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诸葛亮传》通篇没有襄阳,为什么现在说诸葛亮“躬耕于襄阳”呢?
优质回答:
诸葛亮为什么不说“躬耕于隆中”而非要说“躬耕于南阳”?
“襄阳说”认为,“隆中得名应在诸葛亮躬耕之前,决不会是附会之名。也就是说,陈寿著《三国志》的时候无疑也是知道隆中的”。是啊,我们也奇怪,如果诸葛亮和陈寿都知道隆中,为什么非要说“躬耕于南阳”而不说“躬耕于隆中”呢?对此,“襄阳说”专家们在罗列了一连串“不可能不知道隆中”的假设后给出的答案是“史籍行文体例的要求和这部史籍特别精审、惜墨如金使然;再则就是陈寿这位蜀汉旧臣对诸葛亮这位尊者的尊重和避讳”因为诸葛亮“自言是‘南阳’(郡名)已属符合史籍行文体例要求,陈寿也就不必或不便再及其他了”。这个解释真使人瞠目结舌、大跌眼镜,凭空臆想到了这个地步真是登峰造极了。“躬耕于南阳”是陈寿“惜墨如金”吗?“南阳”二字的笔墨比“隆中”少吗?这也算陈寿不写“隆中”的一个理由,真是笑话!避讳对象主要是避国讳、避家讳、避圣人讳。避讳方法为“曰改字,曰空字,曰缺笔。”对陈寿而言,他凭什么要去避诸葛亮的“讳”?从避讳的范围上,就算诸葛亮是当朝皇帝,臣民所要避的“讳”也只有“亮”一个字,请问,《三国志》避这个字的“讳”了吗?因为诸葛亮写了“南阳”,为“避讳”就不能再写隆中更是匪夷所思的“臆想”,我们可以随便翻翻史书,哪有因诸葛亮说了“躬耕南阳”,陈寿也就不必或不便再及南阳郡所属地名的记载?依此论点,诸葛亮在《草庐对》、《出师表》还提到了许多地名,如“先主屯新野”“然困于南阳,险于乌巢,危于祁连,逼于黎阳,几败北山,殆死潼关”、“五攻昌霸不下,四越巢湖不成”,等等,诸葛亮亲口说了这么多地名,如都要“避讳”,陈寿的《三国志》还能写下去吗?诸葛亮说过“荆州北据汉沔”,那荆州以下的襄阳、南阳、江陵、南郡、长沙、新野,陈寿统统“也就不必或不便再及其他了”吗?什么是“避讳”?《三国志?武帝纪》:“太祖武皇帝,沛国谯人也,姓曹,讳操,字孟德”;《先主传》的“先主姓刘,讳备,字玄德,涿郡涿县人”。请注意,两传中有“讳操”、“讳备”的字眼,这才是“避讳”。而《诸葛亮传》则只有“诸葛亮字孔明,琅琊阳都人也”,没有讳字。可见,在陈寿眼里,诸葛亮根本没有“讳”可避。
当然,“襄阳说”也承认:“那个地方《蜀记》叫‘隆中’,《汉晋春秋》叫‘隆中’ ,《水经注》叫‘隆中’,其他众多史籍都叫‘隆中’那个地方不是隆中又是什么?陈寿没把隆中写进《三国志》,不等于他手里就没有有关隆中的资料,也不等于他就不知道隆中。”说得对呀,这么多人都管哪个地方叫“隆中”,但为什么偏偏诸葛亮一个人管哪个地方叫“南阳”?诸葛亮管哪个地方叫“南阳”“已属符合史籍行文体例要求”了,那些后来者不去“避讳”诸葛亮,非要违反“史籍行文体例要求”,不“以郡望称籍贯”,非要把郡名“南阳”具体到一个小小的山村,管哪个地方叫“隆中”,不是“有毛病”吗?
“襄阳说”这种匪夷所思的思维方式不仅表现在“避讳”这一点上,在其他方面也多有流露,如:“‘躬耕南阳’充分证明了诸葛亮一生都没有去过南阳”;“诸葛亮说‘躬耕于南阳’,印证了古隆中属山都县治,否则应写为‘躬耕于南郡’”“就算‘困于南阳’是困于宛,诸葛亮这样说,逻辑上不是更加支持了躬耕地在隆中之说吗?”“襄阳说”类似这样指鼻子说眼睛的所谓“学术论据”,于史学研究,是可悲?还是可笑?于此,我们只能呵呵啦!
其他网友回答
2020年10月湖北襄阳博物馆说诸葛亮“躬耕襄阳”,备受质疑和批评。
下面提出可能的原因:
一、“古隆中”属襄阳
“襄阳说”本质上认为“古隆中”属南郡襄阳的,所以我们看到2003年改泥咀镇(泥嘴镇)为卧龙镇,2019年建设“卧龙古镇”,2020年改植物园为“卧龙岗”。
二、襄阳属南阳郡
“襄阳说”为碰瓷躬耕地,不惜说襄阳属南阳郡,即诸葛亮躬耕于南阳郡襄阳县“古隆中”,于是襄阳历史被曲解,南郡、襄阳郡被否定。
三、“南阳”在“今湖北襄阳一带”
“襄阳说”还认为“南阳”在“今湖北襄阳一带”,因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已经“下结论”了,所以“躬耕于南阳”就是躬耕于襄阳。
四、诸葛亮少写了“襄阳”
谁能把诸葛亮“困于南阳”?诸葛亮10年不出南阳卧龙岗一步吗?所以诸葛亮有可能漏写了“襄阳”。
五、诸葛亮错了
也许诸葛亮错了,这种情况有没有可能呢?我想是有的。
躬耕于南阳
好在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202年1月1日南阳武侯祠博物馆挂牌成立,这是对“躬耕襄阳”的无声谴责,更是对“躬耕于南阳”的捍卫!!
其他网友回答
"躬耕于襄阳"是骗人的,是对诸葛亮极大诬蔑。是对历史的挑战。
诸葛亮躬耕于南阳从三方面讲。
一,本人自述。
①《出师表》中,"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②《寄子书》中,"余自南阳隆中结构草庐卧龙岗下躬耕稼穑。"
③巜寄子书》中,"欲立庄舍于南阳。"
④诸葛亮经宜昌过巜黄陵庙》时,刻石题文,"仆躬耕于南阳之亩"。
⑤诸葛亮称同朝为官的南阳人李严,陈震为老乡,而不称襄阳人杨仪,马谡为老乡。说明诸葛亮己承认自己是南阳人。
二,人,物证明。
①降将黄权,听到诸葛亮去世后,率领祖人在南阳隆中卧龙岗设坛祭祀孔明。当时襄阳和南阳都是曹操地盘。为什么不在襄阳呢?
②明朝驸马率众百官在南阳隆中卧龙岗公祭诸葛亮。
③东汉叶县有诸葛老宅和老坟。
④郏县有《亮携元直石碑》,有诸葛亮祭祀张良的记载。
⑤南阳隆中卧龙岗,有古柏一千多年的很多,有一棵传说是诸葛亮亲手栽的,诸葛井,三顾桥,草庐,躬耕歌石碑等等。
⑥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中记载,"诸葛亮避难荆州,躬耕于野。"和诸葛亮的"躬耕于南阳"是一致的。"野",近郊加远郊称野,刚好四百里左右。
⑦湖北荆州博物馆石刻碑文中记载,武侯琅琊人,迁于宛(南阳),隐居躬耕……。
⑧陕西勉县武侯祠中石"诸葛
武侯腕足南阳。"
⑨《诸葛氏宗谱中》记载,"亮生于琅琊,迁居南阳,官居西蜀,……。"
⑩湖北人顾嘉蘅在南阳武候祠,亲手写下,"南阳诸葛亮庵实为诸葛亮躬耕旧地,人皆尊崇。"
等等
各代诗人诗词
①唐代大诗人,刘禹锡的"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②李白的巜南都行》,"谁识卧龙客,长吟愁鬓斑"。
③杜甫的《武侯庙》,犹闻辞后主,不复卧南阳"。
④白居易的"鱼到南阳方得水,龙飞天处便为霖。"
⑤伟大领袖毛主席说,"诸葛亮避难荆州,躬耕于南阳"。"南阳成就了诸葛亮。"
⑥汪遵巜南阳》,"若非先生垂三顾,谁知草庐一卧龙。"
等等
总之,诸葛亮躬耕于南阳,就是今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