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如何评价康熙雍正的重臣,两朝宰相的张廷玉?
优质回答:
张廷玉是个很爱惜自己羽毛的人,为官多年,历经三朝,他将自己的仕途看的很重,也不能忍受自己在这个过程里出现什么错误,然而到了晚年,他还是遭遇了巨大的打击。
在康熙年间入仕,虽也得到了提拔,但真正大放异彩的是,是雍正登基后,选张廷玉作为辅佐他筹划军国大政的主要助手,得到雍正帝的各种重用,在雍正帝临终的时候,还下旨让他称为辅政之一,并且遗言张廷玉可以配享太庙。而此前汉人的官员并未享有此殊荣,所有张廷玉非常高兴,也很重视这件事。
乾隆刚开始登基的时候,需要稳定朝局,需要坐稳皇位,对于张廷玉这种元老,也很是尊敬。可是随着乾隆实力的增强,加上其他的辅政大臣都一个个的去世了,唯一留下来的张廷玉,就让乾隆觉得很刺眼了。
乾隆态度上的转变,张廷玉也察觉到了,他想着自己也七十多岁了,还是急流勇退吧,退下来还能好好安享晚年,没必要再留任称为乾隆的眼中钉了。于是他向乾隆请辞,但是,乾隆却不答应。
乾隆认为,你是配享太庙的人,怎么可以这么早就退休呢?不受应该为国家多效力几年吗?本来以为退休肯定能成功的张廷玉,也很吃惊,但还想为自己争取一下,于是他说,配享的大臣,不见得都得干到死,比如明太祖就允许刘基回了老家。但是张廷玉这个例子又举错了,刘基是朱元璋让他退休的,也是朱元璋把他毒死的,以朱元璋刘基相比今日之事,这是什么意思呢?难道暗指我对功臣不够意思?
乾隆更不想理睬张廷玉的请辞了,张廷玉多少也是在朝局上带了很多年的人,看出乾隆的不悦,也只好暂且搁置了。没过多久,孝贤皇后去世,乾隆心情很不好,迁怒大臣,还将张廷玉:罚俸一年,这对于张廷玉来说,已经是仕途上的污点了,再次恳求乾隆让他辞职。
乾隆这回终于答应了,但是张廷玉想,我那个配享太庙的殊荣,皇上没忘记吧?向乾隆要保证,被人追着要恩典,乾隆肯定很不高兴,但还是忍下了,给张廷玉下了诏书说会遵照皇考遗命。
张廷玉很开心,让儿子代替自己进宫道谢,但是乾隆很不开心,我给了你这么大的一个恩典,你竟然不自己亲自来道谢?而张廷玉的门生正好在里面当差,就告诉张廷玉了,结果着急的张廷玉,天还没亮就跑去皇宫里请罪,这让乾隆皇帝更不开心了,明显有人通风报信啊。
乾隆削去了张廷玉的伯爵之位,还问他,你认为自己配享太庙吗?张廷玉哪里还敢要啊,急忙上书说自己没资格享受太庙,请求皇帝收回去,于是,张廷玉心心念念的配享太庙,就没了。
张廷玉为官多年,一直很爱惜自己的羽毛,结果晚年出了这么多幺蛾子,他的心情可想而知了。张廷玉的晚年都过的很不开怀,直到张廷玉死了以后,乾隆怒气也消了,给了张廷玉配享太庙的殊荣。不过逝者已逝,张廷玉永远都不知道,他心心念念的配享太庙,他终于还是得到了。
其他网友回答
张廷玉是一个官二代,其父张英是康熙的大学士,张廷玉起于康熙,盛于雍正,毁于乾隆,张廷玉死后谥号“文和”,配享太庙,是整个清朝唯一一个配享太庙的汉臣。
如果用顺风顺水来形容张廷玉康熙时期的秘书工作,那么雍正的继位则让他再度搭乘到官场的顺风大船。 雍正初登基,仔细留意身旁大臣,考察班底。当他看到张廷玉“气度端凝,应对明晰”的这种稳重和思维逻辑性强的极好印象后,仅仅在康熙去世四个月后,就迅速提拔他做礼部尚书,转年又任命他为翰林院掌院学士,监管翰林院。雍正四年,晋升为文渊阁大学士户部尚书,再两年后又兼任吏部尚书。雍正七年,成立军机处,任命张廷玉为首席军机大臣,至此,张廷玉达到汉族大臣所能提升的最高位置。
张廷玉该是整个清代做秘书最成功的一个,由于雍正为政细致繁琐,巨大的工作量必须要有合适人选分担。张廷玉谨小慎微,不事张扬,深合雍正意。
张廷玉不得不说是一个德才兼备的人,他整顿康熙末期的吏治,严打行贿受贿,人称“伏虎侍郎”,清廉是其人生信条。
他建立了奏章制度、完善了军机制度,安定流民,更难能可贵是他还会从流民中选贤任能,授予官职。
宽限赋税,修改严刑酷律,从中可以看出,这是一个有才有德之人。