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第一枪为什么在武昌打响(武昌起义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对不对)

网友提问:

辛亥革命第一枪为何是在武昌打响?

优质回答:

辛亥首义在武昌打响第一枪,至少有十大缘由:

1丶张之洞督鄂的湖北新政,让大汉口与大上海争雄,武汉经济实力雄厚。

2、汉阳兵工厂为军人发难提供了充足的军火弹药。

3、张之洞编练湖北新军,划分为三个旅,独立于八旗军制之外,大量招募贫苦青年入伍。

4、武汉三镇晚清即为会党秘密结社的中心,是长江中游反清的枢纽。

5、武汉派往日本官費生居全国之冠,这些人是策动武装反清的领袖人物。

6、辛亥首义前一、二年,武汉是仅次于上海的全国报业出版中心,是中国第二大舆论场

7、日知会、共进社、文学社这些秘密反清团体的创办,远远早于其他内陆省份。

8、汉口五国租界,华洋杂处,为反清革命志士提供了庇护所。

9、湖北人天性即有不服输的胆大包天的革命精神,此前的蒙元王朝即断送在湖北红巾军之手。

10、武汉承东启西、居中自大的独有水陆优势,也是重要原因,它可牵一发而动全身,一镇起事而连三镇,一市造反而动全省,一省动乱而震惊全国。

其他网友回答

辛亥革命的第一枪在当时中国南方的任何地方打响都不奇怪。因为这时的中国犹如一口沸滚的油锅,任何一滴水花的溅入,都会引起巨大反响。南方革命党人聚集的广州,4月27日就爆发了以黄兴为总指挥的武装起义,接到电报的时候,军机处刚刚下班走人,但是对于摄政王载沣来说,这是一个极其危险的重大事件,于是连夜又召集军机秘商对策。清政府的第一反应就是“镇?压?”!?

?山雨欲来风满楼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林觉民塑像)

南方革命党人1911年4月27日的武装起义失败了,林觉民4月24日写给即将临盆妻子陈意映那封遗书,瞬间传遍大江南北,朴实无华的真挚感情,令人阅之泪飞!

三天后(4月27日),清军一发子禅击中林觉民腰间,他在受伤后被捕,革命激情澎湃的林觉民在审讯中仍然“壮怀激烈,形若疯虎。”五月三日在广州天字码头枪决。

远在西南地区的四川,保路风潮席卷巴山蜀水,四川总督赵尔丰的拿手绝活就是“打?板?子?,?砍?脑?壳?。?”在?拘?押?了?为?首?的蒲?殿?俊?、?罗?伦?、?邓?孝?可?、?颜?楷?、?张?澜?后?,?立即在?四?门?张?贴?“署?督?部?堂?示?”的?告?示?称?:?“……聚?众?入?署?,?格?杀勿论!?”

辛?亥?年的七月?十五?日?,?“成?都?血?案?”发?生,?赵?尔丰卫?队?枪?杀?和?清?营?马?队?践?踏?死?亡?的?人数,?据?清?督?衙?门?公?布?的数据是五十多名?,?年龄最小的仅?有?十?五?岁?,?最?大?者?为七十三?岁?。?身?份都是机?匠?、?裁?缝?、?放?牛?娃?、?商?店?徒?弟?。?

(横尸街头的遇难市民)

?武昌的第一枪

南方革命的中心广州,已经是军警密布、侦骑四出。再次暴动的可能性很低。

成都市及周边地区,赵尔丰的残酷镇压也使革命行动难有多大作为。

地处中国中心的武汉三镇,南下的北洋新军共1.5万人中,真正的革命党人已经发展到4000人。散布于各军营。

处于风口浪尖状态下的武汉,于无声处突响惊雷,一篇“唯恐天下不乱”的奇谈怪论顿时成为社会热点!文章鼓吹:“….故大乱者,实今日救中国之妙药也!”

清营马队立即拘捕了《大江报》总编詹大悲。詹大悲被判处一年半徒刑,巜大江报》查封。

仅仅是一篇言辞激烈的文章而己,湖广总督瑞澂的弱智处理方法,反而给密云不雨的火炉城市武汉以窒息的感觉!

面对严峻形势,武汉新军的革命党人联合成立一个统一的组织,由共进会的孙武和文学社的刘复基共同主持工作,派出杨玉如、居正到上海中部同盟会请黄兴或者宋教仁或谭人凤前来武汉主持大计。

此时的清朝官员和待机而起的革命军人一夕数惊,彼此之间剑拨弩张。

9月23日在雄楚楼十号会议室召集了有关起义领导机构和人事安排的重要会议。

决定以蒋翊武为军事行动总指挥。

孙武和刘复基任分管军务和民事。

决定八月十五(阴历10月6日)起义。

“八月十五杀鞑子”的消息迅速传遍武汉三镇。

因为湖南方面的问题,原来10月6日起义的时间顺延到10月16日。到时湘鄂同时动手。

瑞澂的对策就是部队换防,军官互換。虽然这个措施给革命党人的起义带来了困难,但是,只要加强联系,关注事态发展趋势,只要一旦起义信息发出,各部就马上响应。同时统一了电报中的暗语:“母病故。”即起义成功。“母病愈”则起义失败。

(雄楚楼10号旧址)

辛亥年的中秋之夜分外的平静,东湖夜色阑珊,皎月流晖。

?一个烟头引发的三条人命

中秋节(10月6日)的三天后即10月9日,设在俄租界宝善里机关办公室里,负责军事行动的孙武坐镇现场,对将于10月16日举行的起义作准备工作。

紧张的气氛下,有烟瘾依赖症的人是一杆接一杆的抽烟,整个办公室烟熏火燎,下午三点,不知是谁,烟头乱甩,火星落入炸药中,霎时火光冲天,天雷滚滚!

清军马队紧急出动,军警蜂涌而至,按照被捕者供出的所有负责人,予以包围抓捕!

起义总指挥蒋翊武、刘复基、王宪章、彭楚藩得到情报后,决定提前于当天凌晨(10月10号)起义,以南湖炮声为信号,兴复汉族,驱除满虏。

这个命令复写了二十份,派专人送往各营。在令人窒息的等待中,却等来清军的急促脚步声。

除了侥幸逃脱的总指挥蒋翊武外,彭楚藩、刘复基、杨宏胜当场抓住。

10月10日凌晨,彭、刘、杨三烈士,斩立绝于督署东辕门……

瞬时间武汉暴云腾翻,浪捲沙涛,尘埃满天,雾气腾腾,伸手不见五指;这样罕见的天气,把武汉陷入天昏地暗日月无光的晨色中。

共有32个革命党人被捕。

所有起义负责人外逃,机关查封。

当天早上,总督瑞澂向北京发出告?电报:“……各员弁警兵,无不忠诚奋发,迅赴事机,俾得弭患于初萌,定乱于俄倾。…..”

可能电报还在路上“飞一会儿”,四、五个小时后,晚上七点,全城突然爆响枪声、远处的火光,映红了天边的幕色…..

?武昌首义一一士兵的杰作

似乎是群龙无首,应该是时势造英雄,武昌起义的火光完全是一群青年士兵点燃的!他们是驻守城外塘角的混成协辎重一营的一群革命党士兵,自己商定于当晚起事,晚七点,士兵李?鹏?升?、?李?树?芬?、?蔡?鹏?来,?用?洋?油?灯?把?马?棚?的马?草?点?燃?。?

而?枪?声?响起的地方却是城?内?的紫?阳?桥?南?。?让?历史记?住?打?响?第一?枪?的?桥?南?工?程?营?熊?秉?坤?、?程?定?国?。?

也?应该记?住?挨了第一枪?的?清?军?查?哨?排?长?陶?启?胜?。?他?成为辛?亥革命第一?个?死亡的?清?军?军?人?。?

结语

打响辛亥革命第一枪的熊秉坤在解放后,参加了国务院组织的纪念活动。他与未代皇帝溥义坐在一起,两人抚今追昔,不禁感叹不己:“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其他网友回答

要想比较稳妥的办好一件事,人、财、物三要素必须完备,要进行一场够规模有力度的起义,同样需要相似的三要素,即较多的同志、较充裕的经费、足够的枪炮弹药。

辛亥革命之前孙中山所进行的数次起义之所以不成功与起义的三要素不完备有很大关系。而武昌起义,这三要素是相当完备的。

首先,人的方面,张之洞大举兴学,派遣学生留日,这些留日学生看到了日本的进步,却没有找到日本所以能进步的根源,只是简单地将中国的落后归结于朝廷的腐败无能,大多变成了革命党,最不济也是同情赞同革命,这些学生回国后自然不是省油的灯。不仅如此,张之洞在湖北招练新军时,也要求士兵能识字写字,并能略通文理,虽然其意在提高新军素质,客观上却为革命党人在新军中宣传革命并最终控制新军创造了有利条件。

其次,财的方面,张之洞这个理财高手为革命党留下了充裕的经费。张之洞长期担任湖广总督,苦心经营湖北二十余年,家底颇丰,特别是甲午战争之后,张之洞为了筹巨款、办大事,提高了旧税,加收了新税,财政收入杠杠的。武昌起义暴发,革命军面对唾手得来的巨额财富乐得都找不着北了:藩库存银一百二十多万两,铜币局存现洋七十余万两,银八十余万两,铜元四十万;官钱局有铜元二百万,官票八百万张……总计高达四千余万!

再说物的方面,武昌起义当晚,革命党占领楚望台军械库后同样乐得找不着北:里面有德制毛瑟枪五千余支、日式65毫米步枪一万五千余支、汉阳造步枪二万六千余支、汉阳造57毫米山炮三十多门、德国克虏伯50毫米快炮十五门、日本三一式75毫米野战陆路炮三十六门等等。还有一个别的地方没有的巨大优势:汉阳有造枪炮的兵工厂!

政府留下的雄厚资金、楚望台的器械、汉阳兵工厂的充裕产能,为革命军的迅速壮大提供了保障,北洋军要想在短时间内平定武昌已几无可能。就在双方拉锯战中,十四行省先后独立,局面愈发不可收拾……

辛亥革命,就成功了。

难怪辜鸿铭说:“民国成立,是孙中山和张之洞合作的结果”。

孙中山也说:“以南皮(张之洞)造成楚材,颠覆满祚,可谓为不言革命之大革命家。”一句话,之洞是革命的卧底呀。

其他网友回答

辛亥革命第一枪为何是在武昌打响?答案很简单,因为武昌有新军,大清新军就是大清最大的革命党,而且武昌离中央朝廷远。清廷的灭亡主要是它的体制真的太腐朽了,导致底层民众想灭掉它,它建立起来的大清防御军——武昌新军也想灭掉他。为什么大清没的那么快,就是因为大清朝廷的最基本部分都烂掉了。灭掉大清的最关键一场起义是武昌首义,我们看看起义军和大清朝廷的相关表现就知道为啥大清会那么快没了。

(1)武昌新军成了最大的反贼在辛亥革命之前,武汉流行着一个帮派,叫做文学社,但是大家不要被这个小清新的名字骗了,这个帮会一点都不文艺,特别崇拜暴力美学,因为它主要是以新军士兵为主体的军中革命组织,目的只有一个推翻大清,也就是大清养的军队中有势力正在图谋推翻大清,可见大清真就是不得人心了。而到1911年的那个夏天,在大清的武昌新军中的文学社会员已有约三千人,而就是这些给大清挖好的坟墓。到了辛亥革命之前,武汉城中只剩下约一万个新军。其中纯粹的革命党人将近四千,坚决拥护大清的领导只有一个千人旗人标,毕竟你让旗人“反清复明”确实太扯了,而其余人基本属于“吃粮当兵”,谁给钱给谁干活,于是武昌成为了革命最可能成功的地方。

而大清朝廷的官员就放着下层成为反贼窝吗?(毕竟大清还是中国当时的合法朝廷,所以反大清确实也是反贼。)没错,大清朝廷在湖北的两个最高官员是有关系的废物,一个是湖广总督瑞澄,另一个是湖北提督张彪。先说瑞澄,他是正儿八经的皇族子弟,不过当时皇族基本上没啥本事,不过他爷爷是琦善,也就是跟英国佬签《南京条约》的那哥们,所以这哥们凭借着爷爷的地位坐上了湖北朝廷的最高官员。

而张彪是张之洞的人,因为他救过张之洞,又特别愚忠,还娶了张之洞家里的丫鬟,当了张之洞的绿手套,于是张之洞一把把这哥们提溜上来,跟大家说的那个相声演员一样,也就是“说学逗唱占个忠字”,后来在民国的时候还混成了中将。于是武汉的局势就是大清的底层新军们天天想着推翻大清,大清在湖北的高官对手底下的思想动态是一点都不知道,那不迟早要完?

(2)面对起义时的大清有多无能?本来革命新军是打算在1911年10月6日起义的,因为那天是中秋节,当初元末反蒙古的人时候就是挑的中秋节。但是因为湖南那边的反清势力一直还没好,所以拖到10月16日。在这阶段其实湖北朝廷已经发现了起义军的事情,但是湖北朝廷做了两件蠢事,直接被自己和大清搞没了。第一件事是士兵闹事,结果这两人“搜缴了除值勤士兵之外的所有新军的武器弹药,并统一锁放到楚望台军火库集中保管(来源自《历史深处的民国》)”,好家伙,这么一来,武昌起义的时候,新军就往那里去。

第二件蠢事其实是革命党和湖北朝廷一人一半,革命党孙武(他起这个名字是想蹭孙文的名气)在汉口的俄租界搞炸弹,结果炸弹爆炸了,孙武等人被朝廷抓走了,接着就是名册也被朝廷拿走了,这本来是革命党自己玩死自己,结果对面也是个神仙。湖广总督瑞澄拿着革命党的名搜捕革命党的带头大哥,并且放出狠话:要按照缴获的名单大肆搜捕革命党人!上文咱们说了,革命党有快4000多人,现在要挨个杀头,那此时不反待何时?其实这4000多人也根本不可能每个人都死心塌地要跟着革命党人,但是现在总督说要把他们都干掉,那么这四千多人自然为了活下去要把总督干掉,于是在1910年10月10日晚上,武昌新军开始造大清的反。

武昌新军围攻总督府,本来朝廷手里还有1000多的旗人部队,如果都围在总督府跟新军对仗,未必会输,而且总督府还比较坚固,只要撑几天,可能隔壁的军团回师就可以把革命党剿灭。但是吧,上文说过大清的政府头领是草包,清政府湖北省最高长官瑞澄直接带头跑路,死道友不死贫道嘛。在这样的情况下,张彪也躲了起来改搞地下工作,得了,总督府立马被攻克。武汉总督府失守激起了整个中国的革命热情,导致辛亥革命席卷全中国。

(3)结语

武昌起义能够成功主要有两点,第一点,大清实在不是玩意,搞得吃大清饭的新军都要起来造反;第二点,大清已经人才凋零,一点本事没有的瑞澄都能当上湖广总督,所以大清的完蛋一点都不让人意外。

参考文献:历史深处的民国,如果喜欢晚清、民国历史,可以买一本看看,链接放在下面了。

我是蓝白旗帜,如果喜欢我的文章,欢迎关注我!都看到这里了,点个赞再走吧,谢谢大家!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