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在中伏农谚(农村农谚“立秋在末伏,大暑雨连天”,这话靠谱吗?应该如何理解?)

网友提问:

农村农谚“立秋在末伏,大暑雨连天”,这话靠谱吗?应该如何理解?

优质回答:

大暑过后就是立秋,今天是大暑的第二天,我们这里已经下了两场雨了,雨来得快去的也快。早上还是乌云密布雷闪电明的,下午毒辣辣的太阳就出来了,随着气温的升高,地面的雨水经过暴晒以后,外面气温更加的闷热。这就是大暑过后的典型气候,雷雨天气的争多,气温的快速上升,当前的天气用上蒸下煮来形容真是一点也不为过。而今天说的这句俗语,就是和大暑气候有关的一句农谚,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

“立秋在末伏,大暑雨连天”,这句俗语显而易见,很多人看到都会明白它的意思。说的是如果立秋在末伏,那么大暑的雨水天气就会比较多,这里的雨连天是一种夸张的修辞说法。那么为啥要这样说呢?靠谱吗?

当然不靠谱,尤其是放在当前的生态环境中。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全球天气的逐步变暖,很多放到现在已经没有多大的意义。之所以这么说,可能在古时候气候环境比较稳定的情况下,或许出现这样天气的概率会比较多一些。久而久之古人们就总结出来的俗语。

我们大家都知道,我国是两套历法,一种是公历,一种是农历。由于农历闰月的原因,每年公历和农历的时间会有较大的差距。而立秋一般是按照公历算法,每年立秋的时间基本固定在公历的8月7日~9日之间。而三伏天是按照农历的算法,所以每年三伏天的时间会不固定。

例如有的时候立秋会在中伏,有时候立秋会在末伏,而立秋越晚,那么预示着今年三伏天会越热。俗话说的好“早立秋,凉飕飕,晚立秋热死牛”,气温升高雨水天气就会增多,所以就有了立秋在末伏,大暑雨连天的说法。

其实,对于我们庄稼人来说,大暑雨水天气的增多,是非常有利于庄稼的生长生产,因为这个时候正是秋季庄稼快速生长,气温的升高,对土壤墒情挥发较快,不利于作物的生长,这个时候如果能来几场大雨的话,庄稼就能更好的结籽孕穗。所以在我们农村也有“大暑连天阴,遍地出黄金”的说法。关于农谚“立秋在末伏,大暑雨连天”,你是怎么看的?你那里下雨了吗?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其他网友回答

大暑和立秋是24节气中紧挨着的两个节气,一般来说,大暑天气热到极点,立秋之后天气会逐渐地凉爽起来。

“立秋在末伏,大暑雨连天”,这是一句用立秋节气在三伏天中的位置来预测大暑节气期间 的雨水情况的农谚俗语。意思非常直白,就是说立秋如果在最后一伏期间,那么这一年的大暑期间就会雨水连连。

我们先看今年的立秋在不在末伏?

我们知道昨天7月23日进入今年的大暑节气,今天是大暑第二天。今年的立秋是在阳历的8月8日,农历的七月初八。

这样看来,今年的立秋时间是在中伏,而不是末伏。

那么好像今年的大暑节气的雨水就不能用这句农谚来预测了。

看天气预报,我们这里大暑节气期间持续高温,持续无雨,是一个干烤的火热大暑天。

不记得以往的立秋是不是在末伏,还是在中伏,但能肯定的是,每年的秋后都有一伏,也就是所谓的秋老虎,这个是不变的。立秋只有中伏或者末伏两个选择。

但对于我们山西这里来说,大暑因为都在七月下旬,按道理来说已经进入了雨季,因为我们这里的每年的雨季都是7、8、9月份。所以这句农谚对我们来说是没有什么意义的。因为无论立秋是在中伏还是在末伏,大暑天都在雨季的。

今年呢,又有尔尼诺现象控制着,一切的农谚俗语就更显得苍白无力了!

你们进入大暑的这几天热吗?也没有雨下吗?这可如何是好呢?

其他网友回答

今天是大暑第二天,也是我们正式进入抗旱保苗工作的第五天,每天奔波于渠道之上,心里想的不是自己有多累,而是在想如果持续干旱,处在拔节时期的水稻干旱缺水,到秋季,老百姓指望什么?

好在,在干部和群众的共同努力之下,旱情暂时得到缓解。但是未来二十多天,仍然晴热高温,抗旱注定是一场恶战。

2019年立秋在8月8日,而2019年末伏是8月11日到8月20日,大暑是7月23日,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是晴热高温。立秋不在末伏,大暑也没有下雨,那么能说明这句话是靠谱的吗?

当然不能说明这句话靠谱,下面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

首先立秋在末伏的可能性小。立秋是二十四个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是按照阳历来进行计算的,于每年的8月7日至9日进行交节,三伏是一年中最热天气的统称,分为初伏、中伏、末伏,是按照阴历(农历来进行确定的),由于阳历和阴历时间上有较大差异,所以每年三伏时间也不一样,末伏一般都在八月中下旬时间段。那么,这样看来,立秋在末伏的可能性比较小,所以也不要指望大暑雨连天了。

其次,就算立秋在末伏,也不一定下雨。立秋在末伏,就真的大暑雨连天吗?华哥查阅资料,发现2012年和2014年的立秋正好是在末伏,华哥调阅了华哥家乡2012年和2014年大暑的气象记录,最终发现:2012年大暑是7月22日,而这天华哥的家乡是多云且高温天气,前后几天都没有雨。2014年大暑是7月23日,而这天华哥的家乡是多云天气,但在24日迎来了暴雨。

这样一来,我们可以看出立秋在末伏,大暑雨两天,其实并不是非常确切的,但在有些年份有可能碰巧会出现雨水天气。那么对于这句话我们该怎样理解呢?

一方面,我觉得农谚是人们根据生产生活规律总结得出,有一定的依据,并且在之前确实能够指导科技不发达时期的农业生产。而如今,自然界瞬息万变,有些农谚不在适应这种变化,已经失去了现实意义,只能作为一种文化来继承发扬。

另一方面,在面对自然灾害不断出现的今天,我们从事农业生产,更多的是依靠人的积极能动性,依据科学进行生产。不能再被动的“靠天收”,在我们这里,如果我们不积极调水,指望老天下雨,那么注定到秋季是颗粒无收的。

综上所述,“立秋在末伏,大暑雨连天”是农民根据生产生活总结出的谚语,有其现实意义,但是当今社会农业生产要靠人发挥能动性,采用科学技术从事生产活动。

其他网友回答

在农村有很多关于节气的俗语,农民但凡想有个好收成,这些俗语总是背的滚瓜烂熟,而有些俗语是对后期的天气进行预测,以此农民就可以做到早做打算,这在过去的农耕时代尤为重要,像这句“立秋在末伏,大暑雨连天”,就是指如果立秋在末伏期间,那么大暑节气后每场大雨雨量会很大,每次下雨如雨连天一样,排涝工作要尤其注意。那么这句话靠谱吗?又应该如何去解释这一农谚的原理呢?据了解,2019年的三伏天分别是:7月12日~7月21日的初伏、7月22日~8月10日的中伏、8月11日~8月20日的末伏。而今年的立秋为8月8日情人节的第二天,属于中伏期间,那是不是今年大暑就会很少下雨?其实不是的。作为农民都知道三伏天的炎热、多雨、大风三者形成了对现阶段水稻、棉花等作物最有利的生长条件,也是农民最繁忙的时期。而且,此时的雨季增多是公认的事实,因为每当三伏天白天阳光强烈,致使地表水分受热蒸发在空气,所以造成此时空气湿度变大,尤其在三伏天的夜晚失去了阳光加热很容易凝结雨云,出现晚上雷雨交加。假如立秋出现在末伏,那么只有一种情况,就是像2014年那样三伏天只有30天的情况。除此之外三伏天都是40天,立秋则会在中伏期间出现。因此,30天的三伏相比40天的三伏天,在气温变化上更极端一点,造成炎热程度、降雨程度都要明显大于40天的三伏,因此每当查探日历表,发现立秋是位于末伏,那么今年的三伏就有30天,大暑过后刚好是中伏,也是一年中又热降雨又多的时期,天气自然受气温变化剧烈,而每次降雨雨量特别大,如雨连天一般,农民要早做打算防风灾、注意田间排涝的工作。那么三伏为何有30天和40天区别呢?据了解,三伏天以天干10日、地支12日为计算依据,并以夏至为起点,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而天干庚日10天一循环,所以初伏和末伏都是10天,只有中伏不同,这是因为夏至与立秋之间如果有四个庚日,那么中伏为10天,对应三伏天共30天;如果夏至与立秋之间有五个庚日,那么中伏为20天,对应三伏天为40天。如: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都是三伏40天,而2012年、2014年都是三伏30天。如此,你懂了这句农村谚语的真实含义了吗?其实仔细想想农民的智慧真是不可估量,其蕴含的千百年来的农耕文化汇集于类似白话文这样的民间俗语之中,至今仍指导着农民如何去耕种,如何去规避天灾人祸,要说靠谱不靠谱,那试验千百年了,当然靠谱了。

以上为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想了解更多三农信息,请关注“瞳影简生”!谢谢!

其他网友回答

今天是大暑的第二天,距离立秋还有十四天的时间,熬过这酷暑难耐的大暑天,就会迎来凉爽的秋天。说到伏天,首先想到的就是小暑大暑节气,虽然三伏天和小暑大暑节气都代表着炎热的天气,但是三伏天的由来却和小暑大暑没有关系,而是和夏至,立秋这两个节气有关系,所以农谚“立秋在末伏,大暑雨连天”这句俗语中,立秋时正好在末伏的现象只有一个可能,那就是立秋这一天也正是末伏的头一天。

初伏是从夏至开始后的第三个庚日开始,到第四个庚日前一天结束。中伏是从夏至后第四个开始,到立秋后第一个庚日前一天结束。末伏则是从立秋后第一个庚日开始,到第二个庚日前一天结束。所以农谚“立秋在末伏,大暑雨连天”只有一个可能,那就是立秋这一天正好是庚日,也就是末伏的开始,不过立秋这一天正好是末伏发生的几率比较小。

那么立秋恰好在末伏时,大暑节气真的会一直下雨吗?大家都知道,农谚是老一辈的劳动人民根据多年的生活和劳作经验总结出来的,并没有什么科学道理,但是却很准确,不过我国南北跨度比较大,各地气候差异也很大,农谚“立秋在末伏,大暑雨连天”只有少数几个地区的天气适应这句农谚。

今天是大暑的第二天,全国各地都处在上蒸下煮的环境里,气温高,身体出汗比较多,大家要及时补充身体中的水分,尽量减少正午出行,如果不能避免正午出行,一定要做好降暑工作,以免出现中暑情况。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农村农谚立秋在末伏大暑雨连天这话靠谱吗应该如何理解.jpg”/>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