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武帝统一中国(晋国没有统一中原的原因)

网友提问:

为何人们常常忽略统一中原的晋武帝?

优质回答:

简而言之:父祖遗荫、个人得泽、建树未显、国祚不永、人亡政乱,等等,晋武帝司马炎生前身后,都不足以作为中国历史上能被大书特书的开国皇帝。

??????魏青龙四年(236年),魏太尉司马懿府中,诞生了一个幼儿,其父为司马懿次子司马昭。其时祖父司马懿作为魏太尉、大司马,为魏武帝、文帝、明帝三代所倚重,出将入相,南征北讨,立下赫赫功劳。

魏景初三年(239年),魏明帝去世,司马懿以侍中、持节、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的身份,与宗室曹爽一同主持朝政。曹爽排挤司马懿,以魏帝名义任司马懿为太傅,免除司马懿实权。司马懿韬光养晦,不让子弟为官,后伪装生病,不问政事。实际上也暗中布置,准备消灭曹爽势力。这时候的司马炎,是一个不谙世事的幼儿,祖父与伯父、父亲的殚精竭虑,费心布置,与他皆无关,他也根本不知道自己将来的命运是什么。

魏嘉平元年(249年),。司马懿趁曹爽奉魏帝祭拜魏明帝高平陵之际,上奏太后,请废曹爽兄弟。并勒兵洛水,软硬兼施,一举消灭曹爽集团,为建立司马氏政权奠定了基础。而司马炎,作为一个年轻的后辈,在长辈们的刀光剑影中,逐渐成长,并被动的加入家族争夺权力的斗争中去,先后受封北平亭侯、新昌乡侯、中护军、假节、中抚军等。

???魏嘉平三年(251年),司马懿去世,长子司马师即位,废立魏帝,消灭淮南叛乱,更加稳固了司马氏政权。魏正元二年(255年),司马师因平定淮南叛乱中引发眼疾,瘤疾加重,病痛之下,逝于许昌。其弟、司马炎之父司马昭即位,以大将军、侍中、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之名义,辅助朝政。

???而此时的司马炎,作为一个年轻的后辈,在长辈们的刀光剑影中,逐渐成长,并被动的加入争夺权力的斗争中去,先后受封北平亭侯、新昌乡侯、中护军、假节、中抚军等。为司马氏家族掌握朝政大权,不懈努力着。

????司马昭掌握大权后,平定寿春诸葛诞叛乱,稳固政权,加强司马师权力。魏帝曹髦眼见自己威权日去,政事不由己出,不安日重,忧虑被废,说出千古名言“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于魏甘露五年(景元元年,260年)四月,率左右亲卫出击司马昭府邸,欲废黜司马昭。司马昭亲信贾充,怂恿太子舍人成济,弑杀曹髦。司马昭灭成济三族,以塞众人之口,并于当年,与公卿商议后,立常道乡公曹璜为天子,改元景元。

魏景元四年(263年),经过长期准备,司马昭准备伐蜀,一路势如破竹,十一月,灭蜀国,蜀主刘禅投降。司马氏以此功,更加紧握魏之朝政大权,代魏之势已不可避免。

魏景元五年(264年),魏主被迫摆司马昭为相国、晋王,加九锡。司马昭追封父亲司马懿为宣王,兄司马师为景王。之前,司马师去世后,因无子,司马昭便以次子司马攸出继长兄。这时,便想以司马攸为晋世子,并常常对左右说“天下是景王的天下,将来还是要还给景王之后的”。

但是司马昭的心意,众臣纷纷反对,并以以往君主废长立幼从而导致混乱来规劝司马昭。司马昭无法,只得于魏咸熙二年(265年)封司马炎为世子。当年八月,司马昭中风病死,世子司马炎轻松取得其父所遗留的军政大权,继承父亲的相国职位和晋王爵位,掌握了朝政大权。

魏咸熙二年十二月,经过三代人的努力,司马氏代魏终于水到渠成,司马炎逼迫魏帝禅让,自己称帝??,定国号晋,改元泰始,司马炎就是晋武帝。

自泰始元年至太康元年(265-280年),新立的晋,对于尚余的最后割据政权—东吴,进行了长期的进攻与压制,并趁吴内部君主暴虐、政局不稳的机会,于太康元年(280年),三路伐吴,吴军连战连败,吴主见大势已去,只得出降。自汉末中平元年(184年),黄巾起义以来,分裂了百年的中原大地,终于再次统一,又一代中华大一统王朝,登上了历史舞台。

?司马炎身为世家豪族,投胎技能超级满满,在自身毫无任何过于常人的条件下,承父祖三代遗泽,开基建国,是历代中华大一统王朝中,建国最轻松的一位(没有之一)。与其他开国皇帝相比,其本身缺乏传奇色彩,没有相应的主角光环。而他的施政手段,又过于宽厚温和,其为人也缺乏一个开国君主所应有的强大自持力。个性的平淡,使得司马炎没有一个开国君主应有的:“英明神武,天纵之才”的评价。与刘邦、刘秀、杨坚、李渊、赵匡胤、朱元璋等皇帝比起来,确实是没有任何存在感。

司马炎在位前期,好歹兢兢业业,采取一些积极措施,任用贤能,稳固政权,提高国力,平定各地叛乱,同时尚能节俭,所以晋初立,国势日上,十五年灭吴而统一天下。后期,由于政治趋于稳定,司马炎转而纵情享受、奢侈无度。上有所好下必趋之,由此导致朝廷上下崇奢成风,导致斗富层出不穷。

?司马炎在位后期,生活奢侈腐化,并且公开卖官,所得钱入宫中,以至于大臣刘毅公开讽刺“桓帝灵帝卖官,钱入国库,陛下卖官,钱入宫中,陛下尚不如桓灵!”,而司马炎,只得以“桓灵听不到这样的谏言,而我可以听到,还是比桓灵强!”来自我解嘲罢了。

以开国皇帝而论,前后数千年,实在是没有再如司马炎这样荒怠纵欲者了(仅以后期论),晋上下小人当权,奢侈浪费,风气日渐败坏。公卿竞富争豪,相互比赛炫耀财富,争夸豪丽。朝臣们这种奢靡腐化的生活,必是以聚敛、贪污、纳贿为来源,所谓:“奢侈之费,甚于天灾。”可见为害之大。

司马炎不失为一个宽厚、仁慈的皇帝,性格温和,如果是平常人,那值得称道,但是他是皇帝,是掌握天下的唯一,过于温和宽厚,恰恰是身为君主的缺陷。司马炎在位二十五年,从未使用流血手段解决政治问题,也从未杀戮过高级官僚,对于宗室,外戚、公卿,乃至于平民,都是宽和对待,尤其是对于百姓,采取占田政策,允许使得每个农民都可以合法地去占有应得的田地,以此削弱豪强势力,又诏令释放奴婢,来阻止世家势力过度膨胀,这些都是他宽厚的一面。

但是,皇帝过于温和宽厚,导致世家大族对于皇权的敬畏服从感不如秦汉魏,逐渐形成了世家掌握资源数百年之久的传统,也为晋之后覆亡埋下了伏笔。

司马炎最为人诟病的,是重立分封制,滥封宗室、宠幸外戚,使他们掌握大权,在他生前,还可以以自己的威望控制,使各股势力相互制衡,从而保持权力架构的稳定。但是,他死后,各政治势力纷纷与中央政权背离,并凭借手中实力争取更大的权力,而他所选的继承人,又是一个毫无治国才能、甚至毫无自理能力的痴呆儿,为争夺最高权力的控制,诸王、外戚大打出手,内讧不已,由此导致“八王之乱”爆发,更引发了外族借机入主中原,天下大乱的发生。最终西晋在无休止的内斗中,土崩瓦解。

太熙元年(290年),司马炎病重,皇后之父杨骏矫诏,使自己成为辅政。数日后,司马炎在没有做出正常的政治部署情况下,驾崩,终年五十五岁。这一年距晋灭吴,统一全国,不过十年,当时的人们不会想到的是,这十年,是汉末至隋四百年乱世中,唯一短暂统一的十年,司马炎作为开国皇帝,总算是在中国的历史上,留下过这么一段可以赞许的业绩。

司马炎在位二十五年前期,厉行节俭,虚心纳谏,用人唯贤,也算是为中国经济、文化的发展做出过贡献,渡江灭吴,统一全国,更是值得赞扬的功绩。但是,后期的他,于天下安定后,安逸享乐,以致骄奢淫欲、荒淫无度,导致臣下斗富,政治腐败。尤其大封宗室,重用外戚,导致自己死后国家陷入混乱之中,西晋之亡,司马炎实难辞其咎。“前明后暗、功过参半”是对晋武帝司马炎最公正的评价。

武帝平一天下,谁曰不然,至於创业垂统,其道则阙矣。夫帝王者,必立德立功,可大可久,经之以仁义,纬之以文武,深根固蒂,贻厥子孙,一言一行,以为轨范,垂之万代,为不可易。武帝平吴之後,怠於政事,蔽惑邪佞,留心内宠,用冯紞之谗言,拒和峤之正谏,智士永叹,有识寒心。以此国风,传之庸子,遂使坟土未乾,四海鼎沸,衣冠殄灭,县宇星分,何曾之言,於是信矣。其去明主,不亦远乎?——唐文拾遗 虞世南

??????????????????????????????????????

?2019年8月26日 于太平溪畔家中

其他网友回答

晋武帝司马炎的确是中国历史上被严重低估的皇帝,他的功绩其实应该与秦始皇隋文帝元世祖三位结束长期分裂的大一统王朝的开国皇帝相提并论,绝对属于中国历史上的超一流皇帝。

更重要的是晋武帝司马炎是中国历史上最仁慈的开国皇帝,他是唯一没有杀过开国功臣甚至一般大臣的开国皇帝,对皇族内部家庭亲人司马炎也没有杀过一个。

哪个开国皇帝或者雄才大略的著名皇帝手上不是沾满鲜血,可以说晋武帝司马炎的手上是最干净的。

秦始皇嬴政逼死生父宰相吕不韦,12岁的神童宰相甘罗也不明不白地早夭,秦始皇还杀害同母异父的两个弟弟。

汉武帝刘彻杀害儿子女儿逼死皇后杀害宠妃还杀害宰相窦婴等很多大臣。

光武帝刘秀也杀害了邓奉彭宠庞萌韩歆蒋横李轶等很多功臣,同事谢躬也被刘秀谋杀。

隋文帝杨坚屠杀了北周皇族,也杀害了史万岁等很多开国功臣。

唐高祖李渊对待对手非常残酷,李密窦建德王世充薛仁杲萧銑李子通徐圆朗孟海公等群雄绝大多数都被李渊杀害,李渊还杀害刘文静赵文恪独孤怀恩李仲文刘世让等开国功臣。

唐太宗李世民杀害兄弟杀害侄子杀害儿子囚禁父亲,霸占嫂子弟媳等,杀害侯君集张亮李君羡王君廓罗艺卢祖尚李孝常李瑗等功臣。

元世祖忽必烈被称为中国历史上杀人与屠城最多的皇帝,南宋就有2400万人死于非命。

明太祖朱元璋更屠杀了开国宰相李善长等大多数开国功臣。

明成祖朱棣屠杀了方孝孺等很多忠于建文帝的忠臣,还屠杀了三千宫女。

康熙帝杀害功臣鳌拜等,镇压吴三桂反叛屠杀四川几百万人民,迁界禁海又饿死几百万人民。

为什么总是为那些杀人如麻的帝王将相比如曹操武则天之流歌功颂德,而贬低最仁慈的开国皇帝晋武帝司马炎呢?

贬低晋武帝司马炎无非是司马懿司马昭在夺取曹魏政权时奸诈毒辣,但这不能怪在晋武帝司马炎身上。晋武帝司马炎虽然选错了接班人,让忠厚弱智的晋惠帝接班,秦始皇隋文帝等不也是选错了接班人,但这并不能掩盖司马炎的功绩与仁慈。

其他网友回答

中国历史对晋朝的评价可谓是很低的,晋朝历代统治者也确实没干过多少能上台面的事。

晋朝的得国可谓是名不正言不顺,他并没有像刘邦曹操那样平定乱世,用自己的才华品行得天下,而是隐忍,然后欺负人家孤儿寡母,窃取江山社稷。司马氏发动高平陵政变,将曹爽赶下曹魏政坛,当时承诺曹爽只要投降就可以保住荣华富贵,结果后来食言,将曹爽满门诛杀,不得人心。

晋武帝司马炎还干过一件特别缺德的事情,杀害了竹林七贤的领袖嵇康,从此广陵散绝矣。

司马懿平定天下之后并不稳固国政,而是广纳美女,供自己享乐。由于美女太多,司马炎也不知道该去那个哪个宫,就让羊拉车,停到哪个宫门口就去找哪个妃子。

在立皇嗣上面,司马炎更是大错特错,立了自己的傻儿子司马衷为皇帝,司马衷根本没有治国理政能力,只好把大权交给自己的皇后贾南风,贾南风是个悍妇,祸乱朝政,直接导致了连绵多年的八王之乱,王室之间相互杀戮,老百姓民不聊生。

司马衷还留下了一句遗笑千年的话,当大臣向他汇报老百姓都吃不上饭的时候,这位白痴皇帝竟然吃惊的问,那怎么不吃肉粥呢?

由于统治者忙着内乱,边疆的少数民族趁机入侵,大肆屠杀汉人,甚至行军打仗都不带军粮,抓到汉人烤着吃掉,因此又把汉人称为两脚羊。当时长江以北的汉人几乎被杀光,千里无人烟,汉人真是有了亡族灭种的危险。

所以纵观晋朝的整个历史,就是一个字,乱。统治阶层内乱,各民族之间相互杀伤,研究这段历史真的很憋屈,恐怕这也是晋的历史很少被提及的原因。

其他网友回答

晋武帝司马炎,是西晋王朝的开国皇帝,之所以在历史上不怎么出名,常常被人们忽略,有着多方面的原因。

首先来说,司马炎虽然是开国皇帝,但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开国皇帝,不像刘邦、朱元璋那样白手起家,司马炎是门阀士族出身,一生下来就含着金钥匙。他的祖父司马懿、伯父司马师、父亲司马昭自高平陵政变后相继专断曹魏国政,早就为他开创了基业。司马氏发动高平陵政变,手法很阴毒,事后又违背诺言,诛杀曹爽满门,所有的这些使司马氏的恶毒名声已经在外了。这也是为什么一提起西晋王朝,就令人们嗤之以鼻的原因。司马师和司马昭兄弟,在掌权的十年里连续废弑曹魏二帝,其凶恶阴毒超过了曹丕篡汉。有这样的祖辈和父辈,也令司马炎的名声减分不少。

其次,司马炎效仿父辈逼迫曹魏皇帝曹奂退位,在历史上增加恶名。司马炎挟父祖余威,欺凌皇帝,更使史学界对司马氏没有好感,对这样一个阴险恶毒的家族无比憎恨。

第三,司马炎篡魏后,虽说开创了太康之治,实现了一段时间的社会繁荣,但却会被史学界认为是在曹魏基础上建立的短期社会稳定,相反会加剧人们对西晋这个沽名钓誉的虚伪政权的恶感。

第四,司马炎虽然是开国皇帝,但严格来说,他又是亡国之君,他死后发生的八王之乱,被史学界认为是西晋亡国的直接诱因,而这场乱子正是由于他在位期间的糜烂腐败、歌舞升平、声色犬马所直接造成。司马炎统一全国之后,立刻进行裁军,治国态度发生一百八十度的转弯,实现了从励志之君到享乐之主的转变。全国开始盛行奢靡之风,甚至出现石、王两大家族斗富的事件。整个社会贫富分化严重,官员清谈误国,百姓水深火热。

第五,司马炎开创的西晋王朝被门阀士族所笼罩,寒门士子报国无门。全国统一后的十年间,任人唯亲,重用奸佞,致使有识之士无用武之地。西晋刚刚统一,就已经显现了颓败之象。建立西晋的是司马炎,而毁灭西晋的也是司马炎。他是历史上开国之后不久又致使国灭的皇帝,这应该是对他最不好评价的评价。

其他网友回答

中国唯一腐败的开国皇帝,凭什么让人铭记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