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为什么黄庭坚的诗词很少被选入语文课本?
优质回答:
黄庭坚是江西诗派开山之祖,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生于1045年8月9日,卒于1105年5月24日。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游学于苏轼门下,为“苏门四学士”之一。生前与苏轼并称“苏黄”。黄庭坚著有《山谷词》,其书法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黄庭坚一生写作诗词甚多,留存后世近2400首。诗有代表作《牧童诗》《新喻道中寄元明》《病起荆江亭即事》《登快阁》《寄黄几复》《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弈棋二首呈任渐》《晚楼闲坐》《清明》《新竹》《题竹石牧牛》《春近四绝句》《登快阁》等。词有代表作《定风波·次高左藏使君韵》《阮郎归·效福唐独木桥体作茶词》《谒金门·示知命弟》《渔家傲·三十年来无孔窍》《菩萨蛮·半烟半雨溪桥畔》《水调歌头·瑶草一何碧》《清平乐·春归何处》《念奴娇·断虹霁雨》《满庭芳·茶》《鹧鸪天·人生莫放酒杯干》《虞美人·宜州见梅作》《南歌子·槐绿低窗暗》《品令·茶词》《望江东·江水西头隔烟树》等。
江西诗派崇尚黄庭坚的“点铁成金、夺胎换骨”之说,诗派成员大多受黄庭坚的影响,作诗风格以吟咏书斋生活为主,重视文字的推敲技巧。尤其注重用字,重视句法,讲究章法。黄庭坚的诗,法度严谨,说理细密,但理胜于情,文辞较古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黄庭坚的诗词入选中小学课本。
其他网友回答
语文课本本来诗词入选就不多,一个诗人入选少很正常。中国的诗词浩如烟海,作者成千上万,哪就都入选啊,黄庭坚也不是没有,只是少而已。
中国的诗人,如果从诗经算起,春秋战国有屈原、三国时代有三曹,晋朝陶渊明,隋唐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一大批诗人,宋代苏东坡、李清照、柳永等。实在太多太多,黄庭坚也算一个较有代表性的人物,他是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与张耒、晁补之、秦观素有苏门四学士之誉,虽然跟苏轼相提并论苏黄,但实际上他跟苏轼比起来,人们更认可苏东坡。黄庭坚虽然知名度也不小,但看跟谁比,跟历史上这些有代表性的大家比起来,还稍逊风骚了点。
最重要的原因是,语文课本不光是学文学知识,还看政治走向的,从某方面来说,语文也是政治的工具。屈原、岳飞、文天祥等人代表了爱国,陶渊明等人代表了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中华脊梁,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各有其特点,达到了诗歌的高峰,反映的是忧国忧民的现实生活,而黄庭坚跟他们比起来,在政治意义上稍逊一些。黄庭坚在历史上,虽然诗歌也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他的诗词不属于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那一种,而属于比较深奥富有禅意的那一种,让人觉得读懂难、赏析难、传授难。他更大的成就不是诗词,而是书法。苏、黄、米、蔡,黄就指黄庭坚。所以在课本上选他较少,也在情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