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的力量》

查看图书解读稿全文请扫描上方二维码,点击“每日读书”菜单
水木君说:晚上好,亲爱的朋友。今天要给大家解读的书是《情绪的力量》。《情绪的力量》[美]利兹·福斯李恩&[美]莫莉·韦斯特·达菲有句话说得好:情绪管理的程度,直接决定了一个人事业的高度。
年初因“代孕风波”震惊了大众的明星郑爽,一直以“真性情”闻名,在18岁录制《一起来看流星雨》时,曾经离开剧组出走;在直播带货的时候,情绪突然激动;在综艺节目录制现场,直接发飙……在谈到遇到拍戏的辛苦时,她直接说如果不想拍了,哭一场即可。
这些都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争议,面对有着天真无邪美貌的郑爽,人们总是对她有一种怜爱之情,她就像一个长不大的小女孩,任性、真实地生活着。
但是,在职场中,我们要放在第一位的不应该是情绪,而是对于团体规则和利益的考量。
无论是在什么样的工作岗位上,遵守契约是最基本的职场法则。占有优势资源的一方,即使是可以靠着流量和关注来获得丰厚的报酬。但,终究不长久。
情绪无处不在,它的变化会影响职场关系,也会影响个人的积极性、健康状况、沟通交流、决策工作等。想要在职场中取得真正的成就不仅需要理性应对情绪,还要善用情绪的力量。
《情绪的力量》一书,从健康、动力、决策、团队、沟通、文化和领导力7个方面,分别提出了适用于现代职场的情绪应对规则,用157幅原创爆笑漫画,治愈你的坏情绪,让你将压力感转换成振奋感。
本书作者是策略、设计顾问利兹·福斯利恩和组织设计师莫莉·韦斯特·达菲,两位作者基于真实的职场经历共同创作,帮助那些不能有效管理自己情绪的人获得新生力量。
1.
学会在不完美的工作中
变得更容易知足
“工作热情要降温”,这是面对职场情绪的第一个原则。
根据研究表明,在职场中,完美主义人格的人的工作进度明显低于重视完成度的人。作家刘墉在某次演讲中谈到对自己的评价时,他说自己“过于追求完美”,当经历了孩童幼年、生长叛逆期、成人浪漫期、结婚平淡期以及老年黄昏期等阶段后,他真正地认识到:世界并非完美,过于追求完美并不是非常好的人生态度。
随着当代社会职场上的压力越来越大,很多年轻人将自己所有的精力和对未来的希望都寄托于工作,抑郁、焦躁,甚至猝死的情况时有发生。
对于承受着巨大压力的职场人来说,我们要明白一个道理:这个世界无论离开谁,都会照样转。不要将自己想得过于重要,积极进取的态度固然是好的,但是一定要抽出时间关心自己的健康,包括身体和心理健康。
宁波银行江北支行的一名员工因压力过大跳楼,疑为当事人爱人的微博用户“宏毅太太”质疑宁波银行江北支行领导给爱人太多工作压力导致其跳楼轻生。
成都大学党委书记毛洪涛自杀后,勘查民警、侦查民警、法医及心理咨询专家进行会商研判,总结出他因为长期以来工作上自我要求高、压力大,出现明显身心疲惫状态,其社会角色、自我预期与心理感受落差较大,长期以来缺乏专业医疗帮助和有效疏解,在较长时间内其焦虑情绪日益加重,在认知上逐渐形成一种思维定势,并采取极端行为。
当我们在职场中感觉到很疲惫的时候,要学会适当休息。被称为日本最懂生活的男人松浦弥太郎认为,员工要懂得如何休息,这也是工作的一部分。会休息、调节自我的人,才能更好地工作。
2.
激励自己,走出停滞不前的局面
“增强自主性”,这是面对职场情绪的第二个原则。
我们在职场中会遇到懈怠,感觉工作索然无味的情况,比如,《一起来看流星雨》的导演曾经评价郑爽为何会在直播节目中发泄情绪,除了她本人直接、毫无掩饰、“爽言爽语”的个性,可能在某一刻,她忘记了自己与厂家的约定,而是陷入对自我的怀疑。
作为表演科班出身的她,可能在介绍了一个个的商品时,突然产生了一种叛逆的心理,那就是:我在干嘛?在演员或者明星与推销员的身份中游离,让她产生了懈怠和厌倦感。
厌倦的情绪每个人都有,作者建议可以敦促自己学习新的技能,寻找工作中新鲜感,或许会发现另一番景象。前两年,社会上流行“斜杠青年”这个词,一个人可以从事好几种不同的工作。这也让年轻人发现和开拓出更多的价值。
作家刘慈欣在1985年从华北水电学院毕业之后,被分配到娘子关电厂工作。他白天上班,晚上写作。工作中不允许“幼稚”,但是在科幻小说的世界里,他可以让自己的想象尽力驰骋。
在每天考虑“工作、养家、生活”之类琐事之外,他利用业余时间坚持写作,出版了400多万字的作品,《三体》问世之后,获得了第73届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
作为普通的职场人,我们在遇到瓶颈时,不妨在工作中探究自己的弱项,或者自己的兴趣点,利用业余时间或者通过工作平台,学习几项新的技能,拓展自己的竞争力。
此外,作者还发现,如果能与同事培养出职场感情,可以为上班增添一些动力,增强自己工作中的自主性,也有利于自己突破现有状况。
3.
情绪是决策的一部分
“情绪是决策的一部分”。这是面对职场情绪的第三条原则。
研究发现,想要做出最佳的决策,要在决策中考虑到情绪的存在,分析情绪中的信息,调控无用的情绪。换言之,关注自身的情绪才能够掌控情绪,才能避免让情绪掌控自己。
后悔、悲伤、急躁、焦虑……这些情绪都是我们在职场中遇到问题时,会出现的情绪状况,这些情绪会影响我们对事物的判断。比如,当一个人处于悲伤的情绪之中时,往往看事情总是看到负面和消极的一方。消沉的心态会让人高估坏事发生的概率,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做出的决策,更倾向于降低自己的预期。
针对这些情绪,我们要思考情绪产生的原因,探寻解决情绪的方法。比如,在情绪管理的方法中,有一项非常有用的解决愤怒、激动、冲动的情绪的方法是深呼吸,先暂时离开事发现场,让自己安静一会儿,待情绪稳定下来之后,再回到现场。
一个女性朋友将她的情绪管理方法分享,她将每个月的情绪按“平静”“愤怒”“悲伤”“抑郁”“高兴”等模块进行划分,每天对自己的情绪进行复盘,从中挖掘原因,找到解决方法。
让她没有想到的是,在经过几个月的记录之后,她发现自己每个月的情绪波动是存在规律的,之后,她便根据规律进行防范,果然,自己在职场中理智了很多,同时,她在职场中的职位也获得了提升。
4.
团队的氛围比
个人的才华更重要
“团队的氛围比个人的才华更重要”。这是面对职场情绪的第四条原则。
小人、杠精、懒虫……在每个团队中都有拖后腿的人,这些人很让人苦恼。尤其在一个团队要在某个时间点必须完成某项任务时,爱拖拉、懒惰的人不仅一直在拖进度,而且还影响了团体的成绩。
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疑惑:“为什么我遇到的总是猪队友?”“怎么才能与同事处好关系”“如何做才能提升团体的工作效率”等等。作者通过自己的真实经历,告诉大家应对职场小人最好的方法,就是离他远一点,减少接触的机会。可以通过一些话题寻找共情,但同时也要注意,不要对其敞开心扉。
对于职场中的杠精,有限度地倾听,如果对方的建议是没有建设性的,尽快结束对话或者邀请下一位发言者。同时,要遏制对方总是散发负能量,尽力给团队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工作环境。
对于职场中的懒虫,首先是分析对方懒惰的原因,是主观为之还是因为客观条件所限,其次,直接与其进行沟通,但同时要注意,别因为某个人懒惰而惩罚团队里面的所有人。
团队的环境尤其重要。松浦弥太郎在41岁时担任当时已缺乏生气销量也不断下滑的日本老牌杂志《生活手帖》的总编辑,他总是第一个到达办公室,聚精会神地在大家还未上班时做一部分工作,然后待员工到达办公室时,他总是笑着,大声地与对方打招呼,营造一种和谐的氛围。后来,这本杂志起死回生,重新受到大家的认可和喜欢。
5.
你的情绪不是事实真相
“你的情绪不是事实真相”。这是面对职场情绪的第五条原则。
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创建的情绪ABC理论认为,一个人产生情绪(C)的原因,不是由于某一激发事件(A)直接引发的,而是由于经受这一事件的个体对它不正确的认知和评价所产生的错误信念(B)所直接引起。
具体到职场中也是如此,我们产生某种情绪,表面上是因为某件事,其实不然,是因为对这件事的认知。比如,我们在工作沟通交流,所传递的信息,除了内容之外,其实还包括着情绪。
有时候,信息并没有褒贬之意,但是在双方沟通中,对方的语气或者表情给你带来了不舒服的感受,情绪便产生了。
作者提醒大家,当在工作中陷入交谈困难时,要平静地应对自己的情绪,不要妄自推断。同时,要注意自己的交流倾向,不要因为自己的语气或者表情,而让对方产生误解。
6.
从个人开始营造情绪文化
“从个人开始营造情绪文化”。这是面对职场情绪的第六条原则。
情绪是会传染的。你会发现当上司心情不好时,整个办公室的气氛都比较紧张,这时,下属出错、被批评的概率就会增多。而在单位受了气,带着情绪回家的员工,不免会将情绪传给家人,家人再带着情绪去上班,这样,情绪由一个人到另一个人,影响着家庭和工作。
所以,每个人的情绪都是关键的。虽然,对于在职场中摸爬滚打数年的人来说,基本上都会练就一个本领,那就是在面对领导的盛气凌人的指责时,“表面在聆听,内心在嘶吼”。
我们所不知道的是,其实所有的人在工作中都付出了情绪的劳动,也被称为“情绪劳动”,即我们要掩饰自己真正的内心所想,而表现出符合自己职业身份和环境的情绪特征。
研究表明,同事关系的融洽,直接影响着一个人的工作情绪。作者认为,在日常的工作中,可以通过一些“微行动”打造归属感,比如团体中有了新成员时,帮助新老成员互相熟悉;多组织会谈;举办一些集体的活动等等。
由于疫情影响,不少企业开启了让员工居家办公的模式,这种模式成为一种流行,但同时也产生了一些问题,同事之间往往是通过电子设备进行沟通交流,而缺乏了现实中的相互了解,时间长了,团体的归属感会逐渐淡化。
作者认为,即使是居家办公,也要学会多关心一下同事,在尊重对方的隐私的前提下,可以通过举办线上会议,细心地观察对方的办公环境,从而了解对方的喜好。
7.
合理展现脆弱面
“合理展现脆弱面”。这是面对职场情绪的第七条原则。
书中谷歌人力部门的负责人拉斯洛·博克在遭遇哥哥去世时,他没有将这件事隐藏起来,而是和大家说出了自己的情况,内心悲伤,并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不会时时都在办公室。
大家对于他的境遇都表示了关心和理解,而对于拉斯洛·博克来说,这次谈话让他放下了压在心里的胆子,顿时感觉轻松了不少。
对于管理者来说,可以合理展现自己的脆弱,同时,要给下属指明前进的方向。

当你处于艰难的环境时,可以这样做:首先认清自己,自己的情绪是从何而来,找出情绪的来源;其次调节情绪,直面情绪,并将其控制在自己可以把控的范围之内不要任其扩散;接下来,安排时间整理情绪,当自己感觉有压力的时候,可以寻求帮助。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不知道工作和情绪的界限,认为情商高就是控制负面情绪,其实,我们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和自己的情绪相处。
在成年人组成的职场环境里,认真审视自己的内心,放下幼稚和冲动,用理性的思维管理好情绪,是每个职场人的必修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