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姓的来源和历史(李姓的来源简介100字)

李姓的由来是什么?

优质回答

各位好,我是白水老哥,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李姓的得姓始祖,是商朝末年的理徵。

那时候的李还不是木子李,而是道理的理。

皋陶

理徵的祖先是皋陶。皋陶是嬴姓,因为被舜任命为大理,就是法官,所以在他的后代中,有人就用他的官职做了氏,称为理氏。

理徵

理氏传到理徵这里时,他不但继承了“理”这个氏,同时,也继承了皋陶在司法上的优良基因,也作了法官。但是,理徵因为严格执行商纣王制定的法律,执法如山,不殉私情,得罪了一些贵族,最后就被迫害死了。

李利贞

理徵死了以后,他的妻子“契和氏”,怀抱着小儿子理利贞逃出了都城。一直逃到了河南偃师的“伊侯之墟”。这娘俩一路上是又惊又怕,又饿又渴。可巧的是,道边正好有棵李子树,这下可就救了这娘俩的命了。他们摘了一些李子,饱餐了一顿,又在李子树下休息了一会,这才活了下来。最后他们流落到了河南东部的苦县。为了感念李树的救命之恩,也为了逃避朝廷的迫害,所以李利贞就把他的姓,由道理的理,改成了木子李。李利贞就成了李姓的得姓始祖。

李耳

李姓再下传,就传到了老子李耳这里。从这老子开始,李姓才变得兴旺起来。所以,有些李姓人就把老子认为了祖先。

陇西李氏

到了魏晋时期,陇西李氏的李暠(hào),在西凉建立了割据政权。后来,李暠的孙子李宝,归顺了北魏。李氏家族,在北魏全都受到了重用。李宝的六儿子李冲,更是作到了尚书仆射。在李冲的谋划下,清河崔氏、范阳卢氏、太原王氏、荥阳郑氏,都和北魏的皇室,缔结了姻亲。在当时,这四姓与陇西李氏并称为“五姓”。而北魏的孝文帝,迁都洛阳以后,推行汉化,就赐了一部分鲜卑人姓李,这是李姓的又一个来源。李姓的队伍也得以扩大。

大唐李氏

到了唐朝,唐太宗李世民,声称他是出于陇西李氏,将皇族的李姓,放在了士族姓氏的首位,对很多立有战功的汉族和少数民族将领,赐以李姓。从此,陇西的李氏,就发展成了一个包容并续的庞大世族,出现了十三个大的郡望。唐朝的《姓氏谱》上说,“李氏凡十三望,以陇西为第一”。

少数民族改姓

另外,在历史上,还有一些少数民族,在与汉族融合的进程中,由于他们姓氏的发音和李相似,就改成了李氏。比如,蒙古族的李雅拉氏,满族的李佳氏,锡伯族的伊里氏。

今天的李姓

到了今天,从商末李利贞发展而来的李姓,在全国的人口,已经超过了1亿,在所有的姓氏中,排名第二位,是个名副其实的大姓。

李姓以历史上,也是名人辈出,仅称帝称王的,就有60多人,先后建立了西凉、唐、后唐、南唐等12个政权。

忘记百家姓中的排名吧,“周吴郑王,赵钱孙李”那只是过去的传说。

其实“李姓”才是最低调的王者,“李姓”很久以来一直都是我国第一大姓。

可是到了2018年,“王姓”终于赶超了“李姓”,成为新一年的王者。

所有李姓的朋友是不是很不服气呢?

那我们来看看:王姓与李姓相差多少吧。

王姓2018年的户籍人口为:1.015亿人。

李姓2018年的户籍人口为:1.009亿人。

两者之间相差60万人。

这对于人口基数如此大的李姓来说,其实区区60万,今年多生些二胎,三胎,那就肯定有重回第一姓氏的机会了。

为什么李姓能够长期独霸我国姓氏排行榜的首位呢?

这其中跟李氏的发源与迁徙有什么关系呢?

请让我慢慢给你道来:

李姓的来源和分支有些复杂,有根源的记载就有七种之多。

其一:据《唐书·宰相世系表》、《通志·氏族略》等记载,李姓出自“嬴”姓。皋陶之后,世为理官。古人有以官为姓的传统,所以春秋时的老子因祖辈为理官,遂以理“李”为氏,称李耳。

其二:皋陶的先祖原姓阮,这是上古黄帝赐名,所以李姓的祖先是阮姓来的。

其三:根据《北史》记载,赵郡的李姓,都是赵将武安君的后人。

其四:根据《魏书》记载,后魏有北鲜卑族的复姓“叱李”,后来这些姓氏都改为了单姓“李”。

其五:那就是我们熟知的唐朝国姓“李”,当年还有许多有功的元勋都赐姓为李,于是从此之后李姓的人口就大增了,也为今天李姓成为数一数二的大姓奠定了基础。

其六:根据《三国志》记载,当年诸葛亮平夷后,为了汉化这些人,就让这些人都改姓中原的大姓,这其中就有李姓。

其七:那就是少数民族中本来就有李姓,比如朝鲜族等。

自古以来,其实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李姓已经是全国的大姓了。

但是在唐之前,李姓还是主要在北方发展。

唐朝以后,李姓作为国姓,那就体现了非凡的优势。

在唐代,李姓就开始分批次的南迁。

第一次是初唐,第二次是“安史之乱”前后,第三次是“五代”时期。

后来到了明朝,定居在福建等地的李姓还迁往了台湾。

如果喜欢我的回答,请点赞,加关注,感谢你的阅读。

李姓的祖先是胡人吗?李姓的起源与变迁是怎样的?

优质回答

有部分李姓族人的祖上是胡人,但其并不占李姓的主体地位。

五胡乱华中,氐人李特李雄父子割据巴蜀,图霸一方,但由于氐族李氏早已汉化极深,且在蜀地轻徭薄赋,颇得民心,父老也就没被把他们当做异族看待。后来桓温灭成汉,氐族李氏被迁往江南,繁衍生息。

唐朝时期,统治者将国姓李姓当做恩典,大量赐予有功的异族将领,如粟特人李抱真、突厥人李光颜、靺鞨人李多祚等,这些人多入仕唐朝,子孙多半留于内地,融入汉族。此外,唐王朝对其境内的少数民族首领也纷纷赐姓李氏,如党项人、契丹人、沙陀人、奚人,这些少数民族贵族,有的汉化,其姓氏也作为荣耀的标识被长久保留。

在所有被赐姓的少数民族中,沙陀人和党项人甚至一度翻云覆雨,在我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党项李氏自李思恭割据夏州、册封节度使之后,其势力和部族不断扩张,中间虽有反复,但最终独立建国,创立西夏,尽管李元昊改李姓为嵬名,但在他儿子李谅祚手上又改回了李姓。尽管后来西夏被蒙古灭亡,历李氏皇族损失惨重,但其后裔仍有保留,如元朝时期的名将李桢、李恒,明末的闯王李自成等人, 皆为党项李氏。

沙陀李姓更是翻云覆雨,在历史上掀起来一场复兴唐朝的“好戏”,不同于别的少数民族赐姓李氏,沙陀李氏更是被唐朝皇室编入宗籍,相当于是进了老李家的族谱。李克用在与朱温的角逐下,打着复兴唐朝的幌子,其子李存勖更是一举灭亡了后梁,实现了大唐的“复兴”,沙陀李氏由于汉化颇深(仅仅是相对的 ,唐明宗李嗣源汉语说的都不溜),因此后世将其视作华夏正统王朝。后唐灭亡后,沙陀李氏逐渐没落,不过在元朝时,却出了一个名人,即元仁宗的老师、著名大儒李孟,此人受封国公,官拜平章政事(相当于常务副宰相),是元代汉人中为数不多的高官,也是蒙元汉化的大力推动者。

最后,不管是根正苗红的汉人李氏 ,还是称霸一方的少数民族李氏,你祖先的荣光是祖先不是你的,活在当下才是正途。

李世民弑兄囚父极似冒顿,而李唐又有娶庶母、儿媳的习惯,拿女人当资源共享这都是胡人风俗。所以李世民是胡人的可能性极大。

什么是七张八王十三李?怎么来的?

优质回答

“七张八王十三李”是民间流传已久的一句俗语,泛指张、王、李的分支很多,而“七、八、十三”一般被认定为虚词,也有解释为张姓由七支七支张姓氏族组成;王姓由八家王姓氏族组成;李姓由十三家李姓氏族组成。至于如何来的,来源如下。

其一:张姓

张姓,起源于姬姓,也有改姓而来。而张挥则是张姓始祖,号称青阳之子,是古代重要武器弓矢的发明者。正因弓之重要,黄帝以长弓之名,赐姓张于濮阳,张挥因此成为了张姓始祖。

经过发展,张姓分布广泛,主要集中于山东、河南,而在四川、河北等八省都有分布,是全国第三大姓。

其二:王姓

王姓,起源于姬姓,分为三个分支—东周毕公之后、周考王胞弟桓公揭之后、秋初周平王之后。

王姓在先秦时代才逐渐发展,经过汉朝、南北朝的迅猛发展,王姓广布各地。如今,王姓分布于山东、河南、河北三省,其他省份也有分布,山东又是王姓大省。截止到2018年底,王姓人口达1.015亿人,因此成为全国第一大姓。

其三:李姓

李姓始祖至今依旧争论不休,但是大体分为两类——图腾说、赐姓说。但是不管哪一种学说,都掩盖不了李姓人的光芒。

就目前统计而言,中国封建社会,共有60多个皇帝都是姓李。现代李姓人口达9200万,是全国第二大姓氏,主要分布在河南、山东、四川、河北四省。

根据2018年出版的最新百家姓排名来看,王李张刘排在首位,这也对应了这句俗语—七张八王十三李、遍地刘!

七张八王十三李。

这是一句流产很久的俗语。东汉建制全国分为十四州,七张八王十三李,说明在当时张、王、李的人口已经处于全国前列,这里的七、八、十三可能是虚词,意思是这三个姓氏人口众多分布非常广。至少可以认为当时的李姓基本上遍布全国(只有一个州没有)和当时的国姓“刘”的分布广度差不多。其实这句俗语后面还有半句“遍地刘”,说明东汉时代刘姓作为国姓经过数百年的繁衍人口和分布角度都是国内大姓。上面这四个姓氏直到当下在中国也是人口数量居于前茅的,前后对照,我们就可以知道自古以来这四大姓就是中国人口中的大姓,至少也有2千余年不曾改变。

图片来自百度搜索,撤除请联系。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李姓的来源和历史.jpg”/>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