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绝句从哪个角度评价项羽(夏日绝句中,诗人是怎样评价项羽的)

网友提问:

《夏日绝句》是从什么角度来评价项羽的?如何评价这首诗?

优质回答:

《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这是宋代才女李清照所写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创作的背景是李清照面临国家和家庭双重破败的情况之下。

1、国家:山河破碎,心中悲戚。辽朝灭亡后,金朝即乘胜侵犯北宋,北宋求降。靖康二年(1127)正月,金军先后把宋徽宗、宋钦宗拘留在金营,二月六日金主下诏废宋徽宗、宋钦宗为庶人,另立同金朝勾结的原宋朝宰相张邦昌为伪楚皇帝。徽、钦二位黄帝被掳走之后,赵宋王朝被迫南逃,北宋覆亡后,赵构在南京应天府称帝。靖康耻,痛入心。

2、家庭:战火中流离失所,有家不能回;丈夫赵明诚临阵脱逃,李清照因丈夫的行为感到耻辱。赵明诚只做了一年的江宁知府便因为失职而罢了官。建炎三年二月,御营统治官王亦叛乱,此事被下属察觉,并做了汇报,但赵明诚似乎并没有把它放在心上,也没有指示应对措施。于是下属自行布阵,以防不测。当天夜晚,王亦果然造反,被有所准备的下属成功击败。到天亮时,下属前去找寻赵明诚报告,却发现他早就利用绳子从城墙上逃跑了。

1129年,他们朝着江西方向逃亡,一路上两人都没什么话说,气氛比较尴尬。当走到乌江时,站在西楚霸王项羽当年兵败自刎的地方,李清照不禁心潮激荡,浮想联翩。面对着浩浩江水,随口就吟诵出了《夏日绝句》。赵明诚站在她身后,听到这首诗之后愧悔难当,也深深自责。从此便郁郁寡欢一蹶不振,不久便急病发作而亡。

此诗端正凝重,直抒胸臆,既是对当年西楚霸王项羽的慨叹,也是对现如今国破家亡的凄然动情。也有对丈夫、国家的不满,不能在危难之时挺直腰身,而是逃离投降,没有当年项羽的大丈夫气概。

她也表达了自己的价值观:人活着就要做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

其他网友回答

“夏日绝句”是宋代李清照所写: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翻译过来就是:

活着就要当人中的俊杰,死了也要做鬼中的英雄。

人们到现在还思念项羽,只因他不肯偷生回江东。

这首诗起笔落处,端正凝重,力透人胸臆,直指人脊骨。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不仅仅是几个字的精致组合,也不仅仅是几个词的巧妙润色;是一种精髓凝练,是一种气魄承载,是所向无惧的人生姿态。凛然风骨,浩然正气,充斥天地之间,令鬼神徒然变色。“当作”之所“亦为”,纤弱无骨之手,娇柔无力之躯,演绎柔美,绕指缠心,凄切入骨,细腻感人,无以复加。笔端劲力突起,笔锋刚劲显现,刚韧之坚,气势之大,敢问世间须眉几人可以匹敌?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诗人追思项羽的楚霸枭雄,追随项羽的精神气节,痛恨宋朝当权者苟且偷安!仅一河之遥,却是生死之界,仅一念之间,却是存亡之抉。项羽,为了无愧于英雄名节,无愧七尺男儿之身,无愧江东父老所托,以死相报。“不肯”!不是“不能”、不是“不想”、不是“不愿”、不是“不去”。一个“不肯”笔来神韵,强过鬼斧神工,高过天地造化。“可杀不可辱”、“死不惧而辱不受”,英雄豪气,漫染纸面,力透纸背,令人叫绝称奇!项羽突围到乌江,乌江亭长劝他急速渡江,回到江东,重整旗鼓。项羽觉得无脸见江东父老,便回身苦战,杀死敌兵数百,然后自刎。诗人鞭挞南宋当权派无耻行径,借古讽今,正气凛然。这首诗起调高亢,鲜明提出人生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做人中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英雄。爱国激情,溢于言表,振聋发聩!

全诗仅二十个字,连用三个典故,无堆砌之弊,如此慷慨雄健、掷地有声,出自女性之手,实在压倒须眉!

其他网友回答

宋代才女李清照的《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至今一直为后人广为传颂。

它表达了李清照虽为女性,却有气壮山河、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这首诗也是借项羽的壮举鞭挞南宋当权派的无耻行径,正气凛然。

但诗里流露出的一种宣扬项羽自杀为荣的思想,在此值得商榷探讨。

不能否认,舍身取义是我们自古宣扬的一种美德。但曾经叱诧风云、征战沙场的将帅,最后以自杀结束生命,是不是有些显懦夫行为呢?在四面楚歌的情况下,你怎么能在你的爱妃和你的八千子弟兵面前哀鸣呢?

以我看,项羽若能回到江东,立即对刘邦口诛笔伐。以自身名气和为人招贤纳士、重振旗鼓,再与刘邦对抗,天下未必是刘邦的或刘邦所独享的。

自杀的确是一种壮烈,但在士气低落中自杀,的确不能说是壮烈。哪怕是回不了江东,拼死杀敌,最后被敌人乱箭射死,战死在最后一刻,也比自欺欺人自杀要强。

历史不容假设,项羽的死虽然令我们扼腕叹息,但的确死得有些不够睿智或者说悲而不壮。

其他网友回答

夏日绝句

宋·李清照

生当为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作者是宋代才女李清照,诗中赞的是楚霸王项羽,从一个女子的角度,肯定了一个男人不畏生死,敢于直面的大丈夫行为!

楚霸王项羽在与刘邦争夺天下的战斗中失败,本来可以逃回自己当初起兵的老根据地江东,但战败到乌江边时,自己觉得无颜再回去见江东父老,于是不愿过江,面对追来的敌人自刎而死!

李清照因何而作此诗,是因为在靖康之乱中,李清照与丈夫在战乱中颠沛流离逃难,一次在丈夫赵明诚为官所守的城池中,部下反叛,而丈夫则丢下城池和其余部下及李清照,独自从城墙用绳索攀下逃跑,还好反叛被其它部下镇压!这让李清照感到很羞耻和难受!后来夫妻二人又流难到楚霸王项羽兵败自刎的地方,李清照随口作了此诗,以励志丈夫赵明诚,但事与愿违,赵明诚因此自惭郁闷而死。

诗是从女人看待男人英雄的角度来评价项羽,而不是从帝王的角度来评价项羽!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