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墓在哪里了(诸葛亮墓在哪里找到的)

诸葛亮的墓在哪里?

优质回答

谢邀。关于这个问题,子渊之前也比较好奇,特意搜集了相关资料。根据目前的研究成果,依然无法确定诸葛亮的真正目的。在民间传说中,这和诸葛亮对自己的后事安排有关。

▲成都武侯祠诸葛亮塑像

鲁迅曾评价诸葛亮“多智而近乎妖”,事实上诸葛孔明确实学识渊博、用兵如神,常用妙计化解危难于无形,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不过却很少有人清楚,诸葛亮这辈子的最后一计是如何用的。众所周知,诸葛孔明为蜀汉殚精竭虑,奈何阿斗就是扶不起,所以他的最后一计就用在了自己的身后事上,用得比之前任何一次都“妙”。

古时人们崇尚入土为安,视死如生,在这一观念下,盗墓活动极为猖獗。魏武帝曹操早年就是以官倒发家,手下无数“发丘中郎将”和“摸金校尉”,堪称是那时最大的盗墓头子。曹操为死后不受打扰,临终前特命曹丕建“七十二疑冢”,可这般隐秘下,今人还是发现了其墓葬。

▲曹操墓地宫

诸葛亮生前在蜀汉权势极大,位极人臣,还数次领导北伐,既为曹魏政权记恨,也被很多人所嫉妒眼红,其死后墓地肯定会被无数人惦记。这些人恨不得掘墓鞭尸以解心头之恨,诸葛亮对此心知肚明,所以也决定故布疑冢。他临终前特意写信嘱托后主刘禅,在其死后要把他埋于汉中定军山,且不要在墓上拢土,也无需在墓旁栽树,随葬物品更是一件都不要,墓穴之中能够放下一口薄棺材就行。这就是著名的定军山武侯墓,不过经历史学家研究发现,此墓仅为诸葛亮衣冠冢,而其真正墓地另在他处。

▲定军山武侯墓

如今学术界普遍认同的说法是,诸葛亮为掩人耳目,在给刘禅传信时,特意给他留了一封密信,暗示其定军山只为埋葬他衣冠所在,并告知了其真身埋葬方法——密令四个黄巾大力士用新绳抬着装有其遗体的棺材自成都出发后一直往南走,杠断绳烂之处,便是其葬身之所。

▲蜀汉后主刘禅剧照

刘禅听从了相父遗命,选了四个孔武有力的士兵送葬,但他没想到的是,这四个士兵走了三天三夜,累的一点力气都没了,而横杠和绳子都没有断。四人受不了此等苦差,便合计着将诸葛亮真身就地掩埋,然后回去复命。对此,后主刘禅并不傻,稍微一想就会明白不可能这么快就杠断绳烂,于是下令把四人抓来审问。严刑拷打下,四人很快招认,刘禅一怒之下便以欺君之罪将四人处死。不知刘禅是气糊涂了还是故意为之,竟然没有问四人把诸葛亮埋在哪里。

▲诸葛亮剧照

其实这也恰好说明诸葛亮智谋无双。聪明如诸葛亮,怎会不知杠断绳烂之难,岂是四人能够轻松抬断的?加上他善于心计,一定算出了所抬之人偷懒耍滑,而且壮汉一般性情豪爽、口风不严,此事一旦传出,刘禅知晓后定然不会轻饶。如此一来,世上就无人得知其葬身之地了。

当然,这些只是后世学家的推测臆想,即使合情合理也不一定真实。至于诸葛亮真实墓葬位于何处,确实是千古之谜,或许永远也不得而知。

参考文献:

《三国志》

一句“躬身陇亩间”,很多人便认为诸葛亮是个农民,因为得到刘备的重用才摇身一变成为军中智士,官拜汉蜀丞相,其实不然。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汉灵帝光和四年,生于徐州琅琊郡阳都县的一户名门望族之家。祖父诸葛丰在西汉元帝时期任司隶校尉一职,父亲诸葛珪(gui)在东汉末年做过泰山郡丞。如此看来,诸葛亮不仅不是农民,还是个是个妥妥的官二代。那为什么说他“躬耕陇亩”?诸葛亮三岁时母亲就去世,八岁时又失去父。随后便跟随叔父诸葛玄投奔到荆州刘表。建安二年,16岁的诸葛亮已成为一个才华横溢的饱学之士,与司马徽、庞德公、黄承彦等当时的名士成为至交好友。诸葛亮不仅学识渊博,长得也是一表人才,黄承彦便将自己的女儿黄月英介绍给诸葛亮。当时坊间传闻“黄月英虽然有才华,但是奇丑无比、肤色黝黑且粗糙、身型壮硕。”不过对于黄月英的容貌传闻是两极分化的,还有传闻说黄月英其实是个标准的美人,只是因为其本身有过人的才华,才貌双全便得到当地其他年轻姑娘的嫉妒,便故意编出黄月英丑的谣言,并四处散播。诸葛亮并不不在意那些传言,应允了婚事,成为黄承彦的乘龙快婿。因为诸葛亮娶了所谓的丑女,大家还口口相传一句谚语“莫作孔明择妇,正得阿承丑女”,意思是说,大家选择媳妇,千万别像诸葛亮一样选择黄承彦的丑女儿。面对大家的闲言碎语,诸葛亮夫妇并不在意,二人还在田间建起茅屋,学着普通农户一般,过起了一段不问世事的隐士生活。因此,人称“卧龙先生”,卧居陇亩之间。

与此同时,刘备依附于刘表势力,在屯兵的同时广开门路,招贤纳士。在听闻诸葛孔明事迹后,知其与一般儒学之士不同,不仅学识渊博,对当下局势还有着不俗的见解,刘备便有心招揽。徐庶则建议刘备,诸葛亮这个人,并非一般凡人,虽身处田地间,但有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的能力,得知可谓胜算大半,将军既要求教,定要显出心诚。因此便有了著名的“三顾茅庐”,刘备亲自登门三请诸葛亮,每每态度恭谦,耐心等候。前两次的拜访,诸葛亮都借口推脱避而不见,刘备对此也不埋怨,不催促,在诸葛亮推脱不见时只道“无妨”。经过两次推脱婉拒后,诸葛亮以为刘备不会再来,刘备却又来了第三次。诸葛亮见刘备心诚,且为人谦逊,在刘备第三次拜访时,见了刘备。屏退众人后,刘备便向诸葛亮表明,听闻先生有大智,今天下奸臣当道,汉室衰败,自己想要以大义重振汉室天下,可有什么方法?

诸葛亮向刘备建议“三分天下”,曹操与孙权暂不可取,需先拿下荆州、益州,待时机成熟攻打中原。闻言后,刘备大赞其谋略,力邀诸葛亮相助,诸葛亮由此出山入幕。二人此次关于天下局势的分析被后世整理成一篇著作——《隆中对》,并成为蜀汉近十年的治国之策。对于诸葛亮的加入,刘备称自己犹“如鱼得水”般,二人关系也越发紧密。

建安十三年八月,刘表病逝,刘琮(cong)继位,曹操趁机率军南下,刘备闻询领兵带着百姓出逃,半路遇上曹军,大败后的刘备在诸葛亮建议下求救孙权。诸葛亮代刘备前往柴桑面见孙权,进行说项。先向孙权表明曹操不得民心,断不可交,后又分析刘备可交之处,两相分析,后又加上鲁肃与周瑜的游说,孙权决定联合刘备对抗曹操。同年十一月,刘备与孙权率军在赤壁与曹军大战,曹军大败,铩羽而归。同年十三月,诸葛亮被任命军事中郎将,下管桂阳、长沙、零陵三郡,负责调整赋税,充实军资。建安十六年,刘备率军攻打张鲁,诸葛亮与关羽、张飞、赵云等镇守荆州。建安十七年,诸葛亮入蜀助阵,助刘备取成都。建安十九年,刘备入主益州城,诸葛亮任军师中将,署左将军府事。

汉献帝延康元年,曹丕篡汉自立。在诸葛亮劝说下,刘备登基自立为帝,诸葛亮任丞相,录尚书事。章武三年,刘备病重,召诸葛亮到永安临终托孤。对诸葛亮说“若嗣子可以辅佐,便辅佐,若其无才能不堪重用,你便自行取度。”诸葛亮涕泣言“臣定竭尽肱骨之力,效忠贞之节,至死方休。”并承诺为其完成平复中原的夙愿。随后刘备召来刘婵,让刘婵对待诸葛亮要像对待自己一样。同年四月,刘备去世,刘婵继位,诸葛亮封武乡侯,刘婵大小事物都依赖诸葛亮。为了完成先主平定中原的夙愿,建兴三年春,诸葛亮率军南征。诸葛亮七擒七中孟获,大败敌军,至此平定中原。在此基础上,组件军队,扩充军资,伺机北伐。同年八月,心力交瘁的诸葛亮病逝与五丈原,享年五十四岁。为了稳定军心,同时不给司马懿可乘之机,诸葛亮命人在自己死后秘不发丧,缓缓退军。司马懿军队,远见见蜀汉军中帅气飘扬,诸葛亮手拿羽扇坐于军中马车上,生性多疑的司马懿便觉得有诈,遂率军撤退。此后也流传有“死诸葛下退活仲达”一说,对诸葛亮的智慧连连称赞。

杨仪姜维等率大军成功返回成都后,刘禅追谥诸葛亮为忠武侯。遵诸葛亮生前留话,在自己死后命四个大汉抬着自己的棺材一路向南走,什么时候抬棺的绳断,什么时候把自己下葬,下葬地就是绳断地,不要陪葬品,不要大肆修建,简单刨一个坑就可以。最终,一代名臣,就简单的葬在定军山,没有陪葬品,墓穴也非常小。后有人出于各种原因,打开过诸葛亮的墓,墓穴不仅狭小,而且没有奇珍异宝,有的只有一把羽毛扇,是个诸葛亮的衣冠冢。很多人说,诸葛亮深知自己死后可能有仇家寻仇,便虚晃一招,自己则另择一处安葬,至今人们也不知道诸葛亮到底葬在哪里。

现在大家所看到的武侯墓,也是经明清两代后人从新扩建与修建后的。定军山周围群山环绕,旁有湍流的河水,从墓门就可以看到对面巍峨山岭,既有开门见山之意,又有环山抱水之意,是一处钟灵毓(yu)秀的风水宝地。有着“陕南天然公园”之称,可见,风景独好。武侯墓,共建有三座大庙,面积约45000平方米。陵园中种有多颗古松,一入院,清幽感扑面而来,仿佛就置身于静谧的山林之中。院中立有多个石碑,大小匾额34块,对联29幅,上面多刻有历代先贤对诸葛亮的歌颂。经过院子,大殿内,是诸葛亮的塑像,羽扇纶巾,身披鹤氅(chang)、神态自若、面容清秀且儒雅。左右建有诸葛亮生前的侍从关兴与张苞的塑像。大殿后方是一个“墓亭”,留人在祭拜之余,可以休息,亭子后面便是诸葛亮的墓,墓是典型的“覆斗形”,周长60米,高约6米,没有太多修饰,简单的水泥堆砌,四周用汉白玉石围起,上面用浮雕雕刻出诸葛亮的生平事迹。整体南北向,坐北朝南。不同于他人,诸葛亮墓前有大小两块墓碑,大的墓碑是当年陕西的一位巡抚所立,小一点的是雍正年间,果亲王所立。墓石碑上刻有“汉诸葛忠武侯墓”,墓旁种有两颗古桂,被人称为“护墓双桂”,每年金秋花开时节,香飘十里。对于诸葛亮的墓,有传说上面长有一颗黄果树,要知道是没人会在墓地种植果树,更何况是在坟冢上方。于是便有人说那是诸葛亮的妻子,黄月英为了守护自己的丈夫,在死后化身为一颗黄果树,为的就是能常伴其左右。

回望诸葛亮的一生,生于显赫之家,幼年失双亲,少年誉满天下,半生辅佐,鞠躬尽瘁,竭尽一生都为匡扶汉室努力,虽位高权重,却淡泊名利,无论做人还是做事,堪称世间典范。前有“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表诸葛亮的高风亮节,后有“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来描写诸葛亮的一生功绩。更流传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不出茅庐,之三分天下”等众多谚语来描述诸葛亮。可见圣人虽远去,影响永世存。

诸葛亮是四川人吗?他死后葬在哪个省?

优质回答

诸葛亮祖籍山东琅琊人,字孔明号卧龙,刘备三顾茅庐,出山辅佐刘备,六出祁山,后病死于五丈原,金今宝鸡岐山一带。对于死后安葬在哪里历史上没有确切记载,只是墓有好几处,陕西汉中勉县有两座诸葛墓,成都四川也有武侯墓和祠,但真墓是那个,还不清楚。

诸葛亮临死前为何下令把自己葬在定军山呢?

优质回答

定军山,位于陕西省汉中市勉县城南,虽然三国时期此地属于蜀国,但诸葛葬在此未必是为了入土为安。因为当时还处于战争时期,胜负未分,此地最终落于谁手还不得而知。但是此地战略位置的重要性关乎全局,”得定军山则得汉中,得汉中则定天下”是兵家共识。而蜀军疲弱,蜀主荒靡,万一军心动摇,轻易放弃此地也是有可能的。换句话说,诸葛更愿意把自己的陵墓变成一根钉子,紧紧钉在战略核心形成一个精神象征,从而激励蜀主刘禅不要放弃,激励蜀军务必死守。还记得苏联卫国战争中那条伟大的名句吗?年轻的军官克洛基科夫·季耶夫面对自己仅剩的28名红军战士,喊出了那句话:“俄国虽大!但我们已无路可退,身后就是莫斯科!“彼时的诸葛陵墓与莫斯科,异曲同工吧。

蜀汉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诸葛亮开始了第五次北伐。大军出陕西斜谷,屯兵五丈原,与曹魏司马懿对峙。是年八月,诸葛亮积劳成疾,病陨五丈原,终年54岁。诸葛亮临终留下遗命:“葬汉中定军山,因山为坟,冢足容棺,敛以时服,不须器物。”

诸葛亮作为蜀国的丞相,应该回到自己的国都安葬,况且自己家人都在那里。而诸葛亮却下令死后把自己葬在汉中定军山,依山筑坟,坟墓中只容下一口棺材就可以了,入葬只穿随身的衣服,更不需要任何随葬的器物。这确实令人匪夷所思。

不可否认,诸葛亮用兵八年以来,胜战、负战、平战,包括屯田屯兵,制造木牛流马,推演八阵图,都是在定军山下完成的。这里是诸葛亮一生金戈铁马的一段时光,为了就是实现“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政治理想,以报先帝刘备的知遇之恩,托孤之恩。

持续两年之久的汉中之战,以蜀汉完胜,曹魏完败而结束,蜀汉的势力达到了巅峰时刻。汉中之战充分表明了蜀汉此时完全有能力、有信心、有办法来发动大战,捍卫国土。

尤其是定军山一战,老将黄忠挥刀力斩曹魏统帅夏侯渊,夺得了定军山这一巴山山脉的最高峰,扭转了汉中之战的局面,进而蜀汉占领了大半个汉中地区。定军山见证了蜀汉的崛起和刘备的辉煌。

昔年刘备曹操青梅煮酒时,曹操的由衷之叹“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曹耳!”经此一战,刘备终于成了与曹操分庭抗礼的真英雄,这或许是曹操所想不到的吧。

诸葛亮把自己留在这片高高之地,很大程度上寄托了自己对未竟北伐大业的期望,北伐尚未成功,后辈仍需努力。所以诸葛亮葬在定军山,不乏也是让蜀汉后辈们记住汉中之战的荣耀,以此激励蜀汉将士们继续为汉室兴复而战斗。

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谁让他,死后有国不能回,有家不能回呢?

诸葛亮老家是琅琊阳都,此时是曹魏的统治区域,显然他是回不去的。而成都是自己的国都,家人也在那里,先帝陵也在那里,于情于理诸葛亮该回成都啊,可为什么就是不能呢?

我们得好好想想是谁不让他回成都的?成都此时的主人是谁呢?那个人就是让诸葛亮有国不能回的人!他就是——刘禅!

《资治通鉴》记载:蜀人所在求为诸葛亮立庙,汉主不听;百姓遂因时节私祭之于道陌上,步兵校尉习隆等上言:“请近其墓,立一庙于沔阳,断其私祀。”汉主从之。

可以看出,此时的刘禅已并非是那个”扶不起的阿斗”了,他对自己的相父——诸葛亮突然翻脸,君臣二人矛盾公开化。

1.下旨不允许群臣吊丧,不允许带孝。

2.禁止民间祭奠诸葛亮。直到29年后,蜀汉岌岌可危的时候,刘禅才允许民间进庙祭奠。

3.下令清查诸葛亮的家产。《资治通鉴》又载:“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馀饶,臣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馀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诸葛亮成了史上首个向君主公布个人财产的人!等刘禅查完诸葛亮的财产后,发现与诸葛亮报的一样时,气的当场摔了杯子!不知刘禅气从何而来?

4.废除丞相官职,将相印随葬永封武侯墓中。诸葛亮死前安排了丞相合适的继承者,但是,刘禅立马废除了丞相,提出了经治方案,军政分治,提拔自己舅舅吴懿为车骑将军,督汉中,蒋婉为尚书令,总统国事。

由此可见,这个“扶不起的阿斗”成了“斗不起的阿斗”了。自古以来,君臣关系总是很难说。诸葛亮在刘禅身边安插了许多亲信,颇有曹操对汉献帝的做法。皇权和相权的矛盾一直是中国封建政治制度的主要矛盾。

再说,蜀汉自建立之初,就有北伐和东征的矛盾。明代思想家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一书中道出了刘备的政治理想:“承统以后,为人子孙,则亡吾国者,吾不共戴天之仇也。以苻登之孤弱,犹足以一逞,而先主无一矢之加于曹氏。即位三月,急举伐吴之师,孙权——骠骑将军荆州牧耳,未敢代汉以王,而急修关羽之怨,淫兵以逞,岂祖宗百世之化,不敌一将之私忿乎?先主之志见矣,乘时以自王而已矣。”

王夫之的意思很明显,就是批评这位人人称赞的所谓刘皇叔,不想着北伐亡国之仇曹魏,反而举兵东征仅为骠骑将军荆州牧的孙权。为了个人私愤而值国家统一大业不顾,可见刘备的志向仅在割据称王而已。王夫之同时指出:“先主不死,吴祸不息,祁山之军不得而出也。”

也就是说,刘备不死,蜀汉还是东征吴国,不会有以后的诸葛亮的北伐。后主刘禅也不是不知道其父东征的真实遗志。

所以无论从个人恩怨还是国仇家恨,刘禅是不会让北伐斗士回到成都的!

诸葛亮曾评点春秋忠臣伍子胥:“子胥长于图敌,不可以谋身。”伍子胥含怨而死,死后要悬眼城门,看到吴国被越王勾践所灭。而定军山的那座孤坟,背依青青长山,看到了什么呢?

或许他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的儿子诸葛瞻却反对自己的北伐大业!三国归晋后,自己的孙子诸葛京却做了离定军山不远而自己一生都到不了的地方——郿县县令!

我是365个鲁迅,给您一个不一样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请您点赞、转发和关注,谢谢!

后世刘伯温为何要挖孔明坟墓?

优质回答

在唐朝之后,帝王们为了出于政治需要,对诸葛亮极为推崇,命人为他编书纂史,弘扬忠臣正气。特别是元朝的戏曲逐渐兴起之后,孔明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诸葛亮从一个卓越的军事家变成一位窥探天机的神人,他略通八卦就能自创六丁六甲之术,在后人的描述之下,诸葛亮之神近妖。比较典型的,就是这则民间传说。

诸葛亮在临终前留下遗言,希望刘禅为他依山建造衣冠冢,但是将他的遗体和他的生前所著的书籍装在棺材之中,让四个人一起抬着朝着一个方向走,一直等到绳子断了,再将他就地下葬。

诸葛亮料到这四个人根本不可能真的将绳子一直抬断,只会在半路上将他随便找个地方埋了。为了逃脱刘禅的追问,他们很可能找个地方隐居,再也不会回来,将这个秘密永远埋藏在心中,那么诸葛亮真正的墓就会成为一个永恒的秘密。

岂料明朝初年出现了另一个神人刘伯温,自夸道: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这两位相隔千年的能人异士,竟然就此较上劲。刘伯温在明朝初定之后,就想着如何和死了许多年的诸葛亮较量一番。才能证明自己比诸葛亮更加厉害,那就是将诸葛亮藏了千年的墓给找出来。

刘伯温为了推算出诸葛亮的墓地用了81天的时间,得到结果之后十分兴奋,第二天就带着人去寻找诸葛亮的墓地。他找准位置叫人挥铲挖了下去,不到一个时辰就看到了诸葛亮的棺材。彼时的刘伯温十分得意,诸葛亮被后人尊崇千年也不过如此。

而当他打开棺材之后却只在棺材之中找到一个石碑,石碑上面写着:吾墓后世无人盗,只有伯温盗,我知后世有伯温,伯温知后世有谁。刘伯温见此,就好比看到诸葛亮重生面前一般,摇着羽扇对他冷言嘲笑。刘伯温吓得一身冷汗,立刻叫人将墓又重新填上,郑重祭拜之后仓皇而去。

这个传奇故事将诸葛亮的料事如神和刘伯温的自满自大相对比,又一次加深了诸葛亮神一般的形象,但是仔细推敲似乎戏说的成分更多一些。首先挖人坟墓这种事情本就不光彩,在注重安土重迁的中国人心中就是个龌龊事,从先秦开始就是为政府所禁止的。唐朝法律就有制裁盗墓行为的条款,并且和故意杀人、防火制毒一起成为重罪。元代掘人祖坟要被流放;明朝同样对挖人坟墓者有着严苛的惩罚,没有开棺材就要流放三千里,开了棺材,直接绞刑。

诸葛亮在百姓心中地位崇高,法律也保护死者坟茔不被挖掘。刘伯温作为公众人物,定不会做出这种有损名誉的事情,即便他真的挖了,也是偷偷去挖,怎会被你我知晓呢?

不管是刘伯温还是诸葛亮,这二人都是我们后人敬仰的人,他们的智慧就像是在星空上璀璨的星光,让后人们仰望,他们的品德更是值得我们学习,诸葛亮教我们做人要忠诚,要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尚品德,而刘伯温教我们要大度潇洒,淡泊名利。

然而,在民间流传着一段小故事,那就是刘伯温为了与诸葛亮一比高低,从而挖了诸葛亮的坟,这个其实是民间艺人们的艺术加工后流传而已,并非史实。

据说,刘伯温在帮助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心里有点自豪、骄傲,于是他便亲自写出这句话:“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天下刘伯温”,大致想要表的意思就是我刘伯温的智慧比你诸葛亮高,你三国鼎立,而我却一统天下,你借一州之地的蜀国想辅助汉室,却出师未捷身先死,凭你诸葛亮就想压过我。刘伯温心里不服气,就决定挖了诸葛亮的坟墓,想看一看这位诸葛亮到底有什么过人之处,比比看二人之间,谁的智慧更高一筹。

于是,刘伯温便命人挖开诸葛亮的坟,看到石碑上有字,上面写的是:“学生伯温,我知后世有你,你可知前世之师为孔明乎”?意思就是说:我诸葛亮能算后世有你刘伯温,而你刘伯温能算后世将出何人不?

刘伯温这时才终于明白了,诸葛亮的聪明才知胜他百倍,因为刘伯温确实算不到他死以后几百年会出个什么样的大人物。而诸葛亮却知道千年以后会出个叫刘伯温的聪明人。

其实,这上面的故事都是后人杜撰出来的,只不过是为了对他们两人的聪明智慧进行赞扬而已。

诸葛亮墓究竟在不在陕西汉中?

优质回答

诸葛亮作为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以三顾始,以五出终,辅佐弱小的刘备建立了蜀国,最后为实现刘备恢复汉室,统一天下的遗志,累死在五丈原,使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光辉形象永垂青史,受后人怀念敬仰。

在东汉末年的众多谋臣武将中,诸葛亮可以说是不可多得的军事、政治战略家。虽然“躬耕於南阳,苟全性命於乱世,不求闻达於诸侯”,但从不放弃对天下大势的了解、掌握和判断,为其选择刘备作老板,以及三分天下奠定了基础。

诸葛亮虽然父母早亡,跟随叔父来到荆州,但诸葛亮在荆州的人际关系是显赫的。

当时荆州的五大望族都与诸葛亮有着亲密的关系,岳父黄承彦就是荆州五大望族之一,岳母就来自另一五大望族之一蔡家,其父亲就是蔡讽,而岳父的小姨子蔡夫人就是刘表的妻子,那是荆州最大望族。

诸葛亮的大姐嫁的是另一望族蒯家,姐夫蒯祺是房凌郡太守,二姐嫁的是另一望族庞家,其夫庞山民就是庞德公的儿子,而“凤雏”庞统就是其侄子,可以说诸葛亮与当时荆州最大的五大望族都有紧密的关系。

当然在三国演义里,作者把诸葛亮描写的跟神一样,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如同妖怪一样的存在。但那毕竟是小说,真实的诸葛亮仍然很厉害,但并不是神。

诸葛亮的内政能力是不用说的,陈寿把他比做管仲、萧何,肯定了诸葛亮在治国上的优秀。但是诸葛亮连年北伐,最终仍是没有成功,所以陈寿也评诸葛亮: “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又说诸葛亮“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而所与对敌,或值人杰,加众寡不侔,攻守异体,故虽连年动众,未能有克。”

一直到刘备死后,诸葛亮才担上军事的重任。

诸葛亮第一次独自领军的机会是平定南蛮叛乱,透过攻心为上的战略,诸葛亮只花了半年,成功平定叛乱,并且七擒孟获,最后使得南中夷民心悦诚服,也成功的经略了南中的资源,加强蜀国的国力,由此可见诸葛亮是有一定的军事能力的。

诸葛亮五次北伐,总的来看胜算并不大,但诸葛亮仍穷其一生致力北伐,为何?有人认为,诸葛亮北伐的目的是为了受九锡,进而代汉称帝。因为对于诸葛亮个人而言,不北伐就不能显示其军事才能,蜀中士人就不会心悦诚服,也无法树立起个人声望,最终也就不能达到登上帝王宝座的目的。

如果北伐成功,其已功高不赏,他要废掉刘禅而自取皇位,就有雄厚的政治资本。诸葛亮的做法和桓温、刘裕等人“立功河朔,还受九锡”的思路是一样的。

然而,最终诸葛亮还是死在了北伐的道路上。

诸葛亮在临终前特意写信给后主刘禅,吩咐刘禅在他死后,将他尸身装入棺材,由四名人兵抬着向南走,杠断绳烂之处便是他的葬身之所。可是四名人兵抬着诸葛亮的棺材,走了一天一夜,已经精疲力尽了,可是此时杠未断,绳也未烂。

于是四人商议,将诸葛亮的棺材就地掩埋。

在史料中记实的,诸葛亮在生前希望可以在百年之后安葬在定军山。他希望本身在死后也可以保卫着蜀国这片国土,让这片河山免受仇敌骚扰。但后来经后人研究,定军山的诸葛亮墓只不外是他的衣冠冢罢了,诸葛亮的真正陵墓所在就成为一个谜题!

为什么诸葛亮死后,后世不知道葬在哪里?

优质回答

为什么诸葛亮死后,后世不知道葬在哪里?诸葛亮是中国历史长河中有名的军事家,谋略家,还有发明家,孔明灯还有诸葛弩都是他发明的。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更是人尽皆知,不少人被他的聪明才智所折服。刘备为了请诸葛亮出山曾三顾茅庐才得到他的认可出山为刘备出谋划策。诸葛亮这一生都在为帮助刘备复兴汉室而努力,在刘备死后,又尽心尽力扶持刘备的儿子,最后诸葛亮因为劳累过度累死在了五丈原。诸葛亮这一辈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可谓是对刘备衷心耿耿了!但是在诸葛亮死后被埋葬在哪里缺没有人知道。据说诸葛亮足智多谋,在自己人生最后的时刻想出最后一计,就是让刘禅在自己死后不要风光厚葬,也不要让太多人知道,只是给他一副棺材,再找十三个人来,十二个人负责抬棺材,一个人负责做饭,十三个人每个人都给了很多黄金,唯一的要求就是这十二个人必须抬到绑棺材的绳子断了为止,绳子在哪里断的就将诸葛亮在哪里下葬。后来这十三个人就抬着棺材一直走一直走,走了很久都快累死了绑棺材的绳子终于断了,这十二个人这才把诸葛亮给安葬了,那个做饭的人给这些人做了饭,可是却被这十二个人联手给杀死了,因为他们觉得自己累死累活才挣到了钱,而他只做了一顿饭就轻松拿到了钱太不公平了,他们杀死做饭的之后便大吃大喝准备回家,没想到吃完饭后十二个人都中毒死了,原来诸葛亮一开始安排这个做饭的就是为了毒死这十二个人,不得不说真是神机妙算啊,这样就没有人知道他死了葬在哪里了。而诸葛亮不想让别人知道他葬在哪里大概是因为不管是曹操还是周瑜都对他恨之入骨,哪怕他死了也会将他的尸骨挖出来让他不得安生,所以为了在他死后能安生的去才想出了这么一条计谋!诸葛亮他为刘备鞠躬尽瘁一生,招惹了不少仇家,他并不希望自己死后还被人打扰,也为了防止仇家来报复,所以他不让人知道他葬在哪里。刘备临死问诸葛亮让位给他一说也埋下与刘禅(阿斗)伏笔。刘禅其实不呆,刘备一生管控军权,诸葛亮一生没及早传智谋给后人,传姜维己为时太晚,水镜先生(司马徽)早以算出政归“司马氏”,这都是智者思维。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诸葛亮墓在哪里了​

也许你还想知道诸葛亮为何要害死赵云的知识介绍。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