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称为词中老杜的周邦彦水平到底如何,为什么李清照的《词论》没提到他?
优质回答
谢邀。
被称为词中老杜的周邦彦水平到底如何,为什么李清照的《词论》没提到他?
词中老杜,清真先生
周邦彦,字美成,号清真居士。
他在词牌的世俗名声上没有柳永、苏轼、辛弃疾、李清照这些人大,以至于很多人并不熟知这位大词人。就算知道,也大多是在他和宋徽宗争李师师这样的绯闻流传中产生的印象。
周邦彦的词,流传最广的也就是这首被认为是躲在李师师床下偷窥而来的《少年游·并刀如水》:
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手破新橙。锦幄初温,兽烟不断,相对坐调笙。
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
词中所写的男女之情,意态缠绵,恰到好处,增一分丽色则艳俗,减一分温柔则寡淡,用词工巧,立意新奇。实在是雅士暧昧的极品。
这么好的一首作品,却被附在恶俗的闺房故事中来传诵,真是埋没了他的情思。不过他的文名,却由此而来。
其实周邦彦写得好的词远不止于此,只是太过复杂委婉,就算是唱起来都比较困难,所以今人不读者太多,无从领会清真先生的才情。
所谓“曲高者和寡”,从来如是。
词牌进入北宋的大发展时期,经历了三次大变化。
一是柳永的体式之变,词从小令变为以长调为主流形式,并且改变了过去的代言体,开始用词写文人的内心,抒发作者的感情。二是苏轼的题材之变,拓展了词的表现内容,天地万物皆可入词,开始抢占诗的领域,同时一改柳永那种婉约悲切情调,开创性地用词表现大情怀,词风也为之一振。
第三变,就是周邦彦的整合、规范词牌格式,他对格律的精研化,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在词风上,则集前人之大成,形成自己回环曲折的艺术手法。
而正是由于这种对词牌格式的大规模、精细化地整合研究,作为官方音乐机构最高领导的周邦彦,直接推动了词牌中格律派的产生,并一举兼融了所有流派。南宋以降,姜夔、吴文英都是格律派,到如今词牌格式完全固定。咱们今天要写词,要拿出词谱来一一对应,这是谁的功劳?——清真先生。
就词牌格式、格律上的贡献,周邦彦和杜甫在格律诗上的研究和定调完全可以相当。
即使王国维并不喜欢周邦彦的词,因为他写得实在是曲折,在王国维眼中看来,这就是“隔”,不如苏轼、辛弃疾的以气御词,一气贯通,但是他也承认若拿诗人和词人作比较,“词圣”这个称号,非周邦彦莫属。《清真先生遗事》:
故以宋词比唐诗,则东坡似太白,欧、秦似摩诘,耆卿似乐天,方回、叔原则大历十子之流。南宋唯一稼轩可比昌黎,而词中老杜,则非先生不可。昔人以耆卿比少陵,未为犹当也。
用柳永来比杜甫,是不恰当的。辛弃疾可以比作韩愈,“而词中老杜,则非(清真)先生不可。”
《词论》为何忽略“词圣”?
这个问题以前在赏析李清照的《词论》时大概谈到过。
李清照和周邦彦同时代,但是小二十多岁,算是词坛后辈。李清照的《词论》成于“靖康之变”(1127年)前,而周邦彦于1121年去世。所以《词论》写成之时周邦彦是否在世虽然成疑,但是我们说“当世不论”是造成《词论》不提周邦彦的原因之一是可能的。
另有一点更重要的原因是李清照夫家(赵明诚家)与周邦彦政治上的不合,导致《词论》没有讨论周邦彦的作品。
实际上把掌管“大晟府”的“词中老杜”排除在外,整个《词论》的格局是差了一点的。
阳春白雪
周邦彦作为一位专家型领导,既有音乐才华、又有官方背书,所以他对词谱进行的改革,不仅专业,而且还非常具有权威性。
他根据合歌、长调的需要对格律进行了大面积的整理工作,修订曲谱。不仅仅是讲究平仄、韵脚,甚至精细到仄声的上、去、入都要区分的。而在他之前的填词要求,只要是仄声就可以,不用管上、去、入。
同时他还对词调做了严格的区划,宫商角徵羽,丝毫不乱。把词谱从最初的比较宽泛,发展到非常精严的地步。
这也是为什么到了今天,词牌曲目都已经散佚,我们读周邦彦的词,就是要比别人的词清朗通顺的缘故。因为他在格律上已经将汉字音律配合做到了极致。
王国维所谓的“隔”,是对他过于纷繁复杂的写作内容来说的。其实周邦彦的词无论感情如何复杂,用词都是极简单的,他的复杂在于他创作出来的长调叙事结构,就好像我们看蒙太奇的电影一样,理解是要动脑子的。
而别家的词,如晏欧派的词,语言简单,意境清远,读起来清浅疏阔,词气通顺。这才是大众喜欢的类型。
但并非周邦彦的词不好,是我们的水平不够罢了。
就像我们说诗的时候批判“西昆体”用典艰深,难于理解——“独恨无人作郑笺。”其实人家本来就是大学士之间的酬唱诗作,我们看不懂,不过是我们学问不够。像苏轼、王安石他们就并不讨厌“西昆体”,还觉得很好。
周邦彦的词,在传唱和流传度上也就是吃了这个亏。
一家之言,欢迎指正评论。
喜欢请点赞并关注,谢谢。
周邦彦精通音律,其词格律谨严,语言曲丽精雅,长调善铺叙。作品在婉约派词人中长期尊为正宗。
其规范了所有词牌的格式(柳永伸展词牌体裁、苏轼拓宽词牌内容),为后世格律派词人所宗。
世人称他为“词家之冠”或词中老杜,是公认“负一代词名”的词人。
李清照《词论》不谈周邦彦,可能两个原因:
1.当世不论。
2.李清照夫家与周邦彦在政治上不合。
被称作“东方金字塔”的西夏王陵为何如此神秘?
优质回答
银川黄河平原,贺兰山下,坐落着九座西夏帝王陵。
(西夏王陵复原图)
虽然王陵的地面附属建筑已消失殆尽,但它们仍屹立在苍凉旷野上,被誉为“东方金字塔”。无声述说着一个已消失的少数民族党项,在中国历史上的曾经辉煌。
它的神秘在于:
第一,这些八棱形泥土砖混塔堆,经历700—900年风吹雨打,沙暴肆虐,为何至今能巍然耸立?
第二,王陵区被牧场环绕,为何塔堆表面寸草不生还?
第三,这片依山向水的风水宝地,是无数生灵流连忘还之地,为何从没有飞鸟在塔堆上落脚停留?
一些推测解释是:
①,王陵用土经过熏蒸杀菌,高强度成型,没有草种可留存或重新播种,所以寸草不生。
——这显然小觑了小草生命的顽强,在有水汽、有土壤的环境,谁也无法阻挡它们顽强的蔓延扩张。
②,由于王陵光秃秃没食物,所以鸟不落脚光顾。
——但这不能解释,同样没有食物,鸟儿为何会歇息在石头、电线上。
③,神秘物质能量场(例如放射性)干扰,导致草木不生、飞鸟不顾。
——这大可不必顾忌,人类能捕捉到它们的存在和考量其对人的危害影响。西夏王陵是世界闻名景区,没有这方面安全提示,你尽可前去游览。
④,神灵说:摄于帝王的威严,草木不敢在帝王头上动土,鸟类不敢落脚。
——会有人津津乐道,而且导游最热衷和擅长。也不要用迷信一概否定。迷信,之所以叫迷信,当然有人迷、有人信。
西夏王朝和皇陵 存再敢极低 却因如此反儿很神秘 留下太多得秘密待解
被吃了一半也不懂反抗的翻车鱼,为何不会灭绝?
优质回答
鱼也会翻车?鱼会翻身!翻车鱼想必很多朋友都有听闻,那个海洋里行动缓慢,经常被其他动物活吃的家伙。
为什么叫“翻车鱼”?
“翻车鱼”被活吃一半不反抗,还不灭绝吗?
今日话题,“翻车鱼”。
翻车鱼
翻车鱼,属于翻车鲀科。别称有太阳鱼,头鱼。
为什么叫翻车鱼?
关于翻车鱼的名字由来,是根据它的生活习性所命名的。翻车鱼属于大型鱼类,体长可达3-5.5米,体重可达3吨。
翻车鱼体型呈亚圆形,侧扁而高。尾部很短,无尾柄(无真正的尾巴)。头部巨大,看上去仅有一个头,所以又叫“头鱼”,德国对翻车鱼命名翻译过来时“游泳的头”,一目了然。翻车鱼的皮肤上却长满了寄生物,多达50多种,甚至寄生物的身上还有寄生物。当它浮在海面晒太阳时,一些鸟类就会站在它的身上,替它啄食掉这些寄生物。也有学者认为这样做有助于它消化食物。正是因为其经常性的侧躺在海面,所以命名“翻车鱼”。
笨重的翻车鱼怎么不灭绝?
前面我们说到,翻车鱼没有尾巴游泳速度缓慢,经常被其他猎食者活着啃食还不反抗。那么为什么它还不灭绝?
原因有以下几点:
1.翻车鱼的产卵量—鱼界的扛把子
翻车鱼产卵量极多,可达3亿粒(一般鱼类产卵大约是30万,鲨鱼就更少了,只能按照个位数计算),是鱼类中怀卵数最多者。鱼苗和成年翻车鱼的体型比达到了1:6000万。如此大量的繁殖后代,成为其未灭绝的重要原因。
虽说翻车鲀产卵数量高,可是幼体存活率极低,只有千万分之一。一场暴风雨或是一次天敌的袭击,就会让幼体死伤殆尽。翻车鱼有着奇妙的繁育方式。雄鱼会先在沙地上挖一个坑,然后雌鱼便将自己的卵子排入其中,紧接着雄鱼立刻来到坑上,将自己的精子排下,并且开始照顾受精卵。
(其嘴巴太小,游泳缓慢无法反抗)
2.翻车鱼潜水能力强
翻车鱼没有正真的尾巴,身体扁高,游泳速度缓慢。但是,其潜水能力强,可以潜入800米的深海。鲨鱼,这种大型肉食鱼类,在海洋的活动深度仅仅是47米。800米的深海肉食捕食者会少很多,所以相对于海面,下潜更有利于翻车鱼的生存。
3.翻车鱼“皮厚”+特效药
翻车鱼的皮由厚达15厘米的稠密骨股纤维构成。19世纪时,渔民的孩子们会把厚厚的翻车鱼皮用线绳绕成有弹性的球玩。所以,面对一般鱼类啃食,仅仅是皮外伤。
翻车鱼事实上,是名副其实的海洋医生。其会分泌一种特殊物质,这种物质可以改善周围的水质,可以用来治疗周围鱼类的伤病。如果是受了伤或者生了病的鱼类,在翻车鱼附近活动,会得到改善。当然,作一名“海洋医生”自己的那点不致命的“伤痛”也是可以治疗的。
4.翻车鱼的肉质不鲜美
科学考证,翻车的肉质并不鲜美。捕食者都会挑选肉质鲜美的生物作为自己的食物。翻车鱼因为肉质不鲜美这点也很好的保护了自身的安全。不过随着我们对海洋的探索,对翻车鱼的认识。近年来,对翻车鱼的捕杀也是不断进行。翻车鱼肉一般多制作鱼粉用于饲料。肝和脂肪可制鱼油,肝油可入药,主治疗跌打损伤及烫、火伤等症。
总结
翻车鱼适应了自然,并未适应人类。我们的活动导致翻车鱼生存受到了威胁。
自然之谜被一点点揭开,我们对其他生物多了几分认知,同时也多了几分残忍。
因为翻车鱼和它的食客们找到了一种微妙的平衡,这个平衡让双方都很满意,所以能够维持现状。
先从食客的角度来说,一顿饱和顿顿饱他们还是分得清的,好不容易有翻车鱼这样的食物,游的慢,肉又多,还不反抗,这简直就是完美的食物,错过了翻车鱼,下一顿饭不知道要等多久。
所以食客们下嘴都还是很有数的,吃一半留一半,这样翻车鱼还能活着,还能繁衍生息,生出小鱼长大后接着吃,这样岂不是就实现了吃鱼自由,这就是翻车鱼一般会被吃,但是不会被吃死的原因。
还有一方面就是翻车鱼体型还是比较大的,食客们一般是吃不完的,当然这是客观原因,主观原因还是要可持续的吃,长时间的吃,养肥了继续吃,一顿吃饱不如顿顿吃饱。
再从翻车鱼的角度来说,翻车鱼体型大、游的慢、头还大、性格又温和,那简直是寄生物的天堂啊,所以翻车鱼身上一般都有很多的寄生物,这些寄生物弄得翻车鱼和难受。
忽然有一天,翻车鱼被吃了一口,它发现被吃一口感觉很爽,因为寄生物都没有了,这种感觉大概就像有脚气的人搓脚,不小心搓破了,但是很爽,又疼又爽的那种感觉,所以翻车鱼觉得被吃几口其实也没什么,小鱼吃死不了,鲨鱼吃跑不了,干脆就不反抗了,你们就吃去吧。
这里就得说说翻车鱼的资本了,翻车鱼可以分泌一种特殊的物质,可以治愈自己身体的损伤,基本上只要不被吃的太过分,基本上都能恢复过来,所以从这个角度上,翻车鱼自己也不怎么怕吃。
除此之外呢,翻车鱼很能生,也很有责任感,基本上会在自己鱼卵附近转悠,食客们来了,好吧,你们别去吃鱼卵,来吃我吧,很有牺牲的意识,食客们也很讲究,那就放了你的孩子吃你吧,于是又把翻车鱼吃了一半。
过了几年,鱼卵长大了,一批新的翻车鱼又到了被吃的年纪,食客们的孩子也长大了,又是一波新的轮回。
所以翻车鱼和食客们在长久的时间中已经达到了一个平衡的状态,食客们吃,翻车鱼也不反对,这其实就是自然选择,也是自然规律,保持这样的平衡,不会反抗的翻车鱼也不会灭绝,因为被吃的和新生长发育的翻车鱼数量是平衡的,食客们也是平衡的,一切安详。
不过翻车鱼也不一定不会灭绝,如果这个平衡被打破了,那事情可就不好说了,而打破这个平衡的就是人类了,捕捞翻车鱼、海域污染,这样正常年纪的翻车鱼就会大大减少,食客们不够吃了,那就不会吃一半留一半了,翻车鱼成体会被大量吃掉,这样翻车鱼就不够吃了,食客们就只能吃鱼卵,等到最后一颗鱼卵吃完了,翻车鱼也就灭绝了。
所以不存在一定不会灭绝的物种,所以保护生态本身的平衡才是人类该做的,而不是一味的获取资源和破坏环境。
被传得神乎其神的“鸡宝”,存在于农村老母鸡体内,它真的有价值吗?
优质回答
从科学角度来看,最大可能:
鸡得了卵黄性腹膜炎。这是常见的一种细菌病感染引起的。造成卵黄吸收不良,也会有黄色硬物出现。这个概率很大,颜色从鲜黄色到暗红色不等,质地也可以是松软或坚硬不等。
可以把所谓的“鸡宝”做个组织切片,镜检看下,应是无规则的结构,混合有感染的细菌团颗粒(HE染色显微镜下应该有蓝色小团块)。
吃瓜群众杀鸡发现肚子里的硬块儿,以为是“鸡宝”,其实绝大多数是上面说的这个东西。为啥?我们说“牛宝”,“狗宝”这个是真实存在的。哺乳动物胃部和胆囊,分泌物长期积累产生块状物质。所以很珍贵。比如天然牛黄,十分珍贵。多在“老牛”,“胆囊”里有。2个关键词很重要,动物必须老+在特定的组织脏器内部。但鸡不可能满足这2个条件中任意一条:
市场肉鸡出栏45天-55天左右就差不多了。疫苗+饲料,不会给鸡产生“鸡宝”的准备时间。蛋鸡按2年-3年报废算,时间虽长,但是相比哺乳动物还是短太多。而且,时间越长,细菌性腹膜炎几率越大,形成硬块几率越高。
鸡的消化系统和泌尿系统都和哺乳动物不一样。“鸡宝”从没有报道在脏器中发现,如胃(2个胃),肠道,胆囊,肾,输卵管里,等等。都没有相关报道。而报道的大多都是在肚子里发现的。
故:综上所述,“鸡宝”用科学态度审视一下,我把它定义为:
一种由细菌性感染引起的鸡卵黄性腹膜炎,鸡腹水或卵黄被机体不完全吸收后,在腹腔内与感染细菌一起形成的一种块状混合物。
顺带提个醒:对子虚乌有的东西炒作,是国人劣根性,吃瓜群众擦亮眼睛,不要轻信谣言,自己要有辨别是非能力。
被大众遗忘在角落的白象一夜间家喻户晓,“这娃”做了啥?
优质回答
国货之光、独立品牌、拒绝日资、逢灾必捐、1/3员工是残疾人、与黑心原料无瓜葛、食品安全。
除了不好吃,其余哪都挺好。
被戴了绿帽子是什么感受?想干什么?
优质回答
上高三的时候,追上了一个女孩子,腻腻歪歪的谈恋爱了,那时候的爱情真的好纯真,天天在一起形影不离。
后来她考上了郑州大学,我上了中国矿业大学,我们天天煲电话粥,那时候的我就像是疯子一样为她着迷,心里全是这个女孩子。
为了给她一个惊喜,在大一学期快结束的时候,我悄悄的来到了郑州,辗转来到她们学校,那时候郑大还只有老校区,学校不大,找到女生寝室,然后在门口找到一个学姐帮忙问问我女朋友在不在,这个学姐下来告诉我说我女朋友不在寝室,经常不在寝室里住。我当时也没有多想,觉得可能是她有亲戚在郑州吧。
我就想反正时间很充裕,欣赏欣赏郑大的风景吧,就在学校里转转。
任何事情的发生都存在偶然性!我在操场的边上发现了熟悉的身影,身边坐着一个男孩子,两个人卿卿我我,甜甜蜜蜜的毫无违和感。
瞬间就有一种感觉,恶心想吐!真的,没有其他感觉。
多年以后的同学聚会上偶尔听到那个女孩子的消息,谈了好几个男朋友,研究生毕业以后去了电业局上班,已经离婚了。
无论男女,滥情不好!太累!大家觉得呢?
不要被绿帽子这几个字给套住了,人的思想也有所不同,真正相爱着的两个人,感受的应该是精神层面比较多,肉体只是娱乐的一种方式,性与爱都有各自的意思,它们其实是可以分开的,能做的人也比较少吧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关河令周邦彦赏析
也许你还想知道中国矿业大学排名的知识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