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界】陈谋勇 | 茶不醉人人自醉

(图片来源:网络)

/预估阅读时间:5分钟/
观形
察色
赏姿
闻香
尝味…

正文:1420字 :尝味一杯在手
可以和朋友作半日谈
-}|品茶,包括品评和欣赏,是一门综合性艺术|
///
文 | 陈谋勇
日前,好友老王送上宜兴紫砂杯一个,豪称“江南第一杯”。内附着一张说明:“美观、健康、透气好,具有沏茶三日色、香、味不变之优点”。老王告诉我,茶杯上有“清心明目”的“茶回文”,随便从哪个字读皆可成句:清心明目,心明目清,明目清心,目清心明。茶盖上有一副回文茶联:“趣言能适意,茶品可清心”。倒读则成为:“心清可品茶,意适能言趣”。此联前后对照意境非同,文采娱人,别具情趣,不失为茶联中的佼佼者。
品茶,包括品评和欣赏,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品茶一般可分以下五步曲:观形,即观赏干茶的形态,不同的茶,姿态各异;察色,即观赏茶色、汤色和底色;赏姿,即欣赏茶在冲泡过程中姿态的变化;闻香,即嗅品茶的香气;尝味,即品尝茶汤的滋味。
(图片来源:网络)
古人饮茶,注重一个“品”字。茶圣陆羽在《茶经》这部旷世巨著里,首次把饮茶从生活领域提升到精神品饮和艺术创造的高度,不但使饮茶程式化,更使饮茶艺术化了。茶助文思,兴起了品茶艺术,如茶文、茶学、茶画、茶歌、茶戏等;茶与文化又相辅相成,使饮茶升华为精神享受,并进而形成中国茶道。“品茶”,不但是鉴别茶的优劣,也带有神思遐想和领略饮茶情趣之意。生活在当今社会的人们,工作繁忙,很少有古人的闲情逸致,然而品茶也并非全无可能,能在百忙之中泡上一壶浓茶,择雅静之处,自斟自饮,当能消除疲劳,涤烦益思,振奋精神。
品茶,品的是一种心境,感觉身心被净化,滤去浮躁,沉淀下的是深思。茶是一种情调,或许是一种欲语还休的沉默;或许是一种欲笑还颦的忧伤;或许是一种“千红一杯,万颜同窖”热闹后的落寞。
(图片来源:网络)
在美丽的西湖河畔,我品过我国的第一名茶龙井,它素有“色翠、香郁、味醇、形美”的四绝之称,细细啜之,茶香袭人,馥郁若兰,满口生津。饮过之后,还有一种“太和之气,弥沦与齿颊之间”;在峨嵋山上,我品饮过陈毅元帅为之命名的竹叶青,它那茶形两头尖细形似竹叶,茶色翠绿光滑,香气高解,汤色清明,茶味浓厚,叶底嫩绿均匀,至今留下了深深的印象;我品饮过福建名茶铁观音,它香气扑鼻,素有“七泡有余香”之说;我品饮过洞庭名茶碧螺春,目睹了它产于著名的茶、果间作区,茶树与桃、李、梅、橘等果木间种,茶吸果香,果融茶味,二者相得益彰。
那天我仰望着山坡上的石碑,回味着古人“入山无处不飞翠,碧螺春香百里醉”的诗句,依依不舍,流连忘返。忽然间,我浮想起了鲁迅先生的品茶名言:“一杯在手,可以和朋友作半日谈”“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首先就必须练功夫,其次是练出来的特别感觉”。
(图片来源:@陈谋勇)
陈谋勇,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无锡市作家协会会员,无锡市城市科学研究会会员,无锡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在各级报刊发表散文、新闻稿1500多篇,作品曾20多次获奖。出版散文选《行走》,作品选《城建走笔》《情系城建》,和他人合著《惠山新农村》。作品入选人民日报《新城市建设文集——中华城建风采颂》《学习与实践》。先后荣获中国散文创作奖、华夏散文最佳创作奖。
主编:卞毓方| 出品人:李剑锋副主编:丹青丁一 梁长峨余继聪 姜君商务合作请发邮件至
bjcx2508@163.com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