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纱翼善冠和清朝皇冠(明代的凤冠)

网友提问:

明朝皇帝所戴的乌纱翼善冠和金丝蟠龙翼善冠有什么区别吗?

优质回答:

乌纱翼善冠

乌纱翼善冠又叫折角向上巾。是明代皇帝日常视朝时所戴,因其“转角不交向前,其冠缨像‘善’字”而得名翼善冠。冠高23.5厘米,径19厘米,总重量307.5克。冠以细竹丝作胎,髹黑漆内衬红素绢,外敷黄素罗,外层以双层黑纱作面,故称乌纱翼善冠。冠形由“前屋”和两部分组成,“后山”之前有金制二龙戏珠造型,龙体矫健有力,每条龙镶有猫眼石,黄宝石各二快,红蓝宝石各五块,珍珠五颗。龙神、龙首、龙鳍和龙爪部位都用金丝编成。“后山”和“前屋”的交界处是用金累丝制做的长方形帽花金制,其上镶嵌着二块绿宝石。

金丝翼善冠

金丝翼善冠是陪葬品,全金制作。冠高24厘米,直径17.5厘米,重826克。前屋部分由518根0.2毫米细的金丝编成的“灯笼空儿”花纹。后山与折角编织形式同前屋。后山部分组装有二龙戏珠图案的金饰件,其中二条龙的头、爪、背鳍和二条龙之间的火珠,全部采用阳錾工艺进行雕刻,呈半浮雕效果;龙身、龙腿等部位则采用传统的掐丝、垒丝、码丝工艺进行制作,每个鳞片均以金丝搓拧成的花丝制成。然后码焊成形,不露丝毫焊口痕迹。

区别

乌纱翼善冠,是日常上朝戴的,非全金制作而成的。

金丝翼善冠全金制作。明定陵陪葬品,陪葬于万历帝。现为定陵博物馆藏

其他网友回答

乌纱翼善冠用细竹丝编成六角形绸络状纹作胎,髹黑漆,内衬红素绢,再以双层黑纱敷面。冠后山前嵌二龙戏珠,冠后插圆翅形金折角两个。折角下有金质扁筒形插座,上面有浮雕升龙。且嵌猫眼石、黄宝石各二块,红、蓝宝石各五块,绿宝石二块、珍珠五颗,龙首还托“万”、“寿”二字,堪称精美华贵。乌纱翼善冠高23.5厘米,径19厘米,总重量307.5克。

金丝翼善冠由前屋、后山(分前后两片)、角三部分组成。金冠通高24厘米,后山高22厘米,冠高14.7厘米,冠口径20.5厘米,重826克。金冠全部由金丝编结而成,各部分由粗金丝连缀而成,外面用双股金丝编结成的辫形条带压缝,两个折角单独编成,下部插入长方形管内,后山镶嵌二龙戏珠。据专家鉴定,龙首、龙身、龙爪、背鳍等部位均是单独制成后,进行整体图案的焊接组装完成的。

用途不同:

乌纱翼善冠是明代皇帝日常视朝时所戴。明永乐三年定皇帝常服冠以乌纱覆之折角向上亦名翼善冠。见《明史.舆服志二》。皇帝常服冠戴,因乌纱帽折角向上加”善“字,明代皇帝在日常生活中,多戴乌纱翼善冠。这种乌纱的翼善冠,基调为黑色,庄重典雅,而且透气轻便,戴着很舒适,很受君臣的欢迎。

金丝翼善冠应是皇帝、王等在大典、祭祀等活动时使用,当然也不排除皇帝死后用作冥器。据明朝后期小说《禅真逸史》第三十二回写五行总督大神马腾的装扮是这样描述的:“头戴嵌宝金冠,身穿锦绣龙袍。腰横玉带,脚着朝靴。相貌端严,威仪凛肃”,这是按照明代帝王的常服打扮来比拟。

金丝翼善冠

乌纱翼善冠

其他网友回答

翼善冠是明朝皇室成员戴的帽子,“善”通“缮”,有整理、修缮的意思,把折角(翼)整理上去,所以叫做翼善冠。

明永乐三年定皇帝常服冠以乌纱覆之折角向上亦名翼善冠。见《明史.舆服志二》。皇帝常服冠戴,因乌纱帽折角向上加”善“字,后名翼善冠。所以明朝皇帝日常所戴为乌纱翼善冠

这种乌纱的翼善冠,基调为黑色,庄重典雅,而且透气轻便,戴着很舒适,很受君臣的欢迎。

金丝蟠龙翼善冠,是目前中国发现的唯一一件皇帝金冠,翼善冠分为“前屋”、“后山”和“折角”三个部分,“前屋”是扣在脑袋上的部分,“后山”就是后面高出来的部分,“折角”就是俩小翅膀。

此冠由极细的金丝编织而成,顶部有两条蟠龙交汇,蟠龙就是传说中蛰伏在地而未升天的龙,一般建筑的柱子、梁上的龙都是蟠龙。

518根0.2毫米的细金丝编织出“灯笼空儿”的花纹,这顶皇冠薄如轻纱,精妙绝伦。冠重826克,构思精巧,选材珍贵,完全由518根直径0.2毫米的金丝编制而成,网眼疏密一致,无接头,无断丝,如轻纱薄透,又似蝉翼轻盈,浑然天成,两条金龙则由花丝堆垒其上,栩栩如生,宛如天降神物,精妙绝伦,堪称无价之宝。

这件金丝蟠龙翼善冠是定陵中出土的最特殊的一件国宝,因为它是在万历皇帝尸体头侧发现的。

金丝蟠龙翼善冠应该是祭祀用,因为在明朝其他皇陵中未曾发现,,这些金丝翼善冠应是皇帝、王等在大典、祭祀等活动时使用,日常生活中多戴乌纱翼善冠,当然了,也不排除皇帝死后用作冥器。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