,所有人,虽然都要归于尘土,但是,一日活在世上,一日就得思考,究竟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是那个炫耀乞讨祭品的人,还是遵守内心操守的“士”?这其间的差别,堪称天上地下!
夜风伴雨百花鲜,时隐雾浓湿绵绵。以是清明祖辈念,雨过天晴又一年。
黄庭坚《松风阁诗》的艺术感与《寒食诗》的艺术感相比,谁更胜一筹?
优质回答
黄庭坚的《松风阁诗》帖和苏东坡的《寒食诗》帖比较,各有千秋,黄帖开张伸展,长枪大戟,由古碑体《瘗鹤铭》演化而来,碑意森然,正大气象。而苏帖内敛自守,珠圆玉润,继“二王”法帖自成面目,帖意盎然,文采飞扬。如果仅从书法艺术感觉来比较,除了风格差异,难分伯仲高低,都是书法高峰,艺术神品。但把书写内容和笔墨气息结合起来品评,就有差别了,黄帖是以轻松心情抄写自创诗歌,是一种平常心态的日课式书法写作;而苏帖虽也是抄录了两首自创诗,却是在极度悲苦百感交集的心态下书写的,既有宣泄也有寄托,既有无奈也有奋发的情感在里面,特别是字体由小到后来的变大,由开始的内敛到中间的纵横起伏和到后来的狂放不羁,正是东坡精神境界的挥洒展现,从而达到了人、書合一,情、字交融,浑然一体的书法艺术效果,如同王羲之饱含浓情书写《兰亭序》和颜真卿书写《祭侄文稿》一样,好像满纸都是作者的生命气息和喜怒哀乐,如同作者在用生命和灵魂书写,这样的书法作品其实早已超越了笔墨纸砚的物理层面,成为人类精神文明成果的一部分了。据此,判断苏帖的艺术感觉更胜一筹,应该可以吧!
《松风阁诗》更胜一筹。
如何评价黄庭坚的行书《松风阁诗》?
优质回答
松风阁在湖北省鄂州市以西的西山灵泉寺附近,是当年孙权讲武修文的地方。
崇宁元年(公元1102年)九月,黄庭坚与朋友游鄂城樊山,途经松林间一座亭阁,在此过夜,叫松涛而成韵,歌咏当时所看到的景物,表达对朋友的怀念。
《松风阁诗帖》是黄庭坚晚年作品,风神洒荡,意蕴十足,堪称行书典范。
其结体有两个特点:
一是内紧外放,结构端紧不拘,运笔劲逸不纵。字的结构中宫紧密,撇捺四面开张,左荡右决,痛快淋漓。
二是欹侧多姿,力求险绝。其字如风枝雨叶,偃蹇横斜。欹侧本是王羲之行书的特点,黄山谷把这一特点进一步夸张,横画斜度以及撇捺向外伸展的幅度更大。
此帖布局十分精到,擒纵自如,浓纤刚柔,长笔遒劲,短画紧结,抑扬顿挫,呼应对比。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谢谢邀请。
《松风阁诗帖》是黄庭坚七言诗作并行书,他一生创作的行书作品很多,当以《松风阁诗帖》最负盛名。该作品雄浑大气、神采飞扬、洒脱激荡,提按起伏,韵味十足,堪称行书精品。
《松风阁诗帖》的章法、结体、笔法有如下特点:
《松风阁诗帖》的章法跌宕奇绝,摄人心魄,字或大或小,或收或放,疏密相间,穿插赢让,极富变化。
其结体一是内紧外放,横向取势,特别是撇、捺两笔有意识地打开,横画极力左右伸展,竖画逆切起笔后调整中锋下行,具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他的主笔尽量向外辐射,与紧束的中宫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二是侧倚多姿,横画的斜度更大,竖画曲韧,撇捺大幅向外伸展,显示其深厚的功底和精湛的技法。
其用笔浑厚挺健,擒纵得体,长笔仙逸,短画紧实,抑扬顿挫,提按分明,如天马行空,又笔笔笃实,美不胜收。
为什么黄庭坚的诗词很少被选入语文课本?
优质回答
黄庭坚是江西诗派开山之祖,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生于1045年8月9日,卒于1105年5月24日。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游学于苏轼门下,为“苏门四学士”之一。生前与苏轼并称“苏黄”。黄庭坚著有《山谷词》,其书法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黄庭坚一生写作诗词甚多,留存后世近2400首。诗有代表作《牧童诗》《新喻道中寄元明》《病起荆江亭即事》《登快阁》《寄黄几复》《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弈棋二首呈任渐》《晚楼闲坐》《清明》《新竹》《题竹石牧牛》《春近四绝句》《登快阁》等。词有代表作《定风波·次高左藏使君韵》《阮郎归·效福唐独木桥体作茶词》《谒金门·示知命弟》《渔家傲·三十年来无孔窍》《菩萨蛮·半烟半雨溪桥畔》《水调歌头·瑶草一何碧》《清平乐·春归何处》《念奴娇·断虹霁雨》《满庭芳·茶》《鹧鸪天·人生莫放酒杯干》《虞美人·宜州见梅作》《南歌子·槐绿低窗暗》《品令·茶词》《望江东·江水西头隔烟树》等。
江西诗派崇尚黄庭坚的“点铁成金、夺胎换骨”之说,诗派成员大多受黄庭坚的影响,作诗风格以吟咏书斋生活为主,重视文字的推敲技巧。尤其注重用字,重视句法,讲究章法。黄庭坚的诗,法度严谨,说理细密,但理胜于情,文辞较古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黄庭坚的诗词入选中小学课本。
黄庭坚在诗歌领域的贡献是怎样的?
优质回答
黄庭坚是宋代著名作家,诗人,书法家,在文学方面是”苏,黄,米,蔡”四家之一。他的诗奇疏健爽,明晰易巧,讲究用字句法,一字一句注重推敲,豪迈严谨,多于感叹。他不是江西人,但他的诗学杜甫,受到了江西诗派的推崇,成了江西诗派的开山领袖,他是苏轼的学生,建立了自己的诗派体系,在这一方面却超过了苏轼,他讲究规则的严谨治学态度对后世的文学创作起到了深远的影响。以上就黄庭坚在诗歌方面的贡献。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黄庭坚的诗有哪些.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