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有几个儿子分别叫什么名字(康熙有几个儿子,都什么结局)

康熙的几个儿子的下场是什么?

优质回答

清朝第四代皇帝——清圣祖康熙帝,是中华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自顺治十八年(1661年)正月初九继位,至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驾崩,共计在位六十一年另十一个月。在位期间,康熙帝有着平三藩、败沙俄、复台湾、逐噶尔丹等军事功绩,也有取消占地、轻薄徭役、尊崇儒学等文治,当然,晚年康熙帝同时还有倦勤怠政、过于宽厚、导致吏治败坏、国家中衰的负面影响。更有为了自身的统治合法性,大兴文字狱,打击异议人士的黑历史。

总之,康熙帝算是一位英明君主、成熟政治家,维护中华统一的有功者,也是中华文明逐渐落后于世界的主要责任人之一。不过,相对于后世对他的孙子的评价,康熙帝总算还是正面形象居多,口碑相对良好。不过这些都不是本文的重点,这里就略过不提了。下面就根据正统史书及各种参考资料记载,着重分析和介绍主题——《康熙帝诸子的结局》。

康熙帝一生共有皇子皇女五十五人,其中皇子三十五人,皇女二十人。这个数量,在秦汉隋唐宋元明清各朝皇帝中(一些小王朝或者割据政权帝王就不计算了),可以排进皇帝后嗣最多者前三位(第一位是宋徽宗,有皇子三十八人、皇女四十二人;第二位是唐玄宗,有皇子三十人、皇女二十九人)。本文不牵涉皇女,就不再另外叙述,只对康熙帝的皇子们加以介绍,将他们的生平及结局罗列出来,以供大家浏览参考。

康熙六年(1667年)九月,康熙帝获得了他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个子嗣——皇长子承瑞,这一年的康熙帝刚满十三岁(十三岁零六个月),现代人十三岁还是一个初中学生,可是康熙帝就已经做了父亲,这实在是太强悍了。

从康熙六年(1667年)九月开始,康熙帝就不断地诞育皇子,直至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二月,他最小的一个儿子——胤禐出生,这才结束了历时五十多年的生养皇子过程,这一年的康熙帝已经是六十五岁的老人,不得不说,依旧还是很强悍。

康熙帝三十五位皇子中,因为患病夭折的原因,有十一位去世时年纪都很小,所以就没有被“序齿”,也就是没有被算进皇子的排行中,所以特地将他们列出来,先做一个解释,以便编写后续皇子时,好按照序齿排行来介绍。

康熙帝早夭未序齿皇子名录(按实际排行):

一、长子承瑞,生于康熙六年(1667年)九月二十,夭折于康熙九年(1669年)五月二十四,年三岁,因年幼,不序齿。生母荣妃马佳氏。

二、次子承祜,生于康熙八年十二月(阳历是1670年1月),夭折于康熙十一年(1672年)二月,年两岁,因年幼,不序齿。生母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承祜是康熙帝真正意义上的嫡长子,如果他不夭折,就没有后来的皇太子胤礽(承祜同母弟)什么事了。

三、第三子承庆,生于康熙九年(1670年)闰二月,夭折于康熙十年(1671年)四月,年一岁,因年幼,不序齿。生母惠妃那拉氏。承庆也是康熙帝皇长子胤禔的同母兄。

四、第四子赛音察浑,生于康熙十年十二月(阳历是1672年1月),夭折于康熙十三年(1674年)正月,年三岁,因年幼,不序齿。生母荣妃马佳氏。赛音察浑是康熙帝诸子中唯一一位具有蒙古名字的皇子,是由孝庄太皇太后所起,意在使康熙帝不忘外藩蒙古亲族,以及期盼他可以像土谢图赛音汗察浑多尔济一样强壮(可惜未能如愿,赛音察浑只活了三岁)。

五、第六子长华,生于康熙十三年(1674年)四月,出生当天即夭折,因年幼,不序齿。生母荣妃马佳氏。

六、第八子长生,生于康熙十四年(1675年)六月,夭折于康熙十六年(1677年)三月,年三岁,因年幼,不序齿。生母荣妃马佳氏。

七、第九子万黼,生于康熙十四年(1675年)十月,夭折于康熙十八年(1679年)正月,年四岁,因年幼,不序齿。生母贵人那拉氏。

八、第十二子胤禶,生于康熙十八年(1679年)二月,夭折于康熙十九年(1680年)四月,年两岁,因年幼,不序齿。生母贵人那拉氏。

九、第十九子胤?,生于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七月,夭折于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六月,年两岁,因年幼,不序齿。生母贵人郭络罗氏。

十、第二十四子胤禨,生于康熙三十年(1691年)正月,同年三月夭折,只活了一个多月,因年幼,不序齿。生母平妃赫舍里氏(孝诚仁皇后之妹)。

十一、第三十五子胤禐,生于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二月,出生当天即夭折,因年幼,不序齿。生母贵人陈氏。

以上,即康熙帝早夭的十一位皇子介绍,他们的生母地位有高有低,出生时康熙帝的年纪或是年轻、或是壮年、或是衰老,但这十一位皇子都有一样的结局:年幼夭折,没有序齿,无封无后,在这世间匆匆走过了短暂的时光,还来不及享受富贵荣华的皇家生活,就遗憾地离开了人世,留存的痕迹也消逝于无形中。

康熙帝已经序齿了的二十四位皇子生平及结局介绍(按照序齿排行):

皇长子直郡王胤褆:生于康熙十一年(1672年)二月,生母惠妃那拉氏。少年时胤禔从军出征,征讨噶尔丹,有所作为,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受封直郡王。胤褆为皇长子,所以对于皇储之位觊觎不已,成年后多次试图谋取储位,终于在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皇太子第一次被废时按捺不住,主动要求处置皇太子,并向康熙帝请求亲自动手,康熙帝由此厌恶胤褆。之后胤禔又被三弟胤祉告发用魇术诅咒皇太子,康熙帝更是气愤不已,怒骂胤禔为为”乱臣贼子”,下令废黜其郡王爵位,将其圈禁于府中,幽禁看管起来。

此后胤禔在圈禁中度过了二十六年漫长的时光,期间康熙帝驾崩、雍正帝继位,胤禔都没有得到赦免。雍正十二年(1734年)十一月,胤禔在幽禁中去世,年六十三岁。

皇次子、皇太子(废)胤礽:生于康熙十三年(1674年)五月,生母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胤礽是康熙帝的嫡次子,也是实际上的嫡长子(胤礽同母兄承祜早夭),所以在一岁的时候就被立为皇太子,受到康熙帝宠爱。成年后,胤礽多次代替康熙帝主持祭祀,又数次监国,政绩不俗,朝野内外很有口碑。

但胤礽成年后代行康熙帝治国之时,或许有着不经意间的越位处事、以及和诸皇子之间因权力分配而产生矛盾,导致康熙帝开始怀疑和猜忌皇太子是否有夺权“弑逆”之心,父子间隔阂越来越越深,终于导致皇太子在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两度被废,此后胤礽被圈禁于咸安宫。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康熙帝驾崩于畅春园,皇四子雍亲王胤禛奉遗诏即位,即雍正帝。雍正帝登基后,封胤礽次子弘皙为理郡王,携家眷迁至京郊郑家庄(位于北京昌平)居住,但是胤礽依旧住在咸安宫,生活待遇也从优。雍正二年(1724年)十二月,胤礽病逝于咸安宫,年五十一岁,善终。

皇三子诚亲王胤祉:生于康熙十六年(1677年)三月,生母荣妃马佳氏。胤祉的文学、书法功力在康熙帝诸多皇子里表现极突出,自幼受康熙帝喜爱。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康熙帝命十七岁的胤祉和和皇四子胤禛一起去祭祀重修落成的曲阜孔庙,之后,康熙帝每年的行围、祭陵,胤祉都会随同前往。

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三月,胤祉被封为诚郡王,从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起,康熙帝每年都要亲临胤祉府邸,举行家宴,并成为惯例。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皇太子胤礽复立,同时,胤祉被晋封诚亲王(康熙帝生前,只有三个皇子封亲王,胤祉是其中之一)。

胤祉排行居长,但是对于康熙末年夺嫡之事不是很热心,心思大多在编书、修历上,先后主持编纂了《律历渊源》、《古今图书集成》两部文献巨著,受到了康熙帝高度赞誉。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康熙帝驾崩,雍正帝即位,胤祉被雍正帝指派守护景陵(康熙帝陵寝),意在隔绝其与他人的联系。雍正六年(1728年),胤祉被人弹劾向大臣索要贿赂,雍正帝议定其罪,胤祉被圈禁在自己的府里,然后降爵为郡王。雍正八年(1730年)二月,胤祉恢复亲王王爵。但是在当年五月怡亲王胤祥的丧礼上,胤祉先是迟到,姗姗来迟后又毫无忧伤悲哀之色,导致被雍正帝当场斥责。之后庄亲王胤禄弹劾他目无君上、衔恨怨怼,雍正帝将胤祉下宗人府议罪。胤祉最终在雍正帝的暗示下被夺爵,幽禁于景山永安亭。雍正十年(1732年)闰五月,胤祉在永安亭去世,年五十六岁,以郡王礼安葬。

皇四子雍正帝胤禛:生于康熙十七年(1678年)十月 ,生母孝恭仁皇后(德妃)乌雅氏。雍正帝本人的传记和事迹,诸多影视文学艺术作品都演绎过很多次了,这里为了避免浪费篇幅,就不再重复叙述。雍正十三年(1735年)八月,雍正帝驾崩于圆明园,年五十八岁。

皇五子恒亲王胤祺:生于康熙十八年(1680年)十二月,生母宜嫔郭络罗氏。胤祺自幼由孝惠章皇后(康熙帝嫡母)抚养,孝惠章皇后出身蒙古科尔沁部,不会汉语,所以胤祺直到九岁还未研读汉文,长大之后的汉文学问也不熟悉,因此自身综合素质不高,竞争性不够,无法参与到日后的夺嫡之争中。

但胤祺性情平和、心地善良,给人以“为人淳厚”的良好印象,所以和兄弟们都能和睦相处,不分亲疏一视同仁,以孝友为先。他的这种温和性格让康熙帝很是欣赏,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虚岁二十的胤祺就被康熙帝晋封为恒亲王。

胤祺的兄弟们对他的谦逊退让性格也非常赞扬,彼此感情很好。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康熙帝驾崩、雍正帝即位后,并没有因为他是皇九子胤禟(雍正帝夺嫡最大的对手皇八子胤祀死党)的同母兄而为难他,对胤祺很是尊重,并继续让他办理一些隆重但不那么紧要的差使,如祭祀皇陵,主持拜祭等。胤祺奉命一丝不苟将事情尽心完成,多次获得雍正帝的褒奖。

雍正十年(1732年),恒亲王胤祺病逝,年五十四,平安地走完了一生。雍正帝为其举行了隆重的葬礼,褒扬他“秉性和平、持躬谦谨、颇具乐善之风。”这是胤祺与世无争、谦逊恬淡一辈子的最好赞誉。

皇六子胤祚:生于康熙十九年(1680年)二月,生母孝恭仁皇后(德妃乌雅氏、时为德嫔)。胤祚也是雍正帝同母弟,不过他没有雍正帝另一个同母弟:皇十四子胤禵那样的好福气,能够平安长大。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五月,时年六岁的胤祚殇逝,这也是康熙帝序齿二十四子中,第一个夭折的皇子。而假设胤祚没有夭折,几乎可以肯定,他必将参与到三十年后的夺嫡之争中去,也许,“九子夺嫡”就会变成“十龙争储”了。

皇七子淳亲王胤祐:生于康熙十九年(1680年)七月,与胤祺同岁,生母为成妃戴佳氏。胤祐自幼喜欢读书,文化水平很高。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康熙帝出征准噶尔部首领葛尔丹时,十七岁的胤祐也随军出征,并执掌镶黄旗大营,屡立战功。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胤祐晋封贝勒,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晋淳郡王。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胤祐接管正蓝旗满洲、蒙古、汉军三旗一应事务,这是暮年的康熙帝对他格外的信任。

按照这样的进程,胤祐应该也是具有很大权力,其实可以参与到夺嫡斗争中去的。但胤祐有一个天然的缺陷,使他不具备储君资格,那就是他的腿脚有残疾,而身有残疾的皇子,在讲究“帝王气度”的古代,是不会被考虑立为皇储的。所以胤祐本人才能出众,文武双全,康熙帝也只能倚重他、信任他,赋予重任,而不会选择他为储君。

明白这一点的胤祐,从最初的失望,到很快调整心态,安分地做起了臣子,对康熙帝委以的重任老老实实办差,对储位不做非分之想。他这种明智的态度,无形中躲开了康熙末年、雍正初年夺嫡斗争中掀起的风波。

雍正帝继位后,对于这个安心办事、勤勉听话的弟弟信任有加,继续让他掌管军务,并晋封为淳亲王,加以重用。雍正八年(1730年),一生安静低调的胤祐去世,年五十一。雍正帝赐厚葬,并立碑记功,褒扬他“敬谨小心,安分守己”。这是胤祐恪尽职守、低调内敛一生最好的评价。

皇八子廉亲王胤祀:生于康熙二十年(1681年)二月,生母良妃卫氏。和雍正帝相同原因,诸多影视文学艺术作品对皇八子的演绎已经很多了,这里就不再重复叙述。雍正四年(1735年)九月,已经被革除宗室资格及王爵的胤祀暴薨于宗人府监所,年四十五岁。

皇九子贝子胤禟:生于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八月,生母是宜妃郭络罗氏,为皇五子恒亲王胤祺同母弟。与皇八子胤祀一样,他的事迹在诸多艺术作品中也被演绎得很详细,此处不再重复。雍正四年(1726年)八月,被革除宗籍的胤禟在保定监所去世,年四十三岁。胤禟也是康熙帝诸子中,爵位最低的一位(固山贝子)。

皇十子敦郡王(辅国公)胤?:生于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十月,生母温僖贵妃钮钴禄氏。胤?是除皇太子胤礽之外,生母地位最高的皇子。与皇八子胤祀一样,他的事迹在诸多艺术作品中也被演绎得很详细,此处不再重复。雍正二年(1724年)四月,因夺嫡之事,胤?遭到雍正帝的打击,被夺爵拘禁,是皇八子党中最早被处置的成员。不过胤?好歹在雍正帝在位时期保住了性命,至乾隆二年(1737年),乾隆帝登基后,胤?被释放,并封授辅国公。乾隆六年(1741年),胤?去世,年五十九岁,用贝子品级祭葬,总算善终。

皇十一子胤禌,生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五月,生母郭络罗宜妃,是皇五子、皇九子同母弟。胤禌于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七月病夭,年十一岁,无封号、无后嗣。

皇十二子履亲王胤裪:生于康熙二十四年十二月(阳历是1686年1月),生母定妃万琉哈氏(时为定嫔)。胤裪自幼由孝庄太后侍女苏麻喇姑抚育,老人循循教导,精心培育,将数十年宫廷生存智慧都灌输给了年幼的胤裪,使得胤裪养成了不骄不躁、独善其身的性格,对任何事情都能淡然处之。在苏麻喇姑的谆谆教育导下,胤裪从小就学识优异、品性端正,既有才华又无野心,实实在在地谦谦君子。这样的为人,得到了康熙帝所喜爱,和诸兄弟的友善。

胤裪成年后,牢牢记住了可亲可敬老奶奶的教导,对愈演愈烈的夺嫡斗争绝不参与,除按照康熙帝的指派做一些祭祀、赐葬、祭陵差事外,从不理会其他事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胤裪受封贝子,并奉命管理内务府。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康熙帝去世后,胤裪奉雍正帝之命办理康熙帝葬礼事务,诸事妥当得力,所以雍正帝甚为满意,晋封其为履郡王。

雍正十三年(1735年),雍正帝去世后,新君乾隆帝发布谕旨,履郡王胤裪在诸叔中行辈最尊(指在世的、没受雍正帝处分的,十叔胤?自然不包括在内),所以晋封其为履亲王。此后,在乾隆一朝,胤裪的地位崇高、待遇优渥。乾隆帝经常指派他办理陵园祭祀、宗人府管理、祭天、编纂会典等礼仪类差事,胤裪一一办理妥当,受到乾隆帝赞誉。

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胤裪去世,年七十九岁,是康熙帝皇子中最长寿的一位,这是对他独善中立、低调为人,谨慎一生最好的回报。

皇十三子怡亲王胤祥:生于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十月,生母敬敏皇贵妃章佳氏(时为庶妃)。怡亲王的故事,被太多太多影视文学作品所演绎,大家耳熟能详、熟悉不过,这里就不再复述。雍正八年(1730年)五月,雍正帝第一心腹重臣、清朝中枢最重要的决策者之一、军机处领班、怡亲王胤祥积劳成疾、病体缠绵,薨逝于自己府中,年四十五岁。

皇十四子恂郡王胤禵:生于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正月,生母孝恭仁皇后乌雅氏(时为德妃),雍正帝、皇六子同母弟。大将军王的故事也是脍炙人口、耳熟能详,这里不再叙述。雍正帝登基后,对胤禵严加管束,于雍正三年(1725年)将其圈禁在家,长期管制。乾隆二年(1737年),乾隆帝登基后释放了胤禵,并封其为辅国公,乾隆十二年(1747年)晋封贝勒,乾隆十三年(1748年)再晋为恂郡王。乾隆二十年(1755年),六十八岁的胤禵在家中去世,得以善终。

皇十五子愉郡王胤禑:生于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十一月,生母顺懿密妃王氏(时为庶妃)。胤禑在康熙帝诸皇子中默默无闻,没有太多事迹,康熙帝在位时都没有封爵,是一个普通皇子。雍正元年(1723年)雍正帝登基后,胤禑继续平平淡淡地生活,既没有受重用,也没有被打击。雍正四年(1726年),胤禑晋封贝勒,并奉命驻守景陵,看守康熙帝陵寝,雍正八年(1730年)晋封为愉郡王。雍正九年(1731年),三十九岁的胤禑去世,一生平淡,不喜不悲。

皇十六子庄亲王胤禄:生于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六月,与胤禑同母,都是顺懿密妃王氏(时为庶妃)所出。胤禄年纪虽小,但极为精明,早早就暗中投靠了四哥胤禛,在夺嫡斗争中选择站队并押对了宝。

雍正元年(1723年),为了酬谢胤禄的襄助,雍正帝将他过继给去世且无嗣的庄亲王博果铎(太宗之孙、承泽亲王硕塞之子),继承了庄亲王爵位(世袭罔替)。胤禄为人圆滑精明,又颇具才华,在雍正、乾隆两朝基本上太平无事,安享荣华富贵,并得到雍正帝、乾隆帝的信任和倚仗,长期担任议政王大臣。

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七十三岁的庄亲王胤禄去世,一生福禄寿三全,富贵终生。

皇十七子果亲王胤礼:生于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三月,生母勤妃陈氏(时为庶妃)。胤礼出生不久后,康熙帝诸子已经开始夺嫡之争,而胤礼年幼,所以并没有参与到激烈斗争中,在雍正帝登基后得以平安无事。

雍正元年(1723年)四月,雍正帝以胤礼为主要办事大臣,负责景陵办理事宜。胤礼很好地完成了这一任务,雍正帝很是高兴,以“陵寝修饰甚好、十七阿哥敬谨效力”的理由,晋封胤礼为果郡王,兼管理藩院事,这是胤礼参与政务的开始(也有野史说,胤礼在康熙末年就已经暗中投靠了四哥胤禛,不过没有实据)。

胤礼秉性忠直、操守清廉,办差一丝不苟,所以很得雍正帝喜爱,多次下诏嘉奖他,并于雍正六年(1728年)将其晋爵为果亲王。雍正十三年(1735年)五月,雍正帝还特意安排皇子弘历、弘昼随果亲王学习办理苗疆事务,这可以看出雍正帝对于胤礼的重用。

雍正十三年(1735年)八月,雍正帝驾崩,乾隆帝继位,胤礼继续受到重用,并被授予“总理事务王大臣”。因为胤礼体弱,不便长久处理公务,所以乾隆帝下诏命胤礼可以“在私邸治事,越数日一入直内廷可也。”待遇优渥。

乾隆三年(1738年)二月,辅政大臣、果亲王允礼因病薨逝于京师王府内,时年四十一岁。乾隆帝亲葬礼临祭奠,赐加祭一次。因为胤礼独子早夭,为了使他能够有后世祭祀,所以乾隆帝把幼弟弘曕(雍正帝第六子)过继给他,以承果亲王宗祀,这也是乾隆帝对于十七叔胤礼最大的安慰和恩宠了。

皇十八子胤祄:生于康熙四十年(公历1701年)八月,生母顺懿密妃王氏(时为庶妃),是皇十五子、皇十六子的同母弟。胤祄自幼极得康熙帝宠爱,五六岁时就随康熙帝行围、秋狝,在几个年幼皇子中是最得圣心的。不过在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胤祄随康熙帝出巡热河时突患疾病,不治夭折,时年八岁。康熙帝因此伤心欲绝、甚至迁怒于皇太子,胤礽第一次被废时的罪名中就有“对幼弟患病无动于衷、无友悌之心”。

皇十九子胤禝:生于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九月,生母为襄嫔高氏(时为庶妃)。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二月,三岁的胤禝因病夭折,身后无封。

皇二十子贝勒胤祎:生于康熙四十五年(公元1706年)七月,生母为襄嫔高氏(时为庶妃),与皇十九子同母。康熙帝晚年诸子夺嫡之时,胤祎还是个黄毛小儿,自然不会参与夺嫡之争,平静而悠闲地成长。每年康熙帝巡幸热河时,胤祎都会随驾出行,显然是比较受康熙帝喜爱的。

雍正帝即位后,胤祎在雍正四年(1726年)被封为贝子。雍正八年(1730)再晋封为贝勒。雍正十二年(1734年),胤祎两次假托得病而拒绝了雍正帝派其往景陵祭祀的旨意,被雍正帝连降三级爵位,自贝勒降至辅国公,作为惩处。

雍正十三年(1335年)八月,雍正帝驾崩,继位的乾隆帝因为胤祎被雍正帝厌恶,所以下诏不准他进雍正帝灵柩所在的乾清宫行礼,只能在殿外致祭。九月,乾隆帝才准许胤祎进殿行礼,并恢复贝勒爵位。乾隆二年(1737年),乾隆帝命胤祎总理泰陵(雍正帝陵寝)守护事务,任领侍卫大臣兼护陵大臣。

乾隆二十年(1755年),胤祎在自己府中去世,时年五十岁,一生平淡、稍有挫折,基本算是平安善终。

皇二十一子慎郡王胤禧:生于康熙五十年(1711年)正月,生母熙嫔陈氏(时为庶妃)。胤禧出生时,诸兄长的夺嫡之争已经热火朝天,作为一个幼儿,他没有资格也不可能去与哥哥们争夺储位,所以没有威胁,和哥哥们的关系还是比较融洽。胤禧又淡泊名利,无心朝政,专心于笔墨诗画、文人雅事,而且成就很大,所以雍正帝继位后,对这个喜好书画、性情恬淡的小弟特别喜爱,在雍正八年(1730年),胤禧刚满十九岁时就晋封他为贝子,当年再晋封贝勒。

雍正十三年(1735年),雍正帝驾崩,和胤禧同岁的侄子乾隆帝继位,乾隆帝一样很欣赏和自己年纪相仿的二十一叔,晋封他为慎郡王。此后胤禧在乾隆朝先后出任正黄旗汉军都统、正白旗满洲都统、管理宗人府事,议政王大臣。

胤禧虽然贵为郡王,却礼贤下士、好学不倦、诗画文采斐然,在康熙帝诸皇子中,胤禧的个人文化素养是最高的一位。

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胤禧病逝,年四十八岁。他没有子嗣在世,所以乾隆帝将自己的第六子永瑢过继给他为嗣孙,承继慎郡王宗祀,这是乾隆帝对于文采斐然、平和好学的胤禧最好的追崇和纪念。

皇二十二子贝勒胤祜:生于康熙五十年十二月(阳历是1712年1月),生母谨嫔色赫涂氏(时为庶妃)。胤祜虽然没有幼年夭折,但是一生乏善可陈,事迹不显,在康雍乾三朝默默无闻、没有任何功绩和劣迹可说。

雍正八年(1730年)二月,胤祜凭借皇子身份被封贝子,雍正十二年(1734年)二月晋贝勒,此后就止步于此,再也没有晋封。乾隆四年(1739年)八月,乾隆皇帝下谕,免除贝勒胤祜“内廷行走”、“武备院事”两项差事,乾隆九年(1744年)正月,胤祜病故,年三十四岁,在平平淡淡中善终于家。

皇二十三子郡王衔诚贝勒胤祁:生于康熙五十二年十一月(阳历是1714年1月),生母静嫔石氏(时为庶妃)。胤祁在兄弟中行辈几乎最低,又是康熙帝晚年所出的幼子之一,所以得到了康熙帝钟爱。同时他年纪幼小,对诸皇兄也没有威胁,因此和哥哥们的关系也不错。雍正八年(1730年),雍正帝将十五岁的幼弟胤祁封为镇国公,雍正十三年(1735年),乾隆帝即位后,晋封二十三叔为为贝勒,以示“笃厚懿亲之意”。

从乾隆九年(1744年)开始,胤祁受命负责管理三陵事务(顺治帝孝陵、康熙帝景陵、雍正帝泰陵),不过胤祁负责护陵时办事不利,多有差池,乾隆帝大为恼怒,几次加以斥责,并在乾隆十九年(1754年)以胤祁诸差事疏忽、行事散漫为由,将其爵位降为镇国公。

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乾隆帝举行七十寿辰庆典,加恩唯一在世的叔父胤祁,将其晋爵为贝子,这一年的胤祁都六十八岁了。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胤祁恢复了贝勒爵位,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胤祁加授郡王虚衔,但只享受车马服饰及大典排班待遇、不享受俸禄。

乾隆五十年(1785年)七月,七十三岁的胤祁去世,他也是最后一位去世的康熙帝皇子,至此,康熙帝三十五位皇子都离开了人世。

皇二十四子諴亲王胤祕:生于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五月,生母穆嫔陈氏(时为庶妃)。胤祕是康熙帝序齿皇子中最幼者,他出生时康熙帝已经是六十四岁的老人了,所以对这个老来子心爱无比,常常带在身边,四处巡幸。

雍正元年(1723年),雍正帝亲自安排幼弟胤祕到上书房和诸皇子一同读书。雍正九年(1731年),十六岁的胤祕奉命代表雍正帝往太庙祭祀行礼,开始参与朝政。雍正十一年(1733年),雍正帝下诏“朕幼弟秉心忠厚,赋性和平,素为皇考之所钟爱,朕心喜悦,著封亲王”将胤祕晋封为和硕諴亲王。康熙帝受封为亲王的皇子中(包括在康熙朝初封和在雍正朝、乾隆朝先后晋封的),胤祕是受封时年纪最小的一位,雍正帝实在是把这个比自己小三十多岁的幼弟当儿子来溺爱了。

雍正十三年(1735年),比胤祕还大五岁的侄子乾隆帝继位,正式为二十四叔举行亲王册封礼、分府就封,胤祕成为了当时最年轻的亲王。

在乾隆朝,胤祕先后就任镶白旗蒙古都统、正白旗满洲都统,管理御书处、宗人府、玉牒馆等处,地位尊崇、事务悠闲,平安度过了三十多年悠游清贵的富贵生活。乾隆三十八年十二月(阳历是1774年1月),五十八岁的諴亲王胤祕去世,一生富贵,安享荣华。

以上,就是康熙帝全部三十五位皇子的生平简介以及最终的结局,他们中间有的一生富贵平安、有的被废爵圈禁、有的死于非命、有的年幼夭折,但殊途同归,最后都融入了滚滚前进的历史车轮中,只有皇四子雍亲王胤禛笑到了最后,得以入继大统、登基称帝,成为清朝第五代皇帝——清世宗雍正帝。

另最后外再特别解释一下:所有康熙帝皇子中,除了尚未按照行辈起名为“胤”字者,其他皇子姓名中的“胤”字都在雍正帝登基后被改为“允”字,无论他是否在世、亦或是早夭去世。本文为了方便大家阅览查询,所以一律使用了他们的原名,以免重复繁琐加以改正,特此予以说明。

康熙大帝繁殖能力极其强盛,仅仅儿子就生了35个!这生儿子人能力,在中国历史上绝对是数一数二的!然后,由于康熙皇帝生前没有确立太子人选,导致历史上著名的九子夺嫡之争!虽然35个儿子出生皇族,但他们绝大部分最终下场凄凉!

康熙皇帝35个儿子当中,有15位没活过10岁,当然这跟当时的医疗条件有很大关系。

有5位,康熙皇帝驾崩时都没成年,最大的皇二十子,也才16岁,所以这5个算是避开了皇位之争的漩涡,下场都算比较好。

而另外15位皇子,即皇长子胤禔、皇次子胤礽、皇三子胤祉、皇四子胤禛、皇五子胤祺、皇七子胤祐、皇八子胤禩、皇九子胤禟、皇十子胤?、皇十二子胤祹、皇十三子胤祥、皇十四子胤禵、皇十五子胤禑、皇十六子胤禄、皇十七子胤礼,都参与了皇位之争。

这些皇子中,除了登上皇位的皇四子胤禛及其党羽外,其他的基本都没落到好下场。

皇长子胤禔,康熙皇帝本已立嫡子即皇次子胤礽为太子,长子胤禔联合其他皇子及官员打太子小报告,并在废除太子后进言杀死废太子,并用巫术企图害死废太子,被康熙皇帝囚禁26后忧郁而死。

皇次子即废太子允礽,太子之位两立两废,被康熙皇帝禁锢在咸安宫13年,忧郁而死。

皇三子胤祉,本来不太热心皇储,一喜好文学书法,但与废太子关系比较好。雍正上台以后,被幽禁于景山永安亭10年,病死在禁所。皇五子胤祺,心性善良,为人敦厚,基本上没有结党争储。后被康熙皇帝封为恒亲王。允祺没有结党,也没有争储。雍正上台以后没怎么动他,只是后来借故削了他儿子的封爵。雍正十年去世!

皇七子胤祐,安分守己,后来因病解其职务,雍正八年死。

皇八子胤禩,是雍正兄弟中最为优秀、最有才能的一位,也是势力最大的一个。雍正继位后,先假意封他为亲王,后又找借口削他王爵,将其幽禁,并给他改名“阿其那”, 据说“阿其那”一词是“猪”的意思。雍正四年,胤禩受尽折磨,被害死。

皇九子胤禟、皇十子胤?均为皇八子党羽,一个据说被雍正幽禁后毒死,一个被拘禁一直活到乾隆二年。

皇十二子胤祹,没有结党谋位,但仍被雍正降爵,且不给实爵,只享受待遇,胤祹度量大,所以一直活到乾隆二十八年。皇十四子胤禵,本名是胤禎,雍正同母的亲兄弟,但他党同允禩,而且又有传闻康熙临终前命传位“胤禎”而雍正党篡改为“胤禛”!所以雍正上台以后,再将胤禵父子禁锢在景山寿皇殿,一直到乾隆继位后,才被放出来。

皇十五子胤禑,康熙帝死后,雍正打发他去守景陵,就是给康熙守墓去了,雍正九年死。

情况比较好的只有3人:皇十三子胤祥,之前是“胤禛党”,所以被雍正封为怡亲王,对其很信任。皇十六子胤禄,过继给庄亲王博果铎,袭封庄亲王。皇十七子胤礼,也是“胤禛党”,雍正继位封为果郡王,后又封为亲王。

也就是说,康熙皇帝的35个儿子当中,算上雍正皇帝,只有9个儿子境况不错,算是善终,其他的下场都比较凄凉!

康熙皇帝一共有多少个儿子?有哪些已成年的儿子没有参与夺嫡?

优质回答

中国历史上最英明的君主之一,其在位期间大清帝国几乎成为世界上最强大、最富庶的国家。康熙在位六十一年,逐步恢复经济,清帝国成为当时世界上幅员最为辽阔、人口众多、经济最富庶的帝国。但是,晚年因选择继承人失误,两度废立皇太子,然而康熙的儿子们都很牛,所以他晚年的时候出现了九子夺嫡的局面,造成长达20余年的诸皇子为夺储位的结党争斗,致使吏治懈怠,朝中党派林立,官场腐败之风颇盛,直接影响到社会的安定。

可是九子的行为让康熙帝失望透顶。而雍正反其道而行之,出奇制胜得到了老爷子的青睐,故而可以脱颖而出。在其他皇子斗争最激烈的时候,雍正并没有参与其中,反而是跑到了已是垂暮之年的康熙身边,服侍老爹的起居,做起孝子来了。其实对于康熙来言,只是想要一个知孝悌的好孩子,对兄弟仁爱,对父母孝顺,于是皇位到了老四的手里。

康熙为何要把帮助自己“除鳌拜平三藩”的功臣活活饿死?

优质回答

无论在《康熙王朝》还是《一代名相陈廷敬》甚至《鹿鼎记》里,索额图都算不上英雄,只是一个结党营私、横行霸道的权臣。但正史里的索额图在康熙早年间可谓重要至极,乃至居功至伟,但晚景凄凉,竟然被活活饿死在了牢里。功归功,过归过。我们聊聊这个“擒鳌拜平三藩”的功臣索额图。

赫舍里家族拥立几代爱新觉罗家族,功勋显著,索额图因功脱颖而出。

索额图是索尼的第三子;是康熙的第一个皇后孝诚仁皇后赫舍里的叔叔;太子胤礽的外叔公。索尼是拥立顺治的功臣,因而顺治归天的时候,索尼与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成为了顺治帝临死前托孤四大臣。康熙初年,鳌拜擅权,索尼托病在家,暗察形势。结果还是孝庄太后棋高一着,用一个皇后就把赫舍里家族拖下水,绑到了自己孙子康熙的战车上。康熙4年(1665年)9月康熙与时年11岁的赫舍里大婚。康熙6年(1667年)3月,索尼在临死前与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一起上书请求康熙亲政。康熙没有马上答应,而下诏褒奖索尼忠心为国,加授一等公,与前授一等伯一起世袭。索尼力辞,康熙帝没有准许。同年6月,索尼病逝,谥号文忠。

赫舍里家族成为了康熙早年重要依靠的对象,索尼的长子噶布、五子心裕、六子法保都曾承袭索尼的一等功爵位,却被任命为领侍卫内大臣。而索尼的三子索额图一直到康熙7年(1668年),仍然只是个吏部右侍郎。

康熙8年(1669年)5月,对鳌拜专权忍无可忍的康熙“以弈棋故,召索额图入谋画”,在索额图的支持之下,康熙终于下定了“擒鳌拜”的决心。索额图辞去侍郎职务,任一等侍卫,谋划了以突袭的方式,逮捕了鳌拜,惩其党羽,最终使得康熙得以真正亲政。而索额图居功至伟,相应回报是同年8月,升任国史院大学士;康熙9年(1670年)恢复内阁制,索额图改为保和殿大学士。

在“平三藩”的8年时间里,实际上也是索额图当权的最主要时期,一开始索额图从大局出发,严正反对“撤藩”,“恐引激变”,请将建议撤藩的人处死,遭到康熙帝斥责。但是撤藩最终引起了“激变”,而索额图积极出谋划策,因而索额图的“运筹帷幄”的军事才华也得以展现,“公料理军书,调度将帅,皆中肯要。”经常是一封封告败的奏报来了之后,康熙实在没信心了,就“凡事交与索相权决”吧,而索额图则不厌其烦地将自己的观点意见总结汇报给康熙,帮康熙在千丝万缕中,找出对策,再“交与康熙咸决”。

比如广西抚巡傅弘烈请求亲率兵进剿云、贵。因为傅弘烈经历实在太复杂,曾经因为告吴三桂差点被砍了脑袋,后来被赦免后,又被吴三桂抓了一起反叛,然后他又从吴三桂阵营里反正了出来,还顺手捎上了广西将军孙延龄一起反正了。所以康熙举棋不定,于是让兵部拿意见,兵部很干脆,不允许。傅弘烈一怒之下,上书说,你不让我出兵,那我这个巡抚不干了。只有索额图支持允许傅弘烈出兵,要给予傅弘烈最大的信任。果然傅弘烈对清朝忠心耿耿。康熙19年(1680年),傅弘烈被吴三桂党羽、叛将马承荫拘禁,押送桂阳,最后绝食而亡。康熙趁机将傅弘烈立为典型,给予表彰,可以说政治效果非常突出。

所以说,索额图在平定叛乱、统一全国的事业中,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皇亲国戚的身份成就了索额图,最终也害了索额图。

在《康熙王朝》里,康熙大骂索额图为“索额图诚本朝第一罪人也!”这个在时人笔记《啸亭杂录》里面有典故的。虽然索额图并没有像《康熙王朝》里那样,利用假朱三太子杨启隆之女丹丹,来精心谋划了刺杀康熙拥立胤礽的案子。但是索额图本身做为胤礽的外叔公,他是实实在在的胤礽党。而且索额图对胤礽用心之专,那真是压上全身家的。

康熙羽翼丰满的时候,开始设法摆脱赫舍里家族势力。为了摆脱赫舍里家族的势力,康熙培养了明珠势力,并且早在康熙22年(1683年),先后革除了心裕銮仪使、佐领,仍袭一等伯,革法保一等公,革索额图议政大臣、内大臣、太子太傅,仍任佐领。等于将赫舍里家族都一抹光,虽然在康熙25年(1686),康熙考虑制衡明珠,复起了索额图,但也只担任了领侍卫内大臣。这段情节在《一代名相陈廷敬》中有所表现。

这件事情实际上是深深触动索额图内心的,胤礽成为了赫舍里家族唯一的赌注和希望了。

康熙42年(1703年),早已投靠明珠的高士奇密告康熙,康熙40年(1701年),康熙巡视河南,胤礽随行病在了山东德州,康熙命索额图前往侍奉,此间胤礽与索额图密谋篡位。康熙自称掌握证据,于是命宗人府以“清朝第一罪人”之名将索额图拘禁宗人府大牢,不久索额图便饿死于狱中。饿死索额图一来是康熙果真担忧索额图和胤礽合伙谋反;二来是借索额图的死来敲打胤礽不要轻举妄动。但胤礽根本没想到的是,5年之后,也就是康熙47年(1708年),胤礽被“欲为索额图复仇,结成党羽”的罪名给废了储君之位。

文/炒米视角

原创首发,欢迎关注或吐槽

作为清朝最为杰出的君主,康熙的一生创立无数的功业,除鳌拜平三藩,让国家渐渐稳定下来,康熙早年就展现出自己的才智,不过他一个人是没有办法做到这些事情的,鳌拜在朝中有着非常大的权力,三藩在地方上有着极大的权力,这两个势力都不是好应付的,可康熙就能在那么年轻的时候把他们给解决,这也多亏他手下的一些杰出臣子,其中对他帮助最大的人就是索额图。

他是满洲名门赫舍里家族的人,自己的父亲更是开国元勋,后来还成为康熙朝的首辅大臣,在朝中有着非常大的权力。康熙的皇后也正是索尼的女儿,因此索额图与皇帝还是姻亲的关系,出于这层关系,索额图在朝中很快就发迹起来,并且成为康熙身边重要的帮手,他帮着康熙处理掉鳌拜等人,随后康熙稳定朝政,他又帮助朝廷灭掉三藩。索尔图在朝中的地位也是越来越高,并且还和太子的关系非常亲密,后来他与沙俄交涉,成功签订尼布楚条约,这也是他为国家立下的一大功。

可这么一个功勋卓著的权臣,在后来不仅被康熙剥夺了一切荣誉,还直接就被康熙给饿死了。

在被皇帝清算之后,索额图的晚年也是非常凄凉,为何康熙会对他这么绝情呢?

其实说到底还是一个权力,康熙不是那种没有胸怀的皇帝,可他是不能允许有人威胁到自己的权力。索额图最不应该参与的,就是皇帝的立储大事,他一开始牵扯进来,极力要帮助胤礽当皇帝,为此他在朝中结党营私,扩充着自己的力量,还帮助太子铲除异己。

索额图做得这些事情,康熙肯定是非常清楚,不过他没有直接就处罚索额图,因为当时的康熙,对太子还是非常信任的,也就任由他们去做。可后来太子在朝中的很多事情,引发康熙的不满,并且太子等人的势力越来越大,直接就威胁到康熙的权力。于是康熙就开始怀疑太子,认为自己的儿子是准备要夺取自己的皇位,这就导致康熙对太子及其党羽下手,索额图作为太子的心腹,也是最大的靠山,肯定会遭到康熙的打击,自古这些卷入皇位争斗的臣子,没有几个人有好下场。

索额图不仅掌握着兵权,还有着非常大的威望,在朝中自己的党羽实力非常强,康熙是不会允许这么一个实权的人,一直来支持太子的,那样只会让太子的力量越来越强,为此他才会对索额图下手。还有一点也很关键,康熙在晚年性格也有很大的变化,他的这些儿子争夺储君,让他心里非常厌烦,为了尽早结束储君的争斗,他也必须要下狠手来处理这些事情。索额图等人的存在,只会让争储的影响变得越来越大,对他的统治不利。

此外,索额图在朝中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康熙是用他来牵制明珠,这俩大权臣在朝中形成一个平衡关系,他们俩要是有人出事,另外一个人也会出事。明索两大权臣也在康熙晚年先后倒台,既然明珠倒台,索额图存在的意义就不大,皇帝心里非常清楚,这俩人的制衡关系是必须要在自己死前结束,否则继任者会受到他们的影响。

索额图他对国家确实是有功,自己也和皇室有着紧密的联系,可问题是,他涉足皇室内部的事情太多,自己没有把握好臣子的底线,皇帝什么事情都可以容忍他,就是不能容忍他威胁自己的权力。

因此,索额图在后来被皇帝处理,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康熙为什么会让他以这样的方式死去呢?我认为这是康熙还没有想好该怎么杀他,毕竟这么多俩人关系非常亲密,还有着一层亲戚关系,康熙也不好面对索额图,索性就以这样的方式了结他。

【文/羽评郡主,欢迎关注】

康熙一共有24个成年儿子,为什么只有9个儿子敢于争夺皇位?

优质回答

虽然康熙儿子众多,但要想成为太子候选人,也得拥有相应的条件。

满清在入关前,是没有预立太子的制度,康熙即位后,效仿汉文化,一反祖制,建立储君制,并要求所立储君为嫡子,并且是嫡子中的长子。胤礽乃皇后赫舍里所生,康熙对赫舍里感情之深,胤礽刚满周岁就被立为太子,但胤礽自己太不争气,二立二废,赫舍里仅生胤礽一人,所以他每一次被废,都能勾起其他皇子的帝王之心。

康熙虽然儿子众多,但想成为太子候选人,最起码要成年,并且拥有一定的政治野心和政治支持。成年之人,从皇长子到皇十四子,其中六子夭折,七子残疾,十一子早亡,外加五子和十二子毫无政治野心,因此剩下九人就围绕储君之位展开一番争夺,史称“九子夺嫡”。

公元1722年,英明神武的康熙帝终于走完了他的一生,纵观这六十多年的岁月中,他所立下的功绩仍然是那么的耀眼。擒鳌拜、平三藩、收台湾、定蒙古。可以说,作为

一个皇帝,他的确做到了独一无二。但是,他也不是没有遗憾的事情,在立储这个问题上,作为一个君父,他的确犯了糊涂。其实也不能怪康熙帝,他的子嗣众多,足有二十

四个阿哥,而且在这些阿哥中,又有九个异常出众,使康熙帝难以抉择,最后更导致了那“九子夺嫡”的结局。

在康熙早期之时,太子之位早已大定。是由皇后所生的二阿哥胤礽,作为嫡出,而且皇后与康熙帝的感情又异常深厚。所以爱屋及乌,康熙帝对太子非常偏爱。在胤礽

周岁之时,就被康熙帝立为太子。后来在胤礽成长过程中,康熙帝对他精心培养,教他读书、骑射,立志把他培养成一个优秀的大清继承人。奈何好景不长,随着太子的长

大,开始不满自己的太子之位,而且在朝中结党谋私、动摇国政。使得康熙帝异常失

望。最后,两废两立,可见皇帝心中的无奈与失望。而胤礽也还是没能回头,终以幽死

禁宫收场,

大儿子胤禔虽是长子,但却是庶出,母妃的位分不高。所以,也不得康熙帝的宠爱。虽然跟随着康熙帝南征北战,立下过不少战功,但是几千年传下来的嫡庶之分,让

他根本无缘太子之位。而且随后发生的一件事更是让他惹祸上身。太子胤礽首次被废,这位大阿哥居然以为自己的机会来了,竟然向康熙帝进言赐死胤礽。这让一向看重亲情

的康熙异常心寒,从此对这个长子心生厌恶。后因魇咒太子胤礽,谋夺储位,被削爵囚禁。

还有一个值得一提的阿哥,就是那位皇八子胤禩,这位皇八子虽然生母出身低贱。但他本人却是一个文武全才,擅长笼络人心,在朝中贤名远扬,人称“八贤王”。就连

康熙帝另外两个儿子老八、老九都被他笼络至麾下。也还是在第一次废太子风波时,康熙帝命大臣推举太子人选,筹划已久的胤禩命他一党的大臣纷纷进言推举他为太子。但

是此举却引起了康熙帝的猜忌,认为他结党谋私、图谋不轨。便立刻负了废太子的太子之位,成功化解了此次的危机。

当然还有我们未来的雍正帝,当然当时的他应该是雍亲王:胤禛。胤禛此人不喜言,较为冷淡,所以有冷面王之称。当时在皇位的争夺中,他一向处事低调,不攀附任

何党派,所以让康熙帝很是放心。却不知他早已有隆科多、年羹尧这两颗棋子。而且还有那“拼命十三郎”的胤祥相助,胤祥是康熙帝的十三子,从小在军中打拼,战功赫

赫。但他无心皇位,早就站到了胤禛一边,在最后的竞争中,帮助胤禛一举夺得了皇位。而他也荣封怡亲王,世袭罔替。

最后,还有他,那个“传位十四子”的胤禵,当然了,这个传位十四子只不是一个轶事罢了,不足为信。但是,这个阿哥的确深受康熙帝的喜爱,他虽然与胤禛一母所

生,但却并没有站到胤禛一边,而是自成一派。而且在青海出现叛乱之时,被康熙封为“大将军王”,足见康熙帝的宠爱。但是他虽然彪悍骁勇,但却不善处理政务,此时

的大清,更需要一个守成之君,而不是一个开疆之主。所以,也只能无缘于皇位。

这就是“九子夺嫡”中那几个有名的皇子了。在那个无储君之位的真空期,只要有才,只有有野心,谁能对那个位置不动心呢?

欢迎大家留言、点赞、关注,你们的鼓励就是我前行的动力。

谢谢你们长得这么好看还能看我写的内容。

康熙一生中有几个儿子,最喜欢其中的哪位?

优质回答

    老大名胤祀(si四声)  老二胤礽 (reng二声)即废太子  老三胤祉(zhi三声)  老四胤禛(zhen一声)  老五胤祺(qi二声)

  老八胤禩(si四声)  老九胤禟(tang二声)  老十胤(礻+我)(e二声)  老十三胤祥  老十四胤(礻+是)(ti二声)  十六阿哥胤禄(lu四声)  十七阿哥胤礼  十八阿哥胤祠  十九阿哥胤祢(ni 三声)  二十阿哥胤祷(shou 四声)  二十一阿哥胤禧(xi 三声)  二十二阿哥胤祧(tiao 二声)  二十三阿哥胤祯  二十四阿哥胤禳(rang二声)。  注:六阿哥胤祓和十一阿哥胤祗早殇,其实在二阿哥允礽之前康熙以有五子,只不过其中四子出生没几天就死了,就剩下了大阿哥胤祀。

  【康熙皇帝的24个儿子生平简历】  1、皇长子允禔  康熙十一年(1672年)生。母惠妃纳拉氏。据传教士白晋说:“皇上特别宠爱这个皇子,这个皇子确实很可爱。他是个美男子,才华横溢,并具有其他种种美德。”由于他在皇子中年龄居长,替乃父作事最多。征讨葛尔丹时,康熙任命裕亲王福全为抚远大将军,19岁的允禔从征,任副将军,参与指挥战事。还衔命祭华山,管理永定河工程。26岁,被封为直郡王。十年后因争储位,谋害太子,被康熙革王爵,监禁,雍正12年卒。  2、皇二子允礽  生于康熙十三年(1674年)。因系孝诚仁皇后所生,为嫡长子。康熙十四年,在他还是个一岁多的婴儿时,就被立为太子。但在康熙四十九年九月被废;四十八年,复立;五十一年十月,再废,受禁锢;雍正二年卒,追封理亲王,谥号密。  嫡福晋瓜尔佳氏,都统、伯石文炳之女;侧福晋李佳氏,轻车都尉舒尔德库之女;侧福晋程佳氏,程世福之女;侧福晋唐佳氏;侧福晋李佳氏;侧福晋王佳氏;庶福晋范佳氏;庶福晋刘佳氏;庶福晋林佳氏;妾刘氏,妾钱氏,妾邱氏。  3、皇三子允祉  生于康熙十六年(1677年)。母荣妃马佳氏。允祉博学多才,成为乃父学术上的得力助手。康熙征葛尔丹时,允祉领镶红旗大营。21岁,被封为诚郡王;次年,降为贝勒;32岁,晋诚亲王。雍正即皇位,命允祉守护父亲的景陵。雍正八年,被夺爵、囚禁。十年,去世。  嫡福晋董鄂氏,都统、勇勤公鹏春之女;侧福晋田氏,笔贴式敦达理之女;妾王氏,桑格之女;妾富察氏,外富阿之女;妾伊尔根觉

罗氏

,噶尔汉之女;妾完颜氏,牧长二格之女;妾李氏,李先隆之女;妾奇德里氏,员外郎、参领萨哈廉之女;妾朱我,朱鼐程之女;妾吴氏,吴美之女;妾陈氏,陈富荣之女。  4、皇四子胤禛  生于康熙十七年(1678年)。母孝恭仁皇后。康熙亲征葛尔丹时,胤禛奉命掌管正红旗大营。20岁,被封为贝勒,31岁,晋雍亲王。康熙驾崩,胤禛即位,为雍正帝。  世宗孝敬宪皇后,乌喇那拉氏,内大臣费扬古女。世宗为皇子,圣祖册后为嫡福晋。雍正元年,册为皇后。九年九月己丑,崩。  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四品典仪凌柱女。后年十三,事世宗潜邸,号格格。  康熙五十年八月庚午,高宗生。雍正中,封熹妃,进熹贵妃。高宗即位,以世宗遗命,尊为皇太后,居慈宁宫。  敦肃皇贵妃,年氏,巡抚遐龄女。事世宗潜邸,为侧福晋。雍正元年,封贵妃。三年十一月,妃病笃,进皇贵妃。并谕妃病如不起,礼仪视皇贵妃例行。妃纯悫皇贵妃,耿氏。事世宗潜邸,为格格。雍正间,封裕嫔,进裕妃。高宗时,屡加尊为裕皇贵太妃。乾隆四十九年,薨,年九十六。谥曰纯悫皇贵妃。葬妃园寝,位诸妃上。  世宗诸妃,又有:齐妃,李氏。事世宗潜邸,为侧室福晋。雍正间,封齐妃。  谦妃,刘氏。事世宗潜邸,号贵人。雍正间,封谦嫔。高宗尊为皇考谦妃。懋嫔,宋氏。事世宗,号格格。雍正初,封懋嫔。

  5、皇五子允祺  生于康熙十八年(1679年)。母宜妃郭络

罗氏

。康熙认为此子心性甚善,为人敦厚。康熙征葛尔丹时,允祺奉命领正黄旗大营。19岁,被封为贝勒,30岁, 晋恒亲王。雍正十年死,谥号温。  嫡福晋他塔喇氏,员外郎张保之女;侧福晋刘佳氏,刘文焕之女;侧福晋瓜尔佳氏,硕色之女;庶福晋马佳氏,马三合之女;庶福晋白佳氏,白玉之女;庶福晋钱佳氏,管领土完整钱加官之女;庶福晋张佳氏,张唤文之女。  6、皇六子允祚  康熙十九年(1680年)生。母孝恭仁皇后。康熙二十四年夭折。  7、皇七子允佑  康熙十九年(1680年)生。母成妃戴佳氏。康熙夸他:“心好,举止和蔼可亲。”康熙亲征葛尔丹时,命允佑领镶黄旗大营。18岁,被封为贝勒;29岁,晋淳郡王。八年,卒。  8、皇八子原封廉亲王允禩  康熙二十年(1681年)生。母良妃卫氏。少时为允禔母惠妃抚养。诸臣奏称其贤,康熙的哥哥裕亲王也在皇帝面前夸他“心性好,不务矜夸”。康熙自然喜爱,17岁,即被封为贝勒。后署内务府总管事。因争储位被夺贝勒,并受拘禁。允礽获释,允禩复为贝勒。雍正即位,为稳定其情绪,命总理事务,进封廉亲王,授理藩院尚书。元年,命办理工部事务。四年,雍正以其结党妄行等罪削其王爵,圈禁,并削宗籍,更名为阿其那。同年,死。  嫡妻郭络

罗氏

,和硕额驸明尚之女;妾张氏,张之碧之女;妾毛氏,毛二格之女。  9、皇九子允禟  生于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母宜妃郭络罗氏。26岁,被封为贝子。雍正即位后,命其出驻西宁。后以其违法肆行,与允禩等结党营私为由,于雍正三年夺爵,幽禁。四年,削宗籍,令改名塞思黑。同年,卒。  嫡妻栋鄂氏,七十之女;妾刘氏,刘大之女;妾兆氏,玛纳哈之女;妾郎氏,郎图之女;妾周氏,周大之女;妾完颜氏,王达之女;妾朱氏,朱大之女;妾佟氏,佟大之;妾陈氏,陈大之女。  10、皇十子辅国公允礻我  康熙四十八年十月,封敦郡王。五十七年,命办理正黄旗满洲、蒙古、汉军三旗事。允礻我与允禟、允 昷皆党附允禩,为世宗所恶。雍正元年,泽卜尊丹巴胡土克图诣京师,谒圣祖梓宫,俄病卒,上遣送灵龛还喀尔喀,命允礻我赍印册赐奠。允礻我讬疾不行,旋称有旨召还,居张家口。复私行禳祷,疏文内连书“雍正新君”,为上所知,斥为不敬。兵部劾奏,命允禩议其罪。四月,夺爵,逮京师拘禁。乾隆二年,高宗命释之,封辅国公。六年,卒,诏用贝子品级祭葬。  11、皇十一子,早夭。  12、皇十二子允祹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生。母定妃万琉哈氏。康熙四十八年,封贝子。曾署内务府总管事务,办理正白旗满洲、蒙古、汉军三旗事。康熙御极60年,派允祹祭圣京三陵。次年,任镶黄旗满洲都统。雍正即位,进封履郡王。乾隆即位,进封履亲王。

  13、皇十三子允祥  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生。母敬敏皇贵妃章佳氏。康熙六十一年,雍正即位,封为怡亲王,命总理户部三库。雍正元年,总理户部。为人“敬谨廉洁”,雍正照例赐钱粮、官物,均辞而不受;对雍正“克尽臣弟之道”,总理事务“谨慎忠诚”,为雍正所赏识。三年,从优议叙,复加封郡王,任王于诸子中指封。后总理京畿水利,多有建树。又办理西北两路军机。八年,死。是雍正最知心、得其协助最多的兄弟。  嫡福晋兆佳氏,尚书马尔汉之女;侧福晋富察氏,佐领僧格之女;侧福晋乌苏氏,头等护卫金保之女;侧福晋瓜尔佳氏,郎中阿哈占之女;庶福晋石佳氏,领催庄格之女;庶福晋纳喇氏,轻车都尉吴尔敦之女。  14、皇十四子允禵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生。母孝恭仁皇后。与雍正、允祚同母。但党附允禩,与雍正对立。康熙四十八年,封贝子。五十七年,任抚远大将军,征讨策妄阿拉布坦。六十年,率师驻甘州,进次吐鲁番。雍正元年,晋为郡王。三年,被降为贝子。四年,革爵禁锢。乾隆即位时,命释放,封辅国公。

乾隆十二年

,晋贝勒。十三年,晋恂郡王。二十年,卒,谥号勤。  嫡福晋完颜氏,侍郎罗察之女;侧福晋舒舒觉罗氏,员外郎明德之女;庶福晋伊尔根觉罗氏,典卫西泰之女;侧福晋伊尔根觉罗氏,二等护卫石保之女;妾吴氏,常有之女。  15、皇十五子允偶  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生。母顺懿密妃王氏。雍正四年,封贝勒,命守景陵。八年,封愉郡王。九年卒,谥号恪。  16、皇十六子允禄  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生。母顺懿密妃王氏。因庄亲王死后无嗣,雍正命他袭封。乾隆三十二年死,谥号恪。  嫡福晋郭络罗氏,三品官品级能特之女;侧福晋李氏,杨达色之女;侧福晋朱氏,朱兆书之女;侧福晋纳喇氏,三等护卫六十八之女;侧福晋张氏,张存仁之女;侧福晋胡氏,胡宗显之女;侧福晋薛氏,佛保之女;庶福晋富察氏,郭礼之女;庶福晋王氏,在尔汉之女;庶福晋廖氏,廖洪柱之女。  17、皇十七子允礼  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生。母纯裕勤妃陈氏。雍正元年,封果郡王,管理理藩院事。六年,晋亲王。七年,奉命管工部事。八年,总理户部三库。十一年,授宗令,管理户部。十二年赴泰宁,送达赖喇嘛还西藏,沿途巡阅各省驻防及绿营兵。十三年,返京,办理苗族事务。乾隆即位,命总理事务,解宗令,管刑部。乾隆三年卒。  18、皇

十八子

允衸  康熙四十年(1701年)生。母顺懿密妃王氏。康熙四十七年,夭折。  19、皇十九子允稷  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生。母襄嫔高氏。康熙四十三年,夭折。  20、皇二十子允袆  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生。母襄嫔高氏。雍正四年,封贝子,八年,晋贝勒。十二年命祭陵,称病不行,降辅国公。乾隆即位后,复封贝勒,守泰陵,二十年,死。  21、皇二十一子允禧  康熙五十年(1711年)生。熙嫔陈氏生。立志向上,颇有文才。雍正八年,封贝子,晋贝勒。乾隆即位,晋慎郡王。乾隆二十三年死。  22、皇二十二子允估  康熙五十年(1711年)生。母谨嫔色赫图氏。雍正八年,封贝子;十二年,晋贝勒。乾隆八年死。  23、皇二十三子允祁  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生。静嫔石氏生。雍正八年,封镇国公。十三年,乾隆即位,晋贝勒,后降镇国公。乾隆45年,复封贝子,两年后,晋贝勒。49年加郡王衔。50年死。  24、皇二十四子允秘  

康熙五十五年

(1716年)生。母穆嫔陈氏。禀性忠厚平和。有学识。雍正十一年,允秘十七岁,封缄亲王。乾隆38年死。

康熙有多少个儿子?

优质回答

康熙本名爱新觉罗·玄烨,共有35个儿子,11个儿子因为幼年夭折,没有列入排序,列入排序的共有24人。 皇子:承瑞,2岁殇,未序齿。 皇子:承祜,2岁殇,未序齿。 皇子:承庆,1岁殇,未序齿。 皇子:赛音察浑,2岁殇,未序齿。 皇长子:胤禔,原名保清,直郡王,后降为贝子品级。 皇子:长华,旋殇,未序齿。 皇次子:胤礽,原名保成,皇太子,后被废。谥曰密,为理密亲王。 皇子:长生,2岁殇,未序齿。 皇子:万黼,4岁殇,未序齿。 皇三子:胤祉,诚郡王,谥曰隐,为诚隐郡王。 皇四子:胤禛,康熙三十七年封贝勒,康熙四十八年晋雍亲王,康熙六十一年即位,即雍正帝。 皇子:胤禶,1岁殇,未序齿。 皇五子:胤祺,恒亲王,谥曰温,为恒温亲王。 皇六子:胤祚,幼殇。 皇七子:胤祐,淳亲王,谥曰度,为淳度亲王。 皇八子:胤禩,廉亲王。 皇九子:胤禟,固山贝子。 皇十子:胤?,初封敦郡王,雍正时革爵圈禁,乾隆帝即位后释放,授辅国公品级。 皇子:胤?,1岁殇,未序齿。 皇十一子:胤禌,1岁殇,无谥号。 皇十二子:胤祹,履亲王,谥曰懿,为履懿亲王。 皇十三子:胤祥,怡亲王,谥曰贤,为怡贤亲王。 皇十四子:胤禵,恂郡王,谥曰勤,为恂勤郡王。 皇子:胤禨,2个月殇,未序齿。 皇十五子:胤禑,愉郡王,谥曰恪,为愉恪郡王。 皇十六子:胤禄,出继承泽亲王硕塞之后,后改封庄亲王,谥曰恪,为庄恪亲王。 皇十七子:胤礼,果亲王,谥曰毅,为果毅亲王。 皇十八子:胤祄,8岁殇,无谥号。 皇十九子:胤禝,3岁殇,无谥号。 皇二十子:胤祎,贝勒,谥曰简靖,为简靖贝勒。 皇二十一子:胤禧,慎郡王,谥曰靖,为慎靖郡王。 皇二十二子:胤祜,恭贝勒,谥曰勤,为恭勤贝勒。 皇二十三子:胤祁,郡王品级诚贝勒。 皇二十四子:胤秘,諴亲王,谥曰恪,为諴恪亲王。 皇子:胤禐,出生当日殇,未序齿。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康熙有几个儿子分别叫什么名字.jpg”/>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