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考行测备考经验(国考行测技巧讲解)

网友提问:

如何高效的备考国考行测?

优质回答:

技巧一:时间两分法

  前60分钟依次作答:常识判断→言语理解与表达→判断推理。后60分钟依次作答:资料分析→数量关系。此种方法经过3~5套真题的训练,大多可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适宜人群:水平中等的考生。这类考生往往前三部分(常识判断、言语理解、判断推理)的答题正确率较稳定,数量关系部分只会埋头苦算,找不到答题技巧。顺序作答时,往往出现5~15题没时间作答的情况。

  劣势:此种方法对时间要求极高。一个小时完成常识判断、言语理解与表达、判断推理三部分内容,对很多考生来说,时间过于紧张。

技巧二:顺序作答法

  按出题顺序,顺序作答。此种方法须经过大量真题的训练,摸索出每种题型的平均作答时间,不管试卷的题目顺序如何变换,均可轻松应对。

  适宜人群:“行测高手”。对每种类型题目的解题技巧都有一定掌握,对答题时间有很强驾驭能力的考生。

  劣势:试题难度的不可控性,使得采用此法的考生对试卷难易程度更加敏感,当某一类题目用时较多时,往往会使此类考生自乱阵脚,乱了答题节奏,再加上紧张的考试氛围,填涂答题卡消耗的额外时间,监考老师不经意的干扰,所以这类考生的考场成绩常常低于平时训练的平均水平。

技巧三: 坚决舍弃法

  放弃某类型题,主攻其他几项。通俗的讲,此种方法就是集中优势力量主攻易拿分的题型。

  适宜人群:对行测某种题型有明显“软肋”的考生。

  劣势:对某一类型题的坚决舍弃,会导致很多本该得分的简单题目也被考生盲目的划入舍弃的范围,造成了不该有的失分。

技巧四:自信顺序法

  先将考生自信的题目作答完毕,然后再作答相对不擅长的部分。

  适宜人群:所有考生。对某种题型作答较熟练,或者练习较多,已培养出了一定自信度的考生,可采用此方法。

  劣势:一旦试卷中考生擅长类型的题目难度加大,将对考生的自信心造成严重打击,甚至导致全盘皆失。

技巧五:拿分顺序法

  先作答相对容易拿分的部分,再作答较难部分。即先作答资料分析、常识判断、选词填空、类比推理、图形判断等省时、容易的题目,再作答其余部分。

  适宜人群:所有考生。

  劣势:此种方法属于大众化的答题方法,对于准备不充分的考生有一定指导性意义,但针对性较差。使用时考生要酌情调整顺序,合理安排时间。

技巧六:速答反刍法

  先将整套试题快速做一遍,不会作答的题目空出,待全卷作答完毕后再重头作答一遍,查漏补缺,补全答案。

  适宜人群:有一定考试经验,对答题时间有一定把握的考生。

  劣势:此种方法不容易把握做题时间。容易出现答不完、漏答的情况,对答题速度较慢、犹豫不决、粗心的考生是一种考验。

其他网友回答

首先应该熟悉每个模块的考察重点,学习基本的要点重点;其次,找出薄弱模块,重点突破;最后就是刷题刷题,先提速度,再提质量。最后,千万要整理错题笔记,总结经验教训,取得笔试高分。

其他网友回答

一、深度研究考试大纲

大纲作为考试考查的依据,一定要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明确考查内容。从近几年的省考考情来看,每个省份都会单独的发布考试大纲,这些大纲部分参考国考大纲,部分是参考本省考情来制定的。因此更是要深度研究考试大纲,并及时根据大纲要求调整备考方向。

二、时政知识要熟知

政府召开的各种会议、十九大会议精神等。这一点有极大的可能成为省考的指向标,建议各位考生以此来安排备考,要有天天看新闻联播的良好习惯这样不但能够积累较为广泛的时政知识,更能了解国家的重要活动、科技研究成果及时代楷模人物。将这些时政知识进行有效的归纳概括,以此来坚实自己的基础,稳固自己的实力。

三、重点提升分析判断能力

行测又称为行政职业能力测试,主要目的是为了测试报考者的潜能。因此试题考查不仅要侧重于对知识掌握,也要检测报考者的分析判断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就需要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多管齐下,研究试题要多角度分析,能够举一反三,为做对更多题目打下基础。

四、关注常规考点

在2020国考中频繁出现的“常客”,在2020国考中言语理解、数量关系资料分析等部分也出现了众多往年常考考点,比如数量关系中的等差数列、环形追及问题、资料分析部分仍然注重增长、比重、平均数的考查。

2020省考备考之路已经启程,各位加油吧!大家不要总想着什么时候出公告,安安心心备考。就算出了公考,该考不上还是考不上,所以提高实力很重要!举个例子,北京房价从十万降到八万,和你有关系吗?该买不起还是买不起,努力赚钱才是道理。备考也一样,大家加油!

感谢您的阅读,欢迎收藏关注+转发,感谢。

其他网友回答

一、前期备考向盲目题海战术说NO

很多考生在备考前期会选择购买大量真题、模拟题进行训练,但在训练过程中往往忽略了做题的目的与意义,单纯为了做题而做题,备考前期做题是必要手段,但应该学会科学合理地利用真题。真题的作用有两个,一是帮助我们发现问题,寻找弱项;二是帮助我们强化解题思路。所以前期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是通过做真题,来熟悉考试的内容,发现自己的弱项。

二、化整为零,专项训练

经过前期的真题训练,对行测考试有了较全面的认识,根据做题的结果,也能发现自己的短板所在。第二个阶段即可针对常识判断、言语理解、判断推理、数量关系及资料分析五个专项中存在的弱项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学习,查漏补缺,深度提升。如何界定是否为弱项呢?考生在进行真题练习时,得分较低或者花费时间较多无法及时完成的题型,都可定义为弱项,则必须加大对此专项的学习。

三、合零为整,综合提升阶段

有了专项训练后,基本能解决大部分弱项问题,此时要开始整套试卷的练习,训练做题的策略安排,先做什么专项,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保证能做的会做的优先做,拿不准的放在最后,把能得的分数都拿到,并且寻找整体做题的感觉,提升做题速度。

四、模考阶段

在最后的冲刺阶段,考生要严格按照考试时间进行模拟训练,主要目的是寻找考场上的作答状态,合理把握时间安排,将平时的作答策略运用到实际考试当中。

其他网友回答

一、代入排除思想的定义

从条件直接推结论比较困难,若能从给出的选项入手,将其代入题干并进行验证,以达到简化运算的效果,我们称之为代入排除。

二、代入排除思想的解题原则

1.先排除再代入。

2.代入的选项在题干中存在某种等量或者不等量关系。

3.结合问法进行代入。即若所求为极大值,则从选项中数据大的开始代入验证;若所求为极小值,则从选项中数据小的开始代入验证。

三、代入排除思想在真题中的运用

例题1:某校人数是一个三位数,平均每个班级36人,若将全校人数的百位数与十位数对调,则全校人数比实际少180人,那么该校人数最多可以达到多少人?

A.750 B.972 C.396 D.998

【解析】B。由“平均每个班级36人”可知全校总人数能够整除36,代入选项排除A、D。答案在B、C中选一个。由问题问该校人数最多,将B选项代入,根据“全校人数的百位数与十位数对调,则全校人数比实际少180人”,满足题意,即故答案为B。

例题2:某次数学考试共有50道题目,规定答对一题得3分,答错一题倒扣1分,不答不得分。小明参加考试回答了全部题目,得了82分,问答对的题目数和答错未答的题目数之差是多少?

A.15 B.16 C.17 D.18

【解析】B。设答对、答错、不答的题目数量分别为X,Y,Z,由题意可知X+Y+Z=50,3X-Y=82,求X-(Y+Z),根据两个整数的和与这两个整数的差所得的结果的奇偶性相同,可得X+Y+Z为偶数则X-(Y+Z)的结果为偶数,排除A,C,代入18发现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以上介绍的“代入排除选项”的技巧,小伙伴们了解并熟练运用后就能够快速攻克公考中数量关系的题目,中公教育为大家快速“成公”提供助力!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