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湖本来是中国第一大湖(洞庭湖原来是中国第一大湖,为什么现在不是了?)

网友提问:

洞庭湖原来是中国第一大湖,为什么现在不是了?

优质回答:

上学时候,地理课本洞庭湖是我国第一大湖,那时唱洪湖水浪打浪,以为就是洞庭湖。老师说不是洞庭湖它在长江南面,洪湖在长江北,洞庭湖是我们国家最大的淡水湖。八十年去南方学习,才了解到江南水乡比我在华北水乡湿润多了,如何比都比华北水乡更多的水大湖广更宽阔。

洞庭湖在湖南省北部,最大时候有六干多平方公里相当于现在上海市的土地面积,是燕山地质运动缓慢沉降地带,江汉,洞庭凹陷区。

东晋南朝时,就有湘,资,沅,澧“凡此四水,同注洞庭,北会大江”“湖水广圆五百余里,日月皆出没于其中。唐宋时,洞庭湖水面一步向西扩展,号称“八百里洞庭有在巴丘西,西吞赤沙,南连青草,横亘七八百里。明清之际,洞庭湖的面积继续有所扩展,明嘉靖年间,张居正为了保护湖北安陆和自己家乡江陵的安全,采取“舍南救北“的方针,在荆江北岸,筑成黄檀长堤,使洞庭湖北岸穴口基夲堵塞,长江水与沙泥全入洞庭湖,淤高水大,有增无减。洪水期,湖面水域最大,才遂渐发展出来有西,南洞庭湖存在。每年夏秋之交,湖水泛滥方园八九百里,龙阳(阳寿)沅江则西南之隅耳“。到清道光以前(1850年)其时洞庭湖东北属巴陵,西北跨华容,石首,安乡,西连武陵(常德)龙阳,沅江,南带益阳而寰湘阴,凡四府一州九邑横亘八九百里,日月皆出没其中。当时平常湖面积就达5600平方公里。此后开始缩小,由于分流入湖的长江洪水夹带大量泥沙,湖盆不断淤积,人类农业生产粮食发展垦田围湖并流,湖面缩小到现在2623平方公里。洞庭湖是水流性沼泽样变化性湖泊,河网平原地貌景观,桃花山,太阳山,太浮山在东,南,西三面环绕。北部敞口马蹄形盆地,西北高,东南低,湖如长开口U字形,水深近二十多米,浅处六米多深,海拨三十五米上下,分为西,南,东三个洞庭湖。从桂,川,鄂,赣,奥而来水系,有湘江,资江,澧水,和沅江四大江流及众多小河等,在南面汇入洞庭湖,北连长江。是每年长江夏季最重要调控蓄水湖泊。但从八十年代开始,西洞庭湖和南洞庭湖(北部)正向沼泽化演变,向无水少水发展,流域平均降水1427mm。多年平均年径流量为2016亿立方米。为长江的第一流域资源水量的来源地,占长江总水量流出的21%。流域面积为14%。是长江流域的重特大暴雨多发区,洪峰流量超量河道危险区,洪水灾害泛滥造成区。

由于长江的泥沙越来越多,湖床不断增高,水位不断抬升,导致蓄洪和泻洪能力不断减弱,人水矛盾,更加突出。近年来每年都有洪涝灾害特大发生的危险,我们知道的96年,98年荆江决口,损失巨大,严重影响到湖南和全国总体经济发展,才使国家要下决心,根治水患,回复湿地生态功能,让湖南洞庭湖区社会稳定生活繁荣经济持续发展。

早前年就有朱总理批示,要回复到新中国成立时4350平方公里有水面积。湖南还成立4350工程办工室,计委牵头,多方规划,形成合力才有近日的拆矮围堤大行动 。保护洞庭湖,是保护长江之肾,是保护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向非法种植养殖,长期屡禁不止,破坏生态环境,威胁行洪安全的矮坝开刀。是中央环保督察组的巡视后,对地方地府是一个警醒,要对面对未来发展,是要有为了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要有建没美丽中国战略目标和根夲大计,把生态文明建设当成政治责任和任务。对个人实在要有攻坚破难的勇气,要有彻底整改的决心。

洞庭湖是早先是中国第一湖,通过松滋,太平,藕池,调弦(58年赌死)四口吞纳每年夏季的长江而来有大量泥沙的洪峰洪水,再变化较清水从东面城陵矶附近注入长江。历史上最大面积时,是1644年到1825年湖水面有六干多平方公里水面。1870年后长江发大水藕池,松滋,相继决口,长江洪水和泥沙滚滚流入洞庭湖,从此洞庭湖开始逐渐萎缩,1949年是4350平方公里,到现在变成2623平方公里,是泥沙淤积抬高添平的结果。也有原来围垦造田解决吃饭的结果。其中1949至1958年减少湖泊1209平方公里,占减少面的73%。59年至80年又减少450平方公里占27%。80年以后没有了国家级围湖,围垦和堵支并流并垸。但不是好了,没有情况好转,由于长江洪峰必定到来,每年一定向洞庭湖带来泥沙量,58年以前是1.29亿立方米,湖床淤高3.6厘米,造成沙洲滩地6.2万亩,湖底慢慢添平了。从1952年起到80年代注滋口河三角洲向洞庭湖内挺进13.5公里,淤宽了15公里,淤高2、5一5米形成大片淤地,和高地。过去粮食不够吃,又以粮为纲。泥沙淤积是富饶土地,在淤出洲滩,开垦农田发展粮食生产,是那时是中央和地方的重点工作。才有52年南大通湖,赤天心湖,半边湖围垦。55年钱粮湖新生垸及黄安围垦。58年通江湖泊围垦都国家级开垦农田。以后各省地市县个人开垦也是风起云涌 ,大小不一。八十年中期是那里到处是水,现在到处是农田。退田还湖,解决长江防洪问题的措施,是国家大计,也相当沉重,不但大量要移民的难以解决,每年长江的洪峰调控大量泥沙进入洞庭湖。以后大量沙泥又去那里,去处也非常难?并不是象有人图上标红旗渠画线就引人关注,说好解决。解决洞庭湖消失是非常艰难的问题,长江洪峰时节的泥沙越来越多,越来越黄,越要沉到洞庭湖内,夏天洪水越大越会更多更快把洞庭湖缩小,速度也会越来越快,。

洞庭湖是中国民族气候永恒发展环境保持湿润多雨保证的屏障,当它完全消灭以后,中国江南变化会成华北一样干旱,绝对不是没有可能。因为由于湖泊消失,就没有了产生大量昆虫能够生存繁殖的空间,每天夏天无法产生大量产生微小昆虫在天空中飞翔,在冷热变化中它们的翅膀上的会无穷地形成水晶核,再被风送上天空云层化雨形成大量降水。没有湖的生存条件和昆虫会越来越少,降雨也会越来越少,大地青山越来越干旱,越旱江河湖泊会越小,地上植被又会大量干死,更无法有大量水晶核形成,又是生物昆虫会更少,恶行循环大地会变得更加干旱的。华北如此,东北如此,西北早就如此,湖是雨的母亲,湖多雨多,湖大雨大。无湖就是干旱所在。无论那里都在一样,保护洪庭湖,是保家,近处说保护湖南夏季人民生命安全。远看就是保护中华民族的发展大业,没有洪庭湖,长江有缺水危机,华中,华北有缺水危机,中国有缺水危机,所以退田还湖是中央的英明决策,应该认真贯彻。保护洞庭湖,如同保护我们子孙,保护湖南,湖北,华中,华北。功在今天,利在干秋。是伟大的事业,更是有成就感的事业。

其他网友回答

从当年的云梦大泽到后来的八百里洞庭,再到当前的“洞庭河”几千年的洞庭湖演变着实让人惋惜,曾经白居易在《题岳阳楼记》中写到“春岸绿时连梦泽”当时的洞庭湖水波荡漾,春天植物变绿时与洞庭湖连成一片,一望无垠。现如今洞庭湖的水量急剧下滑,别说失去第一大淡水湖的地位,就连太湖、洪泽湖都有超过洞庭湖的势头,造成这一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因为人,由人再引发了间接的原因。历史上长江流域居住的人没有黄河流域多,黄河流域才是我国文明的发源地,后来随着我国人口日渐南移,逐水而居是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的基本规律,所以长江水系聚集了大量人类,人类城镇建设、造田种植都对长江沿岸的植被造成了极大破坏,所以长江的泥沙含量越来越多,虽然比北部的黄河情况乐观,但是年复一年的积累,最终使得洞庭湖这一调蓄重要湖泊出现了泥沙淤积,面积越来越小。另外,翻开地图就可以看出,同为长江流域的洞庭湖与鄱阳湖有一个不同点,鄱阳湖与长江之间有一个狭长水道进行连接,西北处有庐山山脉的阻隔,使得长江与鄱阳湖水道呈相对较小的夹角,长江的泥沙倒灌之鄱阳湖量比较少。而洞庭湖与长江链接处是超过了90度仰角,在汛期长江水极易倒灌进入洞庭湖,更为严重的是,长江有松滋河、藕池河、太平口等泄洪通道是直接通向西洞庭湖的,所含泥沙量甚至比长江主航道还要大,这更使得洞庭湖面积不断淤积缩小。长江中游因为有洞庭湖的存在,所以在往年汛期时,洞庭湖的蓄洪能力为防患长江沿岸的水灾立下了汗马功劳,然而近些年,洞庭湖的水域面积一直在缩小,如果没有合理的治理措置,未来的洞庭湖就真有可能变成“洞庭河”了,届时“五湖四海”这一成语就要抛弃洞庭湖了。如有不同看法,欢迎留言一起探讨。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洞庭湖原来是中国第一大湖为什么现在不是了​

也许你还想知道长江流域防洪规划的知识介绍。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