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你是部门经理,裁员时,你可以留下,但下属都要走,你会怎么做?
优质回答:
刘师傅是跟着我们集团有15年了,去年底出现了一波裁员,帮忙刘师傅申请了20几万的补偿金,离职后还通过自己的关系,帮刘师傅找到一份经理的位置(变相晋升),工资也提升到了1.3w,可以说是完美的结局。
刘师傅从自己当学徒的时候就已经来到我们集团了,对于技术方面绝对是没有话说的,为人处事也是相当可以的,因为我们集团的发展,对于学历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对于专攻技术的刘师傅来说,一直没法晋升到经理的位置,就在前年,刘师傅的班组归到了我的下面管理。
原来在我手下的时候,我就把刘师傅的几个同事归属于他进行管理,虽然在职位上面没法给予刘师傅,但在权利行使上面我给了刘师傅很大的支持,基本行使就是班组管理者的权利。
原本以为我和刘师傅的配合可以一直维持下去,可没想到去年年底的时候,公司进入了一轮摸底,对于很多设备的理论知识进行了摸底测验,对于学历相对低的刘师傅来说确实比较的吃力。
致使最后裁员名单里出现了刘师傅,看到后,我第一时间去找了公司的领导,希望可以留下刘师傅。
总经理告诉我:集团目前对于学历的门槛越来越高,对于刘师傅来说,已经快跟不上现在技术的发展了,他需要的是有一定的学历,不然总会被淘汰的。
在和总经理的沟通协调过程中,我告诉他,刘师傅现在全家都指望着他这份工资了,平常他自己也过得比较拮据,集团有没有适合刘师傅的岗位,只要不给予裁员回家。
总经理的回复是肯定的,没有。
目前是全集团的裁员风波,并不只是我们公司,所以调岗是不可能的,离开是唯一的选择。
既然结果已经是这样了,我希望总经理可以在赔偿款上可不可以给予刘师傅适当的增加,这样也算对于刘师傅这15年的认可。最后他答应了,会向集团申请多给予补偿。
作为部门经理,裁员时,我可以留下,但下属都要走,我是这么做的。
01:进行公司的协调,希望可以进行调岗,只为可以继续工作
很多的企业都不只是一个公司的存在,就好比我们集团来说,在全国有大大小小的几十个公司,涉及的岗位也是上千个,所以也是有更多的选择调整的机会。
对于只是公司体制内的裁员时,作为部门经理就要尽可能地帮助下属去和上级进行沟通,结合下属的实际情况进行岗位安排,让他们不至于被裁掉。
就像刘师傅来说,在我们公司已经有15年了,真的是把青春都献给了我们的集团了,人生又有多少个15年了。
只是说这次我们的裁员,我们是集团的裁员,并不只是我们公司的一个在做,作为部门经理,我也是尽可能地和上级去申请协调,最终也没有办法。
02:进行补偿金的申请,尽可能给下属争取更多
对于调岗的方式已经走不通了,裁员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的时候,我们就要学会去帮助下属去争取更多的赔偿。
就好比刘师傅来说,我就要去总经理那里打感情牌,对于赔偿虽然说有一定的标准,但是对于公司的负责人对于这类都是有一定的权限的。
在没有人去申请的时候,一般公司都只是按照最低标准进行补偿,这对于很多员工来说,虽然拿到了补偿,但也都不会太多。
作为部门经理,我们就要利用自己和上级的关系,尽可能的帮助下属拿到更多的补偿金,这个时候就要学会利用一些方式沟通,好比我利用的是刘师傅的工作年限15年,已经和领导叙述刘师傅家庭的情况,让总经理更了解刘师傅的情况,从而可以得更多的补偿。
03:利用自己的人脉,帮助下属寻找到更加合适的工作
对于我们这些做经理的,其实接触的资源和人脉相比员工来说都是比较多的,因为我们更多的和同级或者上级打交道的,所以我们的人脉网络相对是比较广的。
对于刘师傅的技术,我是打心眼里认可的,对于人品这块经过了相处也是绝对没有问题的。
结合刘师傅的技术优势,我就联系了几个做工厂和做人事的朋友,帮刘师傅搭线,寻找新的职位。
终于是通过自己的努力,一个做零部件的朋友,正好需要老师傅,做个副把手协助经理,刘师傅正好是符合他的要求。
当我介绍过去的时候,直接被看中,给予1.3w的工资,职位是部门副经理。
对于刘师傅,可以说是比较完美的结局,得到了赔偿金,同时也找到了新的工作,工资还比原来高得很多。
总而言之:
当下属的离开成为事实,作为部门的经理,我们要尽可能地去争取和保护下属的权利,给予更多的补偿,对于很多比较优秀的人员,自己如果有资源和人脉的话,可以尽量帮助他们安排或者搭线其他公司,也不妄我们的相知相识。
记住:不要奢求什么感恩,只求我们做到问心无愧。
其他网友回答
当然员工利益放首位!公司只想赔偿N,我给下属力争N+1补偿金,外加1个月不上班但工资照发的福利。送走最后一位员工,我就跟领导提了辞职!
当我感觉没有人情味的时候,公司的处理方式让我感到意外,看来我错怪它了。
?公司裁员,不得已而为之,有道理没人性!
5年前,总经理喊我进办公室,开门见山跟我说:“接集团总部指令,线上运营部就地解散,每个人赔偿N,另外只能保你一人。”
我不惊讶,只是觉得公司有道理没人性!
当初集团看到竞争对手都在布局线上,决策层也想借着东风分一杯羹,可是集团忽略了一个关键点:线上是趋势,但投资大、见效慢,没个3-5年运营,只会入不敷出,关键我们的优势在线下,线下也在发力,这样对现金流也是考验。
当然小人物只有这格局,既然集团确定的事情,总经理也只能照办,于是线上运营部横空出世。我那时候只是负责线下板块的运营经理,总经理外招一个线上运营经理,最开始他是直接跟老总汇报工作。
可是第一任经理水土不服,做了3个月就撤了,工资比所有的经理级别都高,他自己带过来的2个人,也是员工级别最高的,新部门编制也特批。
老总不满意他,尽管他也不懂线上,但感觉这个经理出工不出力。
后来又招聘了一位,老总私下跟我说:“以后线上运营部的工作先跟我汇报,小事我负责,大事再跟他商议。”
我觉得不妥,这样会让“空降兵”不好开展工作,我委婉的跟老总提了顾虑,原来他想做两手打算。
一来,他也觉得线上杂事多,劳心费神,想当甩手掌柜。
二来,让我涉足线上,既锻炼我,又给自己留后路,哪天这个再跑了也有人马上顶上。
大家心照不宣,我也只能听命行事。
第二任做了半年,也主动撤了,还留下一个烂摊子。果不其然,老总说:外来的和尚未必好念经,你把线上接了,我跟总部申请给你涨3000元(实际就是达到线上运营经理的工资),关键还省了一个经理。
我被迫接手后,原线下运营的主管没动,从员工中抽调2个到线上,我跟老总要资源,需要给这三个人加薪,老总同意了。
因为线下运营模式都有章可循,主管没动业务不会出乱子,而线上全部都要重新搭建,费时费力还不一定有好结果。
接手1年后,线上各方面趋于好转,尽管还是亏损,但是对比第一年好了很多,如果按这个模式再持续1年,线上会扭亏为盈,当然这是团队的功劳。
在这一年,我也把原线下的运营主管提成副经理,想着将来我离开了,他能接班。
然而事事不按套路出牌,集团考虑线上已经投入2年多,迟迟不见效果,下决心拿掉线上板块,重心回到线下,实际上就是现金流出现问题,尽管高层也看到了线上的曙光,但是在发展和生存抉择间,集团选择断臂自救,砍掉线上业务。
老总跟我说:“线上运营部就地解散,赔偿N。”集团的想法我理解,快速止血,裁员本来也是负面的,不能让它发酵,也是不得已而为之,但是员工也是无辜的。
关键才赔偿N,这也做得太过分了,新部门工龄最长的也才2年,很多都是1年左右,这次我不能妥协。
?员工利益一分不能少!
我跟老总直接摊牌:“公司裁员有苦衷,我理解!但这些员工更苦,他们找工作还需要时间,没有收入也很艰难,突然被裁没有缓冲期,这样的处理方案我不能接受。”
老总笑着说:“你既然来找我,想必心里也有答案,说说看,只要不过分。”
我的意思不复杂:“员工赔偿按标准来,N+1,其实也没多少钱。另外申请一个月的缓冲期,这期间不用打卡上班,给他们时间去找工作,最起码还在职,不至于被新公司压价。”
老总沉默了一分钟,说让我等消息。
第二天,老总说集团同意了我的方案,其实也在意料之中,毕竟如果员工走劳动仲裁,公司损失更大,而且集团提出的初版赔偿方案,都是留了后手的,我不过是为员工争取他们应得的。
一个月大限将至,我把部门最后一位员工送走后,我跟老总提了辞职。
老总不理解,都保我下来,而且原线下运营部还是我负责,事少钱还多了,为何这个时候提离职。
当然我很感谢老总的好意,也跟他说明原因:就是想歇一阵子。
说实话线上运营部,就像自己的孩子,眼看磕磕碰碰要长大成人,结果发现孩子不是亲生的,一下没了,换谁心里也不爽。
另外原运营主管已经提成副经理,我如果不走,他也起不来,总还得给别人一点机会。
老总见劝不下来,让集团做我的思想工作:调我去集团总部,升职加薪,但我也婉拒了。一来我不想去外地漂,二来真的心累了。
当我离职拿到最后一个月工资的时候,我傻眼了,额外多了10万,我当时工资2万,工作了4年,这不就是N+1的裁员工资嘛!
这笔钱我知道是老总跟总部争取的,毕竟我是主动辞职,公司压根不用赔我一分钱,既然都这样了,见好就收,再纠结就有点矫情了。
?如果是部门经理,遇到裁员,下属都得走,只能保自己,我觉得应该这么做!
第一:舍车保帅,是真要不得。
我之所以选择给员工争取赔偿金最大化,也是有私心,谁能确保将来这批员工中没有混得好的呢?说不定自己落破的时候,还有人帮。
再者,部门没了,好聚好散大家都能理解,但是下属都走了,自己却苟活,只会让口碑越来越差。公司离开谁都能转,我离开公司一样能活。
第二:遇到裁员,员工利益是首位。
职场尔虞我诈,也是正常的利益博弈,为了升职加薪不择手段无可厚非。
但是遇到裁员,作为部门负责人,一定要把员工利益放首位,要知道自己也是员工,哪天公司要裁员,也就是一个裁员名单的事情。
第三:要么都救,要么都走,不能厚此薄彼。
《扫毒》中出现过一个兄弟间的选择,刘青云选择了古天乐,放弃了张家辉,前者是快要做爸爸的父亲,后者是在养老院患有老年痴呆的母亲。死容易,活更难,做选择的难上加难。
放眼职场,很多人会选择保一部分员工,牺牲另一部分,最后自己引咎辞职,殊不知这是最愚蠢的处理方式,厚此薄彼的结果是:留下的人不会感恩,离开的人只会怨恨。
?如果是被裁员的员工,他们应该怎么做最妥当?
1、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离开未必是最坏的结果,能拿到合法的利益,并且找到更好的下家,也是不幸中的万幸,毕竟没有“铁饭碗”,有时候希望自己在裁员名单里。
2、可以没觉悟,但是要醒悟
一家公司如果只是裁员某些人,那是正常的优胜劣汰。但是整个部门都端掉,那就要有觉悟,公司开始走下坡路了,是准备在最低点跳船,还是在途中跳,想必也该醒悟了。
3、换位思考,等自己做到管理岗就懂了
员工跟管理者最大的区别不在技能,也不是情商、智商和逆商,而是换位思考能力,你能换的岗位越高,将来就能爬多高。如果没有换位思考能力,也只能一辈子被人管。
?总而言之:不经历选择的苦,难言管理的累!
常言道:不想做元帅的兵不是好兵!
但是真正轮到自己做管理的时候才发现,管别人比管自己难多了,做员工的人永远不会理解。
部门如果被整体裁员,做为部门经理,首当其冲是为员工争取利益,因为下一个就轮到自己。
如果你是经理,你会怎么做?是自保吗?
其他网友回答
我有个朋友,在世界500强分公司做公关经理,他们部门1个经理3个专员。去年7月整个公关部突然被亚太区整合,老板说只能留下公关经理一人。公关经理二话不说,干脆利落地做了三件事,让3个下属敬佩得五体投地。
我朋友在一家外企工作,还是世界500强,还有个洋气的英文名,叫Lillian,翻译过来差不多叫莉莉安。莉莉安是个能干的女人,30岁不到就做到了公关经理的职位,和同龄人相比,算是事业上比较成功的。
莉莉安的工作是能给公司带来很多成绩的,看得见的和看不见的。看得见,比如一些政府项目的申报,为公司申请的奖励和税费减免,以及各种精彩的对外活动,比如发布会、答谢会等等;看不见的,比如公司名誉、危机处理等等。看不见的这些也很重要,甚至比看得见的更加重要。
所以我们总经理对莉莉安是非常看重的,莉莉安本人也很争气,不仅很有长远的眼光,为公司协调各种资源,同时沟通交流能力一流,总是能把一件棘手的事情变得顺滑平稳。好事发生的时候,那就是一件好事,坏事发生的时候,总是能降低到最小的损失。
去年6月中旬的一天,我们老板突然把莉莉安叫进办公室,神情很严肃,眉头紧皱,莉莉安一脸温和的笑意,说,“迈克,怎么这个表情,又有什么不好的事情?”迈克是我们那个公司的总经理,职业经理人,当地最大的头儿。他遇到麻烦的时候,总是这副表情。
迈克说,“莉莉安,这次的麻烦,确实比较麻烦。”
莉莉安说,“没事,你说,我会尽力解决的。”
迈克顿了一下,他可能不知道怎么开口,怎么表达这次的麻烦居然是本来帮她解决麻烦的人。当然,他的职业素养不允许他吞吞吐吐,他清了清嗓子说,“莉莉安,刚才亚太区找我非正式聊天,说亚太区的公关职能将由上海统一管理,分公司不再设置单独的公关职能,所以……”
莉莉安一听,脸一沉,她的应急能力很强,但是也经不住跟自己直接相关并且听上去没什么回旋余地的。“整合”这个词莉莉安不是第一次听说了,公司其他部门也有被整合的,所以她很着急地问,“那我这个部门以后就是没有了,我们四个人全部都得滚,对吧?”
迈克没说话,但是他的沉默已经回答了她。
莉莉安不能相信,因为一季度的时候收到了来自亚太区的“认可信”,说她的公关“工作卓越,能力超群”,虽然这些溢美之词有浮夸的嫌疑,但是毫无疑问至少不是批评和否定。两个多月之前刚刚表扬过她,现在突然就要把她和整个部门连根拔除?
见莉莉安还沉浸在看起来有点痛苦的思考中,迈克说,“不幸中的万幸,我为你争取了一个名额,莉莉安,你可以转岗到公司其他部门,而且后勤部门正好有一个经理的岗位空缺,你知道这个岗位开放了半年还没有合适的候选人……”
“迈克,你别说了。”莉莉安打断了迈克,这种情况在她之前的职业生涯中很少出现。莉莉安是个温和的女子,无论是说话还是行事,都以一种让人舒适的温和的节奏进行。然后她继续说,“我需要静一静,麻烦你找人把相关的程序和规定都发到我的邮箱。”
莉莉安离开迈克的办公室,带着一种明显的失落感。是啊,莉莉安在这个公司已经贡献多年,现在不仅仅是要离开这个岗位,离开的更是自己奋斗的战场。转岗?她觉得有点可笑,凡是不是朝更好的放向发展的转岗都是开国际玩笑吧……
公司给的“整合方案”还是让人满意的,两天之后莉莉安已经调整了心态,既然不得不面对这样的事,逃避是没有用的,而且前两天迈克说的“非正式聊天”内容已经正式确认了,亚太区的公关部已经跟她联系,说在公告之前要跟她本人先进行沟通。准确地说,所谓的沟通,不过是“通知”而已,是单方面完全没有办法扭转的结果。
所以莉莉安眼下,能做的就是这三件事:
其实对于莉莉安来说,第三点本来不在考虑的范围内,但是她需要这个折中的选择来完成第二项。
公司是什么?是员工服务的对象,也是员工发展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也许她还能做一些事,但是失去这个平台,她要为组员做的事,恐怕就没有太硬的底气了。
不得不说,莉莉安的思维跟我们不太一样,如果我碰到这样的事情,首先考虑的大概是如何自保,至于其他人,各人各命,我哪里还顾得上?
公司给的时间是两周,在这两周里,莉莉安给大家开会,会后还进行一对一的谈话,理清大家当前的诉求和未来的发展计划,并且在这个基础上,联系了业内几家比较大的公司,进行需求匹配——她要亲手把他们送到合适的岗位上去,而且是跟现在差不多甚至比现在更好的岗位上。
在这两周里,莉莉安还理了一份十分清晰的清单,目前几个项目的进展、重大会议的SOP、联系人和联系方式,等等。
时间还没到最后一天,其他人都走了,只剩下莉莉安了,她去找我们总经理,说希望跟他再谈一谈。
迈克说,“莉莉安,你解决得很好,很干脆。”
莉莉安苦笑,说,“你这是夸我吗?但愿我永远不需要在这方面被人夸。”
迈克也只好尴尬地笑笑,她说的也对,然后说,“那后勤经理的位置,你之前说考虑一下,你打算什么时候接手?”
莉莉安说,“迈克,今天也将是我在公司的最后一天,抱歉,我无法接受调岗。”
迈克可能没想到,因为之前莉莉安确实表明自己会慎重考虑,而“慎重考虑”在他的印象里,尤其是从莉莉安嘴里说出来的这句话,意思就是“好的,我接受,谢谢老板”。所以,之前莉莉安提的要求,他几乎全部答应了,赔偿到位,时间灵活,还给他们办了一场“感谢会”。
但是这次显然出乎他的意料。迈克问她,“那你,有什么打算?”
莉莉安突然很轻松,说,“我想休息一段时间,当然我现在也在看工作机会,如果没有特别合适的,我可能会创业,如果有好的机会,也会考虑继续上班。反正,走走看看吧,谁知道呢。”
所以,当整个部门被取消,但是作为部门领导的莉莉安自己能留下的时候,她最终没有选择留下。莉莉安没有留下的原因,第一是这个岗位她并不喜欢,也不符合她未来的职业规划;第二是她觉得应该跟大家共同进步,不想一人苟活。
其实,在职场当中碰到“被整合”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尤其是在一些大型的、职能可能重复的跨国公司,或者是业务绩效极差并且不值得公司继续投入的部门,碰到这样的事件,倒不是鼓励每一位领导都要向莉莉安那样“正直果敢”,但是慎重的、理性的考虑是不可缺少的。
1. 公司留下你一人,接下来的工作内容是否符合你的职业规划?如果符合,我觉得留下来也是不错的,不需要再经历找工作的麻烦和烦恼。但是如果是从一个管理岗位变成什么都要做的执行岗位,或者调到一个你不喜欢的岗位,那么留下来的意义不大。
2. 理解公司的决定,并充分考虑自己和组员的未来。其实我身边也有不少人想“被整合”,就是工作做腻了,辞职又缺乏勇气,所以希望能拿着钱去找工作,但是这种好事不常有,被整合的滋味也不好受。重要的不是眼下被整合,而是整合之后怎么办,是否有更好的资源可以帮助到自己、帮助到大家?
3. 最大程度争取被整合的补偿。只要符合劳动法相关规定,并且能评估本部门工作对于整个公司的意义,多争取一点,对大家都有好处。而且如果是公司整体整合导致离职,对下一份工作的背景调查不会有不好的影响。
自己的部门被整合,只能留下领导自己一个人,我觉得不需要有太大的心理压力,因为这个结果非个人导致,而是公司层面的决定,与其纠结于这个结果,还不如好好想一下后路怎么走,你们说是这样吗?
其他网友回答
我跟您的做法一样,把我部门最需要工作的一个姐姐留下了,我自己选择了离开,虽然老板一直找我谈,一直让我慎重考虑,给了我两个月的时间。把我和我部门的这个姐姐多留了两个月,但是我的决定还是没有改变。我走,她留。从公司出来4个月,我还没找到合适满意的工作,但是我不后悔当初的决定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你是部门经理裁员时你可以留下但下属都要走你会怎么做.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