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丰臣秀吉出身贫寒,咋敢做征服明朝的春秋大梦?
优质回答:
丰臣秀吉敢做征服明朝之大事,是不是什么春秋大梦?让我们看看中日间的历史。
日本是个火山、海啸、地震多发的岛国,从古至今就有着强烈的危机感。中日间汉朝时期就有联系。东汉光武帝时期,古日本倭奴国王遣使来汉,汉赐一枚“汉倭奴国王”金印,至今是日本的国宝。
到了唐代高宗统治时期,强盛的唐军最终灭了高句丽、百济。但是百济国王族余部不甘心被灭国,屡屡反叛,其中百济王子扶余丰自知以自身的实力,不足以打败唐军,于是东渡日本求援;而日本早有野心,双方达成协议后,日本出兵朝鲜。
唐、倭在白江口展开了一场决战;公元663年,刘仁轨水军率先行至白江口。很快,倭国水军四百余艘也驶至。宽阔水面上,唐、倭两路水军对峙。双方开战,唐军四战皆捷,水陆连胜。虽然唐军军船在数量上处于劣势,但当时中国造船技术非常高超,船壁高而坚,日本的兵船与之相较,自然简陋寒酸。
当时,日本技术方面落后得很,兵将甲胄质量又不好,唐军箭雨之下,倭军往往被射了个得透心凉。而倭军四百多艘军船挤在一起,刘仁轨利用火攻,被唐军连发火箭,顺风投火,一时间“烟焰涨天,海水皆赤”。一万多倭军全都沉到白江口水底。海上大败,百济、倭国陆军也抗不住唐军的进攻,被杀得人仰马翻。周留城内拒守的百济王室扶余忠胜、扶余忠志兄弟知大势已去,率城内守军及未被杀掉的倭国兵将,“一时并降”,五、六万倭军死、伤、逃、降。
日本在此战之后,对唐朝彻底诚服,并全面学习唐朝的科技、文化和制度等,向中国派出大量的遣唐使,这些遣唐使在中国不仅学习文化,还将大量游历中的看到的、听到的人文地理带回了日本,并在此后的九百余年里不断地吸收中华文化的精髓。
1590年,贫苦农民出身的丰臣秀吉通过自己的努力,一步步武力统一日本。建立了新的封建体制:确定士农工商的身份。奖励新兴工商业,扶植城市的发展。曾在1588年颁布刀狩令,收缴民间武器,实行兵农分离,使武士集中居住于城市。
以武力统一日本后丰臣秀吉提出了大陆扩张的构想。1578年,丰臣秀吉表明他的”宏大志向”:”图朝鲜,窥视中华,此乃臣之宿志”。1584年,担任太政大臣的丰臣秀吉提出了一个带有时间表的扩张计划:在占领朝鲜之后,于1593年初占领北京,1594年日本迁都北京,然后再进军印度。早在1590年,丰臣写信给朝鲜国王,”吾欲假道贵国,超越山海,直入于明,使其四百州皆入我俗”。
1592年,第一次入侵朝鲜,丰臣秀吉坐镇名护屋为统帅,宇喜多秀家担任前线总指挥,调动大军30余万人,分9个军团,以小早川隆景、毛利辉元等老将压阵,带领日本战国时代大批后起青年名将小西行长、加藤清正、福岛正则、黑田长政作为指挥骨干,杀气腾腾地横渡朝鲜海峡杀入朝鲜。而德川家康、前田利家、上杉景胜、蒲生氏乡、伊达正宗等战国老将则率10万大军集结在肥前名古屋,准备作为侵朝军预备队。
而当时朝鲜承平日久,朝鲜“人不知兵二百余年”,八道武备废弛,全国300多郡县没有设防,国防早已彻底糜烂,结果日军百年内战锤炼出的精兵猛将一击之下,朝鲜山河大地顿时化成一片焦土。
日军登陆不出二十天,朝鲜汉城被占;6月,平壤陷落;7月,朝鲜两王子被俘,国王出走,三千里江山沦陷一大半,逼近中国边境。在日本侵朝初期进展顺利,丰臣秀吉就开始筹划迁都于北京,自己”居守宁波府”,以便”尊圣意,占领天苎印度”。而被驱逐朝鲜国王李昖向宗主国大明求援。
1592年6月17日,副总兵祖承训率先遣部队2000余人抵达朝鲜,7月17日黎明,祖承训率军与平壤日军交战,因火器不能正常使用,首次交锋失败。 1592年10月,明朝令李如松提督蓟、辽、保定、山东军务,其弟李如柏、李如梅为副总兵。12月,宋应昌、李如松率军七万人东渡入朝,1593年1月初抵达平壤,初八日合兵进击平壤,一举攻克,歼敌一万余人,俘获无数,日军逃窜,明军取得了入朝的第一个伟大胜利,史称”平壤大捷”。日本平壤之战大败后后撤,而明军因兵力过于分散也无法进行大规模作战,在碧蹄馆之战后双方开始议和。在1595年,战争第一阶段基本结束。
1597年2月起,丰臣秀吉陆续增兵14万、战舰数百艘再犯朝鲜。日军以小西行长、加藤清正两军为先导在釜山登陆,分东西两路齐头并进,连占庆尚、全罗、忠清三道。李舜臣以仅存的12艘舰船和130名水兵为基础重建水师,于10月在鸣梁海峡迎击日军(330余艘舰船、2万余人),利用有利地形和潮汐条件击毁敌船30余艘,消灭日军4000余人,史称“”露梁大捷。1598年8月,丰臣秀吉病死,遗嘱撤军。至年底,残余日军或逃或被歼,战争结束。丰臣秀吉的野心极大,但当时的日本实力无法与明朝匹敌,最终黯然收场。所以丰臣秀吉在死前说了一句明白话“勿使我十万之师化作海外之鬼!”
在这场战争中中日双方都使用了热武器。明朝当时拥有先进的、威力强大的火炮,日军拥有南蛮(葡萄牙人)传来的“铁炮”(火绳枪),虽不如明朝的火炮,但也威力不容小觑,可以说这场战争是世界上第一场大规模使用热武器的战争。
由于明军的补给线虽是由朝鲜供给,但补给压力仍然很大。明朝将领祖承训在其呈给杨绍勋总兵的报告中就直接指明粮草不继,朝鲜无法提供足够的粮草够军队食用。而且明军的火炮弹药及武器损耗较高,这些补给都是由国内运输,补给线太长。
明军士兵走出国门,在外作战,难免会有伤亡,死一个则少一个,而得不到兵力补充,士兵越打越少,即便能够全歼日军,恐怕损失也不小。按照明朝与朝鲜的盟约,明军把日军超出朝鲜,收复失地,明军已达到目的,完成自己的使命,犯不着为了别人而使自己受到损失。而日军败仗已定,更是巴不得求和,不仅可以挽回颜面,也让剩下的军队顺利归国。日军还强押大量的陶艺、印刷、刺绣等师匠到日本来,使得日本的陶艺水准大举提高。陶活字的传来,更带动了日后江户时代的出版风潮。朱子学者姜沆则带给日本的朱子学莫大的影响。这是侵略战争无意中的文化产物。
丰臣秀吉虽然战败了,但是他却是日本近代扩张的始作俑者,其先朝鲜再中国的大陆扩张模式深深地影响了后人。
其他网友回答
馆主来了,我是無月,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木下藤吉郎,后渐次改名为丰臣秀吉,这个尾张的猴子,成功演绎了日本战国时期的草根逆袭故事。
日本的天下人
这个最早靠卖笑取悦织田信长的小人物,是个胸怀大志,且城府极深,脑子活络的人。
从最低级的足轻一步步走上来,丰成秀吉抓住了每一次从身边经过的机会。
丰臣秀吉人生中最关键的一次机会,便是本能寺之变。
当明智光秀派往毛利家的信使被丰臣秀吉截获后,秀吉不动声色的结束了与毛利家的战争,还是以毛利家一位城主切腹的结果,换来了秀吉赐予的和平。
战略便宜的秀吉,马不停蹄赶往中国,他明锐地感觉到,掌握织田家大权的机会就在眼前。
明智光秀在覆灭之时,惊诧秀吉的神速。
此后,秀吉一步步做大,最终逼和德川,成为了日本的天下人。
自卑的心理,自大的表现
丰臣秀吉的出身是非常低的,虽然他很上进,但他的内心仍然充满了自卑。
在他成名的路上,有过几次改名的记录。
从最早的木下藤吉郎,到羽柴秀吉,再到丰臣秀吉。
每一次改名,都是秀吉想要洗白自己的出身,用显赫的字做自己的姓氏。
过度的心理自卑,便会在行动上表现的自大。
随着一次又一次越来越大的成功,秀吉的自大心理愈演愈烈。
他的宫殿,布置的金碧辉煌,不知道用来多少的黄金,身为天下人的秀吉表现的就像一个暴发户,没有任何的品位和格调,只是单纯的炫耀。
进攻朝鲜,进而入侵大明,以北京作为新帝国的首都,都是丰臣秀吉自大的表现。
丰臣秀吉,到了最后,已经疯狂。
無月文化,品读经典,品味文化
其他网友回答
谢谢邀请。
权力对人,甚至动物而言都是致命的弱点,这与智商无关。
因为要保住权力,就得拥有掌控权力的必要性。
所以在践行该理念时,理智无关紧要,关键是大权在握。
故此,为其付出都是值得,包括武力解决,扫除障碍,无视人伦亲情之类。
更会为保有权力而作出令人发指的白痴低能决定。
例如睁眼说瞎话等等,谁都不瞎,重点是权力迷了心窍。
丰臣秀吉好解,他虽贵为当时岛国天下人,但深知手头权力有如海滩沙碉,经不起世家贵族和别有用心人的挑战。
侵朝,侵华是最好的输出方式。
将矛盾转移外头,由此牢牢抓住权力,很浮浅作法,但实用。
奈何德川老乌龟不上套,愣是耗死了暴发户。
其他网友回答
明朝资本家的白手套而已,没有资本家支持,哪有倭奴的份,第二是倭奴是一个永远活在自己梦里的部落,而不是国家,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丰臣秀吉出身贫寒咋敢做征服明朝的春秋大梦.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