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记录面询记录小学生(心理咨询记录表内容填写)

心理咨询后心理咨询师会做些什么?

优质回答

还有来访的话继续见来访,没有的话,有力气的话就记一下笔记。

没力气的话放空,等hp条恢复之后再记笔记。

还有的心理咨询师会用手机刷朋友圈或去趟洗手间,哈哈~如果session里呈现过玩具摆放或画画玩橡皮泥的话,会把物品还原现场,拍照,之后把玩具归位放好,会写记录,把图片加进去等……督导的时候用。

心理咨询师要不要当场写病历?从精神分析角度谈起

编者按:陈焕昭先生是台湾儿童青少年精神科医生,曾在伦敦塔维斯托克中心(Tavistock Centre)进修。他根据自己的进修经历,就“要不要当场写病历”这一疑问做了解答和解惑。塔维斯托克是英国伦敦的一家心理治疗训练机构,弗洛伊德、荣格、克莱因、比昂、鲍尔比都曾服务于这家机构。

随手写病历的“好”习惯被挑战

我在台湾的精神科工作时,大多时间都是在健保体系下,总被要求病历写得又快又多,所以我总是在看诊的时候当场写病历,写越多越有可能不被健保核删。我也不常把病历留着稍后慢慢写,因为这样会有积堆如山的未完成病历。

但是这种立即完成的“好”习惯,在学习精神分析的时候被挑战了。精神分析不鼓励一边治疗、一边写病历,除了特殊目的(例如:司法鉴定)之外,从不鼓励录音录像,甚至连简单随手笔记都不是常规。

为什么精神分析不鼓励当场作笔记?

有个老师说了这样的一个小故事: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天,在塔维斯托克的一个等候区,一个6岁小朋友很紧张地在等治疗,另外一个刚治疗结束的9岁小朋友,很亲切地去跟他说:“不用担心,你进入之后只要把玩具乱丢到地板上,随便做一些你在家里不敢对父母做的事情,你就会看到治疗师很认真作笔记,他们真的很喜欢你做这些事。”

尽管这只被当作笑话传诵,但也点出一个重点:治疗师作笔记,会被个案当作“肯定我正在说或做的事情”。

在治疗中当场作笔记有哪些缺点?

一、作笔记的时候,治疗师会分心,比较没办法看、听、以及感受治疗中发生的事情;

二、个案会知道你在作笔记,可能会当做那是治疗师在鼓励、或是下判断。更重要的是,精神分析治疗是一种用全身感官去进行的治疗,不只是看到、听到、闻到的各种感官观察,更重要的是去感受治疗室里的情绪、各种移情以及治疗者自身的反移情,这些都是治疗的重要工具。即便是录音录像,也只是录下外在的各种现象,并没有办法描绘内在真实的情绪经验。

培养观察能力从婴儿观察开始

那么,精神分析治疗如果不能当场记录,要怎么写病历或治疗纪录?在精神分析(包括荣格学派)训练中,很多机构把婴儿观察(infant observation)列入必修的课程。

婴儿观察除了去了解婴儿的发展、非语言沟通与情绪经验,并培养观察能力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特性:观察员当场不做记录,只能把一小时内发生的所有琐事,包括吃喝拉撒睡、外在现实与内在情绪经验、各种顺序与细节,努力留在观察员脑中,事后再用回忆的方式写下来。

这对刚开始观察的人相当具有挑战性,因为要记住那些非常琐碎的细节,绝对不是容易的。但在观察一年、甚至两年之后,很多观察员会习得把观察细节烙印在脑海,事后用文字描述出来。尽管不见得百分之百地重现观察的顺序与样貌,甚至可能会有稍微的遗忘或顺序颠倒,但却更能贴切婴儿、婴儿身边的人、以及观察员自己,所体会到的过程与情绪经验。

凭回忆写病历更能深入体会案例

我的个人经验是:当场写病历比较简单,事后写纪录比较累人。尤其写纪录时,也是在脑中重新经历治疗里的点点滴滴,尤其那些情感纠葛以及隐藏在表面底下的暗潮汹涌,都不免要再度体验;即使不在治疗中了,但治疗过程不但没有事过境迁,反而更容易有旁观者清的领会,尽管这些领会通常不见得好面对。于是我常常一篇纪录会花上好几个小时都写不完,因为诊疗室里没有被察觉跟消化的,都会在写记录时浮现,需要认真去面对。

也因此,“婴儿观察”的训练被要求由三个部份组成:观察、事后记录、以及督导团体。而后两者跟观察本身一样重要,在督导团体里会再度回顾这些纪录,由团体一起咀嚼、思考、消化、并涵容观察里的各种情绪经验。

不当场写不代表不写

所以,学精神分析的时候,就不用问“这次的观察/治疗没有要报告或督导,我可以不写纪录吗?”这种问题了。写纪录的过程,跟观察与治疗本身,重要性不相上下,并且无可或缺。

和心理老师说的心里话,他们真的都会保密吗?

优质回答

嗯,这样的顾虑很多人都有,自己心里的秘密说出去本来就是让人担心和困扰的问题,但有些秘密不找个人倾诉,又会压的自己非常难受,所以心理咨询师就有了存在的必要性。

保密是心理咨询师最基本的职业要求,心理咨询师有义务在来访者第一次甚至每次都涉及并做出保证,签订保密协议。因为只有真诚的咨询师才能使来访者更真诚地面对自己,更能取得来访者的信任,也更容易帮助开放者解决他的困扰。

但同学们不愿去咨询室真的是担心心理咨询师会泄露他们的心里话吗?

我觉得这不是主要原因。心理咨询中还有一天原则就是不给熟悉的人做咨询。为什么?因为咨询师面对熟人咨询师很难保持价值中立,而来访者也很难真诚的表达自己,熟人之间的角色转换会变得很困难,这也就加大了心理心理咨询的难度。

老师在给学生做咨询时也是如此,学生来到咨询室就变成了来访者,而老师变成了心理咨询师,老师或许很容易转变角色,但在学生心里老师还是老师,不会轻易地变成心理咨询师。这就是学生不愿去咨询室的一个原因。

当然还有很多,比如对心理咨询本身的不信任,对自己心里话的重视程度等等。

无论什么原因,当你需要自己改变的时候,请轻视这些理由,原因,因为他们都会妨碍你做出改变,你只需明白,你必须做出改变了,然后去行动,在行动中打破那些阻碍你的原因,自由!

首先,在信息安全领域人是最不可靠的一个环节,会不会保密要看这位老师的职业操守。

我觉得你不必过度焦虑这件事情,你和老师说的心里话可以方便老师定位你的问题,解决你的苦恼,相对于泄露你说的话孰轻孰重自己心里掂量一下,应该是利大于弊。

当然,每位心里老师都经过专业的训练,职业操守都是过关的,这个你大可不必担心。

你的问题折射出现在社会一个典型的问题,就是隐私权,在DT时代,有专家说,人已经没有隐私可言,也恰恰是暴露出来的这些隐私,才能让商家为我们提供更好的服务,比如,你的所有个人信息、通话记录、浏览记录、消费记录以及位置信息都会被捕获,存储在不同的服务器上,他们会利用这些信息生成你的用户画像,匹配并推荐服务给你。

以上为个人观点,希望能帮到你。

心理咨询的过程是怎样的?

优质回答

心理咨询不是你问我答,而是一场灵魂的探险与共舞。

成人心理咨询中,精神分析师一般不正面回答来访者的提问,而是喜欢反问、等待来访者回答。

因为咨询师的分析往往掺杂着自己的投射,不能等同于来访者的精神世界。

咨询师需要通过提问,帮助来访者投射症状,浮现问题、降低潜意识里的张力。

瀚思心理咨询中心 | 心理咨询师余丹红答:

心理咨询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它大致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1、 初诊接待、建立咨访关系、初始信息收集和评估阶段这个阶段大约1-4次。在咨询的开始,咨询师介绍自己的专业背景、说明心理咨询的性质、和来访者明确咨询的设置及达成咨询约定(咨询的保密问题、咨询的时间和频率、如何取消咨询预约等等)、收集来访者求助问题的相关资料以及个人信息,和来访者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然后咨询师初步分析发现的问题,与来访者达成咨询目标,形成咨询方案。

2、 咨询进行、深入探讨来访者问题、发掘问题的根源、促进来访者的自我领悟阶段在这个阶段,咨询师从第一阶段收集到的资料以及来访者表面的问题着手, 引导来访者进入内心世界,深入探索来访者未觉察的深层经验,追溯到问题的根源。因为不同的咨询师有不同的理论架构,所以工作方式可能各不相同。

3、 阶段性效果评估咨询师会根据咨询进程进行阶段性效果评估,如与来访者讨论现行咨询方式是否产生效果,是否需要更换其它方式,初期的咨询目标是否达成,是否需要确立新的咨询目标,来访者的感受如何等等。

4、咨询结束阶段当来访者与咨询师双方都认为咨询目标已经达成时,如果来访者选择这时结束咨询,咨询师将和来访者一起回顾咨询过程、回忆感受、总结收获,并和来访 者做告别;如果来访者选择和咨询师继续一起探索,那么双方会一起制定后续阶段的工作内容。

完整的咨询过程包括以上四个阶段。有时因为某些原因,咨询师必须中断咨询,TA会将来访者转介给其他的咨询师,这时咨询关系的结束就可能发生在任何一个阶段。

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咨询师是以来访者的体验为工作基础的,来访者可能会有很多不同的感觉:被聆听理解的愉悦、自我暴露问题的不安、对咨询师的不满和疑问等等,所有的感觉来访者都可以向咨询师表达。特别是咨询中可能会激活来访者的一些早年创伤体验,这会让来访者本能地想要逃开,但往往这个痛苦的时刻,却是最能让咨询产生进展的契机。来访者勇敢面对造成困扰的问题,与咨询师讨论这些感受和体验,保持信心,在咨询师的陪伴帮助下,最终将会收获更多的自我认识、更强的解决问题能力。

——————

余丹红: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IHNMA/WMECA认证催眠治疗师,WMECA认证潜意识图像卡高级引导师,瀚思签约心理咨询师。

【擅长领域】情绪管理、婚恋家庭、青少年心理、情感人际、个人成长、职场问题

【咨询取向】心理动力学、认知行为疗法、焦点解决短程咨询、家庭治疗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心理咨询记录面询记录小学生.jpg”/>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