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到码头车到站歇后语下一句(船到码头车到站的心态)

“船到码头自然直”这句话对吗?

优质回答

坊间确实有这样一句话在流传,原话是: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会直。应该是一个意思吧!

我们当地有老辈人对后代的所作所为不满意,或读书不认真,或劳作不努力,或持家不勤俭,总之恨铁不成钢时,亲属或旁人就会用这句话来安慰老辈人。譬如后生持家不勤俭,是不当家不知油盐贵,今后自己当家了,当生活的重担压在自己肩膀上后,才知道物力维艰生活不易,自己就会变的勤俭起来。

从这个意义上讲,这句话是有一定道理的。但凡看问题都要用二分法,对这句话也不能偏面理解,如果一味放任不管,到时候后悔就来不及了。譬如小孩子读书不认真,你如果也用这句话来安慰自己和家人,到找工作的时候方悔读书迟了,此时就悔之晚矣!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不论做什么事,事先要有准备,就能得到成功,不然就会失败。这个道理应该大家都懂的吧!且说车到山前必有路句,如果战争时期军队开进,对前方道路不侦察清楚,对敌我态势不掌握,对可能出现的敌情变化不制订周密的作战计划,盲目前行是一定会吃败仗的。

由此看来,对任何一句话,或古训,或至理名言,都不能偏面理解,更不可以以一概全!

所谓船到码头自然直,就是遇到什么艰难困苦,都会挺过去的。这句话虽然不能说绝对,但是也是有一定道理的,至少可以宽慰人的心。

在爱情,友情,亲情和工作,生活中无时无刻都有困惑,痛苦,彷徨之时,特别是在人很绝望的时候,有这句宽慰的话应该是醍醐灌顶,茅塞顿开的感觉

哪有什么过不去的坎;只是时间的推移,人会慢慢淡忘,慢慢调理创伤,终有愈合的那一天。有些事,不放心里,反而快乐!能忘却的不堪回首,尽量丢掉,还自己一个美丽心情!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出自哪里?是什么意思?

优质回答

这是唐朝大诗人杜甫在成都草堂居住时写的诗: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后两句:望见窗外西岭雪山千年不化的冰雪,门前停泊着东吴驶来的万里航船。

四川盆地天府之国,川西平原上千年古城成都美丽的风景在杜甫的这首诗中跃然纸上。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的古诗怎么配画?

优质回答

原文:

《绝句》

唐代: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2.译文

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婉转地歌唱,一队整齐的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我坐在窗前,可以望见西岭上堆积着终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自万里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船只。

3.创作背景   

公元762年,唐朝鼎盛时期,成都尹严武入朝,当时由于“安史之乱”,杜甫一度避往梓州。第二年,叛乱得以平定,严武还镇成都。杜甫也回到成都草堂。当时,他的心情很好,面对这一派生机勃勃,情不自禁,写下这一首即景小诗。

4.赏析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两个黄鹂在鸣,这就有声音了。“一行白鹭上青天”,这就有一个行为、一个行动。一横一纵,“两”和“一”相对;一横一纵,就展开了一个非常明媚的自然景色。这句诗中以“鸣”字最为传神,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黄鹂描写的更加生动活泼。那么接下来杜甫又讲到“窗含西岭千秋雪”,我的窗子里包含了岷山千万年累积的雪,西面的岷山,是千年的积雪的一个岷山。“门泊东吴万里船”我的门口停着长万里的船只。这样就形成了一迎一送,迎这个积雪的山头来进入你的视野,送这个船到下游去。那么这个“万里船”能够通行,也说明这个“安史之乱”已经进入了尾声了,已经接近要平定了,这个时候那航船也可以通行了,做生意的人可以在这条江上来来往往了。 那么这么一首诗,它本身是非常有修饰之美的,在加之它四句都是对仗的。从六朝开始就有绝句,到了唐代以后绝句就形成了非常圆熟的一种艺术,我们很多著名的诗都用绝句。绝句就是四句,四句往往或者四句都不对仗,或者四句前面两句写景对仗后面两句抒情不对仗,或者是前面两句不对仗后面两句对仗,那么现在他这首诗四句都对仗,可以说是一首非常工整的、写得非常认真的一首诗。杜甫有一个写诗的时候让人“语不惊人誓不休”,所以他就把这首诗千锤百炼。

5.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出自哪里?诗中之意是什么?

优质回答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出咱那里?诗中之意是什么?

(原创)这两句警句出自李商隐七律诗《无题》。

李商隐的无题诗一般来说都是与爱情为题材,或者是另有隐情寄托。因此隐去题目是晦涩所旨。这首《无题》诗也不例外。

“春蚕到死丝方尽,惜炬成灰泪始干”这两句绝唱就是出自于李商隐的这首《无题》诗。

全诗是:

相见时难别亦难,

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

焟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

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

青鸟殷勤为探看。

翻成白话大约是这样的:

和你相见十分艰难,

和你离别也依依不舍,

更为艰难,

暮春的风柔弱无力地吹来,

将百花吹得十分凋残。

我与你的爱情正象那,

春蚕作茧,

直到死丝才会吐完。

又象那蜡烛点点泪滴,

化为灰烬泪才流干。

清晨,你对着镜子梳妆,

满头青丝,只愁它

衰落改变颜色,

在这更深人静的半夜,

我独自苦吟着诗,

只觉得那月光,

也露出阵阵寒意。

你住所有如仙境蓬山,

并不十分遥远,

那传递音书的青鸟啊,

但愿你殷勤一些吧,

为我时时地去探看她。

李商隐的这首爱情诗,用比兴手法和无穷的象征,描写了亦或是情人、恋人的相见和分别的艰难,具有托意幽深,寄情娓婉,悱恻缠绵的特点,是作者爱情诗中的代表作。是一首暮春时节伤别的爱情诗,诗中”别”字是整首诗的主题,读来使人黯然销魂,”别”字正是这首诗的感情渲染的氛围。”春蚕到死丝方尽,焟恒成灰泪始干”是这首诗笔力所凝聚。诗中以”春蚕”、”焟炬”作比喻,象征着至死不渝的刻骨铭心的爱情。出句”丝”作茧自缚,到死才吐尽;对句”泪”自己煎熬,有如焟烛燃烧成灰,才淌干。这种痴足以感天地,泣鬼神。宁愿终生痛苦的执着。这种殉情追求和浓浓的悲剧色彩,实为千古绝唱。只有痴情苦恋者才能写出这惊人的奇句。

诗的最后用神话传说中的青鸟代作者传递音信,代为探看,更是想象奇绝,匠心独到。

真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之绝唱!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立即删除。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出自唐代诗人李商隐的《无题》,全诗如下: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李商隐好用典故,所作的诗歌较为晦涩。而且李义山大部分的诗给人的印象是极度的华丽,却又是极度的幻灭。比如:《落花》、《隋宫》等。这种极度华丽和极度幻灭被李义山很好地结合在一起。这看似是完全相反的气质为什么能被李义山完美地融会在一起?用蒋勋老师的话来说,就是:

“繁华当然可能是虚幻,其实虚幻本身也可能很华丽。”

而且李义山的诗有一个特点:把意欲指向的对象从诗歌中剥离。也就是说,李义山的诗似乎是没有对象,或者是对象不清楚。就像这首《无题》,有人说这是一首爱情诗,是抒写李商隐和女道士之间的恋情。也有人说这是李商隐写给令狐绹的,希望他能帮助自己进入翰林院。

这种对象不明确的诗歌给人一种朦胧的美。每个人观察的角度不同,得到的见解也就不一样。

▲朦胧也是一种美

就像《红楼梦》,背后是否隐藏了秘密,隐去的究竟是什么事儿?几百年来,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见解,看似都有道理,细想又是捕风捉影,回味又好像有点儿道理。也许这就是朦胧的美,给人很大的想象空间和发挥空间。

我们再看回这首诗的颔联“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义山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很美,但又有一丝凄凉的画面。

蚕养到了一个特定的生命节点,蚕开始吐丝,一直吐一直吐,缠绕,缠绕,缠绕,把自己缠绕在里面,然后在茧里结束生命。

▲结丝成茧是蚕生命的自我完成

看着一支点燃的蜡烛,看着蜡泪一滴,一滴,一滴地流下来,直烧到变灰,蜡泪才停止。

现在大部分的人把这句理解为生命的奉献,赞美无私的奉献。我记得从小学的时候开始就学校就一直在教,老师是春蚕,是蜡烛,燃烧生命,为教育无私的奉献。其实这也没错,这也是很贴切的比喻。但为什么不能从另一个角度,从生命自身的角度来理解呢?

▲燃烧是蜡烛生命的自我完成

蒋勋老师说过,生命的最重要部分之一的是生命的自我完成。

蚕为什么要吐丝,为什么到死丝方尽?蜡泪为什么一直在流,为什么要到成灰泪始干?这就是自然,这其实就是生命的一种状态。生命中其实有一种状态,生命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其实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生命的过程中,去完成自己。是否照亮别人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完成自己,在过程中不断燃烧自己。

我又想到了《红楼梦》里的黛玉。很多人一直觉得黛玉嫁给宝玉才是完美的结果,但我不这么认为。一开始就有交代,黛玉其实是来还眼泪的,是来还前世的情。还泪其实就是黛玉生命的自我完成,泪尽了,也就走了。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是春蚕和蜡烛。我们生命中都有一个状态——自我完成。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船到码头车到站歇后语下一句.jpg”/>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