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如何评价文天祥?
优质回答:
文天祥是民族英雄,早已盖棺定论,他过去是,现在也是,我们不能用现在民族大融合去否定评判古人的行为;以本民族去抵抗外民族的入侵,对于本民族来说,就是民族英雄。
文天祥20岁就取得状元,1275年元军渡江进攻南宋,作为学霸的文天祥积极投身抗元报国,他倾尽其家财购置兵器,组织义军奋起反抗;哪怕南宋皇帝投降了,他任然率领义军孤军抵抗直到被俘,在过零丁洋时,看到无数的南宋子民、将士拒不投降,跳崖投海自尽时,心如刀绞,羞愧,开始绝食;在被关的几年里,拒绝了无数次的劝降,对高官厚禄不为所动,遭受了常人难以忍受的精神和肉体折磨,面对忽必烈的亲自劝降,文天祥大义凛然,只求为南宋子民而死,这就是文天祥的民族气节。
文天祥抵御外族入侵,舍身起义以牺牲生命来弘扬和传递威武不屈的民族精神,国破家亡之际,扛起反元大旗,抵抗“异族”入侵,一个民族没了骨气,没了至尊,就没有民族的脊梁,文天祥的那种“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豪迈气节就是民族精神的一部分,文天祥就是民族英雄。
其他网友回答
宋亡三杰:文天祥、张世杰、陆秀夫。
文天祥(1236-1282年),祖籍是今天的江西吉安,1256年与陆秀夫是同科进士。他年前有为,才学突出,期间却是仕途坎坷,到了德祐元年(1275年)奉诏勤王,组织队伍抗击元军,1278年被俘,1282年就义。其品行数百年来一直为人所敬仰,是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诗文《过零丁洋》《正气歌》也是中小学教科书内容。此后,历代君王和地方都对其忠义之名大加褒奖,
张世杰(?—公元1279年),祖籍是今天河北范阳。曾任太傅,枢密副使,封越国公。崖山一战失败后,率十余艘船只突围后,不慎遭遇飓风,溺水而亡
陆秀夫(1236-1279年),祖籍是今天的江苏建湖,曾任南宋左丞相。崖山海战失败后,背负九岁的小皇帝赵昺投海而死,卒年四十二岁。元朝追谥”忠贞”,明朝改谥为”忠烈”。
南宋朝廷流亡于闽广一带时,文天祥、张世杰二人在领导各地义军的问题上产生了分歧,文天祥主张以积极的态度去联络各地义军,他认为地方起义义军是宋正规军的补充,应该予以团结来恢复宋室;而张世杰则虽然忠诚,但是缺乏军事眼光,主张沿海流亡忽略地方义军,这直接导致了各地起义军如同一盘散沙,相继溃败,最终导致了宋朝的覆亡。
经过:公元1276年,南宋德祐二年,宋廷在襄樊大败之后,向元求和不成,5岁小皇帝宋恭帝投降,宋度宗的杨淑妃带着自己的两个儿子赵昰、赵昺出逃,在浙江金华和文天祥、张世杰、陆秀夫等人汇合,继续往福州方向逃亡。1277年,众人拥立赵昺为帝,陆秀夫任左丞相。
1279年(南宋祥兴二年),文天祥兵败五坡岭,被囚于元军营中。二月,宋元对阵崖山,此役宋军大小舰船三百余艘,而宋军的布阵也十分糟糕,单纯的防御被动挨打,张世杰部署出了前锋对敌、小皇帝和百官居中、精锐断后的奇怪阵势。崖山之战中,宋军大败,丞相陆秀夫背帝坚决不上张世杰派来的小舟,投海而死,余下张世杰部奋力突围,不幸在今阳江海陵岛平章山一带遇飓风舟覆溺死。1282年,文天祥于元大都就义。
其他网友回答
从古至今,历史的长河中涌现的爱国志士不在少数。“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的陆游;“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的岳飞;“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的戴叔伦;“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
当然,还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
他们在面对国家危亡之际,挺身而出,不较得失,不计生死,舍身取义,杀身成仁,赤忱丹心,让人动容。
今天要说的是便是南宋爱国诗人,被称作民族英雄,“宋末三杰”之一的文天祥。
纵观文天祥的一生,何其短暂又何其精彩,二十出头金科登第享尽荣光,不到四十岁遭弹劾提前退休,40岁时家国临难,毅然散尽家财举兵抗敌,敌军有意劝降招纳,他宁死不屈,在牢狱内高唱《正气歌》表明丹心。
直到1283年1月9日,这一天寒风凛冽,文天祥从容不迫的走向刑场,对着临安的方向,他决绝地行了最后一次跪拜礼,随后为生命划上了句号。这一年,文天祥仅47岁。
据说在文天祥的衣带中,有这样一则遗言: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
读圣贤书,所为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何等正气浩然,何等大义凛然,大明景泰帝为他追谥”忠烈”;乾隆甚赞他:忠诚之心不徒出于一时之激,久而弥励,浩然之气,与日月争光;
可另外一说,文天祥一介文士,40岁后领兵行武职之能,行军打仗皆是外行,外有蒙古铁骑,内无骁勇武将,屡战屡败仿佛是既定的结局,而文天祥又何尝不清楚,我们能想到的是,文天祥在最后的岁月里,早已不顾生死,一心成就千古大义,追求不朽功名,事实上,他成功了。
才貌双全,年少立下宏志
1236年,文天祥出生于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市)的一个书香门第,祖上是“富田文氏”,家族之中,多是“儒士”,正因浓厚的家庭教育氛围,文天祥自幼便接受儒家传统教育,遍读四书五经,小小年纪,对孝义二字理解的格外深刻。
在年少之时,文天祥在学宫祠堂里学习,见祠堂内供奉的欧阳修、杨邦乂、胡铨等忠臣画像,羡慕不已,感慨道:如果不能成为其中的一员,则不能算是真正的男子汉。
从小便立下宏志的文天祥在学习上尤为勤苦,成年后更是才情出众,再看长相,史料记载:体貌丰伟,美皙如玉,秀眉而长目,顾盼烨然。溢美之词毫不吝啬,可见文天祥才貌双全,并非虚言。
金科及第,数年宦海沉浮
1256年,文天祥刚满20岁便高中进士,在殿试时,面对宋理宗登基以来年岁日久、荒于政事的局面,他以法天不息为题写了对策,一气呵成,洋洋洒洒一万多字。
面对皇帝,毫不留情面,句句恳切,忠肝义胆,可见一斑。
考官王应麟也欣喜道:这份试卷以古为鉴,忠心肝胆好似铁石,朝廷得此人才,微臣特向陛下祝贺!
宋理宗读罢,为文天祥的真情和文采征服,赞赏不已,当即钦点其为状元。
自从隋朝开创科举至1905年废除,1300年间出现了无数的状元,最有名、成就最大的,当属文天祥。
不幸的是,文天祥考取状元的四天后父亲就去世了。按照旧制,他需要守丧三年。
三年后,二十四岁的文天祥入仕担任了宁海军节度判官一职,正式踏上仕途。
此时的南宋,外有元军虎视眈眈,内有奸相贾似道弄权,忠贞之士很受排挤,已处于风雨飘摇、大厦将倾的艰难处境。
性格刚直的文天祥屡次上书弹劾权臣、针砭时弊,故不为贾似道所容。在此后的十数年时间内,文天祥宦海沉浮,始终不受重用。
可仕途失意,在生活上,文天祥却过的十分舒服。
南宋的暖风熏得游人醉,早把杭州做汴梁。和当时很多官员一样,典型的奢靡生活,文天祥一过就是17年。南宋苛捐杂税是唐朝数倍之多,文天祥在内的文武百官自然俸禄优厚,文天祥“平生自奉甚厚,声伎满前”,奢靡之风可窥一二。
直到他三十七岁时,由于多次得罪贾似道,为其迫害,被勒令致仕。
也正是这一年,蒙古大军已将辽、金、西夏、花剌子模、波斯等国逐一灭亡,西至里海、东至大兴安岭、北达西伯利亚,南抵黄河,都成为蒙古人的牧场,数万铁骑,剑指襄阳城。
第二年,襄阳城破。那年没有郭靖、黄蓉守护襄阳,也没有杨过烧毁20万大军的粮草,更没有郭襄16岁的烟花。
内忧外患,迫于朝野和士林的压力,贾似道重新启用文天祥。
不过,此时的文天祥也只是个远离朝廷的外官,位微言轻,却也过的逍遥,丝毫不知风雨将至,家国将倾。
国家危亡,散尽家财勤王
1275年,文天祥的命运迎来转变。
这一年,蒙古攻破安庆,兵锋直指建康。
权臣贾似道率领的十三万水军、数千艘战船在丁家洲(今安徽铜陵东北)遭遇元军炮火的猛烈攻击,损失惨重。贾似道率残部侥幸逃脱,自此威望大跌,很快在朝廷中失势。临安危急,大宋王朝危在旦夕,宋廷只得向各地发出勤王诏书。(所谓勤王,则是指君王有难,臣下起兵救援君王)
当时担任江西赣州知州的文天祥接到诏文,痛哭流涕,“痛自贬损,尽以家赀为军费。”想想以前的奢靡生活,就像是一种犯罪。他把良田、豪宅、香车统统变卖,连同家中的存款和现金,全部做为勤王的军费,聚集了万余名士兵准备赴临安勤王。
他放下了手中的笔和酒杯,拿起杀人的剑、穿起生锈的铁甲,迎着蒙古人的铁骑走向战场。
40岁的文天祥开启了新的人生,走上一条最悲壮也最光辉的路。
前面说到,文天祥本是文士,如今却领兵打仗,自然是应付不及。
军皆乌合,儿戏无益,有人称文天祥之部为乌合之众,抛开其他感情色彩不说,或许也有几分根据。
1275年十月,文天祥进入平江,派部将朱华、尹玉、麻士龙救援常州,文天祥远离前线,三员部将全军覆没。文天祥一心以身殉国,到了有机会殉国时,却置身战场之外,而只命三员部将前往,结果一败涂地,而朝廷派来的张全则丑态百出一箭未发不战而逃。吕思勉《白话本国史》岳飞诸将罪状的其中一条说“每出兵必身在数百里之外,远离战场,谓之持重”,看来文天祥虽然以书生形象示人,实际上却和岳飞诸将类似,到了战场上,也有同样的“身在百里之外”的丑态。
在蒙古铁骑如泰山压顶般南下的时候,文天祥最终没能力挽狂澜。
他带着残兵一路战火一路败退,苏州、临安、温州、江西,最终在广东汕头潮阳县被元军千户王惟义俘虏。
短暂的勤王之路,算是走到尽头了。
屡劝不降,留取丹心一片
元军虽攻下临安,可仍有很多地方势力没有统一,文天祥变成了与众多地方势力谈判的砝码。
1278年11月,文天祥被押解至元军张弘范的大营中,不久,张弘范带着文天祥进攻崖山,当时崖山由宋将张世杰镇守,张弘范让文天祥写信劝降。
文天祥自然是百般不从,拿出此前写的一首诗明志: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国势飘零如雨打浮萍,文天祥对形势判断的尤为准确,不能挽救社稷和百姓,却也要不愧对祖先英名,死有何惧,赤诚之心足可光照青史。
这首诗让张弘范都心生敬意,文天祥并未被处死,如此忠肝义胆之人,元军有意招纳。
于是,一波又一波的劝降开始了。
首先隆重登场的是故宋宰相留梦炎,他是浙江衢州人,淳祐四年(1244)甲辰科的状元,也是投降的第一位宰相级高官。
文天祥一身宋朝衣冠,面南而坐,冷冷的打量着留梦炎。一身元朝高官华服的留梦炎浑身不自在,他还没开口,文天祥的话已如刀枪剑戟般刺入他的胸膛:堂堂状元宰相,甘为异族鹰犬,饱读圣贤书,却毫无礼义廉耻,你有何面目去见两浙父老?
当然,第一轮劝说无果。
第二个出场劝降的人是投降后被元廷降封为瀛国公的宋恭帝。面对旧主,文天祥行臣子之礼,随即站起身来,强忍心酸说:君臣缘分已尽,请圣驾速回!
为其忠诚所感,宋恭帝如鲠在喉,黯然离场。
第二轮依然无果。
随后,元朝重臣、丞相相继登场,久经牢狱之苦的文天祥早已不复当年气色,面容枯槁,面对威逼利诱,始终不为所动,铁骨铮言,不改丝毫。
此时的文天祥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一心以身殉国,并作《正气歌》自勉: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
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
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
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
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
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
……
元朝廷不愿放弃文天祥,依然在做最后的尝试。
这一次,登场的是妻女,元朝廷让文天祥的长女给文天祥写信,她们所承受的凄惨和屈辱让文天祥痛不欲生。
他随即写了决绝的回信,一滴滴眼泪落在纸上:谁人无妻儿骨肉之情,但今日事已至此,于义当死。可令柳女、环女好做百姓,爹爹管不得。泪下哽咽,哽咽!
文天祥认准了大义,其余他都能抛弃。
最后一次登场劝降的是元世祖忽必烈,他以宰相之位许之,只愿文天祥另投新主。三年的牢狱生活已经让文天祥的身体羸弱不堪,但是他依然朗声道:天祥既受宋恩,忝为宰相,如何能再事新主,唯愿一死!
至此,劝降已然无望,忽必烈虽有不忍,但面对这样忠贞之士,也别无他法,只好选择成全他。
舍身成仁,一缕英魂永存
公元1283年,被押赴刑场的文天祥面色凝重,整了整已经破旧发白的衣冠,从容的面南而拜。那里有他的百姓,他的故国,他心中的千秋忠义!
随后在元人的刑刀下,英勇就义。
南宋最后一缕忠魂飘散在天地之间,化作山川河岳,永远的守护着这片土地。
文天祥一生,虽安逸逍遥几十年,却在时代的大潮来临时,勇于放弃一切,为了构建自己心中的理想人格和完美品德,并愿意为此抛却世俗中的一切牵绊,直至最终付出生命的代价。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追求的是不朽的功名,这与名利之徒所图谋的虚名大不相同,这是在他的时空中实现自我价值、践行圣贤之道的最高形式,以身殉道,舍身成仁!
当然,也有人说,文天祥的忠有愚忠之嫌,他忠的是宋王朝统治者,心里只有南宋统治阶级,却从来不管南宋老百姓的死活,南宋苛捐杂税是唐朝十倍之多,他心安理得的享受优厚俸禄,却不为百姓谋取福祉,因此文天祥只实现了效忠统治者的半仁半义,其主张的“乐人之乐者忧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比起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境界可谓是云泥之别。
其功过是非,自在人心。
不管怎样,文天祥所留下的精神和气节足以穿越千古,最终不朽!
时至今日,我们依然能感受到文天祥身上的那股浩然正气,直至贯通全身,呼之欲出。
其他网友回答
文天祥,忠君爱国以死殉道,但又不失人性。
文天祥兵败被浮三年不降,元朝许诺了高官厚禄都没有打动他,最后面南而死。他做到了取义成仁,忠君爱国。但是他最人性的就是没有要求家人选择陪自己殉葬,他让弟弟和儿子投降。元朝统一天下已经势不可挡,自己为国而死是对国家忠,让弟弟和儿子投降保存血脉这是对家族孝,对亲人的爱,忠孝两全文天祥。
张世杰,爱国英雄为宋续命,但又难当重任。
文天祥评价张世杰:拥众兵厚资,惟务远遁……又咎其崖山之战,不守山门而作一字阵……惜乎其不知变而徒守法。确实崖山之战,作战方式存在问题。宋末军队的最后指挥权都交给了张世杰,但是他也没有逆天改命的能力!张世杰造海船出海,其实未尝不是保存赵氏血脉的最好方法,可惜他没有决断早点实行下去。当然最后也为宋王朝殉葬了。
陆秀夫,爱国卫道矢志不渝,但又刻薄古板。
陆秀夫最后背着小皇帝跳海。可以说陆秀夫是标准的封建礼教卫道士,他忠的不是国家和皇帝,他忠的是是心中儒家信仰。小皇帝根本没有人生观世界观不可能有想自杀的心,陆秀夫这样做只是为了他心中儒家的思想罢了。
其他网友回答
文天祥在南宋末年,他是一个抗元的大英雄,他的事迹在几百年后的今天,还被我们所传颂。他本是一个南宋的状元,可以说是一个文官,但是在民族大义面前,他毅然决然的选择了去抗击元朝的道路,并且写下了慷慨的诗歌。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如何评价文天祥.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